-
1 # hao33合親1斤兵
-
2 # 鐵王座的遊戲
對中華文明的繼承,還有就是,那些遊牧民族比畢竟是外來者,古代很認漢人統治的王朝的,而且那些遊牧民族建的王朝沒有一個說是繼承中華文明的
-
3 # 伊登100104231
歷史 是由文明深遠 文化發達的地區 譜寫 當時的大宋既符合條件 且是文化正朔 故歷代史家以其為正統 無關國家大小 強弱
浩瀚宇宙 以地球人類為正統也是必然的
-
4 # 諶人
針對其它朝代而言,北宋代表了儒家思想提倡的一種理想的社會,這就是尊重知識分子,提倡理性,鄙視野蠻(請不要僅拿趙光義虐待李煜夫婦說事),重文輕武,對外力求明哲保身,對內寬容善待人民,實行仁政。這主要表現在;
趙匡胤導演的黃袍加身,使政變蒙上了順應天意民願的色彩;新皇帝善待前朝遺人,不走斬盡殺絕老路,為歷代儒生們稱道。
不殺文人士大夫,禁止嚴刑峻法,沒有特務組織,沒有文字獄之類冤案,沒有凌遲之罪,沒有滿門抄斬滅族。體現了一種超前文明。
不乏韜晦之術,主張伐謀為上,不願雞蛋碰石頭,主張息事寧人,在這個問題上,北宋“聯金滅遼”的“海上之盟”前前後後表現的很充分(按今天的一種時髦說法;那是拳頭不硬、沒有血性、軟弱的表現,為儒家迂腐學問所害)。
北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皇家張弛有度,“大社稷、小政府”,人民安居樂業,可在《清明上河圖》尋找到當年的盛景。
當然,說正統,或許一些人可能懷有大漢人情節,認為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才具有正宗性,這含有消極不健康因素,不可取。華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建立了眾多的王朝,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起到過積極作用,例如北魏鮮卑朝的“太和新政”漢化改革,元朝與吐蕃的“涼州會盟”,清朝皇家與蒙古貴族的政治聯姻等,對後世意義重大,應該充分肯定。
至於南宋,趙構皇家血脈正宗,也不乏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等中華名人,但由於屬於佔據中國南方半壁江山的偏安朝廷,從“正統”的字意考量,與北宋是有一定差距的。
-
5 # 哆啦樂
因為宋朝是漢人建立的政權,而遼、金等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而且宋朝的存在時間最久。
元朝末年開始修前朝史書,但是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前朝是宋、金、遼各朝曾經都共存過的,所以有以誰為正統的問題。晉朝陳壽寫《三國志》就是以魏為正統的。如果元朝是漢人王朝,那麼這個問題就不存在的。當時的宰相托託為此也是大傷腦筋,因為宋、金、遼各朝的後代都在元朝做官,偏袒任何一方都不好,所以最後決定各為正統。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金史》、《遼史》、《宋史》都是以本朝為正統的史書。
雖然史書是“各為正統”,但是後世一般把宋作為正統,主要原因是宋朝是漢人建立的王朝。其次是宋朝存在的時間最久,雖然南宋已經失去了中原,但是遼、金、西夏都在蒙古的打擊下先後滅亡,宋雖然弱小,但是挺到了最後。蒙古滅宋之後才完成了大一統。
-
6 # 耳朵155419464
謝邀。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道統爭議本來就複雜。只能就想好的簡單答幾句了。因為歷史是由知識分子書寫的,而宋朝有最強大的知識分子集團,這恐怕是主因吧。實際當時北方有一個更強大的遼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面積和最強大的武力,其主流文化團體也就是北方漢人知識分子也認為自己是正朔,並全面模仿中原模式,宋也只是農耕文化經濟的巔峰,面積為歷代中原王朝最小,武力為歷代最差,史稱弱宋,最後結果是遼為金滅(西遼為蒙古所滅),北宋為金滅,南宋為蒙元所滅,兩兄弟結果差不多。正統之爭宋勝遼敗大約是敗在知識分子數量質量上吧。私下以為應該是宋遼捆在一起共同繼承發展中華文明的。
其次,宋全面繼承了中原文明併發揚光大,政體上北宋襲唐制,經濟上達到了人均GDP450美元(查到這個數字時好奇怪,不曉得以那個年代的美元計算的),佔世界經濟的22%(只作參考)。北宋文化(請閱《北宋文化史述論》)璀璨,歐陽修、司馬光、晏殊、蘇氏三父子、王安石、溫庭均、李清照、……燦若星河,南宋偏安一隅,經濟反而超過了領土、人口更多的北宋,實在是奇蹟。然而,崖山之後無中國,可以說被蒙元野蠻的打折了中原文明的腰,讓人抱撼。日本人甚至認為南宋滅亡,承襲中原文明的大旗轉到了他們肩上,可笑!
