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夥計162720415

    許攸叫自作自受,是誰都必殺其頭。荀彧則是自殺,當然這比曹操親手殺還冤。他為曹操立下奇功,幾十年忠心侍候,但最終還是志向不同而失去主子信任,比死更殘,所以非死不可。

  • 2 # 君山話史

    許攸完全是自己作死

    許攸是在官渡之戰後期投降曹操,因為他帶來重來情報,使得曹操得能在烏巢焚燬袁軍的糧食,導致袁紹大敗。正為了立了大功,許攸一直洋洋得意,恃功自傲,甚至在曹操面前也不知收斂。更要命的是,他不給曹操面子,當著眾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瞞”,還經常提醒曹操:沒有我,你根本奪不了冀州。

    曹操雖然也容人之雅量,卻也給許攸搞得十分窩火。後來,曹操攻下鄴城,許攸又四處吹牛說:要不是有我,曹操進不了鄴城的大門。此時許攸根本沒意識到,他對曹操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正所謂不作不死。勃然大怒的曹操忍無可忍,最終不忍了,把許攸抓起來砍頭了。

    可以說,許攸之死,是自找的。

    荀彧之死,是因為效忠朝廷

    荀彧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為曹操集團的崛起立下許多功勞。不過,荀彧的思想是比較傳統的,他希望曹操能輔佐皇帝,重振漢室雄風。曹操雖然打著擁護漢獻帝的口號,其實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作為手中的牌,並不想真的還政於皇帝。

    到了曹操晚年,篡位之心愈發明顯。在歷史上,權臣有沒有篡位之心,可以看一個簡單指標,是不是搞加九錫。九錫就是九賜,皇帝授予功臣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等。九錫與一般的賞賜是不同的,這是天子賜予大臣最高規格的賞賜。不過,從王莽開始,加九錫的含義變味了,成為篡位奪權的前奏曲。

    曹操要搞加九錫,忠於朝廷的荀彧公開表示反對。這麼一來,曹操開始對荀彧懷有很強的敵意。當時曹操要東征孫權,他擔心留在朝中的荀彧地裡會幹出對自己不利的事,就以犒軍為名,把荀彧支出朝廷,留在軍中加以監視。荀彧知道曹操已經不再信任自己,而自己又無法改變現實,遂選擇吞毒自盡。

  • 3 # 於海榮

    我來戲說一下,二人之死天壤之別,許攸死於太小人。

    許攸自幼與曹操相識,廝混於亂世,然其思維狂妄離譜,既無尹霍之才卻常有廢黜漢靈帝之念,曾約曹操共舉此事,操拒之,漸遠之。可見此人不思蕩寇除奸而常懷顛覆朝廷之心。/

    官渡之戰時,許攸作為袁紹的重要軍事幕僚,在受同僚誹議時不以大局為重,(況此誹議大多為實)心胸狹隘到突然臨陣倒戈,對準袁紹腰眼猛刺一刀,火燒烏巢,使其主公袁紹終至敗亡,實乃賣主求榮之小人。

    後,曹操每取一城,許攸都會縱馬炫耀道:若非我,曹阿瞞安能進得此城乎?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曹操雄才大略,英雄蓋世,平生最敬忠義之士,曾對張遼,夏侯等將說起關羽,此等人吾深敬之,而曹操最厭棄的就是像許攸這種不忠不義,狂妄無斂,反覆無德之小人,所以曹操殺許攸是必然,只是早晚而已。

    荀彧之死卻是君子之死,操自陳留起兵,荀彧一直追隨左右,惟願盡展平生之才助操蕩平群雄,匡扶漢室,然至操稱魏王,加九錫時,已深知曹操已成騎虎之勢,裂土三分,由魏代漢其勢已無擋,而荀彧的忠君事,盡臣節的美好理想,在曹操不斷膨脹的野望面前徹底破滅,最終以死明志,飲鴆全節,著實可敬,可嘆!

  • 4 # 尼古拉斯奇異果

    許攸原本是冀州袁紹帳下的謀士,後來因為家中的緣故,加上袁紹不聽他的建議,他一怒之下就叛袁投曹,而這一舉動給了曹操一線生機。當時曹操軍中基本上已經斷糧了,若非如此,許攸也不會向袁紹建議率大軍直取許昌,可惜袁紹這廝剛愎自用,沒聽進去。心灰意冷下的許攸最後投了曹操。

