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秤砣的美食
-
2 # 茄o子
青年看西遊記 雖然覺得還是那樣經典好看 但是多了一份現實 覺得它只是個神話故事 生活中根本就沒有這樣可以伸張正義的正義者 到處是虛偽的面具
-
3 # 二鍋頭餃子哥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神話小說,作者為明朝時期的吳承恩。86版電視劇《西遊記》為25集,其實當時打算拍攝30集的,只是因為經費緊張,因此只拍了25集,後又拍了《西遊記續集》16集。那麼如果童年時光沒有《西遊記》,會缺少什麼?為什麼?我認為會缺少以下兩個方面。
一、快樂幸福。作者問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個80後或者90後吧。不可否認,在中國物質精神文化匱乏的上世紀的那個八九十年代,我們經常是吃不好穿不好,精神文化生活非常欠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地區,更是明顯。每年暑假、寒假一放假,就把娛樂寄託在看動畫片、看《西遊記》這些好玩的電視劇中,反正那個時候一放假,我是必定要看《西遊記》的。為啥?小孩子嘛!難道要去看《新聞聯播》和瓊瑤的言情劇嗎?因此我們的童年最喜歡看的就是《西遊記》類似的電視劇。
在這裡要插句話,中國四大名著中只有《西遊記》最歡騰,孩子們最喜歡看。原因一是符合孩童頑皮特點。孫猴子喜歡跳來跳去,不老實,佔山為王,好不快哉,正符合我們孩童時代的特點,當時我還經常去樹林裡砍伐幾根小樹當成如意金箍棒呢,為的就是刷槍舞棒,帶領小夥伴們去搶佔“山頭” 。二是其餘三大名著,不適合童年看,缺乏趣味性。《三國演義》文言文多,比較難懂,再加上陰謀詭計,真真假假,童年的我們分不清,也看不懂;《紅樓夢》四大家族,悲歡離合,兒女情長,官場文化,看不懂啊!《水滸傳》吧,場面也可以,尤其武松打虎那段,孩子們也願意看,風風火火闖九州啊。可是啊,老版水滸1998年1月8日才在中央臺首播,對不起,那時的我們大都已經不是童年了。
《西遊記》裡騰雲駕霧的酷炫,十萬八千里的速度,眼花繚亂的打鬥場面,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如來佛祖的高大威猛,還有觀音姐姐、女兒國王、白骨精、蜘蛛精等美女的完美演繹,等等,都給予當年的我們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精神上的極大滿足與慰藉。毋庸置疑,在那個年代,《西遊記》帶給我們的是好玩,是捧腹大笑,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的祥和幸福氛圍。
二、遺憾痛心。假如童年時光沒有《西遊記》,我們會覺得極其遺憾。長大以後,變成熟的我們,才知道表面上嘻嘻哈哈的《西遊記》的背後,隱藏著作者想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表現了人民群眾懲惡揚善的願望和要求。玉皇大帝的昏聵,折射出當時明朝統治階級的昏庸。而孫悟空呢?正式代表了不屈不撓的人民群眾,他們嚮往著自由,追求自己的真理。其實這裡面的道理極其豐富。除了比較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還有幾點:
一是妖魔鬼怪結局不一樣。為什麼結果不一樣?有的被殺,有的被收走?因為被殺的是沒什麼大關係、大背景的。沒有被殺的呢?那都是天庭裡有人的,有關係有背景的。
二是前後表現戰力不同。為什麼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剛出道的時候如此勇猛,可西天取經的時候,很多人都打不過,尤其是豬八戒和沙和尚基本上誰都打不過。說白了,就是西天取經之前是自主謀生、自主創業,敢於拼命,而取經以後,就是工作以後,自己就是替唐僧完成工作任務而已,不必那麼拼命。
三是要想成功,就要學會團結,善於求人幫助。唐僧一路走一路被抓,師兄三人靠的就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精神,靠的就是到處厚著臉皮、求人幫忙、永不放棄的毅力和勇氣。
四是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除了《西遊記》本身教會給我們的道理意外,劇外的導演、錄製、演員們都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要敬業、認真、堅強。拍攝《西遊記》共花了6年時間,期間走南闖北,非常不易。可以說劇中的九九八十一難,也可以用到劇外拍攝人員的身上。導演楊潔差點跌落山谷、孫悟空和豬八戒每次吊完威亞都擊掌慶幸還活著、攝像師被砸暈、全組只有一臺攝像機,等等。可以說,正是靠著這些老藝術家們敢與天鬥、與地斗的精神,才給我們帶來這麼好的一部經典作品,同時也給我們做人做事樹立了好榜樣。
《西遊記》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當然這些道理有積極的,可能在很多人看來,也教會了你一些去圓滑的東西,其實無論怎麼樣,在現實中都是普遍客觀存在的,都是比較入世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到這,其實我也有個多年的疑問,為什麼妖怪每次抓了唐僧以後,都非要等等再吃?非要洗乾淨了再吃?為什麼非要磨磨唧唧的吃呢?直接吃了不就好了,就沒有後來被救走的事了。這些道理和困惑,都是長大以後才明白的,假如童年我們沒有看過《西遊記》,那麼我們以後或許也很少去接觸《西遊記》,也不會有那麼深的認識和感悟。可以說《西遊記》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文化的瑰寶,要是沒有了它,我們的童年時光將是大大的遺憾和痛心。
最後,再次感謝老一輩藝術家們給我們的童年時光留下了那麼經典的一部電視劇,我們終生感謝您們!您們辛苦了!