知識有限,時間有限,這本該是花幾個月寫的畢業論文。
-
7 # 雷契
1是當時唯一一個漢民族統治朝代
2繼承了絕大部分的華夏文化
3綜合國力世界第一
4曾自稱擁傳國玉璽(真偽尚不明確)
5政治開明
-
8 # 芋艿峰
宋朝統治過中原,雖然得國不正,但是是中原大部分統一的皇朝。明太祖說過,中原一統的皇朝都是正統,所以明朝也承認蒙古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為正統,明朝是代元而取之,有能力的情況下,凡事元朝統治的區域都是我華夏疆土,都要收回!宋朝建國雖金甌有缺,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華夏正統
-
9 # 紅黑聖西羅
首先判斷一個朝代是否正統並不是看你的領土大小,而是看你是否被民眾所接受,且被後一個朝代所肯定。
宋朝被稱為是正統這是後面的朝代乃至於現在的歷史學家所承認的一件事情,同時受古代“華夷之辨”的影響,對於漢人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問題也一直是爭論的問題——在元朝脫脫主修的《宋史》中,承認了宋朝的正統地位,並且給遼金也修了史。
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剋的“五德”說來解釋王朝的正統性——宋朝為火德,宋朝繼承後周佔領了主要的黃河流域,且用儒家治國,符合儒家中君權神授等來位合法問題。
明朝後期,雖然仍然有人試圖否認遼宋金“各與正統”地位,但由於嘉靖和萬曆時期印行的包括《遼史》和《金史》在內的“二十一史”,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重視和歡迎,“二十一史”開始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迅速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接受並迅速傳播開來,遼宋金“各與正統”的思想認識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總之宋朝的正統地位是沒問題的不應質疑的,只不過歷代統治者出於不同原因說出不同的話,但其結果無論是宋遼金都為正統或者宋是正統,都沒有否認宋是正統的說法。
-
10 # 宋安之
宋朝(960年-1279年),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結束唐亡後五代十國的亂世,亡於蒙元南下。
正統王朝的硬性標準之一就是是否恢復傳統意義上的舊漢故土,自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以後,給後世皇帝留下統一的終極目標,在漢武帝時代,武帝北擊匈奴,南平南越,西置河套進而收西域,滅衛滿朝鮮設四郡,拓邊萬里,給後世正統王朝留下了疆域的基本要求,那就是最起碼恢復舊漢故土,以此基礎上開拓更大的疆域發揚光大,更是甚好,如唐元明清都達到了,而這一點宋朝沒有達到,太祖趙匡胤建國後採取先南後北的政策,至太宗時,遼國當權者已換成頗有作為的蕭太后與遼聖宗,北伐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燕雲十六州終宋一朝再也沒有收回。
軟實力標準更為重要,那就是對華夏文明的傳承,華夏民族文化經過數千年演進,登峰造極於趙宋之世,四大發明有其三發明於宋,唐宋八大家有六家是宋代人,程朱理學深深影響後世中國及其東南亞各國,宋詞更是千古傳誦,有宋一代,讀書人待遇最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與宋同時期的遼金夏,遼朝雖是依中原正制,卻終究是草原部落建立的,沒有完全漢化,只能是半封建王朝,並有自己的契丹文字,而金朝滅遼以後,雖然後來居上,可是漢化比之遼朝都相差甚遠,更何況宋朝,夏國呢只能是大一點的割據勢力,被蒙古滅國以後,更是族亡文化傳承皆斷。
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紛紛擾擾數百年,西晉亡以後,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北方朝代走馬觀花,也有強盛一時的王朝,南方東晉自劉裕代晉建劉宋以後,先後有四個王朝,而後世公認的正統王朝都是南方几朝,因為南方几個王朝最能代表華夏文明,保有華夏火種,而至宋朝,同時期的遼金夏與之相比,當然宋朝是正統。