    “寧教我負天下人,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說的,時人及後人對曹操詬病較多,視其濫殺,多是因為這句話,多是因為殺了不該殺的呂伯奢一家。殺人是不對,啥時候殺人都不行。但他是曹操啊,他想幹大事啊!在曹操眼裡只有兩種人,一是幫手,二是對手。不能成為幫手,那就作為對手來對待,無一例外。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避難冀州,袁紹待為上賓。後投奔曹操,為曹操除呂布保全兗州三城出計謀立下大功,又出奇謀扼袁紹於官渡,被曹操奉為首席謀士,稱之為:“吾之子房”(劉邦的謀士張良)。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等。同時,舉薦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為曹操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將自己千辛萬苦打下的天下基業傳給兒子,是任何時代都可以理解的。為此,他就要不遺餘力地掃除阻礙此目標實現的任何障礙。荀彧此時的阻止曹操進魏公加九錫,就成為了曹操實現遠大目標的障礙,他怎麼會把這一障礙留給羽毛未豐、難以與前朝老臣相抗衡的兒子呢?曹操的“深恨之,以為不助己也”,即認為荀彧已是異己分子,擔心留下荀彧會妨礙兒子曹丕稱帝。從荀彧的角度說,他不惜生命地勸阻曹操進魏公加九錫,是認為這有違其“匡扶漢室”的初衷,也有違“忠貞之志,因此荀彧是正義的行為,其骨氣、人格也令人佩服

  • 5 # 馮光瑜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之間處於焦灼期時,袁紹陣營的許攸來投奔曹操。曹操光著腳出來相迎。許攸“出賣了”袁紹軍隊缺糧的實情,為曹操設計奇襲烏巢,火燒烏巢的糧倉和輜重。大敗袁紹軍隊。曹操遂成為北方的霸主。但許攸不知道調整自己與主公的關係。仍然稱呼曹操為“阿瞞”(曹操兒時的小名)。還經常揭曹操的短處,自詡曹操的功臣,以下犯上。長此以往焉有不被曹操厭惡之理?被殺只是時間的問題。

    荀彧雖為曹操的第一謀臣,但內心與曹操保持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在對於“漢室”忠誠的態度上。曹操晉位魏公,是效王莽之故事。荀彧堅決反對。從此被曹操冷落。傳說曹操派人給荀彧送了一個沒有食物的食盒,荀彧知道曹操暗示自己:沒有你的飯了。隨後自殺。

  • 6 # 產季青說歷史

    許攸言語輕狂,不尊重丞相,膽敢在眾人的面前喊曹操的乳名,有損曹操的威嚴,雖然是與許褚爭吵時被殺,但曹操的內心是高興的,隨了曹操的心願。荀彧是反對曹操稱王,一心向漢,不為曹操著想,留下這樣的謀士何用,處死荀彧顯得正常不過的事了。

  • 7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許攸和荀彧二人其實有很大的共同點,他們都為曹操立下了大功,而他們最終的結局也是殊途同歸,都因為擋住了曹操的上升之路,被最終處死!

    許攸

    許攸和曹操從小就認識,算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不過兩人的選擇不同,最終走出來的路也完全不一樣。許攸選擇了依附袁紹,幫助袁紹打天下。而曹操選擇了自己單幹,自己做老闆。最終呢,也確實是曹操成就最大。不過在官渡之戰前,其實許攸和曹操還是敵人。

    許攸為袁紹出謀劃策,目的就是要擊敗曹操,甚至在發現曹操軍糧短缺時,許攸曾建議袁紹出兵襲擊許都,端了曹操的老巢,逼得曹操撤軍。不過袁紹為人持重,不願意冒險,沒有采納許攸的建議。反而是因為後方傳來許攸家人犯法被捕的訊息,冷落了許攸,而許攸見家人被捕,心裡十分擔憂,又見袁紹是這個態度,生怕之後自己被牽連治罪,於是轉而投降了曹操

    從許攸的這番行為來看,他其實是賣主求榮了,道德水準並不高。不過曹操雖然對此心知肚明,但為了大業,他還是選擇了接納並重用許攸,因為許攸是袁紹手下謀士,必定對袁軍部署瞭如指掌。曹操沒有想錯,許攸一來,就給他帶來了重磅訊息——袁軍的屯糧之地!原本處於弱勢,軍糧都已經非常不足的曹操,當即選擇孤注一擲,抓住這個機會反擊,最終他也成功的燒掉了烏巢糧倉,而袁軍也因此崩潰敗退,官渡之戰以曹操大勝而告終!

    官渡之戰,許攸絕對算得上是曹操的第一功臣,沒有他帶來的情報,曹操將會被袁紹給耗死在這裡。不過立下大功的許攸也並沒有得到善終!曹操雖然不喜許攸的人品,但是在徹底擊敗袁家之前,曹操也沒有過分對待許攸,畢竟許攸也是第一功臣,曹操不好動手。沒想到許攸自己不識趣,把自己給逼上了絕路!

