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258診所

    蘇東坡與王朝雲年齡懸殊,生活潦倒,卻為何能琴瑟和絃,不離不棄?

    從眾多的傳奇故事裡,辨析出一個主題:通靈神眷

    蘇軾,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鴻儒序列中,前列翹楚。就連當時的皇帝(皇帝支援新黨的改革,而蘇軾支援皇太后,反對新黨亂政。所以當政的皇帝不得不,弄個“烏臺詩案”,將蘇軾貶謫到外地,落得清淨)宋神宗,私下裡和大臣聊天:卿以為,當下堪比李白之才的能是誰?大臣脫口說出:蘇軾。神宗搖頭道:李白只有蘇軾的才氣,沒有蘇軾的學識。言罷,掩倦一嘆!

    至於傳說蘇東坡生活潦倒,只是相對於達官貴人而言,北宋皇帝一直沒斷過蘇軾薪水,只是隨著貶官,底薪低了而已。

    言歸正傳。

    1

    蘇大學仕被貶謫到杭州做通判(相當於杭州太守府的二號人物)。

    偶然一次,應了文友之邀,同船遊覽西湖。中途宴會期間,幾位文友,欣然招來名妓朝雲領銜的,江南絲竹歌舞班助興。隨著婉柔的絲竹聲起,一群濃妝女子,輕舒廣袖,頃情漫舞。尤其楚楚可憐的朝雲,正應了“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那脫塵的花下回眸,分外妖嬈。

    一曲舞罷,女子入席侍酒。東坡大人,凝神朝雲有些忘情。待朝雲素妝轉至身旁,但見:峨眉輕掃,淡抹紅唇。清麗婉約的可人氣質,亦如空谷幽蘭,香襲蘇軾因仕途失意,而有些沉鬱的心。

    恰逢其會,西湖上空,忽然陰雲蔽日,山水濛朧,一改麗日秀水的西湖風景。

    如此異樣的風情,怎能捺得,才華橫溢的東坡先生激情澎湃?濃筆為西湖填留千年絕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涳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天縱嬌子,鴻儒蘇大人。幾位同行文友,心知肚明:明裡書西湖旖旎風光,曲寫為朝雲心動漣渏。

    文友替朝雲贖身,贈予東坡先生。蘇軾欣然,朝雲更是暗喜。真是天賜良緣!

    2

    朝雲出身平寒,卻長相清純甜美,因而自幼被收入歌舞班,學習琴瑟歌舞。憑藉天性聰穎,很快成了名動西湖的佳人。

    蘇軾得到慧性靈動的朝雲後,深愛有加,極其珍視這段奇緣,更是精心指點朝雲琴、詞、書、畫。

    朝雲本就冰雪聰明,接受東坡這位頂級大師的,手把手指導,引領。境界、格局的昇華,自然不可往日堪比。

    小朝雲仰慕先生的博古通今,蘇軾喜歡朝雲的乖巧靈慧。就這樣亦師亦徒亦友,朝夕相處,漸漸地心意相通,靈魂交螎,雙方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彼此心領神會。情感更至通靈。

    據傳,一日,東坡外飲歸來,酒至微酣,捂著肚皮問院內諸人:誰知我這裡藏著什麼?一人道:文章。東坡搖頭不語。一婢曰:全是學識。東坡笑而不理。抬眼望向朝雲,朝雲嗔: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擊掌:知我者,朝雲也。

    3

    一零九四年,蘇軾貶謫惠州。降官意味著減薪,不得已,勸退家室,只帶朝雲隨行。

    蘇軾連遭貶謫,卻仍豁達樂觀的情操,常使朝雲愛憐不已。跟隨東坡身邊多年,東坡詩詞中情景、意象,她都瞭然於心。況且,被政敵一步步的迫害,蘇軾一次比一次貶的遠,宦海沉浮,蘇軾心中的苦楚,她是同感於心。常常在東坡詩詞中輕描淡寫的往事,也能引起朝雲內心深處的共鳴。

    這年的春天,蘇軾暗懷對朝政的隱憂和自己殘年的感概,寫下《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首詞,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淚目東坡,語噎難續。(古代人認為:柳綿飄落後,化成芳草,長遍天涯。)東坡知她心意,忍悲強笑勸慰:我正悲秋,你到傷起春來。

    4

    古代惠州,嶺南高溫天氣,空氣潮溼,四野瀰漫著瘴疫。尤不適宜北方人生活。

    一零九七年,朝雲染上重病。蘇軾雖竭盡全力仍不見起色,憂心如焚,從這首《三部樂⋯情景》見其真情:美人如月,乍見掩暮雲,更增妍絕,算應無恨,安用陰晴圓缺,嬌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懶,未語先咽,數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

    今朝置酒強起,問為誰減動,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卻病,維摩無疾,卻低眉,慘然不答。唱金縷,一聲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發。

    雖心力交瘁的四處求醫問藥,仍難除深愛著的戀人病痛,恨不能已己身代替。眼見著紅顏煎熬在病痛中,卻又無力迴天,只有滿滿的愁情。

    人生無常,雖然蘇軾拼力救冶,終沒能挽回朝雲香魂消去。極度悲傷的蘇軾,把對朝雲連綿不絕的哀思,寄託在許多首詞作裡,其中巜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玄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己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將朝雲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松林中。

    親自將朝雲抱著,安放在朝雲短暫生命的最後歸宿之所。蘇軾輕撫著朝雲棲身之所的四周,一遍,一遍,再一遍。他的淚眼已溼。看著這樣靈秀聰慧的愛人,就這樣的離去,他不甘,他不甘心。