宋之正統,不在於軍事,不在於後世人自封,而在於宋朝在那個時代最能代表我華夏悠悠幾千載文明。
-
11 # 劉開11111111
是有點爭議,但從其他角度來看還是宋,文化,科技方面比較燦爛突出,宋是漢族王朝,中華大地主流民族是漢族,尊宋為正統不為過,契丹沒有了,党項沒有了,完顏系列經過融合後面是滿族,
-
12 # 龍文說史
論當時宋朝算不算正統,這要看他是否屬於正統中原文化繼承者,不容否認宋朝確實在唐朝的廢墟建立的,他肯定屬於正統。宋朝延續了唐朝文化,制度,續寫這古代輝煌的篇章,宋朝取得成就是不容忽視,印刷術,火藥的出現大大推動世界的發展 。他的經濟也令世界囑目,手工業居世界前列。文化上也承繼漢唐,詩詞得到長足發展,湧現了許多詩詞作家,像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等,既從政又從文學,在一幫文人推動下,宋朝選拔人才,放寬限制,科舉採取殿試,無論地位高低只要有文就可以,至此宋朝不折不扣成了文人的王朝。相權的分割,大大提升了皇權的存在性。
宋朝分為南北宋,他的建立者趙匡胤本是五代後周的軍閥,掌握朝政大權,柴榮一死,趙匡胤自然要步他們的腳步,奪取稱帝,在陳橋驛一次意外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皇帝,五代十國就此終結於此。先提提五代十國吧,五代十國是唐朝末年藩鎮分裂的產物,唐朝皇帝的挾持,最後被廢,就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廢漢建魏。唐昭宗同樣被朱溫給廢了,建立了梁朝,就是後梁,正是在河南這塊地方,成了統一天下的核心地帶,同樣崛起河南的宋朝自然接起了這把旗。宋朝在完成中原統一後,北方受遼和西夏的威脅,這樣也大大阻礙了宋朝北進步伐,燕雲十六州落入契丹帝國手中,宋太宗幾次北伐也成泡影,宋朝就此在燕雲地區停止腳步,相反擁有燕雲的契丹帝國卻越做越大,疆域橫跨外蒙,統御東北,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帝國,他設立四京,還設南北官制,完全仿效中原制度。自比中原正統,但契丹人的骨子裡還改不了原有遊牧的血性,不能踏入中原使他無法得到承認,但他們皇帝心中仍以北朝自稱。契丹的遼朝雖然和宋相差甚遠,但他的名字卻被歐洲俄羅斯人所記,契丹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契丹。遼朝沿用中原一部分制度,後被金朝效仿,金朝後期漢文化也得到長足發展,仍不及宋朝。宋朝的正統性仍不可動搖,他的直接性是漢人建立的,朱熹使孔子儒家更深一層發展,提出“存天理滅人慾” 。
南宋沒有被金朝所滅,苟延了上百年,蒙古的出現打破了僵局,元朝前期的蒙古根本就算不是什麼中原正統,就連遼金都不如,疆域的廣大,讓他海納百川,什麼都有,中原制度一部分只算旁只而已,有的還採納色目人制度,利用色目人就是西域人治理中原。提高蒙古和西域人地位,降低漢人與南人地位。宋朝是蒙古的心腹大患,金夏先後而亡,宋朝和蒙古接壤,在當時在位的窩闊臺汗哪能容忍小宋這個中原正統的存在,肯定不能,剛佔領金國擁有河南中原地區,使窩闊臺自滿起來,於是以諸多借口為由發動伐宋。在伐宋同時,俄羅斯和歐洲在當時同遭命運,俄羅斯全境被蒙古吞併。但宋朝卻沒有,他打的蒙古節節敗退,太子闊出的去世讓窩闊臺憂憤成疾最後酗酒而亡。蒙古滅宋心不死,蒙哥徵宋失利,忽必烈後來當時大汗,他將大蒙古國改成大元,大力採取中原政體,改年號中統。元朝擁有西藏雲南,和長江以北的中原,宋朝成了他們的絆腳石,元朝和遼金一樣也在爭奪中原正統,於是滅宋才是真正目的。忽必烈重操舊業,以襄陽為撕口發動侵宋,後來利用回回炮打破了僵局,宋朝全境被元朝吞併,元朝結束了宋朝長達二三百年的國運,一個連結唐元的王朝,終將走向窮途末路。
-
13 # 海明威80022532
大宋是漢人建立的政權,我華夏的根本中原和關中以及江南都在大宋(主要是北宋)的版圖,即便遼也佔據了燕雲十六州(我華夏主要聚居區之一,連北京大同張家口都包括,金國連長江以北都佔領了),但是宋朝還是絕對的漢人多數。儘管遼國(金國)都努力漢化,但是始終沒有把華夏文化都繼承了,這和鮮卑拓拔部建立的北魏政權比還是有差距的,即便是金國佔領了中原,但是衣冠南渡的漢人政權還是正統
-
14 # 野狐狸
質疑宋朝為什麼是正統,是因為有些人覺得北宋和遼長期對峙,南宋和金國也是同時並存,而且在軍事上,宋朝似乎是弱勢的一方,年年繳納歲幣,為何後世還以宋朝為正宗?
