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筏無止境
-
2 # 深圳餵魚哥老李
一般臺釣是一餌輕觸底、一餌躺底,這個是競技釣的基礎。傳統釣是鉛墜躺底。根據不同的魚情對臺釣和傳統釣進行了綜合改進,不同的魚情和地形有不同的方法。浮釣,這個不用說了,底釣,根據地形來說淤泥厚的儘量一餌輕觸底,一餌懸空。小魚多的話結合傳統釣的方法,鉛墜輕觸底,不是躺底,雙餌躺底。水流釣跑鉛。
釣魚講究釣水層,你是釣底還是釣浮,是釣離底還是行程,都是不同的,這當然是取決於魚在哪個水層,那麼如何確定魚在哪個水層呢?每種水層的釣法又有什麼不同呢?今天我們好好為釣友們解釋一下。
釣底我們就不多說了,就是把鉤餌落底,一躺底一觸底或一觸底一懸浮等,好理解也比較多見就不過多解釋了,主要說一下釣浮、釣離底、釣行程這幾種的區別。
先說說釣浮。釣浮也就是釣水層的上層或者中層,針對的魚種多為鰱鱅,因為這種魚喜食水面腐質物。釣浮時,我們一般會選用大一些的浮漂,鉛的調整也要稍微輕一些,掛餌後呢,讓鉤餌下降到水的中上層,就不再下降了。釣浮時除了釣鰱鱅,有時也釣鯽魚,因為鯽魚的魚密度比較大,有時會出現在上層就餌的情況。
再說說釣離底。這個也好理解,就是比釣底再高一些,讓鉤餌離底,針對的魚種也多是鯽魚,如遇到底層水層出現臭底的情況,鯽魚就離底索餌,一般會離底10釐米以上,這時用釣離底的方法來釣。
最後說說釣行程。釣行程指的是釣水層的全層,需要鉤餌緩慢下降,在下降的過程中釣魚的介面,因此也需要浮漂能夠快速站立,所以釣行程就要用更專業一些的行程浮漂。
如何判斷我們該釣那個水層呢?就可以用先釣行程的辦法來探測,當我們發現哪個行程上魚的介面多,哪裡就是需要釣的水層,進而就可以用釣浮或釣離底等方式來施釣了。
-
3 # 漁人峰哥
所謂底層魚無非就是鯉魚、鯽魚、青魚、鯰魚、黃辣丁等。至於是釣離底還是躺底或觸底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來決定,下面我來為大家詳細分析。
由魚種決定魚鉤離底、觸底還是躺底。1.鯽魚和鯉魚:鯽魚和鯉魚都屬於典型的底層魚種,也是我們釣魚人最常釣的目標魚種。而我們在釣鯽魚和鯉魚的時候多數都是鉤餌躺底或者是觸底,這個主要是由它們的吃餌習慣來決定。一般不是特殊情況,比如水底漿層比較厚或者氣壓低導致魚離底,都不會選擇釣離底。因此,在釣鯽魚和鯉魚的時候還是鉤餌觸底或者躺底效果比較好,主要是為了降低魚兒的警覺性。
2.鯰魚和黃辣丁:這兩種魚也屬於比較典型的底層魚,所以在釣它們的時候多數都是以蚯蚓為餌。因蚯蚓屬於活餌,本身活蚯蚓掛鉤後,喜歡在鉤上不斷扭動,自帶動態誘魚功能,所以不管是離底或觸底還是躺底都可以。不過建議在用蚯蚓釣鯰魚和黃辣丁的時候,還是應該以魚鉤躺底和觸底效果會更佳。
3.青魚:青魚雖然也屬於底層魚種,但是跟其它底層魚種不同的是,青魚有時候也喜歡浮出水面或者在水的中上層覓食,因此在釣青魚的時候,鉤餌要麼就離底,要麼就躺底。主要還是看是養殖青魚還是野生青魚,養殖魚釣離底效果會更好,而野生魚由於警惕性會比較高,鉤餌躺底更容易降低他們的警惕性。因此,在釣青魚的時候,選擇鉤餌狀態主要由釣場來決定,養殖塘釣魚可以釣離底,野釣的話最好還是鉤躺底。
由季節決定魚鉤離底、觸底或躺底。不管釣什麼魚,在不同季節作釣,咱們的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也會大不相同。這個主要還是由氣溫來決定。
1.冬季和春季:冬季和春季由於氣溫都會比較低,所以咱們在釣底層魚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選擇釣離底,這個時候的魚兒也不會離底來覓食。因此在冬季和春季,特別是氣溫比較低的時候,我們作釣的時候,魚鉤應該以觸底為主,一來這個時候底層魚都是貼底覓食,二來是為了提高整個釣組的靈敏度。
