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輝650
-
2 # 滅清徵韃大英雄
岳飛就應該造反自己當皇帝滅了南宋,然後在江蘇橫徵暴斂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北上滅金,不要慫,正面剛,只要君主牛逼,滅金國易入反掌,龜宋就是一慫毀萬代,宋真宗不跟遼國籤和平協議打消耗戰耗死遼國,燕雲十六州早收回了
-
3 # 少虞
筆者認為,是有十之八九的可能的。最後應該是能夠驅逐金人,收復失地,贏回二聖,重修南宋的北境邊防。但是直搗黃龍,進擊金人地域,是不太現實的,即使最後擊敗了金人,也一定是慘勝,最可能的情況,還是孤軍在外,後繼難為,不得已而退。
首先,我們根據問題的假設,宋真宗趙構沒有理會秦檜等人對岳飛的誹謗和汙衊,但是也沒有很明顯的支援他,加大兵力和後援支援。也就是說一切都從十二道金令這裡開始改變。 岳飛沒有被宋真宗給放棄掉,也不需要很明顯的支援。岳家軍在北地尤其是已經收復了的失地上已經經營了很多年,天時地利人和三數。天時,大家都是在燕雲北境作戰,金人的生存環境比宋人苦寒,作戰能力要強一些,適應能力也強一些,但是岳家軍軍力強盛,作風勇毅,這一點可以拉平。地利,金人對燕雲之地的熟悉再深,也不如宋人經營了千百年熟悉,燕雲防線,是北方對敵最重要的一道防線,當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說,也是不可不爭的的軍事重地。所以石敬瑭會以燕雲十六洲劃一道線割地,北方防線拱手相讓,這樣徹底斷絕了契丹人來打擾他的安穩王朝夢。
當時岳飛率領岳家軍孤軍作戰數十年,已經把戰線向燕雲推向了很遠,而且岳飛很有政治遠見,每收復一地,便安撫一地,所以,收回來的城池,就是他的後援,在外帶兵數十年,不依賴朝廷的補給,岳家軍應該也能有自己的後勤補給,這便是人和。
最重要的,岳家軍上下一體,整個軍隊的作戰氣氛很高,都是衝著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當時已經逼近二聖所在之地,此刻宋真宗恐二聖迴歸,自己皇權不穩,急下十二道金令。所以岳飛撤軍之時,感嘆“數十年經營毀於一夕”。倘若給岳飛二十年,以朝廷供給,岳家軍之強悍,直搗黃龍不是空話,甚至勒石燕然也不是不可能。嘆只嘆時不待我,世上之事,從無假如,興盛古今事,只為人道哉。
-
4 # 瘋馬哥
如果是這種情況,南宋就不是抗金而是滅金了,因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時間短,真正的女真族其實並不多,金國多大部分軍隊都是籤軍,也就是漢族或者其他民族計程車兵組成的軍隊,而岳飛早就明白金國由於建立時間短,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北邊很多義軍都在反抗金國,所以岳飛的河朔戰略就是將這些義軍團結起來有組織的對金國後方進行襲擾,由於女真人少且國內漢族義軍人數眾多,根本無力討伐加上南宋軍隊不斷對金國取得戰略上的主動,其實整個金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徵不到兵,且主力在岳飛等南宋諸將的打擊下或者潰散或者死死拖住,根本已經無力再戰,但是岳飛沒有想到的是高宗這時候卻選擇了撤軍,而且是十二道金牌,且掩護自己側翼的南宋軍隊都已開拔,岳飛如果不撤軍極有可能會陷入已經擺脫其餘南宋軍隊壓力金軍的全面夾擊,所以岳飛在處理了百姓南撤以及確認金軍無力追擊的情況下才無奈後撤,而北方義軍從此將陷入從正面戰場退下金軍的大舉圍剿,為什麼會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因為此時的南宋斷送了北伐最佳的機會,不要總是說趙構皇權不穩,金國一樣也是內部分裂嚴重,但是秦檜的出現成為了壓倒趙構樹立偏安思想的最後一根稻草,接著利用紹興議和金國在背後支援的光環,公然陷害大將並擅殺岳飛破壞南宋軍政體系,纂改史書結黨營私,以一己之力力挽金國於不倒,最後給自己加九賜自稱聖相想把南宋取而代之的慾望一表無餘,連趙構自己都要藏刀在靴子裡面以防不測,若不是秦檜陽壽已盡,南宋命運可想而知,可嘆可恨的是南宋好好的一個開局就這樣斷送在這個投機取巧賣國求榮的可恥之徒手上,更噁心的是趙構為了繼續營造與金國虛假和平,被迫還給了秦檜一個忠獻的諡號,繼續保持偏安的國策來滿足自己的享樂生活,這臉打得當時稍微有點報國心之人啪啪啪得直響,為什麼南宋孝宗時期雖胸懷大志但無人可用,這就是原因。而之後的北伐面對的都是已經鞏固統治並已經採用南宋制度恢復生產的金國,而此時的北方漢族早已恨透了把他們棄之如敝履的南宋,北伐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馮狄特里施