    許攸恃功而驕,常常口出狂言,不論場合,直呼曹操的小名,惹得眾人動怒。在攻破冀州時,他甚至直接當著曹操的面說:阿瞞,你要是沒有我,得不到冀州!

    《三國志》: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許攸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口出狂言,最終被殺。實際上,曹操早就看許攸不爽了,曹操這個人,並不喜歡賣主求榮的之人,許攸之前的操作已經證明了他的人品極差,曹操不喜,但是曹操還是忍耐住沒有動手。但是後面許攸居功自傲,直呼曹操的小名,這就完全是自己找死的節奏了!

    此時的曹操,擊敗了袁紹,已經是成為了天下間最強的諸侯,權力飆升,隨之而來的也是野心的變大,曹操已經開始有了篡漢自立的想法了,所以他要做的是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權威,而許攸直呼曹操的小名,那不就是在減輕曹操的權威?在徹底擊敗袁家之前,曹操也許還能容忍,但是當曹操已經拿到了最大的權力,有野心篡漢了,你還這麼幹,那就是在擋曹操的路了,攔路者,必死!

    荀彧

    荀彧的功勞不必多說了,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瞭解的,作為曹操手下頭號謀臣,荀彧不知為曹操立下了多少大功!

    就拿官渡之戰來看,如果說許攸獻出了決定性的計謀,幫助曹操擊敗袁紹,是第一大功,那第二大功非荀彧莫屬!當時曹操軍糧短缺,難以為繼,甚至都想要撤軍回許都,不打了。結果荀彧及時勸阻,讓曹操一定要堅持住,並舉了楚漢相爭的例子,最終才成功說服曹操,堅持和袁紹對抗。可以說,要是沒有荀彧,曹操早就敗了!

    事實上,荀彧最開始的時候是跟著袁紹的,但是他發現袁紹是一個想要自立為王的人,根本無心匡扶漢室,所以他棄袁紹而去,轉投了曹操。當時的曹操,實力很弱,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啥荀彧會選擇曹操,其實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曹操有匡扶漢室之心,從之前曹操的表現來看,他才是真正忠於漢室之人!兩個志同道合之人聯合在一起,為匡扶漢室共同奮鬥!

    然而隨著曹操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他已經背離了當年的誓言,從匡扶漢室轉變為了篡漢自立,而荀彧卻一直未變!最終兩人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但是荀彧卻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扶漢室,應該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

    而曹操得知荀彧竟然還是堅持原來的想法,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並不支援自己,於是便開始冷落了荀彧。歷史中關於荀彧之死眾口不一,但很明顯,荀彧的死,確實是和曹操有關!

    《魏氏春秋》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為曹操立下大功,然而隨著曹操的權勢變大,他想要增加自己的權威和地位,但荀彧卻出言阻攔,擋住了曹操的晉升之路。權力不大時的曹操或許還能容忍,但此時的曹操,已經完全容忍不了敢於阻攔他的人了,敢於攔路者,殺!

    結語

    綜合來看許攸和荀彧二人,其實會發現他倆有不少的共同點,他們都為曹操立下了大功,最後都因為阻攔了曹操的路而遭到處死。許攸因為直呼曹操小名,阻攔了曹操提升權威之路,被誅殺。荀彧因反對曹操加九錫,阻攔了提升曹操地位之路,遭到處死,兩人可算作是殊途同歸了。事實上,在徹底擊敗袁紹之後,曹操的野心急劇膨脹,任何敢於擋路之人,他都是不會放過的!成霸業者,必如此,無解,換作其他人也一樣。

  • 8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曹操殺荀彧和許攸的原因不同,但是兩個人的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必然的。

    阿滿發小 許攸

    許攸是袁紹手下的謀士,為人很有智謀,但是卻不修私德,貪財好利,因為自己的親戚貪汙被審配抓住,擔心審配發難、袁紹搞自己而投降了曹操,給了曹操一個重要的軍事資訊——烏巢是袁軍糧草重地,而且兵力不多。

    進而促成了曹操火燒烏巢,重創袁軍。

    許攸在官渡之戰起的左右真的是很重要的,對曹操幫助很大。

    但是許攸也不得不死,為什麼?因為他太傲,居功自傲,而且還還自己的老大曹操沒大沒小,這樣真的讓曹操很不爽,讓曹操很沒有領導的威嚴,所以許攸必須死!