-
4 # TOTOO
1、因為偷看電視被殘酷毆打的機率大大減小,玉兔精、蜘蛛精、白骨精等等不要臉的小妖精們老是勾搭我們開電視。
2、再沒有一首歌,像《敢問路在何方》一樣只聽前奏就讓我們回想起童年。
3、風靡大江南北中小學校園的殿堂級零食——唐僧肉也不會存在啦。
4、寫暑假作業的動力大大減小了,因為寫完也不能多看一集西遊記不是麼。
6、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是我爸我媽我叔我舅我姨我姑我妹我弟甚至我外甥我外婆都喜歡看的了。
8、假如說美帝小朋友兒時心目中的英雄是超人,那我們就沒有童年英雄了,沒錯就是這麼慘,因為沒有wuli大聖了啊,那還叫童年嗎?!
1、因為偷看電視被殘酷毆打的機率大大減小,玉兔精、蜘蛛精、白骨精等等不要臉的小妖精們老是勾搭我們開電視。
2、再沒有一首歌,像《敢問路在何方》一樣只聽前奏就讓我們回想起童年。
3、風靡大江南北中小學校園的殿堂級零食——唐僧肉也不會存在啦。
4、寫暑假作業的動力大大減小了,因為寫完也不能多看一集西遊記不是麼。
6、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是我爸我媽我叔我舅我姨我姑我妹我弟甚至我外甥我外婆都喜歡看的了。
8、假如說美帝小朋友兒時心目中的英雄是超人,那我們就沒有童年英雄了,沒錯就是這麼慘,因為沒有wuli大聖了啊,那還叫童年嗎?!
-
5 # 西北民俗文化
如果缺了西遊記,就沒有我老公的奇特的想象力,我就遇不到一個幽默風趣的老公,我就不快樂。不過也有好處,我老公就不會讓媽媽揍了。他看西遊記裝作聽不到媽媽的話,逃避幹活。
-
6 # 話語心得
西遊記之所以膾炙人口,不僅僅是精彩的情節,神仙和妖魔之間的戰鬥。這本小說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神秘主義的精髓,在形成中國神話故事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本小說裡,佛和道既有合作,也有爭執,具體的體現在車遲國鬥法這個章節。而小說裡並行的展示了西天佛祖和東方天庭兩套神仙體系,堪稱中國神話體系完整的總結和深度演化。
中國從古代發展出來的神話鬼怪體系裡的人物傳說浩如煙海,曾有多位大師進行過艱苦的整理。從山海經到搜神記,後來也有過專門的學術著作。而且是世界上少見的將儒釋道三家統一到一起的神話體系,白蛇傳就是典型代表。
到了西遊記可以說是在中華神話體系中成長出來的璀璨花朵,其神仙體系,妖魔故事,透過取經構建起來的神怪世界。其宏大的魔幻和法術場景精彩跌宕,複雜龐大,不輸於任何世界幻想文學體系和著作。因此它吸引無數人的喜愛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和創作。
當然這裡也有建國後版本對文字的提煉修改的功勞,大大提高了小說的文字魅力和藝術水平。比之前明代純市井語言版本有了本質提高。
-
7 # 山花說電影
就是現在來看這部名劇,還很有意思,特別是86版的,裡面的特技和畫面雖然不如現在的逼真,但是在那個年代已經很努力了,裡面的音樂和歌曲到現在我還在聽,感覺特別輕鬆,心曠神怡的心情,特別感謝西遊記電視的演職員工拍出這種精品劇伴我一生
-
8 # 炤旭
我想缺少的不僅僅是活潑開朗的性格,還有勇氣和猴哥的智慧,當然膽大現在看來也頗多好處!最重要的還是那片赤誠的心!