我認為,如果宋高宗支援岳飛繼繼北進,結局大致有兩種,一是戰線過長,補給跟不上,被金軍擊敗。二是可以奪回一部分失地,但在深入金軍國都後,因後方兵員糧食等補給無法跟上,導致雙方形成拉鋸戰,最後只能無功而返。不存在岳飛滅亡金國的情況。我們今天去議論這件事的是與非,大都是受千百年來的一些小說演義及民間流傳所感染,帶著極強烈的傾向性去評論當中的是非曲直,所以自然而然地將“褒嶽貶秦”作為正確的觀點。將岳飛的死因與高宗的私心緊緊聯絡在一起,其實這裡卻是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既認為岳飛肯定能一舉擊敗金國,只因高宗因個人的原因而阻止並與秦檜一起殺害了嶽,才使岳飛功虧一簣。這樣一來,岳飛自然成為千古英雄,而高宗和秦檜也就成了歷史罪人。可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假如岳飛根本就不具備擊敗金國的能力,再繼續北進,等待他的註定就是失敗,而在此形勢下,只有議和才是雙方都認為是最好的選擇,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一味攻擊宋高宗的撤軍決定呢!至於那個臭名昭著漏洞百出的“迎回二聖”論,至今仍有一些人捧為至寶,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腦筋急轉彎”題來,說樹上有10支鳥,一槍打下1支鳥,問樹上還剩幾支鳥?凡是腦子進水的基本都答剩9支。那麼“二聖還朝”也是一個同上面相似的題目。問,如果迎回“二聖”,會出現什麼情況?相信凡腦子讓門擠壞了的都會有同一答案:宋高宗讓位唄!可是真能這樣嗎,智者的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道理同前面那個題是一樣的。因為如果岳飛真正滅亡了金國,迎回了“二聖”,那麼宋高宗還有必要擔心他的位置讓給他人嗎!“二聖”作為前朝的亡國之君,有膽量從滅亡了金國,一雪前恥併成為中興之主,功高蓋世,權力地位達到極限的中興之主宋高宗的手中把皇帝奪回去嗎!這個可能恐怕連鬼都不相信吧。從未有任何史料(包括岳飛後人比較有傾向性的傳記)說過岳飛能夠滅掉金國,取得最後勝利。從當時兩國的國力看,也絲毫看不出宋朝已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我們有什麼充分的理由認為岳飛肯定能滅亡金國呢,如果達不到這一結果,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說三道四指責宋高宗的撤軍決定呢!
-
6 # 文軒詩舍
應該是可以的,北方地區百姓當時深受兵火之苦,再加上金人沒有及時調整統治政策,北方百姓內心是不會真心臣服的。許多人都在“南望王師又一年”。這時候,如果真有一支王師過來,肯定會得到百姓響應。金人本來不多,面對反對聲浪,最終只會撤離。但趙構畏懼金人如虎,錯失了機會。
或許文徵明說的對:豈不念,封疆蹙_豈不念,靖康辱?念徽欽既返,此身誰屬?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最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又何如?逢其欲。(滿江紅,下闋)
-
7 # 蔣和平新寧手機
我沒有當過領導,但我有時受委派跟隨領導辦事、執行任務,在不同的領導下,我覺得我完全變成了兩個人。同樣的工作,在同樣的地方,我還是我,就只是時間不同,前後效果完全是兩樣;在有些領導的手下,完全變得無能,工作完全無法展開!
