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一農夫
-
2 # 唐詩永昌
大家好,我是愛上唐詩。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文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懂,寒冷的江面上霧濛濛的,月光也不甚清亮,似紗罩面。我的小船在晚上停泊在了秦淮河的一家酒樓旁邊。江對面有個歌女,居然在唱《玉樹後庭花》,她難道不知道這首歌是亡國之音嗎?她忘了國家被滅亡的仇恨了嗎?
《玉樹後庭花》是南陳後主陳叔寶做的曲子,他沉迷酒色,縱情享樂,親自譜了這首曲子讓後宮妃嬪們表演,敵軍打到南京城下他還渾然不覺,終致亡國。《玉樹後庭花》也被後人當做霏霏之音,亡國之音,是不吉利的歌曲。
作者杜牧在這裡明顯有所指。商女即歌女,她們是不懂歷史不懂政治的,只會彈曲唱歌,客人點什麼她們就唱什麼,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責怪歌女,其實是責怪聽曲的人,在南京城點了一首導致南京城破的歌,南陳才滅亡沒多少年,亡國的教訓就被忘得一乾二淨了。
透過這首詩,詩人其實是諷喻當權者和統治者。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地方割據嚴重,戰亂頻發,最高統治者腐朽不堪,人民生活痛苦淒涼,早已沒有了盛唐時的繁榮景象。但是當權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沉迷在大國美夢中,只顧享樂,而不顧人民生活,更不去想如何富國強兵。所以,連《玉樹後庭花》這種亡國之音,都在四處傳唱,前朝為什麼滅亡的教訓早已被忘得乾乾淨淨。
短短二十八個字,既寫了眼前的景,又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此時的杜牧,憤怒,悲傷,痛恨統治者為什麼沉迷享受不思進取,但他又對此無可奈何,只能一個人長吁短嘆,對國家的未來憂心忡忡,感傷帝國日薄西山,前途未卜。
-
3 # 孤竹國人1
杜牧的《泊秦淮》中最不知亡國恨的是晚唐的統治者,他們只顧於聲色犬馬,日夜歡歌,醉生夢死,不顧國家大事,不管百姓疾苦,步陳朝皇帝陳叔保的後塵,聽玉樹後庭花的亡國之音,引起了作者的極大憤慨,所以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詞句來隱喻統治者的荒淫無恥,禍國殃民的嘴臉。
-
4 # 九思堂筆記
這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夜晚,我坐的船,停靠在鄰近酒家的秦淮河岸邊,看到煙霧籠罩著河水、朦朧的月色籠罩河灘,讓人感到襲人寒氣;抬眼望去,河邊酒家林立、燈光迷離,對岸傳來《玉樹後庭花》的歌聲,我心裡更加淒涼,不盡感嘆這些歌女不懂什麼是亡國之恨呢!
秦淮河地處六朝古都,從來就是達官貴人、顯赫之人歌舞昇平、縱情聲色之地。《玉樹後庭花》為南朝陳皇帝所做,沉迷尋歡作樂以致亡國。
杜牧生活晚唐,看到此情此景,聯想到時下唐朝危機四伏,動盪混亂,擔憂唐王朝的前景,而心寒和感慨,他所指不知道亡國恨的是那些統治階層和達官貴族們。
-
5 # 此箋
首先更正一點,是杜牧的《泊秦淮》,而非杜甫。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是杜牧回憶昔日揚州放蕩生涯的懺悔之作。彼時的杜牧,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職,居住在“二分明月”的揚州古城。他白日應付於抑鬱不得志的幕府生活,夜晚卻流連於紅粉脂香裡醉生夢死。
從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杜牧寫下了無數與揚州歌女有關的著名詩篇。而這些狎妓冶游之作,不全是縱情聲色的放浪形骸,還有醉生夢死之後的歷史興亡之嘆,這首著名的《泊秦淮》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作: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尤其末句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語戳破了封建貴族官僚在聲色犬馬之中醉生夢死的醜陋嘴臉,荒淫無度,昏庸至極。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人,自然不是被人驅使吟唱的歌女,而是隻知道尋歡作樂的封建官僚。
“為什麼不是商女”,我們逐層來分析,首先來探討商女和《後庭花》的關係。
首先,商女並非指商人妻女,而是指被封建官僚賞玩的歌女。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云,“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而“商女”,也被稱作秋娘,是唐代歌妓女伶的統稱。具體來講,“商女”裡的“商”,並非”商人”之“商”,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五聲”裡的“商”音。
《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中國古代以五音配合四季,其中商音悽愴,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被稱為“商秋”。《禮記》曰:孟秋之月,其音商。”由此商女與秋娘的意思互通,就很好理解了。
其次,《後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批判的物件是荒淫誤國的陳後主。
《後庭花》,又被稱為《玉樹後庭花》,是南朝陳國最後一個皇帝陳叔寶所作的宮體詩。作為一國之君,陳後主不問政事,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尤其寵愛孔貴嬪、張麗華二嬪妃。他經常與愛妃在後庭擺宴,一起飲酒嬉戲、作詩唱和。
當隋朝舉兵南下的時候,這位荒淫無度的陳後主,卻仍然與愛妃們沉浸在《後庭花》之曲中不能自拔。最終,陳後主在建康被俘。這首充滿了靡靡之音的《後庭花》,因此被視為“亡國之音”,成為諷刺君主荒淫誤國的象徵。
因而,杜牧的這首《泊秦淮》,真正不知亡國恨之人,不是為了謀生而被迫淪為歌妓的商女,而是將商女視為玩物而只知醉生夢死的封建官僚。《後庭花》背後的歷史他們未必忘卻,但《後庭花》暗含的亡國之音卻早已置若罔聞。
那麼,全詩表達了哪些感情呢?具體來看,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在迷濛冷寂的秦淮夜景圖中,流露了詩人的傷感之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首句詩人即用一個動詞“籠”字,將“煙”、“水”、“月”、“沙”,四種充滿韻味的意象,巧妙地勾勒在秦淮夜景圖中。秦淮夜色如煙似霧的朦朧迷濛之美,與明月傾灑江水的淡雅寧靜之美,在此刻如此和諧而統一。
