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淚笛歪說雜史

    董卓的主要謀士是李儒和賈詡。

    1、李儒,字文優(《曹全碑》記載博士李儒《後漢紀》亦有記載博士李儒,兩人活動地相同、記載時間相近故當為同一人),東漢末年人物,生卒年不詳。

    正史中是漢獻帝時的博士、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 (弘農王)。董卓死後,李傕[jué]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

    2、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李儒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賈詡這個被後世稱為“毒士”人 在溝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說辭對方絕不墨守成規,應變能力強。在三國中主要有這幾點謀略:效力涼州、獻計張繡、勸繡歸曹、離間馬韓、支援曹丕,這些成功案例,都是賈詡步步高昇的前提。

    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為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

  • 2 # 巴蜀漂泊客

    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激烈的也有平緩的,可疾風驟雨也可徐徐圖之,總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應應該採用不同的策略,以此來實現利益最大化。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虛實篇》

    若說董卓短視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因為董卓的所作所為看似荒唐,然都是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諸位看官先不忙否定,我們還是重新回顧一下董卓進京之前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大漢朝廷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交替掌權的“兩黨執政”模式;

    一般情況下是這個樣子的……皇帝死了出現權臣,皇帝說話不管用。小皇帝別人也不認識只能重用太監來讓別人聽自己的話。等皇帝長大了自然要娶老婆,而皇后自然順理成章的提攜孃家人,要不然哪裡還有母儀天下的樣子?(事實上那給時候的皇后清一的“扶弟魔“)

    於是呢著耳邊風吹呀吹,孃家人就這樣大權在握,並開始配合皇后清理後宮。

    基本上就這樣週而復始的互相傷害,斗的不亦樂乎。

    話說東漢末年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立了和皇后之子劉辯為帝(少帝)。如果按正常流程這會應該是”宦官黨“下野”外戚黨“上臺執政的時候,可問題就出這裡了。也不知道為啥何皇后堅決反對大將軍何進誅殺宦官,此時何進與”十常侍集團“已經勢同水火。

    客觀的講,何進本身並沒多大才能,完全是依靠何皇后才能手握大權。他覺得還是有必要維護妹妹的皇后威儀,並不想撕破臉,所以他出了個昏招——召前將軍董卓進京。

    其實何進當時完全有能力將宦官集團清洗一百遍,他召董卓進京主要目的就對自己妹妹進行武力恐嚇(跟現在一有摩擦就軍事演習差不多)。另外董卓兵力不過3000在京無錢無糧的沒有任何根基,節制起來根本不困難。並且這個時候的何進多少也有趁機奪取董卓兵權的想法。

    只可惜他還沒等來董卓就被十常侍騙到宮中誘殺,袁紹聞此大怒,與兄弟袁術一同清洗皇宮,凡無須者皆斬。

    太監也是人,當然也怕死,所以他們很明智的選擇逃跑,為了活命也為了將來反擊袁氏兄弟,於是他們把少帝也挾持(劉協也在其中)一塊跑了。

    太監再逃跑的路上就遇見了奉命進京的董卓,董卓看見落荒而逃的少帝落魄至此,他心中的敬畏開始消失,取之而代的是一種叫野心的東西。

    一群閹人都可挾持天子,我堂堂涼州刺史為何挾持不得?高祖劉邦做的漢天子,我董卓何嘗做不得涼天子?於是董卓就把這群閹人和少帝怎麼來的就給怎麼騙回去了。

    這裡我們不妨反過來想,如果董卓禮遇大臣,擁戴少帝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論資歷論實力有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分封各地的劉氏皇族,以及西蜀的張氏,蔡氏,江東的孫氏,魯氏,陸氏,河內郡溫的司馬家族;河北的,公孫,甄氏,潁川潁陰的荀氏,太原的王氏(王允)等等……

    董卓?沒聽過……

    於是董卓就開始廢少帝立獻帝、睡公主、挖靈帝陵寢,反正怎麼混蛋怎麼來。目的就只有一個,無限打壓漢室的威信,讓天下人都知道所謂天子也就這麼回事,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董卓的威名。

    當然董卓有一點他非常謹慎,就是收買軍心,牢牢控制兵權。他將搜刮來的財富都賞賜給下屬讓他在西涼軍中威望極高,連自視甚高的人中呂布都甘願效命,可見其驅下的駕馭手段。

    並且善於揣摩人心的他早就看穿了天下諸侯的心思,所謂十八路諸侯對他而言不過是給笑話,所以他才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此時的董卓已經是天下已無人能治。

    只可惜最終還是被王司徒抓住破綻施展離間計,被呂布這個反骨仔給幹掉了。

    如若不然就憑”挾天子令諸侯“這一巨大的政治資本,時間拖給三五年還真有可能讓他乘勢而起。

  • 3 # 狂人狂語

    我們來看看董卓的為人吧,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所以性格的粗猛,靠與匈奴作戰軍功起家,公元184年,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清君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剪除了閹黨十常侍,救回少帝,控制了洛陽。

    董卓性格外寬內忌,睚眥必報,一切都可以靠殺戮來解決。他非常喜歡用刑法震懾文武百官,大臣們稍有不慎得罪了他,就會被酷刑伺候,甚至丟掉性命,他先是毒死了劉辯,又決定遷都長安。伍瓊、周珌等人勸其為天下蒼生計,不可勞民傷財,董老爺就將那兩人處死。對親近之人都如此,別人如何敢勸。一個肆意妄為,經常夜宿皇宮,霸佔公主,強佔宮女,感覺稍微有點智商之人,都會知道這人是在作死。聰明的謀士又怎麼會主動去上這條快沉的船呢……