    又記起和朝雲一起鑽研佛理,她對事物的理解和悟性,常令蘇軾讚歎。那靈性的通達和東坡無二致。

    所以,將朝雲重又抱起,擁在懷裡,等她睡醒。抱著,抱著,抱見夕陽西下,抱聞山秋鳥悲,佳人遠去終不回。

    夕陽島外,秋風吹過原上。蘇軾與王朝雲這對通靈神眷的故事,感動了嚮往愛的靈魂,千年無悔,萬古流芳。

  • 2 # 小小嬴政

    王朝雲生於1062年,卒於1096年,享年34歲。她自幼家貧,從小流落歌舞班中,憑藉自身聰明靈慧,能歌善舞,逐漸成為西湖名歌伎。

    蘇東坡被貶到杭州做通判,蘇軾一生接連被貶,所以生活很不順遂,但是這個人的性格韌性很好,一點沒事兒,照樣樂呵呵的生活。

    有一回一幫朋友,估計就是趨炎附勢的下屬或者老闆請蘇軾喝酒,地點當然要選在西湖邊了,美酒佳餚,還有歌舞班子的歌舞姬現場表演,這裡面有一個歌姬就是王朝雲。

    此時天氣突然變了,晴空萬里被烏雲籠罩了,大家又起鬨讓蘇軾作詩。蘇軾畢竟是大詩人,二話不說把心裡的波瀾和眼前的景象進行糅合,寫下了:水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大家看了以後紛紛稱讚,聰明人什麼時候都有,於是就有人出錢幫王朝雲贖身,送給了蘇東坡為侍女,還是當官好啊!看來北宋時期就有請政府官員吃飯喝酒送女人的事情了。

    此時的蘇東坡已經娶了第二個老婆,第一個老婆是王弗,和她生活了十年之後於二十七歲去世了,三年後蘇東坡娶了王弗的二堂妹王閏之。王朝雲進入蘇家的時候,女主人就是王閏之。

    王朝雲和蘇軾一家相處很好,特別是和蘇軾在藝術思想上很貼近,這是文人學士之間交往最看重的一個方面,所以王朝雲和蘇東坡之間的交流是靈魂的交流。

    據說有一次蘇軾回家摸著自己的肚子問諸位侍女,我這裡是什麼呀?有的說是文章;有的說是智慧,王朝雲說一肚子不合時宜。蘇軾大笑著說知我者朝雲也!可見兩個人思想上的高度默契。

    蘇軾又被貶了,貶到黃州去了,貶到黃州之後蘇軾的日子很不好過,他們要自己割草修補茅屋,整天在烈日和暴雨下勞作,所以臉曬得漆黑,跟用墨汁染了一樣。

    但是王朝雲對蘇軾不離不棄,為了搞好生活,王朝雲買來黃州的廉價肥豬肉慢火煨燉,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東坡肉。日子雖然清苦,但是蘇王的感情確實很深的,後來王朝雲給蘇軾生了一個兒子,這更增加了兩人的感情。

    此時正在註解《易經》的蘇軾用《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為孩子取名“遁”,希望孩子和自己都遠離災禍。第二年三月蘇軾再次被貶汝州團練副使,幼子在蘇軾赴任途中中暑,夭折在王朝雲懷裡。

    宋哲宗即位後,司馬光成為宰相,蘇軾被召回成了龍圖閣直學士,結果好景不長,蘇軾再次被貶杭州。

    在杭州,蘇軾在王朝雲的鼓勵下賑濟災民,疏浚西湖,修築蘇堤,做了一些實事。後來蘇軾繼續被貶,在她身邊原有四五個侍妾,但是隨著蘇軾被貶紛紛離去,王閏之也去世了,只有王朝雲跟著蘇軾到了惠州。

    王朝雲染上了瘟疫,久治不愈,溘然長逝,臨死的時候唸誦《金剛經》的六如,後來孤山棲禪寺的和尚就在朝雲墓上建"六如亭"作紀念。

    王朝雲和蘇軾能夠相伴到死,因為王朝雲和蘇軾都是生活的棄兒。如果是蘇東坡一生官場得意,是不會這麼厚待王朝雲的,正是因為官場失意屢受打擊,蘇軾和王朝雲才有了惺惺相惜的思想基礎,才能互相瞭解,相互扶持著生活二十多年。

  • 3 # 遊子dream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這是蘇東坡為王朝雲寫的一幅亭聯,可見倆人感情之深,他們從相識、相惜、相愛,更是充滿著傳奇色彩。

    眾所周知,蘇東坡乃北宋文學家,在詩文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可他仕途多舛,多次遭遇貶謫,幸好在他的人生中出現了一位女子,使其生活充滿了詩意,此人便是王朝雲。

    早年的王朝雲受家境貧寒之苦,無奈混跡於青樓之中,成了西湖的名伎。因其長相美豔動人,且能歌善舞,十分聰慧。某日,蘇東坡與其相遇,極為愛憐,遂將其收為侍女,當時的王朝雲也只是個12歲的小姑娘。

    之後蘇東坡的髮妻王弗因病去世,三年後他又娶了王的堂妹王閏之,這二人都是賢妻良母型,蘇東坡對他們也是充滿愛意與感激,即便如此,王朝雲在他心裡始終無可替代,因為她懂他,要知道懂比愛更重要,因此待其長大些後,蘇東坡將她納為侍妾,並生一子蘇遁,可未滿週歲就夭折了,倆人悲痛欲絕。

    未過多久,隨著蘇東坡再次被貶,生活已是十分潦倒,而在這期間,王朝雲一直與他同甘共苦,形影不離,為了不讓他因貶黜而感到不悅,還常常為其唱歌跳舞,緩解他的失意情緒。

    直到他們來到了惠州,時逢瘟疫,王朝雲身體欠佳,終日和藥而服,蘇東坡為此也整日奔波,尋求良方為其治病,然仍不敵惡劣環境的變化,王朝雲還是走了,享年34歲。

    總結

    王朝雲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活出了自己。如果說出生低微、流落風塵、早年喪子、顛沛流離,承受病痛、英年早逝是上天給她的磨難,那麼幸遇蘇東坡,與其琴瑟和鳴,相濡以沫便是上天對她的眷顧,也是其求之不得的事。