首先,我們要說清楚,所謂正統,要分兩種,一種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正統王朝,一種是後世人認為的正統王朝。若論前者,遼、金當然沒有向宋稱臣,更沒有使用宋朝的年號,絕不能算“奉宋朝為正朔”,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並立狀態。後繼的元朝在寫史的時候,也是分別作史。
再說第二種,在後人的眼中,宋朝是被視為正統的。這主要是因為文明的延續性。
宋朝結束五代亂世,建立大一統王朝,對普通百姓而言,只是國號的改變,統治者的改變,但承接的依然是中華文明。主體民族依然是漢人,書寫的文字依然是方塊字、主要經濟生產依然是農業耕作,乃至傳統習俗、生活習慣、價值認知都是和前代一脈相承的。當然改變也是有的,宋代商業經濟空前發達,科舉制度日益完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但這都是在前代基礎上的發展,比如標誌性的宋詞,也是由唐詩演化而來的。
反觀遼朝和金朝,他們分別是契丹人和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契丹、女真都是北方新興的民族,有著獨有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而且還創制了特有的文字。較之北方曾有的匈奴、鮮卑、突厥等民族建立的政權,我們不能說遼與金是接續了之前的文明。
恰恰相反,遼朝、金朝卻不斷被宋朝的文明所征服。很多遼朝、金朝人都仰慕中原文明,學習漢人建築、醫藥、冶煉等方面的技術,在人才選拔、朝廷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全面吸收宋朝的先進之處。在遼、金統治區域,人們在使用貨幣時也更喜歡用宋朝鑄造的銅錢,遼金不少上層人士以學漢文化為榮,甚至還學會了作詩填詞。
經年累月,宋朝的文雅之風逐漸柔化了原有的彪悍之風。
-
15 # 談史說事
正統與否不是取決於佔有的地盤的大小。
在傳統中國,正統理論解決的是“合法性”問題。合法不合法不是地盤大小,國力強弱能決定的。就像某個人是某個產業的合法繼承人,不能說另一個外人的拳頭比較大,強盜式的打過來,就自動變成合法繼承人。春秋經說“內諸夏而外夷狄”,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這是說能合法統治中國的必須是諸夏,而不是夷狄,也就是說必須是漢人在統治。因此遼、金肯定不是正統。
實際上,在古代,“華夷之辨”的思想通行於世,根本就沒有人會認為宋朝不是正統,哪怕是遼國、金國、蒙元和清朝的統治者,也都認為宋朝是正統。遼國認為:自己和宋朝並列為正統;金國認為:遼國不是正統,宋朝才是,自己和南宋並列為正統;蒙元認為:遼、金、宋並列為正統。到了明朝,認為遼、金、元都不是正統,明朝直接繼承宋的正統。甚至清朝仍認為遼、金不是正統,只認宋、元為正統。
遼朝前期,以外國自居,沒有正統觀念。到了遼興宗以後,遼國漢化加深,開始試圖樹立自身的正統。遼國宣稱的正統理論為:“遼國正統來自後晉,因為遼軍南下曾奪得後晉的傳國玉璽,因此遼國能承後晉之統,為北朝,宋為南朝,兩者並立為正統。”此後,遼國在對北宋的國書中,不再自稱“契丹”,而是自稱“北朝大遼國”,以強調自身正統性。遼朝不敢否認宋的正統性,只能拿一塊搶來的玉璽說事。對於遼朝的正統論, 宋朝人是不屑一顧的。歐陽修《新五代史》便將遼朝打入《四夷附錄》。
金朝前期,也無正統觀念。到了金海陵王完顏亮時期,金國才開始意識到爭正統的重要性,此時金國內部有兩種觀點:一、承認遼是正統,金為遼國繼承者,從而金國繼承了遼的正統;二、否認遼是正統,認為靖康之變後宋、金並列為正統。經過幾十年的內部鬥爭,最終第二種觀點佔了上風,金章宗徹底否認了遼的正統性,稱“遼據一偏, 宋有中原, 是正統在宋”,並因此停止修《遼史》。
到了元朝,遼、宋、金的正統性問題爭論進入高潮。此中存在兩種觀點的爭論:一、獨尊宋為正統;二、將遼金與宋視為南北朝,兩者並列為正統。
這一場爭論持續了幾十年,遲遲沒有結論,直到元朝末期的至正三年 ( 1343年),丞相脫脫最終採納了第一種觀點,下令“三國各與正統, 各系其年號”。於是元朝便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並列為正史。但脫脫的命令並沒有終止爭論,以南方士大夫為主的群體堅持獨尊宋朝正統的立場,其中最著名的為楊維楨,他寫了《正統辯》一文,堅持應獨尊宋統,而元朝則繼承宋的正統。到了至正十年 ( 1350年),以重新建構宋遼金正統體系為目的的《通鑑續編》編成,此書以宋為正統,遼金都附屬於宋。