問題:假如宋高宗不殺並支援岳飛,岳飛有能力直搗黃龍、抗金成功嗎?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如果趙構有能力收回北宋的河山,能抗金成功。岳飛就一定能幫助收回北宋的河山,能抗金成功。如果趙構無能力收回北宋的河山,抗金不會成功。岳飛就一定不能幫助收回北宋的河山,抗金不會成功。在趙構領導的條件下,決定權不在岳飛,而在趙構!
這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地方、全國民心,人、財、物和左右配合多方面的問題,如果單指那一支人馬,那一個人,和個人英雄主義是一種傾向。個人英雄主義,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有絕對勝利的可能。
政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以軍事鬥爭為例,在前打的人只代表一個人的一隻手,在後面更高指揮機構的人就是一個人的腦,“腦和手”不協調,無論做什麼都只會失敗!
以軍鬥爭為例,策略很重要,兩邊打得難解難分、成交織狀態時,根本沒有心力去顧及其它時,如果有一支人馬從側面加一點力,戰爭必勝。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力,反而從側面跟不上,如人、財、物上只要那一點跟不上,只會失敗。這後續跟得上或跟不上,就不是岳飛能做到的事了,而是要趙構能想到、做到的事了。後續的事,如果要是岳飛能想到、做到,如非常是以下情況!
如果岳飛有能力取代趙構,並有能力收回北宋的河山,岳飛完全有能力獨立收回北宋的河山,不需要趙構的支援!
這叫做:主帥無能,累死三軍。
-
8 # 老D90405271
一定能成功!我們先從後看,岳飛死後宋金議和,數十年相安無事,這就說明金已無力南侵,若金有力量是不會被宋金和約所束縛。我們再看岳飛生前已徹底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金節節後退,無力支承才和談。可惜高宗秦檜被金嚇破膽,不圖進取,只求偏安,為有一隅之安可做小皇帝便不惜應金之要求自毀長城而殺死岳飛。若當初高宗堅持收復失地,支援抗金,以岳飛之曠世軍事奇才,統帥大軍,以南宋富庶江南為後勤支援,滅金指日可待。當然此時會出現另一個局面:岳飛功高蓋世,手握全國重兵高宗有何手段可制呢?即使岳飛忠誠,可若是手下為圖富貴而強行黃胞加身,岳飛也身不由己了。高宋一想到此不由脊背發涼,老祖宗的教訓油然而生。罷了,還是當個安全的小皇帝吧!