  • 4 # 王莉de語文時光

    蘇東坡對他生命裡出現的三個王姓女子:女子結髮妻子王弗,陪伴照料他很久的“老妻”王閏之,願意陪他一起吃苦的知心小女子王朝雲,都是情深義重。

    他餘生與年齡懸殊的王朝雲,能夠琴瑟和鳴,不離不棄,倍受後人羨慕和稱讚。

    他是在西子湖畔遇見王朝雲的。據說那首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因為遇見了王朝雲而寫下的。

    王朝雲,當時是錢塘西湖名人。她曼妙的舞姿以及清新脫俗的氣質,深深吸引了蘇東坡。

    深解其意的王閏之將王朝雲帶回蘇家。

    從此蘇東坡與王朝雲的人生命運就牽繫在一起了。

    蘇東坡遭難,連連被貶,奔波在流放的路途,眾多婢女侍妾漸漸離開散去,唯有王朝雲不離不棄,蘇東坡曾有詩序雲:“予家有數妾,四五年相繼辭去,獨朝雲者隨予南遷。”

    如此感慨,據說也是因為白居易曾有一侍妾名叫樊素,竟然在他年邁的時候,不顧任何情分,偷偷溜走。而王朝雲陪伴蘇軾跋山涉水,去到任何蠻荒之地,也從不叫苦,但凡女子的堅強與韌性,在她的身上都能找到。

    朝雲那句“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話,因切中當時蘇東坡處境,深得蘇的喜愛。

    最終納朝雲為妾。

    他教她識字、寫字,更為她取名,“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她為他溫粥,整理書稿,二人共度患難,布衣荊釵,卻也幸福。後來他們還有了孩子,可惜孩子在遷徙困頓中不幸夭折了。

    朝雲因失去孩子,身體每況愈下,不久撒手而去。

    蘇軾曾寫下:“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東坡與王朝雲雖然年齡懸殊,但彼此懂得。尤其是王朝雲心懷感恩之心,所以,能夠與蘇東坡琴瑟和鳴,不離不棄。

  • 5 # 煮酒君

    因為知心與默契,因為他們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

    1074年,37歲的蘇軾在西湖邂逅了年僅12歲的歌妓王朝雲。

    蘇軾為她寫下了千古佳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朝雲仰慕蘇軾才華已久,決心跟隨蘇軾,蘇軾便將其買下做侍女,蘇軾夫婦都十分善待她。

    王朝雲與蘇軾生活了20多年,蘇軾被貶謫黃州和惠州的苦難歲月,王朝雲都不離不棄。蘇軾到了黃州後,將其由侍女改為侍妾。在黃州的第四年,王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子——蘇遁。可惜蘇遁兩歲便夭折,年過半百的蘇軾痛不欲生:“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原配王弗去世之後,蘇軾娶了王弗堂妹王閏之續絃。王閏之十分賢惠,將王弗之子蘇邁視為己出,作為一個能幹的賢內助,王閏之深得蘇軾敬重。

    但能走進蘇軾精神世界的女人,只有王朝雲。她不僅能歌善舞,更是瞭解蘇軾的內心世界。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蘇軾

    王朝雲平日裡,最喜歡唱蘇軾的這首《蝶戀花》。

    據記載,有一次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這一句時,朝雲“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東坡問何因,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這是因為,古人通常認為,柳絮紛飛後,幻化為芳草。當枝頭上的柳絮被風吹落天涯的時候,芳草也散落天涯。這暗喻著,蘇軾一生宦海沉浮,被貶再貶,這無奈猶如柳絮散落天涯。天涯朝雲唱到這,感受到了蘇軾的心酸與無奈,便“不勝傷悲,哭而止聲”。而蘇軾瞭解到了朝雲的心意後,便寬慰了他。兩人之間的知心與默契,由此可見。

    王朝雲在惠州時遇瘟疫,生病期間,蘇軾四處尋醫,唸經拜佛,只求她康復。

    但王朝雲最終還是病逝了,年僅34歲。

    蘇軾為她寫下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王朝雲死後,蘇軾此生再也不聽《蝶戀花》。

  • 6 # 萍風竹雨123

    蘇東坡才華橫溢,胸襟曠達,但一生仕途坎坷,屢次放逐,蘇軾曾記,窮困潦倒時,“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予南遷。”朝雲,即蘇軾侍妾王朝雲,美麗多情,善解人意。與蘇軾年齡相差二十五歲,卻追隨一生,為何?我認為“懂”是唯一的解釋。

    王朝雲懂蘇軾的才華,蘇軾的堅持,也懂東軾的“不合時宜。”有人記載,蘇軾曾經捫腹問眾僕女:“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人曰:“都是文章”。蘇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機械。”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王朝雲懂蘇軾的追求豁達與豪邁,也懂蘇軾的失意與艱辛。蘇軾曾作《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王朝雲最是喜歡唱。據記載,有一次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這一句時,朝雲“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東坡問何因,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因為這句暗示著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一貶再貶,猶如散落天涯,無處停棲的飄絮。

    蘇東坡政治上屢受打擊,官職一降再降,顛沛流離,潦倒不已,甚至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生活清苦,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共度災患,雖荊布裙釵,亦無怨無悔。著名的東坡肉就是她在貧困之時,為了調理蘇軾的生活而發明創造出的美味佳餚。

    同樣,因為憐惜,因為欣賞,因為感激,也因為了解,因為懂,蘇軾在感情世界裡也給予了相同的回報。朝雲在跟隨蘇東坡謫居惠州時,得了瘟疫,蘇軾四處求醫拜佛,追求朝雲早日康復。