2.夏季和秋季:在夏季和秋季,由於氣溫都會比較高,這個時候的魚兒活性也會比較好。所以在釣底層魚的時候也是以鉤餌觸底和躺底為主,這個主要看所釣水域有沒有小雜魚。如果沒有小雜魚,咱們當然是以觸底為最好,因為這種狀態靈敏度較好,水底有什麼情況都能在第一時間反應到漂相上。而小雜魚較多的水域,咱們就應該釣鉤餌躺底,甚至鉛墜躺底都可以,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開小雜魚咬鉤的訊號。所以在夏秋季節釣底層魚,魚鉤是離底還是觸躺底,主要由魚情來決定。
-
4 # 愛釣鯽魚的老哥
一般釣底層魚鉤離底好,還是鉤躺底觸底好?
釣底層魚,魚鉤選擇何種形式,主要看釣點的魚情水情來決定。底層魚包括多種:鯽魚、鯉魚、黃穎魚、草魚、鯿魚。有的人會認為鯿魚屬於上層魚,只是它們經常在水的上層,並不代表在底層就釣不到。
鉤躺底,適合釣點水域沒有淤泥,土質不肥,最近我釣魚,鉤子的狀態就是釣觸底,無論是什麼水域,都是如此,從釣獲上來看,觸底的中魚機會還高一點。
如果是明知道釣點鯉魚多的情況下,適合躺底釣,因為鯉魚是拱土吃食。如果依然是離底釣,它不一定能看到釣餌而且鯉魚來了以後,通常都會碰線,吃食方式的不同,決定了釣鯉魚只能是躺底,躺底後,即使是拱土,鉛墜也是躺底,袖鉤其實是折彎在泥土上,對於鯉魚來講,比較容易發現。
釣觸底適合在水下有暗草的地方。比如釣點周圍樹多,樹葉落入水後,會沉入水底,此時如果還是躺底釣,袖鉤都會樹葉遮擋住了,不容易給鯽魚發現,也就會影響到鯽魚的上鉤。最近幾天,我在當地的溼地公園釣魚,以前我都是用朝天鉤釣底,而這個地方因為水位上漲後,原來沒有水的地方都是人工種植的草皮,水漲上來後,水下有草,這種水下有矮草的水域,唯一的方法,只能釣觸底,觸底情況下,事實是袖鉤落在草的上面,鯽魚能非常清楚的看見,而且不會存在掛底的問題。
你說野釣時,鉤子是選擇躺底釣好還是觸底釣好,要根據釣點水下是什麼情況來決定。水下有暗草,淤泥很深,此時就適合釣觸底或離底。水下淤泥很少或者黃泥土質,適合釣躺底。即使是水下淤泥深,但鯉魚多的情況下,也是需要釣躺底的。總而言之,根據你所釣的魚情和水情來決定。 -
5 # 一筆一杆一生
野外垂釣一般垂釣底層魚,有兩種調釣法,一種是懸墜釣,一種是傳統釣法,也就是鉛墜躺底,具體哪種方法好?還要根據你垂釣的魚魚體的大小,和魚種來講。
在垂釣小型底層魚,一般最好還是採用懸墜釣法,因為魚小,吃餌時產生的吸力比較小,比如小奶鯽。因此浮漂的吃口漂相比較小,採用懸墜釣法調高調低,讓雙鉤餌在水底,一鉤輕觸底,一鉤懸浮,這樣小鯽魚在吃餌時漂向會更加清晰。也可以採用雙鉤離底3一5公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底浮釣。但是這樣很容易造成空杆率增加,脫鉤跑魚的現象以相應增加。
在野外垂釣中大型魚時,以及特別魚種時,就要考慮雙餌躺底,以及雙子線嚴重彎曲,甚止平躺於水底,這樣會更方便,底層的大型魚就餌,比如大個體的鯽魚,鯉魚,以及草魚和青魚,甚至一些特別的魚種,比如像中華鱘類似的魚種。如果垂釣類似中華鱘魚種,鉛墜甚至完全躺底,支線也平躺於水中,這樣才便於類似於中華鱘魚種的就餌。
-
6 # 丹江農人小輝
