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的精彩
-
2 # 求知致遠
諸葛亮,司馬懿都不能算軍師,這個應該是受了小說和電視的影響才有了這樣的錯覺。其實他們都是決策者,當然他們也在一定事情內充當過軍師的角色,但其主要政治、軍師生涯都是決策者。尤其司馬懿算是半個君主吧。
1.姜子牙
2.管仲。
3.伍子胥
4.張良。
5.范增
6.趙普
7.范蠡
8.劉伯溫
9徐茂功
10.李泌
具體的生平就不介紹了,大家都比較瞭解。
-
3 # 秉燭讀春秋
第一名:非姜子牙莫屬。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姜子牙前半生坎坷,據說他的老婆是掃帚星下凡,一直妨的他鬱郁不得志。到了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直鉤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透過交談,被封為“太師”。這就是:姜子牙不為釣錦鯉,只為釣王侯的故事。
後來被文王之子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800年的周朝,同時是齊國的締造者。
姜太公是周文王伐商,武王克紂的最高軍事統帥,也是西周的開國元勳。他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封神榜書中主持了封神的任務,但最後封完了,自己沒謀得一個好的神位,玉皇大帝這個神位本來留給自己的,但被一個姓張的奪了,無奈,他自己蹲房頂上了。
第二名:蜀國丞相諸葛亮。諸葛亮在歷史上可謂人人皆知。他做了《馬後課》這本奇書,預測了未來。
他鞠躬盡卒,死而後已的幫助劉備建功立業,在紛亂的三國,三分天下有其一。他六出祁山,盡最大努力,壓制魏國的侵略,他也知道自己蜀國實力不如曹魏,考慮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有一種同仇敵愾的精神,以飛娥撲火的大無畏精神,哪怕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自不待言,火燒赤壁、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剛出山的幾把火,燒出了威風。之後的為了民族團結,七擒七縱孟獲等等,事蹟很多不一而足。
第三名:神機妙算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說的是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他做的《燒餅歌》這本奇書,預測的很準。
第四名: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後攜西施隱去。
范蠡早期有經商的天賦,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
他兩個人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帶著西施遊山玩水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
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他是範姓始祖範武子的玄孫,是順陽範氏之先祖。
第五名: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年輕時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用鐵錘襲擊秦始皇失敗,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
秦末農民戰爭中,率部投奔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妙計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
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吾之子房也”。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功臣的悲慘的下場。張良被後人尊稱為謀聖。
第六名:司馬懿。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對魏國最大的貢獻就是成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北伐,還有就是曹魏集團的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之所以在歷史上口碑不好,就是他的子孫奪了曹魏的天下。但司馬懿還是功不可沒的,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第七名:姚廣孝。明朝的歷史是和尚開國,朱元璋曾出家做過和尚。爾後和尚姚廣孝推翻重新洗牌,推翻朱元璋孫子的江山,讓朱元璋的庶子朱棣做了江山,姚廣孝有改朝換代之功。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第八名:趙普。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趙普最大的功勞就是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趙普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協助太祖杯酒釋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第九名:徐茂公(又名徐世績、李積)(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期名將,與衛國公李靖相齊名。
徐茂公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十名:范文程。范文程(1597年—1666年),遼東瀋陽(今瀋陽)人。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讀書,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清太宗皇太極時,他深受倚重,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終年70歲。康熙親作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康熙御筆親書“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
4 # 先讓三招
這個問題很醒目,故為十大軍師,固然多是亂世,還為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在封建國家形成過程中,特別是激烈的戰爭時期,在君權需要土道和才智強力支撐之際,軍師地位要崇高得多,而初定政權後,如(三國演義辭典)軍師,官名,三國時三公及常設將軍所置屬官,其職為參謀軍事,類似幕僚,五品官。而作為明主戰爭時期的首席軍師,要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