到了明朝,士大夫們對於宋遼金三史並立的狀態無法容忍,掀起了重修宋遼金史,獨尊宋朝正統的運動。正統年間,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周敘請求重修宋史,他認為“宋遼金三史成於前元至正間, 當時秉國大臣皆遼金族類, 不以正統歸宋, 遂分裂為三, 而以遼金加於宋首, 不愜人心, 不協公論。”正統皇帝便下詔他負責修撰,結果由於周敘早逝而未能修成。
弘治年間, 吳縣楊循吉重修宋遼金三史,“謂完顏氏乃中國之讎, 罪惡之首, 必先從事, 漸及遼、宋。”他修成了《遼小史》和《金小史》, 透過貶遼金為“小史”,來樹立宋的正統。到了清朝修《四庫全書》時, 這兩部書因貶抑遼金,均被列為禁書。
嘉靖年間是明人重修宋史的高峰期。王洙《宋史質》、柯維騏《宋史新編》均完成於此時。此後,直到明末,包括歸有光,顧炎武,湯顯祖等知名文人在內的十餘人也都進行過重修宋史的努力。嘉靖十五年, 朝廷也曾下詔重修宋史, 明世宗命嚴嵩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主持此事, 但不久嚴嵩離朝, 此事不了了之。
在明朝士人修成的幾種宋史中, 以王洙《宋史質》和柯維騏《宋史新編》影響最大, 這兩部書代表了明朝人的正統觀念。《宋史質》堅持“內諸夏而外夷狄”的立場,把遼金列入“夷服”,稱“先王嚴五服之制, 所以謹華夷之辨也。元人合遼、金、宋為三史, 且以外國名, 非制也, 茲黜之。”
《宋史質》的正統觀念是不僅遼、金不是正統,並且元也不是正統,明朝應直接繼承宋朝的正統。遼、金和西夏一樣,均列為附屬於宋的夷狄外國。《宋史質》的這種華夷觀念在清朝曾被罵為“喪心病狂”,《四庫全書》稱:“是編因《宋史》而重修之, 自以臆見, 別創義例。大旨欲以明繼宋, 非惟遼、金兩朝皆列於外國, 即元一代年號亦盡削之。而於宋益王之末, 即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稱德祖元皇帝者承宋統。荒唐悖謬, 縷指難窮。自有史籍以來, 未有病狂喪心如此人者。其書可焚, 其板可斧。”
《宋史新編》的主旨與《宋史質》非常相似, 該書開篇詳細闡釋了作者的宋遼金正統觀:“宋接帝王正統, 契丹、女真相繼起西北,與宋抗衡, 雖各建號,享國二百年, 不過如西夏元昊之屬, 均為邊夷……庶幾春秋外夷狄之義”。
到了清朝,統治者有意提升遼、金的歷史地位,並且批判明朝的修史運動,但也不敢否認宋的正統,甚至到了乾隆時又重新開始獨尊宋的正統。乾隆親自下詔對這一問題定性:“夫正統者, 繼前統受新命也。東晉以後, 宋、齊 梁、陳雖江左偏安, 而所承者晉之正統, 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 北齊、北周繼之, 亦較南朝為甚, 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 其所承之統正也。隋則平陳以後, 混一區宇, 始得為大一統。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 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 奄有河北, 宋雖稱侄於金, 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 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
“館臣之刪楊維楨正統辨者, 其意蓋以金為滿洲, 欲令承遼之統, 故曲為之說耳。不知遼、金皆自起北方, 本非所承繼, 非若宋、元之相承遞及, 為中華之主也。”
“夫宋雖南遷, 正統自宜歸之宋。至元而宋始亡, 遼金固未可當正統也。”
回覆列表
1.對東方文明滴繼承水平、全面性、升級性、對未來滴引導性以及對周邊滴文化輻射影響性。從這些角度而言,宋朝基本上全部做到了,而且做的基本上都很高或很好。特別是宋末日本滴一句“崖山之後無中華”更是代表了宋代在東方乃至世界滴歷史影響輻射分量及其正統性。…………
3、國家各個層面、各方面倫理道德都很正、不扭曲,這對社會正向發展及其長期持續性具有決定性影響。否則內部容易衝突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