呵呵,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看了其它朋友回答的情況,感覺還是回答一下吧,建議你研究下動態釣鯽法。何謂動態釣鯽法?也就是在一天的做釣過程中,根據魚口和魚層的變化實時調整釣的水層,你比如說夏季,早上和晚上水溫不太高,魚一般喜歡游到釣水處覓食,這個時候可以適當釣淺,也就是說可以適當釣底,而中午的時候魚會向深水遊,這個時候就需要釣深水了;到了深水後,是不是一直要堅持釣底呢?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情況Sunny、水溫和餌料的原因魚的聚集水層是會發生變化的,如果你的浮標從入水一直到底這一過程始終無口,那說明你釣的位置魚的密度非常低,或者說是魚沒有聚過來,如果浮標入水後在快到底的時候往往會來一口,抬竿中魚,說明魚已經上浮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調整浮標,向下拉動浮標,將魚食固定到中魚的水層,這個時候就會穩定的中魚了,如果你一直死打底,而又不會抓行程中的動作,往往是浮標下降的過程中亂動,到底後無口了。
釣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半水介面頻率較高,就要果斷的調整浮標,因為這說明你釣位置魚已經上浮了。動態釣鯽法,就是全水層釣鯽的方法,最低可以釣到底,最高可以釣到水皮,只要浮標有動作抬竿能中魚,就說明你釣的水層合適了,釣底還是釣浮取決於魚而不是你固定的釣法
-
7 # 悠然小釣
底層魚,顧名思義,就是常年在水底活動覓食的魚類,比如鯽魚,鯉魚等。一般情況下,垂釣底層魚類,我們還是要選擇釣底的方式,但由於個別原因,導致其上浮也是存在的,我們在作底層魚時也要根據當時的魚情,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
我們釣底時的狀態通常分為三種:
一、一鉤到底一鉤懸(輕觸底)。此狀態通常是在魚兒開口比較好,窩點魚兒較多,吃食較猛時的調釣方式。此種調釣方式是透過調高釣低來實現的,比如調5~6目,釣1~2目,這時的雙餌在水底的狀態為一鉤到底一鉤懸和一鉤到底一鉤輕觸底之間。此種調釣方式可以有效放大魚吸食餌時浮漂的動作,有利於垂釣者,更容易抓住魚口,從而提高魚獲量。
二、雙鉤臥底。雙鉤臥底子線的狀態是彎曲的,此種調釣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魚兒吸食餌料的入口率,增加釣獲量。這種狀態是透過浮漂的調低釣高來實現的,比如調平水釣1~4目。此種調釣方式適用於垂釣輕口、滑口魚和前吻比較長,嘴長在下方的底層魚類。
三、鉛墜到底。顧名思義,此種狀態就是鉛墜比較重,可以到達水底,從鋁墜以下的子線和餌料平躺在水底。此種狀態被釣魚人稱之為釣跑鉛。這種調釣方式適用於小雜魚鬧鉤非常嚴重和垂釣超大型魚類。
底層魚有時也會因為氣壓和溫度的原因造成離底或上浮,此時我們可以用釣離底的方式來垂釣。使用吃鉛量比較大一些的浮漂,半水調漂到漂肚上方,掛上雙餌浮漂還可以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數即可。底層魚輕微上浮時還會開口吃食,但上浮比較嚴重時就不會開口進食,此時我們可以收竿回家,等到氣壓和溫度恢復正常時再來作釣。
釣無定律,我們還需要在具體作釣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氣壓等各種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有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
8 # 魚你浪江湖
你好,