  • 4 #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得拆開來回答。

    我們先看看董卓進京都做了什麼

    1、董卓進京第一件事就是收編何進、何苗的部曲,誘呂布殺丁原,屯兵幷州軍,獨掌洛陽全部兵權;

    “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眾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眾,故京都兵權唯在卓”

    2、廢少帝劉辨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獻帝,殺何太后,封自己為相國,加各種特權;

    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丞

    3、施行嚴刑峻法立威,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忘了解除佩劍,董卓借題發揮,下令將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將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殺害,甚至將何苗的遺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肢解扔在園林之中;

    卓欲震威,侍御史擾龍宗詣卓白事,不解劍,立撾殺之,京師震動。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又收苗母舞陽君殺之,棄屍於苑枳落中,不復收斂

    4、濫殺無辜百姓,劫掠百姓財物,姦淫宮女公主;

    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雲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奸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5、徵召名士;

    初,卓信任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用其所舉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張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將以討卓。卓聞之,以為毖、瓊等通情賣己,皆斬之

    6、諸侯討董時,遷天子於長安,火燒洛陽,盜墓取寶;

    卓以山東豪傑並起,恐懼不寧。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

    7、毒殺少帝劉辨。

    關東兵起,共討董卓。董卓置弘農王劉辯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劉辯不肯飲,董卓等強逼之。於是,劉辨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做別後,飲藥而死

    以上是董卓入洛陽後的主要行為,其中收兵權,廢皇帝,施行嚴刑峻法,徵召名士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亂世梟雄都會做的事情,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消弭地方的敵意,為自己的日後發展做準備。至於濫殺無辜,劫掠百姓,盜掘皇陵,姦淫宮女等事情,也很好理解,董卓壓根兒就沒打算在洛陽久待,他的根本在西涼。征戰多年,突然達到了權利的頂峰,跟隨他出生入死的西涼將士該如何賞賜呢,放縱士兵是提升部隊凝聚力的最有效辦法,至於名聲上的影響,董卓多年的努力都無法得到士人階層的認可,既然如此名聲有何用。在洛陽的所謂胡作非為,在我看來就是一種釋放,一種排解,反正無所謂,我開心兄弟們開心就好了。

    毒殺少帝,少帝必須死,否則於政治上對董卓不利,本來自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少帝被其他諸侯控制,令立朝廷,他的政治優勢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至於火燒洛陽,關東軍勢大,董卓根本沒打算跟他們硬拼,洛陽遲早是要丟的,既然如此,沒道理給關東軍留下一個完整的洛陽,人口物資全部遷走,再來一把火,讓你關東軍收復一個廢墟般的首都,噁心死你們。

    所以其實董卓進京後,他的所謂胡作非為在西涼軍中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受到支援的,所以當然不會有人阻止,至於題目所說的短視行為,這其實還是所站角度,所處身份的不同產生的想法,站在一個心智健全生活在和平年代接受了正統三觀教育的普通人的角度來說,董卓絕大部分行為是惡劣的,甚至是目光短淺的。但是如果代入到他的角色裡,事情就沒那麼複雜,洛陽我最大,我想幹啥幹啥,就當帶著兄弟們來洛陽度假了。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董卓是否有智囊謀士,有肯定有,但是都聲名不顯,也找不到具體的史書記載有哪個謀士給董卓出謀劃策。李儒應該算一個,畢竟是他取執行毒死少帝的任務,這種任務正常情況下都會安排心腹親信去執行,所以李儒應該是常年跟在董卓身邊的謀士,至於他的謀略如何,那就無從得知了,記載太少了,只能瞎猜。有人說賈詡也是董卓的謀士,賈詡確實在西涼軍中,但是他輔佐的是牛輔,不在董卓身邊,所以建言獻策的可能性不大。除了這二位外,就是一些類似蔡邕之流,擁戴漢室,又攝於董卓淫威的漢臣偶爾會為董卓出出主意,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不知在下的這份回答,題主可滿意乎!

  • 5 # 宅家二把刀

    歷史記載蔡邕從多次勸諫過董卓的不合理的行為。

    一次是幕僚中溜鬚拍馬的一夥人為了討好董卓說董太師的功績從古至今只有姜子牙可以媲美,建議董太師稱“尚父”。董卓可能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就去問蔡邕讓這位名士給他拿拿主意。

    蔡老頭就直接跟他說:“姜子牙幫助大周平定商紂才獲得這樣的稱號,我覺得太師您跟姜子牙還差了不老少。我覺得等您平定了各路諸侯還反舊京的時候咱再說這個吧。”

    董卓也接受了他的建議。

    還有一次長安地震蔡邕就藉機勸告董卓跟他說:“太師啊,地震的原因我想明白了。都是因為您的豪車逾制才導致的。這不是臣子可以座的車啊。“

    董卓一聽趕忙把卡迪拉克給換成了桑塔納2000。

    單從上面兩個事例來看,董卓彷彿是個虛心受諫的賢主。其實不然經常給他提意見的蔡邕就說了董公這個人其實就是個鐵頭娃,有了錯不願意改。我最遺憾的就是我給他提的很多意見他都沒有采納。

    上面的事例也是因為董卓罕見的接納了意見而見於史。

    智囊謀士提出的建議不予以採納,動輒還會因為建議遭到刑罰危及自身。所以那些聰明人大多都明哲保身不發一言。缺少勸諫的董卓也就越發的瘋狂最終走向了自我的滅亡的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為了女兒繼續這段不愉快的婚姻,還是放棄過去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