    王佐之才 荀彧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文臣之首,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大管家,是東漢大士族潁川荀氏大族的代表人物。

    荀彧雖然一直幫曹操做事兒,但是終荀彧一生,他卻一直都是漢臣,和曹操名義上只算同僚而不是上下級。

    荀彧是個典型的古代士族,一心為漢,忠貞無二,因此上,荀彧在曹操有了篡漢的念頭之後就和曹操越走越遠了,至於最後的死亡,也算是必然了吧。

  • 9 # 一點點人生經驗

    《魏略》:攸字子遠,少與袁紹及太祖善。初平中隨紹在冀州,嘗在坐席言議。官渡之役,諫紹勿與太祖相攻,語在《紹傳》。紹自以強盛,必欲極其兵勢。攸知不可為謀,乃亡詣太祖。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許攸確實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立了了決定性的功勞,在關鍵的時候提供了致勝的資訊。但是他為人狂涓,不知進退。即使有這麼大的功,但指著上司的臉喊他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無法戰勝袁紹,無法奪取翼州。這個也太過分了,更過分的是,還見人就說:沒有我,這個門進不來。

    要知道,曹操能戰勝袁紹,固然許攸在關鍵時刻有建言獻策之功,但是並不是功勞的全部,只是提前了袁紹的覆滅而已。這樣大言不慚,置在前線戰鬥的將士於何地?置其謀臣於何地?苟攸、郭嘉、程昱等人都論述過袁紹的必敗,袁紹雖然一時有點兵力優勢,但他自己多謀無斷,糧草早晚不繼,幾個兒子還會爭鬥不休,早晚會被曹操擒殺。

    至於荀彧,簡單的說,他並不是個單純的漢室忠臣,他輔佐曹操統一北方,其實已經默認了漢室衰微,由曹操行使丞相職權,挾天子以令諸候。他不是個傻子,不可能看不出曹操的野心,輔佐曹操20多年,眼看著曹操坐大,統一北方,這個時候,曹魏代漢是勢在必行的了。

    荀彧是穎川士族荀家的領袖,對這些士族來說,最好的體制當然是天子垂供而治,由士族協助皇帝治理天下。曹操實行唯才是舉的制度,對士族並不是十分的友好,所以荀彧多次反對曹操加封魏王,加九錫,說什麼君子愛人以德,這些都是表面理由。

    作為曹操的首席謀臣之一,反對曹操代漢,實際上就是擋了功臣集團的路,新君上位都會加官進爵。在這個時候,即使曹操要當漢室忠臣,擋了這個利益集團的路,曹操本身都會粉身碎骨,更不用說荀彧了。所以荀彧是非死不可,另外荀彧不是曹操處死的,而是自殺的。

  • 10 # 豹眼看歷史

    許攸,荀彧本都不該死,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死又不行,何況他遇到的老闆又是曹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啦,只不過荀彧死的體面些,無奈一些罷啦。

    01

    職業殺手

    政治就是屠宰場,政治家從事的就是殺人的職業,一定意義上啊!曹操欲成就霸業,就必須大開殺戒。遇神殺神,遇鬼殺鬼。殺董卓,殺呂伯奢,殺呂布,殺袁紹,殺袁術,殺劉備,殺孫權,殺孔融,殺楊修,自然也殺了許攸,荀彧。當然也有許多想殺沒有殺得了的,有時還差點被人家殺啦。這就是遊戲規則,你不把他幹掉,他就把你幹掉。在那個時間節點上,有點想法的人,幾乎不是在殺人,就是在殺人的路上。我不玩三國殺,不知道其遊戲規則,我猜想是否也是這個套路呢?

    被殺的人不僅僅是對手,還有一種人,那就是耽誤你殺人的人。在殺人的道路上,誰成為絆腳石,誰就會被踢開,無一例外。不把絆腳石踢開,就會被絆腳石絆倒。何況殺人這個活,不是去趕集,絆倒了再爬起來。殺人時被絆倒,就再也爬不起來啦。

    “寧教我負天下人,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說的,時人及後人對曹操詬病較多,視其濫殺,多是因為這句話,多是因為殺了不該殺的呂伯奢一家。殺人是不對,啥時候殺人都不行。但他是曹操啊,他想幹大事啊!在曹操眼裡只有兩種人,一是幫手,二是對手。不能成為幫手,那就作為對手來對待,無一例外。

    知道“問路殺樵”的故事吧,那是韓信乾的!韓信行軍打仗,找了個樵夫問路,問明白了就把他殺啦,部下驚問其故,韓信說怕洩露行動機密。看我軍抓個舌頭,堵上嘴,捆起來,戰鬥結束就放了,多麼仁義啊。