關於釣底層魚鉤子是離底好還是觸底或躺底好,這方面我在實戰中非常的有感觸,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釣離底還是觸底或躺底好,有三個方面的決定性因素(注:以下所說的懸空即離底的意思):
1.是野釣還是釣養殖塘(或黑坑等);
2.是釣靜水還是走水(走水,即有水流);
3.垂釣的目標魚種;
第一點,自然水域的魚兒吃食比較謹慎,如果釣的靈(如下鉤輕觸底,上鉤懸空),會導致浮漂出站很多假的訊號,從而導致中魚率降低,另外由於自然水域的食物偏少及魚兒天性膽小、喜靜的特點,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在水下覓食,而水底的淤泥多,所以經常會出現拱食的狀態(尤其是大魚,如鯉魚,特別能體現出這點)
所以如果是野釣,一般建議釣鈍些,常見的鉤子水下狀態: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即釣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好)。
再說說養殖塘,大家知道養殖塘一般都是人工在餵養魚兒,一般要麼投餵一些顆粒,要麼把一些水草等魚兒愛吃的植物仍在水裡(漂在水面)。那麼久而久之,魚兒習慣了這種吃食方式,抬頭在水面或水的中上層去搶食,所以釣養殖塘建議釣靈,鉤子在水下的狀態為:下鉤觸底,上鉤懸空(即釣下鉤觸底,上鉤懸空好)。
第二點:如果在沒有水流的水域做釣(即靜水),釣上鉤觸底,下鉤懸空或上鉤躺底,下鉤觸底好;如果做釣的水域有水流,則建議釣鈍,把鉤子在水下的狀態調到:雙鉤躺底子線彎曲的狀態或釣跑鉛,即鉛墜躺底,也就是釣躺底好。
第三點:釣鯽魚、鯉魚等嘴巴朝前底層魚,釣上鉤躺底,下鉤觸底好,如果釣鯝魚、鯪魚等嘴巴朝下的魚種,則釣雙鉤躺底好。
最後,我再說一個非常容易判斷是釣鉤子躺底好還是觸底或懸空好的辦法:初到一個水域做釣,你可以先釣靈,即上鉤觸底,下鉤懸空,在抓魚口的過程中,如果釣靈時口總抓不到,這時你可以把浮漂慢慢上移,即由釣靈變釣鈍的過程(由上鉤觸底,下鉤懸空到上鉤躺底,下鉤觸底甚至是釣跑鉛的過程),當你調整的狀態能很好的抓到魚口,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啦,而這種鉤子在水下狀態就是垂釣時最佳的狀態。
-
9 # 探釣者老袁
根據底層魚的生活習性,我認為鉤躺底是最好的狀態!但是現實垂釣中,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魚類來調節餌料在水中的狀態,才能有更多的魚獲!
就拿我們經常釣的鯽魚和鯉魚打個比方吧! 大家知道,鯉魚吃食得時候是用嘴拱底下的泥裡找食物,我們一般野釣的時候,看到水面上冒出一片氣泡,那就是鯉魚在水底拱的泥裡面冒出來的!很好分辨!鯽魚吃食的特點是屁股朝上頭朝下吃餌,吃完餌料一仰頭就遊走了,所以大部分釣鯽魚是往上頂浮漂,這是鯽魚吃餌後仰頭牽動鉛皮墜導致的!所以根據鯽魚鯉魚的吃餌習性,我認為還是餌料一鉤躺底,以後觸底是最好的!
但是,不同季節、不同的水域、不同的氣壓,底層魚也並不是一直都在底層巡遊,魚是趨溫性動物,哪裡的水溫適合它們,魚兒就喜歡待在那個水溫中!所以說,底層魚要釣離底,是根據水溫來確定的!比如,秋冬季節,天氣晴朗,水面上的水溫升高很快,底層魚就喜歡離底去上層水面,或者去岸邊的淺水區!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釣離底或者岸邊的淺水區!
我們要釣魚,得了解魚的生活習性和氣溫對魚兒的影響,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和不同的水域來因地施釣!釣無定法,靈活運用!
