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黃慧書法和簽名設計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3 # 使用者山野愚夫
秦時月漢時關。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寄相思與明月。明月幾時有。明月出天山。海上生明月。二十四橋明月夜。舉杯邀明月。
-
4 # 琴聲6280
謝邀!答:古詩詞中寫明月的詩句數不勝數。我卻痴迷[唐]張若虛被稱孤篇玉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絕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未必真的是此詩蓋了全唐,而是詩人具有超越時空的想象力及空間概念是真他詩人無人能及同時也引導唐詩發展方向上了一個新臺階。
雨果說:"哪裡有思想,哪裡就有威力"。詩人是孤獨的思想家且具超凡脫俗的孤傲境界才能創作出傳世不衰有生命力的篇章!張若虛僅寫兩首詩之一的《春江花月夜》就影響力爆棚,可想而知他是有思想且以與眾不同的視角創作出超越時空感,大手筆孤篇蓋全唐的孤傲詩人。
惟孤獨者才能創作出孤傲文章~比如《瓦爾登湖》。
-
5 # 昆池劫墨
首先題主的這個問題提得不太好。因為現在飛花令廣為人知,有月字的飛花令網路上面分享了好多,你隨便百度一下含有月字的詩句都能出來很多,所以我們在這裡回答的話,寫出來如同照抄,沒意思。建議題主問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問題。李白和明月就太廣為人知了,如果問杜甫和明月,可能就是一個值得大家研究的問題。個人意見啊。
-
6 # 黃連寺苦瓜師父
皎皎明月,載缺載盈,我酒在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7 # 俗眼觀紅塵
床前明月光,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幾時有,舉杯邀明月`月是故鄉明`數之不盡丶竊應以春江花月夜為鉅作"氣勢恢宏,曠古爍今
-
8 # 幵開心心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 靜夜思》。
2、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出自李白的《 關山月》。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
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王維的《山居秋暝》
5、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出自蘇軾的《中秋月》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自張九齡的《 望月懷遠 》
7、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出自李白的《憶東山二首》
8、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出自曹植的《怨歌行》)
9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出自李白的《憶東山二首》
10、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出自蘇昧道的《正月十五夜》)
-
9 # 愛追書的cat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水調歌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無名氏《孟冬寒氣至》)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李白《憶東山二首》)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張先《菩薩蠻》)
明月淨松林,千峰同一色(歐陽修《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間(李白《關山月》)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燕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姜夔《揚州慢》)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今夜(fu這個字沒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清平調詞(其一)》)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
10 # Rabbiteffie
「明月」詩句。
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4、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5、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6、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7、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8、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李益《寫情》
9、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10、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
11 # 不願融化的黑巧克力糖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 宋 ] 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其實,一直都知道這首詩。只不過,特別有感覺的時候,是在閱讀黃易先生所寫的覆雨翻雲這本書。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句話,每次讀到,腦海中總會湧現出兩個人。浪翻雲,紀惜惜。黃易先生的書,其實真的是突出這個“黃”字。整篇小說,其實是當作爽文來看的。唯有這句詩,這兩個人,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浪翻雲用姜大衛來飾演,其實是再適合不過了。不過,他畢竟年紀大了。如果是在扮演黃藥師的中姜時期,絕對是最佳人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可惜,明月雖然依舊存在,彩雲卻已經飄散。又或者,不知飄到哪裡去了。浪翻雲和紀惜惜,就是如此。在一起的時候有多恩愛,天人隔絕之後,就有多痛苦。所以,名動天下的覆雨劍,才會一蹶不振。就算是再次出世,有多少的紅顏知己。到處的那個人,也已經不在了。紅顏知己,能做到極致的,也最多是紅顏知己。心裡的那個人,無法替代,也無法取代。就算是擺脫了當時頹廢的生活,心裡,卻是依舊惆悵。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感覺是沒有那麼的心痛,但是,卻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那一直隱隱作痛的惆悵與悲傷。包含明月的詩詞有很多,豪邁婉約,應有盡有,最喜歡的,卻是這一首。也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是有遺憾的關係吧。然而,生活依舊要繼續,武漢,加油!
回覆列表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欖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