    朝雲死後,蘇東坡親自撰寫了墓誌銘,寫了輓聯:“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猶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並寫了許多的詩詞以寄託對朝雲的思念。而且,從此之後再不聽《蝶戀花》一詞。

  • 7 # 怪譚先生

    杜甫有一句詩道: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雖然是寫朋友之情義,而知己之情,也很適合。如果真的明白先秦的琴師伯牙彈的琴,為什麼沒有琴師能領會其中的含義,只有樵夫鍾子期能領會,那麼就真正的明白古來一直說的知音到底是什麼了。今人經常講的知己知音,其實並不是我懂你,你懂我就是知音。這只是平常的互相瞭解,並不能達到你和我的共鳴,而這種共鳴的前提必須是思想的共鳴。

    因此,單單只是互相瞭解並不一定就是知音,懂對方什麼,不是習慣,不是學識,不是心理,更不是一切的身外之物,而是一個獨立且成熟的“心性”,就是我的思想心性和你的思想心性自然的產生共鳴,這就產生知音。

    而當這種知音在男女之間就容易產生男女之情,這種不是建立的只是異性的基礎上,而是知音的基礎上。所以蘇東坡與王朝雲有三種情,一種是知音之情,一種是夫妻之情,一種是親人之情。這三種情融合在一起,堪比梁祝,怎麼可能會因為其它的緣故而分開。

    像這種情,有很多類似,比如宋代詞人李清照和趙明誠,清代文學家沈復和芸娘,嘉慶時期四川才女林頎和詩人張問陶,等等。

    蘇東坡久經世事,心力交瘁,他本是個性情之人,喜歡詩畫般的藝術生活,正巧遇見褪去濃妝的王朝雲,清新脫俗,合了他的那顆心。也正巧王朝雲也不是俗世中,她看蘇軾的詞都會產生一種情愫,比如蘇軾的《蝶戀花》

  • 8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蘇軾明裡是寫梅花,暗裡卻是在悼亡一位女子,何人?王朝雲是也。

    很多人都說,看過那麼多寫梅花的詩詞,還是蘇軾的這首《西江月·梅花》最好。

    詞的上闕寫梅花的風骨,下闕寫梅花的美麗,實則讚美王朝雲的美貌和高潔的品質。

    王朝雲因家境清寒,從小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伎。12歲的時候,有個叫蘇東坡的男子來到她的身邊,收她做了侍女。當時,蘇軾已經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閏之。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和蘇軾是自由戀愛,兩人少年結髮,詩書相伴,形影不離。可惜紅顏薄命,王弗早逝。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賢良淑德,視蘇軾和王弗的兒子為己出。

    蘇軾夫婦對王朝雲在才藝方面悉心培養,王朝雲在18歲那年成為了蘇軾的侍妾。相對於王閏之的賢惠持家,王朝雲在精神和藝術感受上,又比王閏之更能進入蘇軾的精神世界。她不是靠練達持家的處世經驗,而是憑著對藝術生活的瞭解與體驗,對細膩感情的把玩品味,與富有浪漫氣質的蘇軾相貼近的。

    後來蘇軾再遭貶謫,許多妾婢離去,只有王朝雲不離不棄,始終追隨蘇軾。

    可惜,蘇軾的三位愛人都早逝,暮年的蘇軾也迎來了王朝雲的離去。

    蘇東坡寫了很多的詞,王朝雲感性細膩,經常能與蘇軾的詞產生共鳴。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王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蘇東坡就問她怎麼了,王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後來王朝雲去世,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有一次蘇軾下朝後吃完飯,撫摸著自己的肚子緩慢走在路上時,回過頭去問身邊的侍女奴婢們:你們說我這裡面裝的是什麼?有人笑著回答說裡面裝的都是文章,蘇軾搖搖頭不以為然,還有的人說裡面裝的都是什麼機械(不知道這個回答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總之,蘇軾都是不以為然。等到碰到王朝雲,朝雲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 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

    其實熟知蘇軾生平的朋友應該知道,蘇軾在政治上是收到新舊兩黨的共同打擊的,而王朝雲正是說蘇軾的思想“不合時宜”,因此蘇軾哈哈大笑。

    能透視蘇軾內心世界致此,稱得上是蘇軾的紅顏知己了。

    王朝雲在惠州的時候染上瘟疫,醫治無效,三十四歲溘然長逝。

    臨終前她執著東坡的手誦《金剛經》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即“世上一切都為命定,人生就象夢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閃電,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這番話並不只是她皈依佛門後悟出的禪道,其中寓藏著她對蘇東坡無盡的關切和牽掛,生前如此,臨終亦如此。

    後來蘇軾將王朝雲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裡,併為她題寫《墓誌銘》:

    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歸。

    以上便是大文豪蘇軾與王朝雲的美好愛情故事,有快樂也有感傷。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9 # 飲水君

    大叔愛蘿莉

    大叔愛蘿莉,古今皆同!

    蘇東坡曾調侃80歲的朋友納18歲的小妾,說:一樹梨花壓海棠。

    他自己呢?也好這一口。

    1075年,被貶到杭州的蘇大才子,在西湖邊參加了一個飯局。

    古人飯局比較講究,不僅好酒好菜,還要看歌舞表演。

    那時候,沒有歌舞團,參加表演的,都是“公主”。

    蘇大才子屬於吃過見過的主,啥樣的歌姬舞女沒見過?

    但這次不一樣。有個歌女,不像其他人那樣濃妝淡抹,而是淡掃峨眉,清雅素淨之中,別有一分美豔。

    東坡被驚著了,朋友們起鬨,讓老蘇寫首詩。

    才子就是才子,雖然色心大起,但是並沒有色迷心竅,而是把色慾昇華成了一首絕妙的好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就問你服不服!