-
10 # 眼鏡哥說魚
釣底層魚一定是讓雙餌到底最合適,因為底層魚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在水底附近覓食。但是底層魚有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離底,當底層魚離底之後就需要採用行程釣法。
鉤餌離底會產生很多問題底層魚由於習慣了吃躺在水底的食物,所以如果鉤餌一旦離底,懸浮在水中,底層魚在覓食的時候就會產生警惕心。
另外,很多釣魚人都認為一餌觸底一餌離底是很適合釣底層魚的,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一餌觸底一餌離底會導致浮漂剩餘浮力過大,即便魚吞下餌也很容易因為剩餘浮力過大導致空竿或者脫鉤跑魚的現象出來。
底層魚可能會離底魚在很多情況下會離底,例如水中的含氧量降低的時候,或者是不同水層之間溫差較大的時候,底層魚就會出現部分離底的情況。底層魚離底有兩個最大的特點,第一是不會出現所有底層魚都離底的情況,離底的始終只是部分的底層魚;第二是底層魚離底的高度是不確定的,很可能會分佈到不同的多個水層。
底層魚離底需要釣行程由於底層魚離底充滿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底層魚離底之後釣定層浮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做法是釣行程,也就是讓鉤餌以均勻緩慢的速度下落,吸引離底的魚在這一過程中接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離底介面。釣行程需要維持較快的拋竿頻率,鉤餌到底之後不要做太長時間的等待,採用高頻率的拋竿換餌才能有更多的中魚機會。
-
11 # 野釣秦淮
在釣底層魚的時候,有人釣雙鉤躺底,有人釣一躺一觸底,還有人釣雙鉤離底,那麼到底哪種釣法好呢。
不管哪一種釣法,都存在他的優缺點,只不過是跟據所釣水域情況不同而選擇某一種釣法而己。當你在流動水域釣魚時,因走水你不得不加鉛,那麼此時鉛皮肯定是到底的,所以雙鉤也是相應躺底的,這種情況下,釣魚時只能抓死口(也可以用雙鉛增加靈敏度)。再就是天氣原因,當有時氣壓偏低時,底層魚有時也會遊離底層,那麼你再雙鉤到底魚肯定是吃不到餌料的,所以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釣離底,魚兒才能吃到餌料。一般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釣底層魚時,最好還是一鉤躺底一鉤觸底,這樣可以上鉤誘魚下鉤釣魚。還因為有時魚吃食習慣或其它因素,有時上鉤中魚有時下鉤中魚,所以一鉤躺底一鉤觸底相應來說也會增加中魚率。另外,當我們在醬層比較厚的水域垂釣時,鉤餌就不能躺底了(鉤餌落入醬層裡,魚看不見),此時就要上鉤離底下鉤觸底。
總之,釣魚時一定要靈活多變,隨時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魚獲。
-
12 # 石頭釣魚記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是根據魚情來選擇的。
底層魚,顧名思義是棲息在水底的魚類。因為生活習性的關係,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上浮的,所以我們在垂釣底層魚種時,一般是需要餌料到底的。
餌料在在水底的狀態什麼樣為最好呢?這個是有魚情決定的!比如,雙鉤掛餌躺底,這樣的方式對於長期在水底覓食的魚兒來說是沒有什麼戒備的,警惕性不高,咬鉤多為是實口。這種方式在野外守大魚時常會這樣調漂。
如果在“發窩“或者“搶魚“的情況下,雙鉤掛餌躺底就顯得有點慢了。這時我們可以調靈一點,訊號傳遞的更快些,魚兒的介面也會多些,中“雙飛“的機率也會大些,對增加魚獲是有幫助的。
什麼時候釣離底呢?在水底有水草雜物或者醬層的情況下需要釣離底。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釣底的話,餌料會陷入其中的,魚兒找不到餌料,還怎麼釣魚呢?這種情況釣離底一般5公分左右就可以了。
還有,魚兒上浮的情況下也需要釣離底的。
比如:氣壓低溶氧量低時,垂釣雨中時(下雨會造成水底渾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魚兒上浮,這時水底已經沒有魚了,就需要釣離底了。
所以,釣底層魚,什麼時候釣時候釣底,什麼釣離底,是需要根據魚情來決定的。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