-
9 # 欣晴8810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西遊記[偷笑][偷笑],那個時候雖然電視特技做的那麼的誇張和假但是也很喜歡看,人物也演的很好,都是實力派,如果沒有這部經典的《西遊記》也許課餘生活會少了很多樂趣吧
-
10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八九十年代也多虧了這幾部電視劇。尤其是《西遊記》,別說兒童愛看;連我們大人都是東一集西一集緊的看,連晚飯都顧不得,真是風靡一時的好劇,讓裡面的人物吸引住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高老莊的閨女,還有奇奇怪怪的妖精;更是白骨精,女兒國王及其他國的公主們,園林杏花女精等,對了,還有蛛蛛精;哪一個不吸引我們瞪大眼睛,看的是有滋有味,從那時,追星開始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祈禱][玫瑰]
-
11 # 長安讀書
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望各位仔細讀完,向經典致敬。
首先,囿於當時的技術、裝置、資金等各個方面的因素,西遊記的拍攝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過程自然是艱難重重;可這部戲的拍攝過程,正像戲劇劇本本身一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那些拍攝過程中的困難就像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和魑魅魍魎一樣,還是因為信念戰勝了所有艱難險阻。
然而,這個過程是充滿艱辛、飽含淚水的。
第一,中國四大名著舉世聞名。我們拍攝西遊記勢在必行的二層原因很簡單——當時日本有一部不入流的改編版的西遊記在全球各國熱播,劇情浮誇。看著中國經典劇本被一個不入流的島國肆意篡改,國人一片譁然,電視臺每天都會收到堆積如山的投訴信件。同年,1982年楊潔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帶領一群人組成了西遊記劇組,決定拍攝一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西遊記。
由於當時特效、技術難以實現,拍攝只能在真實的環境中取景。劇組跑遍了全國各地,經過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在食不果腹的條件下拍攝,就只為最大程度上呈現原著。一邊是餓著肚子,一邊還被詬病是在遊山玩水。為了完成拍攝,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沙和尚一個人扮演了10個人的角色。攝像師不僅要攝像,還要兼任技術和特效以及美術指導。製片人一邊找資金,一邊抽空飾演了劇中7個角色。在這部作品中,沒有主角,大家都是主角。
1986年,西遊記一經播出。火遍大江南北,風靡全球十幾個國家,成為全球各國孩子童年時代的珍貴記憶。西遊情結由來已深。這是關於中國精神和人文底蘊的,文化神聖,不可褻瀆。
第二,沒有西遊,也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童年回憶。西遊記和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已經是水乳交融了。當時的你我,無論是90後,還是95後抑或00後,可能你在上小學,也可能是中學,但在電視劇相對貧乏的時間裡,西遊記則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當時,記得清楚。每天中午放學後中午11點左右都會有兩集連播。為了看電視,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總是會不亦樂乎地看到下午上課。因此,那些年逃課,落作業都成了家常便飯。雖然當時家裡只是一個14英寸的黑白電視,但卻承擔了幾乎我所有的快樂。不止如此,每天下學後,或者是早自習期間,小夥伴們圍到一起不是為了討論學習,也不是為了背誦課文。而是為了討論孫悟空和大鵬鳥誰到底更厲害,還有為什麼唐僧一直不相信孫悟空,沙和尚為什麼一直挑擔子,孫悟空為什麼不揹著唐僧分分鐘飛往西天,直接取經等等一些問題。
第三、神話,對於一個人的想象力有著強大的塑造作用,它是我們理想高地中的空中樓閣。西遊記就像一個假想的烏托邦,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甚至成年人,是視覺的盛宴,同樣也是精神的慰藉。在那個一貧如洗的歲月裡,我們可以透過一部好的藝術作品,聆聽自我心聲,讓現實生活得以開出一朵嬌豔的花兒來,即使生活會遇到再多磨難。
回覆列表
不喜歡看書,上學時每次考試寫讀後感,都寫西遊記,語文沒及格過,如果童年沒有西遊記,可能這一題就一直是空白,不會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