“夜泊秦淮近酒家”,再加上兩岸燈火輝煌的點染,這幅秦淮夜色圖,平添了幾分歷史的神秘與厚重。十里秦淮,作為六朝繁華之地,見證了無數的離合悲歡和興衰交替,很容易勾起詩人的歷史興亡之感。尤其一個“寒”字,流露了詩人的傷感情緒,奠定了全詩懷古傷今的哀傷基調。十里秦淮再美,也掩蓋不住曾經有過的繁華與衰落。而此處隔江遠望的詩人自己,因為懷才不遇,不也是時有縱情聲色,狎妓輕狂之舉。
杜牧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職的這段時間,時常逗留於揚州的青樓裡。“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即是杜牧離開揚州而赴長安任監察御史之際,寫給青樓女子的贈別之詩。秦淮夜色對於杜牧來說,感情是複雜而迷離的。
其二,以商女猶唱後庭花,表達了對封建官僚荒淫誤國的諷刺與痛恨之情。
“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上看,詩人是在痛斥商女只知歌舞昇平,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詩人採用曲筆,諷刺的是那些欣賞靡靡之音的封建官僚。畢竟,地位低下的歌女並沒有權利選擇吟唱的曲目,只能由座上客的趣味來決定。
“隔江猶唱後庭花”,真正讓詩人所深惡痛絕的,是聆聽這亡國之音而昏庸誤國的封建官僚。他們尸位素餐,不問政事,整日沉湎於這聲色犬馬和紙醉金迷之中。不從陳後主荒淫誤國的後庭花中吸取教訓,這才是不知亡國恨之人的可恨之處。
其三,以“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抒發了對於晚唐江河日下的憂國憂民之情。
《後庭花》,被後人視為象徵亡國的靡靡之音。曾經陳後主,正是因為這首《後庭花》而荒淫誤國,致使陳國在隋朝的入侵下壽終正寢。杜牧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封建官僚沉迷於聲色歌舞之中,更擔心江河日下的唐王朝遭此厄運。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朝逐漸由盛轉衰。到了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掌權,使唐王朝的統治早已名存實亡。杜牧因“隔江猶唱後庭花“聯想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充滿了關切與擔憂。這種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才是杜牧痛恨不知亡國恨的根源所在。
總之,在杜牧看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些只知醉生夢死和聲色犬馬的封建官僚,而非那些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商女。十里秦淮,帶給杜牧的不只是春風十里柔情,還有人散酒醒之後對家國的關切與憂患。
杜牧不僅痛恨封建官僚的荒淫無度,更痛恨他們不以史為鑑的昏庸至極。“隔江猶唱後庭花”,或許正是亡國之音的預兆。這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所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6 # 雲中樵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首句寫景,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秦淮河的迷濛夜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絡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
次句點題,泊舟江上,距離酒樓歌肆不算遠,也不算近,歌聲樂聲隨著水波傳來,隱約而清冽,隔著帷幔,燈影恍惚,人影綽約。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
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遊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遊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
《玉樹後庭花》這首詩描寫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他是南朝陳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是有名的亡國之音。
而後二句由一曲《後庭花》引發了詩人的無限感慨,“不知”兩個字不僅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了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同時也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
在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聽著隔江傳來商女唱的《玉樹後庭花》這種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沉迷玩樂,而不以歷史為鑑的統治者深深的譴責。
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透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濛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亡思,將對歷史的詠歎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是當之無愧的經典“絕唱”。
回覆列表
在回答此題前,農夫先更正一下,《泊秦淮》一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而非杜甫。
七言絕句:《泊秦淮》全詩只有四句,不妨抄錄於後:
“煙寵寒水月寵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的觸景感懷之作。
全詩的情節是很簡單的。前兩句是詩人划著小舟,在朦朧的夜色下,停泊在離酒樓很近的秦淮河中。聽到賣唱的女子在酒樓上唱《玉樹後庭花》一曲,詩中雖表面上指出"賣唱的歌女不知亡國恨",但詩人此時內心所指不知亡國恨的是以國君陳後主(陳叔寶)為主的晚唐統治者。在南唐即將亡國之際,陳後主還沉溺於聲色的淫靡生活之中,親自作了這首《玉樹後庭花》在宮中和歌女縱情於聲色之中。全詩充分表現出詩人對於最高統治者的飢諷和憤怒,及對於將要亡國的憂慮和悲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