13 # 江城釣魚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主要是過於考慮底層魚還是中上層魚了,魚鉤在水底的狀態是什麼樣,取決於魚層和水底結構,還要考慮到釣法和水流問題,綜合對比才能找一個最佳點,那麼:
首先要考慮為什麼離底?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
只有搞清楚了這兩點,才能去選擇讓魚鉤在水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不能不考慮任何前提就去決定是釣底還是釣離底,甚至很多時候不僅僅是離底,還需要兼顧一下行程,因此:
透過觀察是否有截口、浮漂出現的動作來判斷魚處在哪個水層,可以迅速調整垂釣的方向,沒有任何前提的話,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離底這個太籠統,離開水底5公分、10公分、20公分都叫離底,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釣離底,決定你做出這個決定的依據和因素務必要搞清楚,反正沒口了,試一試離底這種想法是不可靠的。
首先要考慮為什麼離底?大多數底層魚,我們常規的物件魚多為鯽魚、鯉魚,剩下還有黃辣丁、鯰魚等偏肉食性魚種,這兩種釣離底效果一般,所以一般都是指鯽魚和鯉魚。考慮釣離底第一種現象是:雖然這兩個魚種是中下層魚種,但也不是時刻在水底的,尤其是一些水底有鋒利石頭,雜草的地方,這兩個魚種都會出現離開水底一定距離的情況。
第二種現象就是浮漂出現了異常動作,相對於底部的魚口外,浮漂出現了下降過程中的截口、或者明顯有目標魚蹭線的情況出現,這才是考慮釣離底的主要原因,第三種情況是就是鯽魚和小鯉魚有向上追食的天性,尤其是鯽魚是可以透過手法將水層拉起來,臺釣速釣的優勢也正在於此,這種是主動釣離底的想法,但這種方法要求有一定密度,密度小是很難操作的。最後一種情況就是黑坑的鯽魚和鯉魚,因為收到環境或者自身應激反射的原因,會出現離底現象,這種情況在黑坑是比較常見的。綜上所述,當明確了以上4點後,這才是做出釣離底的主要原因。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採取釣離底或者躺底釣都是要進行選擇的,我們主要來說離底釣,當你知道了什麼情況下采用離底釣,那麼反之的情況就是適合躺底釣,就不用累述了。不管是因為上述的哪一種原因,個人認為離底釣是主動求變的一種體現,魚發出了明確訊號,你採取正確方法應對,自然漁獲就好了。這是我認為選擇魚鉤在水下什麼狀態最重要的因素。
同時,如果只是輕微離底釣的話,沒有必要可以去調整浮漂,無論是提燈釣還是提高逗魚頻率,都可以讓魚鉤在10幾公分的範圍內主動產生離底的情況,多用於魚輕微離底,搶食慾望強烈和增加攝食慾望的時候,魚有追活餌的天性,當魚鉤忽然從底部挑起來,重新產生下落的形態,會刺激魚追食,所以我更偏向逗魚來先期判斷一下魚口,如果確實是逗魚後發生的截口多,那麼再考慮直接釣離底。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無論採取什麼釣法,是離底還是躺底,都是要考慮魚情的需求的,沒有哪一種情況是絕對正確的,只有最合適魚情的方法,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你,如果覺得不錯點個關注吧,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
-
14 # 將心安放
個人覺得,不存在誰好、誰不好之說,關鍵看垂釣環境的要求,有的時候需要離底,有的時侯需要觸底、躺底。作為一個非競技的普通釣手,在此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以野釣為例。
一、符合下列情形時,可考慮選擇離底釣
1.水底有青苔、淤泥;
2.靜水(無水流或水流不大;風浪較小)
3.中午氣溫高,魚上浮;
4.小雜魚不多;
5.垂釣環境本身很適應離底釣。
二、非上述情形時,可考慮選擇觸底和躺底釣。以下幾種情形,最好選擇觸底和躺底釣。
1.走水嚴重;
2.小雜魚太多(重鉛跑鉛並搓餌釣);
3.主攻大個的鯽、鯉;
-
15 # 杆釣日月
野釣在江和湖海中作釣,經常會碰到魚漂走水的情況。走水的時候魚鉤都是躺在水底,使用滑鉛作釣。如果觸底的話,魚鉤就會順水而下。站都站不住,別說作釣了。而在不走水的水域,比如迂迴彎或者湖泊水庫裡作釣,不用擔心走水,所以魚鉤都調靈作釣,調靈以後雙鉤在水底就是下鉤觸底,上鉤懸浮狀態。如果雙鉤躺底,上魚率肯定沒有雙鉤觸底快!