-
9 # 歷史秘密
岳飛會成功。因為岳飛的做法和其他人不同,他是派人聯絡北方的義軍,獲得民眾的支援。如果他光是依靠軍隊,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後來的宋孝宗派張浚北伐之所以失敗,就是他只依靠軍隊。岳飛聯絡義軍的做法,對金兵的打擊很大。因為金兵中女真人很少,大部分是漢人,即所謂的河北籤軍。這些人對金有異心,但他們也都是河北子弟,不能不為家鄉父老考慮,只能為金賣命。岳飛的做法就是爭取河北民眾的支援,以瓦解金軍。岳飛在朱仙鎮這幾仗,消滅的金兵並不多,但這些都是正宗的女真人。而金兵中的河北籤軍要麼跑了,要麼投降宋軍了,要麼就根本徵召不過來,金兀朮不感嘆“籤軍不至”嗎。
-
10 # 天行健覃志國
一個坐上皇帝寶座的人,能接受一個猛喊著接回二帝的大臣嗎?無論是文官,特別是掌控兵權的武將,結局都一樣:必須死。
-
11 # 初心穩立
直搗黃龍的可能性很大!若不然,金也不會急命秦檜那麼急於殺害岳飛。只要嶽帥能兵折金主力,那麼,剩下的就如解放戰爭中兵下江南一樣。
-
12 # 呂大屍
岳家軍,軍隊都跟岳飛姓了,以後誰都不敢保證這個江山以後也是不是姓岳的。我希望那些嶽多瞭解一下陳橋兵變,多瞭解一下趙家的江山是怎麼得來的。就算岳飛不想做皇帝,難保岳家軍的將士沒有做開國功臣的心。軍隊都姓岳了,你們認為姓趙的還會放過岳飛?呵呵,不懂政治的岳飛到死還覺得自己是冤枉的,真的是悲哀。
-
13 # qingnianwanbao
沒有可能,軍隊叫岳家軍,錢是趙家的錢,而且趙家是正統,他帶兵回來造反,不得人心,身邊也不是鐵板一塊,死後部下的反應就顯而易見。造反,沒那麼容易的,趙家就是皇袍加身的得的天下
-
14 # 返老還童189903626
我認為完全有可能。一,封建社會,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他可以號令天下,舉全國之力,岳家軍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二,岳飛是個傑出的軍事家,在百姓中,威信極高,同時,他又能與其它抗金隊伍擰成一股勁,所以,基於以上二點,我認為有國家舉國之力(假若皇帝真心支援的話),又有全國的軍民支援,岳飛是可以統領抗金大軍,直搗黃龍,大敗金兵的。
-
15 # 使用者74286836667
抗金成功了,欽、徽二宗歸隊,三皇如何治天下?高宗殺一岳飛,拒二皇帝,找一秦檜背鍋。一箭三雕,一石三鳥,何樂不為……
-
16 # 北異平原
應該有能力。岳飛的治軍理念與眾不同,而且兼有地方行政權,有能力自行徵兵和補充後勤糧草,從而為戰爭打下物質基礎。
-
17 # 風嚎777
縱觀歷史,凡侵略者最終都會失敗,這是從道義上去看,也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果趙構支援岳飛。那叫舉全國之力,更加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當時形勢分析,金軍敗象已定,金兀朮有些力不從心,國內權力之爭正讓他煩心,以前南征,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初見岳家軍頑強抵抗,就有些出乎預料,又求勝心切,已經亂了方寸,基本上把勝算寄託在秦檜身上。
金軍的優勢一是善騎,馬背上的民族,宋軍清一色步兵,短兵相接肯定吃虧。
二是金兵殘忍,殺人如麻,從不憐惜生命,所到之處,不留活命,給宋軍造成了恐懼症。
三是金兵本遊牧民族,能征善戰,坐不解履,睡不更衣,又遠離故鄉,一心求勝,所以,金軍協同作戰能力強。
宋軍之前接觸過金軍的都有些害怕,騎兵那排山倒海的氣勢,疾如閃電的速度,手起刀落的果敢,讓宋軍望而生畏,所謂退如潮水就是因此而形成的。
萬事有個極限,當岳家軍與金軍踫了兩下,每次都取勝,金軍的神話在宋軍中開始淡化,加上宋軍親眼看到金軍的殘忍,階級仇,民族恨讓宋軍萬眾一心,消滅金軍成了宋人一個聲音。
騎兵有騎兵的優勢,但他入侵大宋江山,非他們草原可比,大宋廣闊的土地地形複雜,山重水複,只要避開廣闊的平原,將金軍誘入山區,騎兵的優勢便成了劣勢。
宋軍是在本土打衛國戰爭,得民心,就算在平原,宋軍打人民戰爭,動員民工挖壕溝,挖陷阱,拉絆馬索,打絆馬樁,讓金兵寸步難行。
宋與金相比具有人口優勢,兵員豐富,只要朝庭支援,動員群眾堅閉清野,讓金軍所到之處無一粒糧,無一滴水,削弱其戰鬥力。
大宋江山有南北之分,北方居民與金軍生活習俗相近,也有善騎的民族,岳飛已經聯絡北方部族聯合抗金,那是一隻生力軍。作用非同一般。
古代戰爭除了武器不一樣,戰術不一樣,其戰略思想與今人沒太大區別,比如岳飛大勝金軍,金軍邊退便會向宋軍投降,接受宋軍開出的條件,送還二聖(此時二聖早已歸西),賠錢賠糧,向宋朝稱臣。直搗黃龍未必可能,
-
18 # 未來的日耳曼
岳母刺字 精忠報國。 岳飛的滿江紅 說明了岳飛的胸襟和奮鬥目標。這些都是證據說明岳飛為人,明明就是一個民族英雄一個志向抱負遠大的民族英雄。
小編我問你,趙構 秦檜之流為什麼著急上火,急不可耐的連續用12到召見金牌,急召岳飛回京?回京就風波亭 莫須有罪名賜死? 這是不是說明岳飛率部能夠直搗黃龍? 大金國恨岳飛,國盼岳飛早死,趙構 秦檜之流怕岳飛也需要岳飛死,都希望岳飛死,岳飛能不死嗎?
