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鐘點燈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人們對這個句子的本身理解沒有問題,但由此衍生出的理解就有問題了。許多人認為,孔子是不看重“利”的,由此推之,君子是不言利的。其實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孔子依然好利,他曾經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還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在孔子看來,君子應該追求“利”,但不能有“不義”之利;他甚至認為,當國家清明時,個人不能得利不能富貴,那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2.學而優則仕

    很多人認為是“學習好了就可以做官”,其實,原意是“在完全學到了仁禮之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就可以做官了”。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是“仕而優則學”,合起來理解是,一個人在做官的同時,有剩餘精力就要學習;學習仁禮好了,便可以去做官。孔子非常重視學習,只有透過學習,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才是做官的前提。一邊學習一邊做官,為的是做一個好官。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後人由於不當的斷句而造成誤讀,他們把孔子的這句話讀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大變,於是理解為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讓民眾按照統治者的意思去做事,卻不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原因。這真是對孔子莫大的冤枉。原句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話恰恰是孔子的教民主張,意思是:對於禮樂,老百姓如果認可的話,就讓他們去實踐好了;如果老百姓不認可,就要想辦法去教化他們。這哪裡是愚民政策呢?

    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後人把它看做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始作俑者,其實這完全篡改了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原意是君子應像個君子,臣子應像個臣子,如此類推。此語的內涵還應包括兩個方面,既有對君的要求,也有對臣的要求,而不是僅對臣而言。

    5.有教無類

    一般人根據孔子所收的學生有平民有貴族的現象,理解為對任何人都給予教誨,沒有種類的區別,沒有貴賤之分。其實它的本意是教育的目標是沒有區分的,都是一致的,透過教育,使所有的人都成為知仁懂禮的人。

    6.中庸之為德也

    後人常常把“中庸”理解為一種保守的為人處事的態度和原則,其實,“中庸”的原意是“最恰當,最合適的,不走極端、不偏不倚的處事方法和態度”。

    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有人根據這句話認為孔子是一種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其實,整個一部《論語》,無一不在表現孔子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無一不在表現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格精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正體現出孔子的政治智慧: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是越位,其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會混亂政治秩序,對國家對人民都沒有好處。

    8.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很多人將此句話斷章取義理解為“上智下愚”,以此認為孔子瞧不起勞動人民。其實這句話有著特定的話語背景,是針對教育來說的,他指出了教育的差異性,既承認有天才,也承認有愚不可教的人,說明了“教育不是萬能的”道理。此句話的原意是: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民是改變不了的。

    9.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給玩了一把!

    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

    10.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在《史記·孔子世家》裡,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

    大致翻譯一下這段話,時任全國教育勞模的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援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

    孔老先生很鬱悶,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起包括自己老媽在內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物件,這個物件,就是衛靈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 2 # 泊雨渡風

    首當其衝的就是“以德報怨”。

    這句話常常被道貌岸然的人拿來鉗制善良的人,其實整句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孔子想說的是不能以德報怨。

    “三思而後行”。

    這句話看似沒有什麼問題,通常用來教育人做事前要多考慮。實際還差了一層意思。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 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這句話是說三思之後,還要再思,才可行。這個再思,可以理解為再次思考自己的考慮是否周全,是否可行,才可以實行。

    “父母在,不遠遊”

    這句話往往教育人父母在的時候,沒事兒不要跑太遠。看似有道理,其實也被斷章取義了。

    整句話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告訴你想出去可以,但是一定讓父母知道你去哪裡了,時常寫個信,報個平安。

    被人斷章取義的內容太多了,這裡我先列舉幾個,其他的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三十而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把孔子或者其他先賢的話斷章取義,用來烘托自己的觀點。

  • 3 # 書單小世界

    1.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誤解: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代言。

    正解:女通汝,意為你,聯絡上下文,孔子當時是在訓誡子貢,說:唯有你和小人一樣難以相處,和你們走得近乎了,就一點禮數也不講,和你們疏遠了,你們又抱怨個不停!

    2.以德報怨

    誤解:別人欺負你了,你要用愛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

    正解:正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孔子實際上是反對以德報怨的。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誤解:對老百姓,可以讓他們照著我們說的去做,但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正解:三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好,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玩不來這些東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讓他們聽命;若不可任使,就讓他們明理)。

    4.父母在,不遠遊

    誤解:父母若尚在,就不出遠門。

    正解:全文應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為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愚不可及

    誤解: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正解:原文“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為: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實際上是在誇讚別人。

    6.三十而立

    誤解:人到了三十歲就該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

    正解: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 4 # 娛樂萌極限

    唯有女子和小人難養也。這句話被世人斷章取義,導致女性一直背黑鍋。

    反正我作為女的看到這話,第一個不服。那糟老頭子壞的很

  • 5 # Eleazarchen

    來自於先賢,被奉為至理名言,卻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甚至完全背離了先人們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

    分享:

    上句:三思而後行

    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

    從前有個人叫季文子,辦事特墨跡,總是要糾結好多次才去做。

    孔子聽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做事要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想得太多了就容易猶豫不決,事情反而難成,所謂的“過猶不及”了。

    上句: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遊必有方

    平常我們想去哪裡玩的時候,經常有人搬出這句話教育我們,

    此句完整′的意思其實是:父母在,不要遠遊,遠遊的話,必須告訴父母你要去哪裡,作為父母,只有知道子女們身在何處,才能安心。

    上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下半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此句話,經常被一些小說誤用,來表達,天地殘暴不仁,把世間萬物都看成豬狗。

    其實此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此句話的原意中根本就不存在壓迫與歧視,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上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下半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經常用來貶低女性,其實意思理解錯。

    此句話也是出自孔子的,意思是: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質差的男人都很難相處,親近了會蹬鼻子上臉,疏遠了就要埋怨你

    上句: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下半句: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

    此話經常被用來教育好好學習,學是無止境的。

    此句話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

    此句話延伸出了名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以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是很危險的。我們要量力而為。

    上句:言必行,行必果

    下半句:硜(kēng)硜然小人哉

    話說有天孔子吃飽了,和自己學生們聊天。子貢問:師父,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士?孔子說:能代表國家辦大事人。子貢又問:那次等人的呢?孔子說:當然是人人都誇的人。接著問:那第三等的呢?孔子說:那些說啥就必須做啥的人,一看就是固執淺薄的,但是看在他不騙人的份上,算他個三等吧!孟子說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一個人做事,應明辨是非,學會變通,不能死守指令。

    這些話的哲理本意是孔子老師的真正想法,被斷章取義的是沒真正理解到真實含義,誤用至今讓現如今的人也一直誤斷孔子老師真實含義,損失了真正價值,現請大家明白後要扶正那些被斷章取義的句子真正意思,別再斷章取義了。(圖片Cr瀏覽器)

  • 6 # 王祖蔭1

    最典型的就是老孔罵小宰″糞土之牆不可汙“。好像老孔對小宰深惡痛絕。讀過半部《論語》方知宰予(我)很有才幹,很有獨創性。可能某一天睡了懶覺沒去聽課捱了頓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喝酸奶對身體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