野釣中釣魚最怕的就是小雜魚鬧鉤,如果沒有雜魚可以調靈作釣,也是下鉤觸底,魚吃口特別清晰,大大增加上魚速度。而如果小雜魚鬧鉤鬧的很厲害,那就需要調鈍一點,來過濾小雜魚鬧鉤的漂相,調鈍的狀態就是雙鉤都躺底。
作釣中,因為臺釣和傳統釣的方式不同。所以雙鉤在水底的狀態也不同,臺釣大部分時候都是觸底狀態抓頓口。而傳統釣都是單鉤躺底抓死口。因為作釣手法不同,所以魚鉤在水底的狀態不同!
總之,釣無定律。魚鉤觸底還是躺底各有優點和缺點。應該根據作釣時候具體的情況而選擇魚鉤觸底還是躺底!
-
16 # 杜瑞傑
釣底層魚,鉤離底好?還是鉤躺底觸底好?
釣底還是釣離底,是要看目標魚種和魚情來定的。
既然要釣底層魚,大多數的魚種和魚情是需要釣底的,少數時候可以釣離底。
一些魚種不但要釣底,最好是子線彎曲,雙鉤躺底。比如:黃尾魚、花骨魚、鱘魚等這類魚嘴朝下的魚種。還有一些魚雖然嘴型正常,但是習性就是不適合釣離底的,比如:鯰魚、黃顙魚、泥鰍、趴地虎等等。嘴型和習性決定了這類魚在水底覓食的習慣,雙鉤觸底或者離底時,要麼釣不到,要麼浮漂出口假訊號較多,容易錨到魚。
也有底層魚種可以釣離底,比如鯽魚、鯉魚。雖然也是底棲魚種,但是有釣離底合適的魚情。比如魚群的密度足夠大,鉤餌下去會引起搶食。或者溫度導致的上層水體暖和,魚的趨溫性會讓魚起浮,待在舒適的水層。再有就是水底的情況複雜,釣底總掛鉤子,無奈只能釣離底。
至於釣底的時候是鉤觸底還是躺底的好,是要魚情決定的。這兩種調釣前者的特性是對外力反應靈敏,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浮漂上就能出來動作。適合作釣的初始階段,用來第一時間發現魚情。第二種鉤躺底,子線會不同程度的彎曲,小魚刷餌或者較弱的吃口浮漂上不一定能出來動作,一旦浮漂有較清晰的頓口或者頂口,多是有效的吃口。這樣調釣犧牲了一部分鬧漂的假訊號,適合小魚比較鬧,或者專守大魚的魚情。
浮漂調釣沒有定理,明白不同的調釣雙鉤和子線在水下是什麼狀態,根據不同的魚情可以做出適合的應對,是一個合格的釣魚人需要掌握的浮漂調釣基礎,等這些運用很熟悉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個人習慣的浮漂動作,調出適合自己的浮漂調釣。
-
17 # 釣魚之家小李
這個要根據魚情來調整:
一般臺釣是一餌輕觸底、一餌躺底,傳統釣是鉛墜躺底。
現在各位大師根據不同的魚情對臺釣和傳統釣進行了綜合改進,不同的魚情和地形有不同的方法。個人認為野釣會有這樣的情況和應對措施。
1、浮釣,這個不用說了;
2、底釣,根據地形來說淤泥厚的儘量一餌輕觸底,一餌懸空。小魚多的話結合傳統釣的方法,鉛墜輕觸底,不是躺底,雙餌躺底。水流釣跑鉛。
-
18 # 旭東開關愛好釣魚
簡單來說,底層魚一般有鯽魚,黃辣丁,鯰魚,鯉魚等。草魚和鰱鱅都是半水層魚,最好是釣離底或浮釣,效果最好。
如果你在野釣,確定要釣底層魚,比如釣鯽魚和鯉魚,最好是釣底,一鉤觸底,一鉤躺底,效果是最好的。當然有時候魚比較多,魚情比較好,也可以釣離底的。
如果你是在魚塘釣底層魚,因為魚塘魚比較多,可以多用散泡,把底層魚誘起來,釣半水都非常好釣的。
總的來說,釣底層魚主要也是看魚情,魚在哪裡釣哪裡最好。不要一味的釣底,有時釣半水,釣離底效果比釣底更好,更容易連竿爆護。
回覆列表
回答要點
無論是鉤離底還是觸底、躺底,務必遵循魚情,作釣環境的需要這類情況下,一般需要鉤離底這類情況下,一般需要鉤躺底和觸底總結和建議一、無論是鉤離底還是觸底、躺底,務必遵循魚情,作釣環境的需要