    要不咋說就怕流氓有文化,特別是大文化人。

    歌姬的主人也樂得成人之美,將這名歌姬送給了蘇軾。

    歌姬名叫王朝雲,當時只有12歲,擱現在,剛剛上小學五年級啊。

    老蘇呢?三十八九歲!

    當然,在那個時候,這也沒啥大不了的。

    雖然兩個人年齡差距大,但是朝雲是個文學小少女,碰到了老蘇這樣的大文豪,那絕對就是粉絲邂逅了愛豆的感覺。

    而且,兩人脾氣相投,互為知音,精神世界裡相知相惜。

    據說,有一次,老蘇下班回到家,摸著自己的肚子,問幾個婢女:你們都說說這裡是什麼?

    一個說:都是文章;

    另一個說:都是聰明才智;

    朝雲最後說:一肚子不合時宜啊!

    老蘇哈哈大笑,知我者朝雲也!

    兩人你儂我儂,情投意合,這對老少配絕對是模範夫妻(準確地說,朝雲不是妻,最早是侍女,後來才被納為小妾)。

    兩人感情好,但是,朝雲運氣不好。她跟了蘇軾後,老蘇一貶再貶,就沒過過什麼好日子。

    後來,蘇軾被貶到黃州,其他小妾都不願意跟著去,只有朝雲這個傻丫頭堅定地要跟著走。

    朝雲不僅能歌善舞,還是持家過日子的一把好手。蘇軾收入低,但又喜歡吃肉。

    朝雲就買了便宜的肥肉,慢火煨燉,做出了香糯可口的“東坡肉”。

    兩人還有了愛情的結晶,朝雲給老蘇生了個兒子。老來又得子的東坡非常高興,同時,想到自己官場的不得意,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惜的是,這個兒子卻沒有福。

    半年後,老蘇再度被貶,帶著半歲的兒子上路,因為暑熱,不幸夭折了。

    老蘇哭,朝雲哭得更痛!精神受到很大打擊,而且,由於產後失調,身體十分虛弱。

    更不幸的是,老蘇又被貶去了廣東惠州。

    那個時候,北方人去廣東,因為不能適應氣候,醫療條件又比較差,能活著回來的不多。

    唐朝大詩人韓愈被貶到廣東潮州去,就對侄子說:好收吾骨瘴江邊!

    朝雲本來身體就虛,到惠州水土不服,更不適應南方悶熱的氣候,後來又染上瘟疫,不久就香消玉殞了。

    死的時候,才34歲。

    朝雲生前信佛,老蘇給她寫了墓誌銘,有兩句佛偈:

    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歸。

  • 10 # 有書共讀

    "春日杭州西湖畔一艘畫舫上,一位載歌載舞妙齡少女歌喉清靈舞姿婀娜,不似風塵女子竟如身畔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她就是名冠杭州的歌妓王朝雲,一曲舞罷早已使賓客杭州通判蘇軾沉醉其中。

    蘇軾出生於北宋一書香世家,在父親精心指導下不但才名遠揚,而且科舉順遂弱冠之年就躋身仕途。只是蘇軾性直抨擊朝廷新政過激,不容於新黨勢力遂自請出京為官。不過蘇軾雖仕途多舛,卻總能得遇世人豔羨的婚姻佳偶,剛過而立的他已先後有了兩位正室夫人。

    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世人記住了蘇軾早逝的結髮妻王弗。她出身於富商之家,與蘇軾自幼青梅竹馬伕妻恩愛,卻突患疾病而逝。蘇軾再娶王弗堂妹王閏之,她雖不識字卻天性精明溫良,管理家事標準賢妻良母模樣,這才使蘇軾能安然在外為官。

    那日蘇軾一見朝雲喜之愛之,遂將只有十二歲的朝雲買回家,先做了夫人王閏之的侍女。蘇軾愛朝雲清麗脫俗之美,朝雲愛蘇軾絕世才情,兩人於朝夕相處中早已互為傾心。後蘇軾因被新黨汙構的“烏臺詩案”遭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蘇軾才將跟隨身側的朝雲收為侍妾。

    剛過及笈之年的朝雲與年長二十多歲的蘇軾,開始了一段無論富貴貧窮,皆十指相扣恩愛如初的愛情傳奇。那蘇軾與王朝雲年齡相差懸殊生活潦倒,卻為何能琴瑟和鳴不離不棄呢?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王朝雲一生辛勤,萬里相隨得蘇軾敬重。

    蘇軾一生宦海幾番沉浮,神宗崩逝哲宗繼位。當時哲宗年幼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她不喜神宗新政,遂打擊新黨並將遭貶的舊黨召回。由此蘇軾得以回京再任禮部侍郎等官職。也許那是朝雲婚姻生活少有的一段稍微富裕時光。後高太后薨逝,哲宗親政復歸父親新政路線,新黨再度得勢而蘇軾卻被一貶再貶到廣東惠州。

    宋朝時期惠州因高溫潮溼空氣,以及飲食等方面,不適於北方人生活,是世人談之色變的蠻荒之地。當日蘇軾已經五十九歲身體狀況欠佳,此去惠州已做好不能北歸的準備。

    蘇軾不想家人跟著受苦,遂將大部分家人安置在江蘇宜興。當時夫人王閏之已逝,蘇軾自知身邊鶯鶯燕燕的侍妾,只可同富貴不可共患難,遂有意遣散侍妾給其自由。其她侍妾聞訊做鳥獸散,唯有朝雲執意跟隨丈夫同行。

    朝雲本無正室夫人名分,原為蘇軾生下一子也已早夭,與蘇軾已無任何牽連。更何況蘇軾已漸入老境,朝雲還正值風韻猶存能歌善舞之齡,完全可以舍蘇軾而去,餘生盡享安穩繁華。

    可朝雲深愛蘇軾,愛他就無論貧病誓相隨。也許蘇軾只有此時才真正體會到朝雲對於他的珍貴。

    蘇軾感懷唐朝白居易年老病弱時,因寵妾樊素終離去而寫下“病與樂天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的詩句,來慨嘆自己的春天已隨樊素離去而逝。而朝雲卻“不似楊枝別樂天”,無論蘇軾如何潦倒落魄一直相伴相隨,使困頓中的蘇軾自感何其幸運。

