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我們的身邊,甚至自己的身上,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把自己所遭遇、思考、擔心的一件事情,反覆敘述,對不同的人或同一個物件,反覆的敘述。就好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似得,近乎“魔怔”一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5
回覆列表
  • 1 # 遠來的歌

    謝邀。有這個習慣的人不是有的人,而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這樣(不是所有的人喜歡這樣。這裡的喜歡是貶義色彩的詞——故意誇耀、顯擺、自炫等等)。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這樣是出於擔心、愛護、期待、牽掛、渴望、提醒、感恩等等。這類的重複敘述是帶著濃濃的褒義色彩的。至於上述括號裡的那一類出現的重複敘述中儘管都是帶貶義色彩的,但也有些重複敘述還是值得重視的。

    公民有依憲享有重複敘述的權利,我們想聽就聽,不想聽走人,不要干涉人家的言論自由。

  • 2 # 24K讀書記

    重複的講述一件事情,想讓別人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或者缺少關注而讓人能夠關注自己,當然也有可能人生經歷或許簡單,僅此而已找不出其他話題了!

    在現實生活中,每次聚會聊天,有的人沒有其他新意的話題,總是聊起以前已經重複的話題,特別在工作當中的同事,因為這一情況下是由於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的交集,唯一話題就是與工作相關的事情或者是公司內部的八卦訊息了,總是反反覆覆被提起,並且會出自於同一個人。其次就是同學聚會的場面上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大家畢業後從事於不同的行業,在不同的崗位上,會形成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認知,具備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話題很多不在同一個交點上,因為讀書時的一些事每次聚會都會反覆被提到,而且話題年年一直是常遇到的。這一個方面的情況,是由於此事可以引起相同的話題交流。

    一件事情能夠被反覆提起,也有因為此事重要性的原因。讓人刻骨銘心的記住,心存感恩,對此事非常的看中,每次和別人聊天自然而然的會不經意間提起來,而此事發自內心深處的記憶,這一類情況是過於記憶深刻而造成的。

    如果一個人急需表現自己,又缺乏關注,為了取得別人關注,也會重複的講述一件事來證明自己或者讓他人加深對自己的瞭解,這一類人因為閱歷有限,或者技能有限,或者溝通技巧存在問題,在沒有話題的情況下急需表現下自己。只能透過重複同一件事或者相同的幾個話題來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重複聽到同一件事的人,無論是厭煩還是不厭煩,都應該真誠的做一個傾聽者,無需打擊或反駁別人,如有想法就默默埋在心裡就好了。因為我們都不是事情的親身經歷者,不能體會事情的感受,唯有認真傾聽,學會做一個有修養有技巧的傾聽者。

  • 3 # 石斌慧

    不錯現實生活中,這種事常遇到。因事情對於當事人太重要。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牢記,所以重複嘮叨。

    三十多年前,單位同事十二歲男孩放學路上遭遇車禍。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因是本院孩子,院長到外科醫生都非常重視特別盡力,孩子已經停止呼吸,心跳,喪失搶救必要。但因不捨孩子離去,決定開胸進行心臟按摩,希望孩子起死回生。然而心臟擠壓岀血,孩子生命終究沒有挽回。

    這件事,孩子母親後來非常後悔,開胸復甦太不明智,給孩子帶來極大創傷。孩子在天之靈一定會抱怨:媽媽為什麼讓我那麼痛苦。

    因此,失去唯一孩子的母親,一段時間天天淚眼婆娑,跟這個說,跟那個說。老了還叨叨不完,太對不起孩子。感情用事,造成新的害傷。

  • 4 # 陝G嚮往陽光

    戈倍爾效應。“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

    比如中醫對治療新冠肺炎的作用。以及中醫的療效。

  • 5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要麼是接受敘述的人充耳不聞,根本起不到傾聽的結果。

    要麼就是敘述者認為事情很重要,需要反覆強調。

    如果,成了祥林嫂一樣反覆重複自己的遭遇、不幸、經歷和想法,簡直成了一種災難了。任何人,尤其男人是最討厭有人重複嘮叨囉嗦的,假如有人對我如此,首先是對我的侮辱。因為本人聽力一向很好,凡入耳的事情會馬上思考,迅速行動。這本身也是對說話者的最大尊重。

    如果有人把你當成傾訴的話簍子,對你來說即是信任,也是責任,回答別人的傾訴也得掂量掂量。需要有對症下藥的能力,還得有婉轉的方式,和顏悅色的態度。如果真有祥林嫂式的人,那就是病,需要專業人士治療,並不是一個好心的傾聽者力所能及的了。

  • 6 # sdwhzzm

    因為他可能腦梗或腦動脈硬化,記憶力差,說完的話他忘記已說了,所以又說。還有的老師,因總有學生沒聽好,所以不得不重複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起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你個人覺得最好的五部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