在釣底層魚時,鉤離底還是該觸底、躺底,沒有絕對的那種好。大家都知道,魚兒對溫度、大氣壓的變化非常敏感,一天中可能隨著溫度、氣壓的變化魚情也發生變化。在變化後,我們如果依然釣底或釣離底,那肯定就會出現無口或魚口稀少的狀況。
並且不同的水域,這些情況也是多變性。比如有些水域本身就是黃泥底,有些水域是碎石底,還有些底子是厚厚的青苔、醬層或一些剛被淹沒的水草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釣法都得隨機應變。
因此,鉤離底還是觸底、躺底,是與魚情,水下環境有關係,需要我們隨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這類情況下,一般需要鉤離底
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對可能出現的一些釣離底的情況給與總結歸納。便於我們有個清晰明瞭的認知。
1、淤泥底,腐爛底(醬層底)要鉤離底。
這種底子,水底沼氣多,魚兒一般不會棲息在水底,只會稍微貼底覓食。而且餌料入水後,容易陷入淤泥中,魚兒不容易發現餌料,所以要鉤離底。
2、天氣悶熱,魚上浮需要鉤離底
天氣悶熱,氣壓低,魚兒上浮時,我們也必須鉤離底,去迎合魚兒離底上浮的現象,如果一味的釣底,那將顆粒無收。
3、水下有草、樹枝等障礙物,或有青苔時鉤離底
如果水下有青草、樹枝等障礙物,為了避免掛底,損失鉤線,也應該鉤離底。水下青苔厚,為避免餌料落入青苔中,同樣需要鉤離底。
像上述歸納出的三種主要情況,我們都應該鉤離底。鉤離底是便於魚兒更容易發現餌料咬鉤,同時也避免因水下障礙物而造成損失鉤線。
三、這類情況下,一般需要鉤躺底和觸底
簡單的說,水下無淤泥、醬層、腐爛底,無水草、樹枝、青苔,魚兒沒有上浮時,都可以鉤觸底。除這些外,還有兩種情況,需要鉤躺底和觸底。
1、有輕微暗流走水現象時,需要鉤觸底或躺底
在野外作釣,有時會遇到輕微暗流走水,浮漂有些站立不穩,偏移窩子,給觀漂識魚信帶來一些困難。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鉤觸底或躺底來解決。
2、雜魚多假口訊號多,可選擇鉤觸底或躺底
還有,在作釣水域裡,如果小雜魚多,餌料難以到底,假口訊號多時,可以選擇加重鉛墜,縮短子線,來鉤觸底或躺底,以此過濾虛假訊號。
像上述的這些情況,就必須根據實際魚情,作釣場景來決定鉤躺底還是觸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獲取魚兒咬鉤的真實訊號。
四、總結和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對鉤離底,還是觸底、躺底,分別進行了歸納總結,並進行了一些小分析。從這些歸納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鉤離底還是躺底、觸底,都與各個階段的不同魚情或水下環境有關係,所以說,沒法去說那種方式最好。因此建議題主根據自己實際作釣魚情、水情,來綜合判斷,再決定釣底層魚時,是否該鉤離底還是觸底、躺底。希望這個問題對釣友有所幫助,祝釣友大鯽大鯉,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別忘記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