    不比較就沒有傷害,曹操是不太仗義,但項羽仗義啊,鴻門宴把劉邦放跑了,自己玩完了。

    說了半天,我就想說,不殺許攸,就可能被許攸所殺。曹操深知許攸不是呂伯奢,更不能留著,留著就是禍害,好比是懷裡揣著個地雷,不定哪時就會爆炸。

    02

    殺許攸

    許攸,曹操,袁紹是一起光屁股長大的發小,小時候經常玩“兩個撒尿,一個和泥”的遊戲,那時玩玩還是很開心的。到了官渡大戰,再撒尿和泥就不行了。

    許攸先是鼓動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線豪強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造反,失敗後讓王芬頂鍋,自己跑了。看到曹操袁紹也反了的時候,就投靠了勢力較為強大的袁紹,出謀劃策想把曹操做掉。官渡大戰時,曹操與袁紹對壘。恰恰許攸家人犯事被抓,看看不好,就投奔了曹操,出了些餿主意,火燒烏巢,掘漳淹鄴,把袁紹做掉了。

    曹操之所以看到許攸到來“跣足相迎”,是因為“君從敵營來,必知敵營事”啊。曹操正愁拿袁紹木辦法呢,來了個叛徒投靠,叫誰誰不高興那?人家曹操說“我想死你啦,這幾年找不到你可把我急壞啦,不想你在這裡啊,來得正是時候啊。”那是人家曹操會做人,你還真以為他念舊情啊。就你許攸那個小性格,荀彧都知道你“好貪不治”,難道曹操就忘啦,你幾斤幾兩,曹操不知道嗎?這是殺許攸的主要原因。你昨天能廢漢靈帝另立新帝,能背叛袁紹,將來說不定哪一天有個風聲草動,你就會割下我的腦袋去做投名狀啦。

    可許攸不明白啊,還在那裡嘚瑟呢!一次聚會上,許攸叫著魏公的小名說: 阿瞞啊,不是我,你能坐在這裡哈酒啊!曹操當時就想,我想把你腦袋掛腰上當酒壺,可嘴上卻說:是啊是啊,不是你的話,我的腦袋現在就成了本初的尿壺啦(袁紹,字本初)。

    許攸還以為是在撒尿和泥,不小心把尿滋在曹操臉上的時候哪!攻下鄴城後,許攸出鄴城城門,繼續跟守門的將士得瑟,不是我許攸,你們會在這裡嗎?守門的就把許攸抓啦,曹操就把他殺啦。

    許攸之死,在於他做人沒有底線,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屁股坐不到該坐的地方去,只生活在美好的記憶裡,屁股不動,那就只好腦袋換個地方啦。

    03

    荀彧之死

    荀彧說許攸“好貪不治”,意思是貪圖利益,又沒啥能耐,官渡之戰之所以能出奇計是因為對袁紹的情況熟悉啊。無能而不自知,必有一死。既然這麼清楚,那為何自己的事就沒整明白呢?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威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而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宦官中常侍唐衡的養女為妻。漢末宦官權勢很大,但畢竟地位卑微,是以曹操跟荀彧這對小兄弟自然有了階級感情,一個戰壕奮鬥有了共同的階級基礎。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避難冀州,袁紹待為上賓。後投奔曹操,為曹操除呂布保全兗州三城出計謀立下大功,又出奇謀扼袁紹於官渡,被曹操奉為首席謀士,稱之為:“吾之子房”(劉邦的謀士張良)。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等等。同時,舉薦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為曹操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時,荀攸為曹操謀主,荀彧與荀攸分主內外,都是地位顯貴。荀彧將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曹操還將安陽公主(曹操之女)許配荀彧長子荀惲為妻,成了兒女親家。建安十二年,增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兩千戶。還要授以三公之職,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這些都不是許攸那個財迷所能做到的。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曹操做皇帝的心思都有,何況做個魏公。當時持荀彧這個意見的不在少數,荀彧又是第一大佬,也就成為曹操成就霸業最大的絆腳石,那就只好借荀彧的腦袋用用啦。

    同年,曹操徵孫權,荀彧到譙縣勞軍,曹操趁機把他留在軍中。後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史書有種說法:曹操送荀彧一空食盒,荀彧因而服毒自殺。

    不管是否屬實,荀彧的死與曹操脫不了干係。荀彧一直以為跟曹操是一起背靠背戰鬥的兄弟,同為漢家高管,至多就是級別高一些罷啦。不曾想,到了到了,曹操想自己做老闆。而荀彧不想給曹操打工啦,而且導致了員工們產生了情緒波動。問題很嚴重,後果也就可想而知啦。既然不想食魏祿,那漢家的飯也別吃啦。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荀彧之死跟許攸不同,情勢所迫,無法選擇啊,荀彧死於自己堅守的道義,也算死得其所。

  • 11 # 楚江

    許攸和荀彧的死是截然不同的,許攸為天性而死,荀彧為理想而死。

    先說許攸,許攸是和曹操光屁股長大的玩伴,兩人知根知底。許攸離開袁紹投奔曹操後立下大功,之後便翹起了牛尾巴,恃才傲物,自大自滿,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這裡的任何人也包括曹操,要知道,曹操現在差一步就做皇上了,你許攸和他再也不是原來平等的關係,而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的關係,許攸擺不正位置所以被殺了。