    蘇軾遠赴惠州只帶朝雲與三兒蘇過隨行,那段時光雖有惠州百姓熱忱相待,卻也只有窮病懼三字概括形容。

    蘇軾為官一生清廉,又幾番遭貶本無積蓄。其家境窘迫有時甚至連米缸都空空如也,蘇軾面對來訪朋友只得調侃“米盡人初知,但怪老鼠遷。”。蘇軾家連老鼠都跑了,可見其家貧到何等程度。

    而蘇軾本已年老體弱,再面臨如此飲食不繼生活,自來疾病纏身成為常態。不過這些生活艱辛對於蘇軾來說只是毛毛雨,那種時刻不知厄運何時而至的恐懼才是最大心疾。

    蘇軾遭貶並未使朝中新黨善罷甘休,他們一直尋機想致蘇軾於死地。由此蘇軾行事謹小慎微,就連與好友通訊最後皆叮囑信看完定要撕毀,以免被別人抓住汙衊機會。

    蘇軾惠州生活就是如此苦不堪言,幸好有朝雲勤儉持家苦捱歲月,亦有朝雲偶爾歌舞助興溫暖了時光,這應給了蘇軾於最低境遇活出最高境界無窮力量。

    患難見真情,此時蘇軾心中早已把朝雲當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溫暖Sunny,遂讚譽她“一生辛勤,萬里相隨”。早已如此深深融為一體的兩人怎會離棄?

    二,王朝雲是真正懂得蘇軾的紅顏知己,終得蘇軾之愛。

    愛情最珍貴的是彼此懂得,也許王弗很聰明可以為蘇軾於仕途指點迷津,也許王閏之很精幹可以為蘇軾打理好生活瑣事,可真正懂得蘇軾內心世界唯有朝雲一人。

    昔日蘇軾還在朝時,一日飯後曾撫摸著肚子調侃問詢侍妾,其肚子中裝的是什麼?侍妾們紛紛給出詩書、學識等答案,唯有朝雲一語中的說蘇軾裝了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軾性直從來不考慮朝廷黨爭,不考慮自身處境有話就想說。他抨擊新黨行為過激惹怒新黨,他揭露舊黨貪腐使舊黨懷恨,由此無論新黨舊黨皆把他當做對立之敵,無論那派得勢他皆受冷落打擊。

    朝雲如此懂他,難怪蘇軾聞言慨嘆“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知他懂他也許是朝雲能得蘇軾摯愛深情的重要原因。

    蘇軾來到惠州的第一個春天,曾填詞一首《蝶戀花.春景》。其中上闋寫到“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雖然世人皆覺蘇軾是在春天美景中,慨嘆自己仕途命運如柳絮身不由己,可又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豪放。可只有朝雲能理解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其實隱藏著蘇軾無論遭遇怎樣貶謫,依舊對君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眷戀忠誠。

    由此朝雲又自感無論得意或飄零,皆誓隨蘇軾的忠貞愛情,遂每每吟唱這首《蝶戀花》,唱到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時皆哽咽難言。蘇軾亦知朝雲為何流淚,遂安慰她“我正悲秋,你卻又傷春了”。

    朝雲懂得蘇軾豁達樂觀背後男人的傷痛,在她眼中蘇軾不是人人敬仰的男神,而是有愛有痛有苦的男人。如此讀懂蘇軾心意相通的朝雲,終得蘇軾之愛已成必然。

    朝雲終於耗盡體力染疾逝於惠州,享年只有三十四歲。蘇軾痛失朝雲曾寫下“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其悼亡朝雲感情強度,一點不輸其悼亡髮妻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見朝雲雖因出身無法得到正式名分,但蘇軾早已將其視為事實上的妻子。

    愛之迴向,朝雲逝後,蘇軾身邊再無別的女人。也許朝雲少時憑年輕貌美得蘇軾歡心,但其對愛之忠貞與懂得,應是兩人琴瑟和鳴不離不棄的根本,蘇軾之愛她值得擁有。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1 # 遙山書雁

    蘇軾一臉笑容地摸著肚子,轉頭向侍女問道:“你猜我這裡面裝的啥?”王朝雲笑了笑,忍不住說:“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讚道:“知我者,惟有朝雲也。”從這個流傳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蘇東坡與王朝雲的心靈默契!

    王朝雲,(1062年-1096年),字子霞,錢塘人。幼年成孤女,淪落青樓歌舞班中。“美姿色,人聰穎”,獨具清新雅潔的氣質。11歲時被蘇軾收為侍女。後成為侍妾。生有一子早天。晚年禮佛。跟隨蘇軾官宦沉浮各地23年不曾離棄。被蘇軾引為知己。1096年死於惠州,葬於西湖棲禪寺旁。今有“朝雲堂”、“朝雲墓”和“六如亭”等遺蹟。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為人正直,性曠達,才華橫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清曠、雄放、凝重、空靈,佳作極多,對後世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仕途坎坷沉浮而文藝才華橫溢的蘇軾可謂大名鼎鼎,幾乎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相對而言,他的知己王朝雲的身世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卻只有零星的隻言片語。

    王朝雲生於1062年。幼年父母雙亡而成孤女,淪落青樓歌舞班中。“美姿色,人聰穎”,獨具一種清新雅潔氣質等。王朝雲年輕時姓甚名誰已不得而知。所謂“姓王氏”,應是指她做了蘇軾侍女後,得蘇軾賞識,與其夫人同姓王。

    蘇軾一生明媒正娶兩次。原配王弗,16歲時(1055年)嫁人蘇家,27歲去世。死後10年即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日有所思”而夢見她,寫下了令所有人讀後心情沉重的摧心扼腕、痛斷肝腸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最,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由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是性情中人,他的情也真愛也切。他與王弗的情感“淚千行”般深厚。生時10年相伴,死後10年相思,“不思量,自難忘”,“年年腸斷”,20年乃至一生的魂牽夢繞!

