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顧軍偉老師
-
2 # 何琦有幸
當然啦。
無德無才是蠢才,
無德有才是害才,
有德無才是庸才,
有德有才是人才。
所以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
3 # 元小芥
有才無德便是這樣
這樣的人憑藉高人一等的才能很容易地在社會中佔據一席之地,可以說是起點很高,為一般人所仰視和羨慕,可就拿最近許可馨事件來看,道德教育把關真的很重要。
這些人很有才能,自視甚高,從而滋生傲氣,總覺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總把用一些小聰明矇騙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看成了不起的本事。
實質上是他們目光短淺,無論他們的手段多麼高明,始終還是小氣場,雖然能得一時名利,但也不會長久。
因為他們對於德行這一維度,修煉地太少,從而只能在一個小領域中洋洋得意,而且因為之前他們總愛耍手段,也為之後的命運埋下了禍端。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人不勝列舉。
清朝的宰相和珅很有才能,深受乾隆帝賞識,但是品行不好,極其貪財,最終,一生所聚之財只是成全了嘉慶帝;
明朝最有名的太監魏忠賢也很能幹,但是品行極其惡劣,他仰仗天啟皇帝的寵幸陷害忠良,無所不為,曾經一度權力熏天,但是也只是持續了短短的天啟一朝,最後還是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讀書是為了提高素質,可不是為了成為斯文敗類的途徑。
-
4 # 靜待佳音ing
這個問題的前提太大了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透過讀好書能修正德行,則結論誤
若前提根深蒂固,是否讀書,都不影響結果!
-
5 # 單輝
(1)自古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德不配位。它是建立在我們表面的認識和根本性認識之間的差異這樣一個維度的視角。我的意思是說一些常見現象中的人類表現,事實上和其綜合素養之間的差異較大,我們不能被其表面矇蔽,而要學會從現象看本質,探究其另一面,或才更好的認識問題本身。
(2)德性,是一個人的底層邏輯。也叫作品性。當底層邏輯有問題,品性不正,做的事情越多,危害越大。比方說前幾年的幾個刑事案件,某研究生,投毒殺害室友;某名校畢業生參加非法組織,運用所學,犯下了莫大的罪行等。德性不正,做的事情都會以極端,偏激的方式進行。看問題,想問題都是較正常的邏輯不同,出發點大都是有危害的,所以,學的越多,掌握的技能越高,越利於其去做壞事兒。越是危害越大;
(3)回看人本身,時刻在變化。會因為情感,心理,訴求等方面的差異與不確定性帶來變化,這個變化可能是認知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不管是哪方面,都會給人本身帶去較大的影響。如果影響是負面的,那麼極端性會很容易發生。那麼讀書,學習,掌握的一些高深的技術,就會成為其做壞事的工具。譬如,一些軍事院校,或是曾經當過兵,參加過軍事培訓等的人,對於公安,軍隊等出動時會採取的一些方面的措施很熟悉,那麼如果這些人德性出現問題,就會對這方面有較強的反偵察能力,就會做出很大的危害,並且可以逃避偵查自己相關阻礙,給社會帶去莫大的威脅。人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個體,對於很多時候的很多事兒是無法蓋棺定論的。所以,放德性出現問題,讀書越多,其危害性越大。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德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尤其在對於讀書這件事兒的認識產生了更為偏激的表現。
(4)讀書,學習這件事兒的本身相對於人本身來講是一種改變,進化的方式。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我們知道,當人認真的,具有一定天分的,專注的入學習,研究和探索一些問題的時候,會更容易掌握很多技能,學識,價值觀,方法論。何況一些人天資聰穎,領悟能力更是超群。那麼如果這塊的一些人,在德性上出現問題,那麼會因為讀書越多,掌握的,理解的,等原因產生的作惡方式和手段更是危害極大。
最後,讀書,也就是教育本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引導做人,在心性,品性自己世界觀等方面給予正確的指引。這就是因地而異。當然還有家庭,父母,朋友等方面的情感作用。相反,很多孤僻者,人格,性格有問題,沒及時予以糾正,控制的人,患有醫學問題的人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因為基因變異,大腦異常,讀書越多,也會在不確定性中做出更多無法預測,意識到的危害的事情。
所以,以德服人,德行天下也就是這個理了。
-
6 # 青年教師船長說
人分四品
有才有德是精品
無才有德是次品
無才無德是廢品
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也有許多名人曾對這個問題下過結論
1、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麼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傢伙去辦。——喬納森·斯威夫特
2、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周國平
3、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要是沒有道德,即使你身強體壯,絕頂聰明,你也只會助紂為虐,做一些危害社會的事。其實就是有才無德對社會危害大的意思。——蔡元培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乏有才無德之人,比如歷史上的幾大著名文人,他們作品是家喻戶曉,人品卻極為惡劣!
第一個,崔顥(704—754)
崔顥是唐朝大詩人,最為人稱道的是《黃鶴樓》,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僅此半句詩,就成就千古絕唱!