    再來說荀彧,荀彧死的冤枉,也不冤枉。荀彧是堅定的漢臣,他一心想要幫助曹操恢復大漢江山。這裡面本身就有矛盾的地方,幾乎任何人的權力達到一定階段都不願意再受制於人,你荀彧既然一直幫助曹操,又是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千古謀士,便應該知道以曹操的為人早晚要取代漢室,自己做皇帝,明知如此便不應該盡心竭力幫助他了,應該私自發展屬於漢皇的護衛隊來制衡曹操。

    可是荀彧沒有,荀彧自認為自己是漢臣,自認為自己一人便可以制衡如日中天的曹操,結果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為一個臣與君的千古難題,赴節而死。

  • 12 # 傳說中的勇者傳說

    曹操是一個有能無德的奸雄。沒有荀彧之前曹操到處打敗仗,有了荀彧給他制定了戰略規劃和把天子接到身邊,出兵都是以天子的名譽發號施令,慢慢的壯大了,野心漸漸的變大了。荀彧是漢臣是愛國名仕,不忘初心。而曹操是隨著實力野心瘋狂。荀彧為漢而走了,曹操為權活著。再說許攸和曹操童友,許攸從袁紹來投曹操是雪中送炭,如果沒有許攸來投曹操官渡之戰曹操十有八九是失敗,因為實力相差甚遠,正是因為許攸通報資訊,出謀燒了袁紹的軍糧,對袁紹而言軍無糧自亂直接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許攸來投,曹操不一定統一北方。許攸雖然口無遮攔但是曹操不該借刀殺許攸。這兩大謀士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下場可輩,古人品曹操是奸雄一點不錯。今天雖然有人抓住曹操的優點肯定他,相信以後的能人多的是,一定還會說曹操是一個奸雄,為什麼曹操死後司馬懿家族篡位那麼容易,就是因為曹操的品德失去了民心,能人都隱退了的根本原因。劉幫死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能臣幫助.他的後人,劉幫雖粗不奸。曹操就是太奸,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

  • 13 # 百花爭豔只為你

    許攸是曹操處死(曹操忍無可忍才殺的),荀彧不是曹操直接下令殺的(自殺)。

    許攸的死其實是自己想死了,許攸是何許人也?他能不瞭解曹操?飛揚跋扈在曹操面前不是作死?他會不知道!許攸投降曹操幫助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直接導致袁式集團的衰敗。代價就是許攸全家被殺,如今孤身一人,睹物思人,許攸在曹操進入冀州之後,借酒消愁多次口出狂言,最終被人告發,而被曹操下令斬殺。也許死是一種解脫吧!

    荀彧是曹操逐鹿三國路上得力的謀士,對曹操一統北方起來很大的幫助。為什麼最後和曹操決裂?就是因為荀彧一直以為曹操是“漢臣”不會篡漢自立,當曹操稱魏王時,荀彧極力反對,但是毫無作用。荀彧此時已經對曹操感到十分不滿,曹操同樣也對荀彧不在信任。曹操便令人給荀彧送了一個空的食盒(盒中無食請君自裁),荀彧看了後便自刎而死(終為漢臣)。曹操稱魏王,厚葬了荀彧 。曹操至死未稱帝,可能是因為荀彧吧!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許攸之死,死於道德品質,荀彧之死,死於政見不同,兩人的死因是完全不同的 。

    許攸在年輕時就與袁紹和曹操交好,本來這也沒什麼,但是許攸這個人幹了不少離譜的事,這些事足以說明許攸是一個怎樣的人 。

    許攸乾的第一年離譜的事就是陰謀廢除漢靈帝,那還是在黃巾起義的當年,也就是公元 184年,許攸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及沛華人周旌想趁漢靈帝巡遊冀州時,幹掉漢靈帝,然後立合肥候為皇帝 。

    這叫什麼事?廢除皇帝另立,許攸他們以為自已是誰?伊尹和霍光嗎?許攸這是大逆不道,這是謀反重罪,在當時還人心思漢的情況下,許攸就膽敢陰謀廢除皇帝,實在是膽大包天 。

    許攸還想叫曹操一起跟他幹,但曹操沒有參與,也沒有告發,曹操的這一舉動有些意味深長。

    這第一件事說明許攸道德敗壞,兩漢以法治國,以儒治世,尤其重視道德品質,比如想要做官首先被舉為孝廉,考察的就是道德。

    曹操沒有參與是因為這事不得人心,而且違背封建道德,會被天下人恥笑怒罵,曹操沒有告發是因為曹操自已也認為漢靈帝這個皇帝不稱職 。

    許攸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並且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就能擊敗袁紹軍隊,曹操照辦,果然大敗袁紹 。