    此時的蘇軾已於六年前即熙寧二年(1069年)娶了小蘇軾11歲的王弗的堂妹王閏了。蘇軾並非有了新歡就忘了舊情。可嘆的是,王閏的壽命也不長,在蘇軾出任定州知州之前也隨姐姐而去。

    蘇軾與王氏姐妹有緣有份,卻都不能長相廝守。所以,到最後只餘下由侍女升為侍妾的朝雲,與王氏姐妹情真意切的蘇軾令她跟隨夫人姓王也就在情理之中:一則是對過往“魂牽夢繞”的記念,二則是“情真意切”的延綿。

    王朝雲奉蘇軾之命,向秦觀索詞《南歌子》後,蘇軾非常高興地揮筆答詞《南歌子》唱道:

    雲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雲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莫翻紅袖過簾櫳,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

    這首《南歌子》是描寫朝雲的。上片寫她“待歌”的神態。前兩句寫裝束,鬢髮如綠雲,紅裝似朝霞。次二句寫她凝立翠筵之中,有如巫山神女一般漂亮美麗。下片前兩句寫她的舞姿如鸞燕一般翱翔,最後兩句寫她舞罷翩翩歸去,“一朵彩雲何事下巫峰”句,則暗含朝雲之名,而其字“子霞”也是從此中來。

    順便提及王朝雲的長相,秦少游用“美如春園,日似晨曦”的句子來形容。那就應該算得上是“美姿色”了。如果再勉強地把《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水光激灩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當作是蘇軾心念王朝雲而作,則她具有“清新雅潔”的氣質了。

    蘇東坡與王朝雲年齡懸殊,生活潦倒,卻為何能琴瑟和絃、不離不棄?

    王朝雲敏而好義

    說王朝雲“敏而好義”,這自有理由。先說她的“敏”。

    王朝雲本來沒讀過書,不識字的。跟隨蘇軾後,王朝雲開始學寫字。不長時間就得到蘇軾誇獎說“楷書成形”。這是接受能力的“敏”。進蘇家前,她在青樓學過歌舞。與蘇軾相伴日久,她竟能自編曲調唱多首蘇軾的詞(因而常在蘇軾家宴上唱歌助興)。這就是“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地“敏”了。

    另外,王朝雲還“敏於行”。她泡出來的“蜜雲龍”茶因為色味獨特別緻而最令蘇軾滿意。到後來,她唸經學佛。這既有蘇軾的影響,也是她的自我選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念出了《金剛經》上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足可見出她對佛教有“敏於心”的理解。

    還有則逸事是熟識這個知己故事的人盡知的。一次,蘇軾指著自己的腹部問眾侍女:“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人回答:“文章。”蘇軾搖頭。另一人說:“見識。”蘇軾還是搖頭。

    王朝雲笑道:“您滿肚子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讚道:“知我者,惟有朝雲也。”不論這則逸事是否可靠,但蘇軾撰寫的一副楹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卻留傳了下來。

    王朝雲“好義”,突出表現在她“一生辛勤,萬里隨人”。

    王朝雲18歲時,蘇軾貶官黃州。她與王閏一起跟隨。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苦。蘇東坡詩中記述:“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假若是普通的貪慕虛榮的女子,王朝雲大可以像蘇軾的其他侍女一樣遠離而去。而好義的王朝雲甘願與蘇軾共度患難,布衣荊釵,悉心為蘇軾夫婦調理生活起居。

    什麼時候從侍女變成了侍妾,這點已不可知。但就在蘇軾貶官黃州期間的元豐六年(1085年),王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子,取名遂禮,小名斡兒。當時的處境還讓蘇軾在孩子滿月時自嘲一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但造化弄人,第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萬萬不會想到自己16年後也是在這個日子西去的),孩子未滿週歲即“未期而天”。蘇軾為小兒之死甚感悲痛:“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尤其使蘇軾痛苦的是王朝雲的痛不欲生:

    我淚猶可試,日遠當日望。

    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在架,漲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臥終日僵。

    這兩首《哭斡兒》詩,表達了蘇軾對幼子與王朝雲的深厚感情。

    王朝雲“好義”,尤其表現在蘇軾晚年攜兒子蘇過遠謫嶺南惠州,而立之年的她不避艱險,毅然決定追隨同行。堅貞相隨、患難與共。

    事實上,當時蘇軾已經57歲。由於政治上連遭厄運,多年奔波於貶官之途,以至健康每況愈下,體衰力弱,加上患有嚴重的痔瘡,生活起居全靠王朝雲悉心照顧。

    反過來看蘇軾。他每次遭貶時,都將身邊的侍女、侍妾送人。其中有兩個侍妾身懷六甲,他也不顧。即使這樣,王朝雲卻一直守在蘇軾身邊,是惟一沒有被送人的侍妾。這既是王朝雲“敏而好義”的結果,又是“知己”一說最有力的證明。

    天女維摩,蘇軾和王朝雲有著共同的愛好

    在《朝雲詩並引》中,蘇軾稱王朝雲為“天女維摩”。

    佛經裡有個故事:釋迦牟尼以森林聖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鎮時,一天,與門人討論佛教學問。空中忽然出現一個天女,將鮮花散落在他們身上。眾人身上的花都自然地落到地面,但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不管別人多麼用力拍打,花朵彷彿生了根似的不掉。天女問他們“為何非要把花瓣從此人身上拍落?”