回覆列表
直搗黃龍,
是個戰略機遇,小機率事件,機會抓住了,也許有可能,但為何沒實行呢?
先說金與宋南北拉鋸戰多年,
河北,燕雲一帶做為戰場拋荒多年,
不僅耕地拋荒無人種糧,也沒多少樹木建材,平原荒野,易攻難守,
打下來守不住,歷史上這裡容易丟,就是因為不易守,無險可守,
直搗黃龍,意味著要從南方一口氣衝過華北大平原,再與金兵在金人家門口有天險可據守的家門口鏖戰,這對宋兵後勤是巨大的考驗,這在平時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趙構雖弱,但不是不努力,南方的糧道,運輸體系,支援北伐,真的很吃力,
所謂強弩之末。所以大宋北伐就是個念想。
但是歷史出現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就是金國鐵浮屠傾國遠征南下,
鐵浮屠是重甲鐵騎,對後勤要求極高,金國傾全國之力支援鐵浮屠南下,岳飛先退,拉長金國後勤補給線,又引誘鐵浮屠進入預設沼澤泥地,用鉤鐮槍大破鐵浮屠,使金國主力在決戰中遭受重大損失,
這時金國大後方早已經濟臨近崩潰。
這是一個百年難遇的戰略機遇,快速追擊,直搗黃龍就是這時認真提出的,但機會不等人,大宋經濟也面臨崩潰,有沒有能力追上去?這是岳飛與趙構之間的分歧。追上去打贏了,金國國就滅了。追上去打不贏,攻不下,大宋國力就崩潰了。
而燕雲十六州水漫兵鋒拉鋸之地,既無建築材料,又無儲備官員將領,根本守不住。
最要命的是,金國滅了,大宋還要面對西夏,和蒙古,
這小機率的勝利對趙構卻是一場豪賭。
兵貴神速,金國適時的丟擲二聖的問題,極大的動搖了大宋君心,趙構選擇了不賭。
歷史上,雖然岳飛回撤了,大金國還是發生了政變,
由金國王子發動的黃龍府政變,大火紅光映紅了天空,數日方熄。
黃龍府政變導致原金國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後與大宋談和,岳飛被殺。
再後來宋聯合蒙古,滅了金,蒙古又滅了宋。
要想打贏南宋需要什麼?
需要優秀的邊關將士守住西夏方向,需要快速的後勤長驅支援。需要糧食,建材(築城),和大批儲備官員幹部管理收復的燕雲諸州,還需要徽欽二帝大義凜然為國捐軀,
然而勝利來的太突然,從被鐵浮屠壓境到戰略反攻,大宋全無充分準備。
歷史上戰爭分為全國,破國,傾國,滅國,幾個大階段,往往跨度百年。
一個國家幾代君主將帥,能有機會全趕上的沒幾個,
當時趙構給岳飛送去八陣圖,用來佈局守備新收復的平原失地,也算是可以了,只是對於轉瞬即逝的戰略機遇,(金國鐵浮屠新敗,黃龍府一時還組織不好防禦,這機遇不超過半個月)兩人判斷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