    這事原本也沒有什麼,畢竟那時候打仗時投降的人可多了,可是許攸投降後多少有賣主求榮的嫌疑,為曹操獻計打敗袁紹,還勸曹操殺死了曾經的同事淳于瓊,許攸可是夠歹毒了 。

    曹操身為一方諸候,其實是非常忌諱賣主求榮之人,尤其喜歡忠誠之人,比如曹操就非常喜歡關羽這樣的忠誠之人,在關羽想離開時,不僅大開綠燈,而且向自已的部下顯示關羽忠誠,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自已的部下像關羽一樣忠誠 。

    曹操可以接收降將,但極少接收賣主求榮之人,曹操作為一方諸候,必須宣揚忠君家的封建思想,以利於自已的統治和管理,但許攸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

    許攸表面上看,是因為居功自傲而被殺,實際上是因為曹操厭惡許攸這樣賣主求榮的人,在一次許攸故意羞辱曹操後,被曹操下令殺死 。

    荀彧之死與許攸則完全不同,荀彧是曹操的蕭何,為曹操在後方足兵足糧,並且處理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為曹操推薦了大量的人才,比如郭嘉、荀攸、陳群、杜襲等人。

    荀彧死於曹操稱公的前夕,荀彧死了就沒多久,曹操就稱魏公,向篡位的最後步驟衝鋒,荀彧堅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與曹操產生政治分歧。

    因為一旦曹操稱魏公,就能獨立建立‘’魏公國‘’,而有一套完全不同於漢朝的政府班子,等於是國中之國,並且魏公的爵位和權力可以世襲,一代代傳下去,這是曹操曲線篡位,改朝換代的手段。

    荀彧當然明白稱魏公意味著什麼。在此之前的曹操,雖然偶爾會對皇帝有所不敬,但並沒有實質性的篡位舉動,曹操邁出這一步,等於是徹底決裂。

    雖然兩人在此前已經合作了二十年,曾經親密無間,彼此尊重,惺相惜,雖說荀彧是人臣,但曹操是主公,臣就得忠君。但荀彧是與諸葛亮一樣忠君愛國的人臣。

    荀彧忠心的以漢獻帝為代表的東漢朝廷,而不是曹操,雖然之前荀彧也曾反對過曹操恢復九州制,雖然曹操聽從了意見,但兩人矛盾不斷擴大。

    荀彧此時與曹操矛盾無法調和,在不能實現自己理想,同時又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荀彧除了自殺,別無選擇。

    而曹操也無法停止篡位的一系列步驟與操作,因為曹操在打江山一系列過程中,背後站滿了利益集團和士族勢力,曹操也沒有選擇,無法停下,只能犧牲荀彧的性命。

  • 15 # 青史回聲

    曹操為什麼非得處死許攸和荀彧?這個問題很複雜。許攸和荀彧準確來說,不是直接死於曹操手中,但是也和曹操脫不了關係。

    首先先說許攸。許攸原本是冀州袁紹帳下的謀士,後來因為家中的緣故,加上袁紹不聽他的建議,他一怒之下就叛袁投曹,而這一舉動給了曹操一線生機。當時曹操軍中基本上已經斷糧了,若非如此,許攸也不會向袁紹建議率大軍直取許昌,可惜袁紹這廝剛愎自用,沒聽進去。心灰意冷下的許攸最後投了曹操。

    隨後烏巢被燒,袁紹大軍大潰敗,可以許攸給了曹操一場及時雨,加上冀州城的攻破,許攸可以是在這場官渡之戰最大的功臣,按道理,曹操非但不能殺他,反而是要重重有賞。可是結果卻是許攸被殺,原因很簡單,許攸被舉報,太過恃寵而驕。

    這個理由太過牽強,其實咱們心裡都明白,曹操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殺他,而是因為許攸犯了曹操的大忌。因為這個大功,許攸總是人前人後叫他曹操阿瞞,說重些,沒有把曹操當主公看。這也倒罷了,曹操也能一笑置之。可是許攸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在進鄴城時,當著眾人的面,聲稱沒有我許攸,你曹阿瞞進不了此城。於是乎,在曹操的暗示下,很多人對許攸群起而攻之,最後被處死。

    至於荀彧,他的情況和許攸不一樣。荀彧作為曹操的老臣,跟隨曹操已經幾十年了,算是曹操帳下第一謀士,素有“王佐之才”的稱號,可是臨到了,因為曹操的猜忌,而憂憤而死。因為什麼呢?荀彧一直反對曹操稱王,由此被曹操調離了中樞,很明顯,曹操已經不再信任他這個老臣了,任何阻礙他稱王的人,都要一一清除,即使荀彧這樣的人,也不例外。