    有人說;“花瓣與佛法不合,故要拍落。”天女說:“不然,此非花瓣之過,而是此人之過。已然信佛之人,若還有人我之分,其言行必與佛法相違背。如能消除此種分別,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瓣落在身上而脫落下來的眾人,都已消除一切分別相。正如恐懼,如果心中不先害怕,則恐懼不能入襲人心。若眾門徒貪生怕死,則視聽嗅味觸各感覺,才有機會騙他們。已經能征服恐懼,則能超越一切感覺。”

    在這裡,“天女維摩”既表示王朝雲純潔不染,也表示她已明得佛理,思想與行為漸合佛法,還說明蘇軾在對王朝雲的私人情愛中夾雜了宗教情感。

    其實,蘇軾到惠州那年,給王朝雲共寫了兩首詞。另一首是:

    白髮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著點,更夏文生採。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閒跑下斂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群帶。

    這詞裡,愛情昇華達到宗教程度,感情與宗教已交織為一。蘇軾對王朝雲在他老年隨同他流離顛沛心存感激,不但記之以文字,寫詩讚美她,而且還身體力行使他們的熱情化為共同追尋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誼。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浣溪紗》有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如果把這些言語只當成是蘇軾與王朝雲在惠州時互相共勉且在生活中體驗的證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塵世哀嘆,而是《浮士德》中“多麼美呀,請你停留”的最高、最深、一瞬而永恆的滿足!

    王朝雲對蘇軾忠敬如一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為杭州通判。一日,新任太守楊繪到任,前任太守陳襄擺宴接風。蘇軾與眾部屬官僚還有著名詞人張先等社會名流參與。宋代風氣,迎送之事,擺宴並有歌女佐席。就在這次歌舞助興中,蘇軾認識王朝雲並收她為侍女。

    當時王朝雲11歲。紹聖三年(1096年)七月五日王朝雲口唸《金剛經》上的偈語逝世,年僅34歲。在這23年裡,她一直陪伴著蘇軾。此即所謂“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

    關於王朝雲的死,一般認為她自兒子天折後,傷神過度,以致身體虛弱成疾。到惠州後,則是水土不服,更經不起“瘴雨蠻風”的侵襲,終於得了瘟疫而身亡。

    林語堂在其所寫的《蘇東坡傳》中猜測:因為他們住的是瘧疾蔓延的地區,王朝雲得的可能是瘧疾。時人筆記小說中記載,王朝雲的病是誤將蛇肉當海鮮食用,等到知道竟然是蛇肉時,她不停地嘔吐而引起的,最後一病不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人一天吃下三百顆荔枝是誇張了,但與其說蘇軾是在寫荔枝誘人的美味,不如說是在告訴王朝雲和世人,有她的陪伴才使得飄離之人甘心在流放人的惠州“長作嶺南人”一這樣說卻一點也不過分。

    因為文人總是寂寞的,參與政治的文人在失意時更是雪上加霜的落寞了。有一個可以盡情依偎的女人的懷抱,那溫暖足夠抵消寂寞帶來的伶仃和清苦。有一個解語花一樣的紅顏知己,反而讓失意的境況增添了人生難得的意義。共患難中相濡以沫、生死與共這是人生經歷中最難得的感情,也是真愛。

    可惜的是:心中鬱郁的王朝雲並沒有蘇軾的達觀,卻只是分擔其苦。“憐香惜玉”的紳士和現代“好男人”雖然不會指責蘇軾,(林語堂說:“一提到蘇東坡,華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但還是會哀嘆一聲,說:她代蘇軾死了,

    用“忠敬”二字來表達23年“如一”的知己情緣,這是特定在大宋一代的歷史背景下,現代以“相濡以沫、生死與共”來理解應該更準確、貼切!

    按照王朝雲的心願,蘇軾把她安葬在西湖邊的小山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一片蒼翠的松樹林裡。他二人共同開闢的放生池,就在下面。

    芳魂一縷,舉目下望,也可稍得慰藉。慕是一座椅子形的石墓,基碑上刻著:“蘇文忠公侍妾王氏朝雲之墓”。墳墓後,山溪落下瀑布,水流人湖中。墳墓兩側,山坡分數條崗稜自高而下,猶如衣裳的折紋。

    蘇軾曾在墓旁亭上親題“六如”二字。一路波折和一己生命都將至盡頭的蘇軾對世人皆受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矇蔽難免感觸頗深,而在寺院的氛圍裡,置身六株古榕濃陰之下,六塵便被遮隔。所以“六榕”與“六如”一樣,皆是喜歡談佛說禪的蘇軾在闡明佛理深意,也是竭心對王朝雲的記念。

    九百多年後的今天,可以看見六榕寺的廳內有白色玉石所鑄蘇軾塑像。東坡衣袂飄然,神態若仙,立在刻有“六榕”二字的石基上,石基背面刻著燙金字型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後不到一年,蘇軾就隨知己去了。

    正如王朝雲臨終時誦《金剛經》解佛理渡魂靈一樣,蘇軾明白塵埃落定後的天高雲淡,留下禪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讓後來人在“高山流水”之外對知己的虔誠夢多出一份“痛”與“快”都深人骨髓的想望。

  • 12 # 安得廣廈0801

    仰慕。無他。

    說一個大家都認識的。

    餘秋雨娶馬蘭。

    時,餘秋雨50多歲,除了能寫幾篇文章,其他都不會。餘秋雨形象一般,財富也很一般。

    馬蘭30來歲。馬蘭當時很漂亮,而且是中國黃梅戲的臺柱子。馬蘭事業和顏值均處於高光時刻。餘、馬結合,令無數人驚訝的驚訝,痛苦的痛苦,扼腕的扼腕。媒體反覆追問。

    答案:馬蘭仰慕秋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人生中最難過的時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