然而,崔顥雖然才高八斗,卻沒有讀書人的節操,不僅喜歡賭博飲酒,還相當好色,且始亂終棄。在京城長安漂的時候,娶妻要選擇貌美的姑娘,稍不滿意,就拋棄,前後共有四次之多。
第二個,元稹(779—831)
元稹是唐朝大詩人,流傳最廣的是兩部作品,其一是《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其二是唐小說《鶯鶯傳》,講述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然而,元稹是標準的始亂終棄!近代大學者陳寅格有評價:“綜其一生形跡,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乘此社會不同之道德標準及習俗,並存雜用之時,自私自利”!
第三個,宋之問(656—712)
宋之問是唐朝初期的大詩人,他最出名的詩歌是《渡漢江》,其中有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其實,他還強盜了一首詩《代悲白頭翁》,其中一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原來,後來這一首詩是他外甥劉希夷所寫,宋之問為了拿到這首詩的“獨家署名權”,於是就把外甥給殺了,非常殘忍。更為重要的是,此人後來做官過程中,趨炎附勢阿諛奉承,是一個人品地下的超級小人!
第四個,李紳(772—846)
李紳是唐朝詩人,後來官至宰相,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描繪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感嘆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然而,李紳發跡之後,卻變成一個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野史中記載,李紳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更讓人不齒的是,此人還愛耍權威,無情無義,為官不仁,對幫助過他的人,也冷漠對待!
-
7 # 諸老師職場經驗談
人無德性,讀書越多,是不是危害越大,要看他讀的是什麼書。
第一,如果讀的是聖賢書,如中國古代的經典四書五經。這些都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讓人做個具有仁義禮智信的翩翩君子。如果讀的是這樣的書,也許會讓本來讓德性不好的人透過學習修行慢慢變好。
第二,如果讀的是類似於厚黑學之類教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又黑又厚的去做人做事,那麼本來就德性不好,再加上讀的書不好,兩者相加這個人就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禍害社會的人。一般我們認為德性不好,能力弱一點,危害相對還小一點,就怕德行不好,能力還挺強,那這種人對社會的危害就真的很大。
第三,如果讀的是孫子兵法,鬼谷子之類的謀略之書,這樣的書好人讀之學到的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壞人讀之想的是如何用陰謀詭計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此類謀略書本質沒有好壞,就像一件武器在好人手裡,它是用來救人的,用在壞人手裡,它就成了殺人的武器。
總結:讀書越多,禍害是否越大?,關鍵還在於他看了什麼書,以及這個人的心術怎麼樣,正不正。就像王陽明先生的心學所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
8 # 沐子老師
作為一個老師,我非常贊成這個說法。
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就沒有對生命、自然的敬畏,缺乏正確的信念,徒有知識和能力,卻不懂得怎樣更好的利用,一念之差,就可能對他人或者自己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沒有德性的人,只會成為學識淵博的怪物一個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給老師寫了這樣一封信:“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計程車兵槍殺。看到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於創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們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歷史足以證明,沒有了德性,精深的知識只會造成更慘烈的禍害。
高材生犯罪屢見不鮮北大的吳謝宇案、復旦大學林森投毒案、西安音樂學院藥家鑫案、雲南大學馬加爵案……
這些本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卻殺害了自己的母親、同學、師長,他們比一般的人讀書多,但卻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害人害己。
這些現實中的悲劇,都有德性教育的缺失有關。
“才勝德謂之小人”北宋的文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過這樣的話:“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古人尚且知道,與其得到一個無德無才的人,我們也不願任用有才無德德人。
由此可見,倘若沒有德性,讀書越多、掌握的技能越精湛,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我是“爾朵老師”,懂孩子、懂父母、更懂教育,期待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了解孩子,讀懂教育。
-
9 #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我是一束光,願為您照亮!】
好的德性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沒有好的德性,讀再多的書,接受再高等的教育,又有何用。喪性失德的行徑只要一次,便讓你無法重生!
當下疫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讓我們看盡了世間百態,善惡美醜,你是妖是仙,都被攤開在Sunny下曬了一曬!是妖,終被曬化,一絲不掛;是仙,通體晶瑩,奉若神明。最近,諸如那些有思想,有文化,留過洋,受過高等教育的,被華人熟知的大咖級人物:豌豆公主,許可馨,還有那個重慶大姐,這些人行徑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書讀多了,別的沒學到,開始嫌棄自己的祖國了,水不能喝,飯不能吃,以惡毒的語言詆譭祖國,侮辱同胞,還真是花樣百出,這些忘了本的東西,再讀書,再深造,也是失德喪性,還指望他們衣錦還鄉,為國出力嗎?
這一類人,讀書越多,禍害越深!趕緊滾出中國去吧!
回覆列表
德性就是一個數的正負號
讀書就是一個數的絕對值
無德就是負號,讀書多代表絕對值大
合在一起後,這個數越小,代表對社會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