  • 1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許攸可以算是曹操的發小了,也是東漢末年時期最瞭解曹操的人之一。後來諸侯爭霸時期,在兩個好兄弟,好朋友曹操和袁紹兩人中,許攸選擇了實力強大的袁紹輔佐。雖然許攸這人怕死,貪財。但是不可否認許攸還是很有能力的。否則許攸也不可能坐穩袁紹的頭號謀士之一。 官渡之戰本來袁紹如果按照許攸的計謀行事,那麼官渡之戰曹操必敗無疑 如果官渡之戰曹操失敗,那麼很可能曹操就會喪失諸侯爭霸天下的機會。但就因為許攸家人犯法,再加上袁紹陣營之中謀士離心離德互相陷害。導致許攸被袁紹猜忌。後來許攸一怒之下投靠了曹操。之後憑藉自己對袁紹軍陣的瞭解。許攸出謀劃策替曹操擊敗了袁紹。但擊敗袁紹之後許攸開始居功自傲起來。經常當著眾人的面揭曹操的短,搞的曹操下不來臺。後來許攸的狂妄終於引起眾怒,許攸被曹操收押斬殺。 而荀彧可以說是曹操的最大功臣。曹操能成為天下勢力最大的諸侯荀彧功不可沒。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使得曹操百戰百勝受到曹操嘉獎。迎奉天子又使得曹操佔盡了主動權。每每曹操大軍出征,其背後最勞苦功高的功臣就是荀彧。正是因為荀彧的原因才導致曹操糧草充足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其次曹操之所以能籠絡東漢末年絕大多數的人才也全靠荀彧的幫助。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等曹魏重臣都是荀彧一手給曹操推薦的。這也是曹操為什麼會把荀彧比成漢初張良。雖然在後來荀彧和曹操因為漢室的問題鬧的差點翻臉。但是兩人依舊關係如初。曹操並沒有想過殺害荀彧。曹操東征孫權的時候,荀彧在勞軍途中病死在壽春縣。所謂的荀彧服毒自殺並沒有歷史佐證。

  • 17 # 史海撲通

    許攸是死不足惜,荀彧的死,就頗為惋惜,兩個的死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先說許攸,雖說許攸為曹操立過兩次大功,一次是官渡之戰中,獻計燒燬袁紹糧草,另一次是水淹鄴城,幫助曹操建立權利中心。但許攸這個人人品不咋地,自恃功高,一點兒不尊重領導,沒有做下屬的本分,所以曹操殺了他也沒覺得心疼。

    許攸在官渡之戰的時候也曾給袁紹獻計,只是袁紹沒聽他的,他很不滿意。另外許攸還很貪財,袁紹也滿足不了,才投奔曹操。《三國志》記載:“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攻擊瓊等。”可以看出許攸這個人的人品不咋地,沒啥忠誠度,一不順心就跳槽。而且貪財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保不齊哪天有更大財路誘惑時候,會再跳槽,是個極其不穩定的分子。

    許攸是曹操的發小,小時候關係還不錯,肯定知道不少曹操的隱私。立過大功之後的許攸整個人就開始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經常跟別人吹噓炫耀,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的直呼曹操小名,“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阿瞞,要不是我,你怎麼能奪到冀州呢!

    面對這種人曹操也很無奈,身為領導很沒有面子,太較真容易被人以為慢待功臣,只能一笑置之,內心一定恨得牙癢癢。所以當許諸一怒殺了許攸的時候,曹操只是佯裝驚訝,並沒有處置許諸。

    再說荀彧,荀彧可比許攸厲害多了,幫曹操戰略規劃統一大業,事業版圖,“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荀彧的主意,還幫曹操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這樣的人才,居功至偉,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張良)”,即便如此,當他跟曹操的政見不和的時候,曹操拋棄他也毫不留情。

    荀彧自認為是漢臣,想當初幫助曹操也是因為有能力復興漢室。那成想曹操自己強大了之後,野心也跟著膨脹,做丞相已經不能滿足,想做魏公、魏王,甚至奪了漢室的天下。荀彧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引起了曹操的不滿,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曹操就把荀彧調離中樞,調到壽春勞軍去了,荀彧心灰意冷,這一年就抑鬱而終,年僅50歲。《三國志》有記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

    關於荀彧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魏氏春秋》裡寫:“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曹操很愛玩猜謎遊戲,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一看這是告訴他以後沒有他的飯了,於是服毒自殺。

    無論哪種說法,荀彧都已經不被曹操所容,不光自己努力一輩子的事業變了模樣,倍感灰心,無力改變,只能一死成全了自己的忠義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藏新手是先玩宋錢,還是先玩清銅錢?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