姜尚,千古武聖,軍師鼻祖姜子牙,前半生懷不遇,窮困潦倒,後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代商滅紂,興周八百年基業,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太公為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張良,謀天下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張良善謀大計,不為眼前假象所迷,一針見血,撥雲見霧。尤其可貴的是,他能不為個人情感和好惡所宥,謀無私念,奇策出,而天下眾生安。定國撫邦如烹小鮮者,古有幾人。後有假託神道以遁身,超然物外以君臣相殘,韓信之死,可以略窺張良之神算也。
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土,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成就,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生平屢獻奇謀,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諸葛亮,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千里之外,太出名,就不詳說。
王猛,成就,平定李儼,擊破桓溫,滅前燕,富國強兵,輔佐苻堅統一北方。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統一北方,有堪稱常勝將軍,一生沒有敗績。王猛身染重病,苻堅,親臨省病,問以後事,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了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他死後八年,苻堅在淝水之戰慘敗後經常痛悔自已忘記王猛遺言的大錯。
李泌,歷仕四朝,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輔佐德宗,肅宗即位之時問李泌,平安之亂之策,(新唐書,李泌傳)第二卷(兵略)中後世給於高度評價李泌平叛之謀,而深惜肅宗之不用。因此而造成歷史上晚唐與五代之際華夷戰亂的後遺症。(平亂之謀詳細我有寫過,想了解請關注我)。
崔浩,作品(國書)成就,主張崇道廢佛,協助北魏統一北方,崔浩在平息薛永宗,蓋吳暴亂,征討吐沒骨部落,吐谷渾主張征討柔然,以及南征劉宋等戰爭中屢獻奇謀,屢建奇功。軍事上,多謀善斷,算無遺策,在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的一系列戰中起了重要作用。
趙普,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力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後,升普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劉基,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劉基在輔佐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為國家統一做出巨大貢獻,朱元障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謙,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姚廣孝,有名和尚軍師,明成祖功臣,姚廣考就是一位奇特神秘人物,明朝洪武末年至永樂年間,風雲變幻,在驚心動魄的政治舞臺上,姚廣孝身披袈裟,口喧佛號,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劃兵變,指點江山,又是貨真價實的軍師,他最擅長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是明成祖朱棣奪取江山的創業中功勳第一人。
-
5 # 洪辰坤寧
謝謝邀請!歷史上十大軍師排名,的確讓我想了半天,個個都是雄才偉略,智慧過人,都有安邦定國的鴻圖之志,然而,我以為,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以其對歷史有深遠影響力,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對人類文明進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思想精神能夠得到延伸至今。因此,歷史上軍師之首,諸葛亮也。一,七擒孟獲,七擒七縱,他能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之民族情懷,那個時候實屬不易!團結少數民族,促進國家統一發展,民族和睦共處,這給中國歷史文化寫下了濃墨重彩。二,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他推行放寬政策,鼓勵農商工互動,讓蜀錦錦上添花,獨放異彩!三,他十分重視科學發展與實踐研究,以獨特的天文地理之視覺為人類帶來不朽的奉獻和發明創造,利用天氣變化在軍事及其他行業中獨樹一幟,巧借東風,雖然他利用迷信手殷,但在戰爭中採用權衡之計,他的發明創造,如:孔明燈,會行走的機器木馬,孔明車……都給世人留下豐富的文化財富!
最近掀起三國軍師熱潮,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較量中,其實並沒有正派與反派之分,他們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家擴充套件疆土,天下統一,也是為了能活下來,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算計與謀略,到最後他們倆個也沒能真正分出勝負,可見司馬懿並不在諸葛亮之下,現在這樣子看歷史才是正確的。要評歷史十大軍師的話,你們覺得應該有誰?
回覆列表
所謂軍師就是在軍中替君王或主帥出謀劃策的人。在中國古代戰事層出不窮,英雄豪傑輩出,也湧現了大量的有智慧的、有才能的軍師。如幫助周滅商的姜子牙、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管仲、寫《孫子兵法》的孫武、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范蠡、“孫龐鬥智”的孫臏、“漢初三傑”的張良、三國期間的郭嘉、賈詡、諸葛亮、司馬懿、唐初的徐茂公、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幫助朱棣奪侄子天下的姚廣孝......。太多了,無法一一道來。
真不好把他們排序,因為他們所處的時間、環境都不同。如非要一個順序我的答案是姜子牙、管仲、張良、劉伯溫、范蠡、孫武、郭嘉、姚廣孝、司馬懿諸葛亮。
我這麼排名相信很多人不會滿意,其實也沒必要那麼認真,就像《三國演義》裡面所說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