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答真實情況,名字、民族還是身體缺陷等歧視?談談感受,談談應對措施?
9
回覆列表
  • 1 # 你給我閉嘴渣渣

    親 新疆不包郵哦 這是我遇到的最惡毒的歧視

    你麻痺 自己做了淘寶店鋪才知道郵費沒有我想象的那麼貴!之前那些別的省份就新疆西藏不包郵的無非是新疆的 西藏的郵費高些他們掙得少了就不包郵 呵呵呵呵呵

  • 2 # 學拍照的男朋友

    我查過字典,對於歧視的解釋是:不平等的看待。我們比較關心的是,在國外會遇到什麼樣的不平等對待。我採訪過一些留學生,我自己也有一些和外華人交流溝通的經驗,我覺得造成別人對我們不平等對待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外華人對中國文化的不理解。對我們國家的一些政治問題、宗教問題的不同看法,他把不同看法歸責到我們華人身上。

      比如中國的食品安全固然有一定的問題,但我遇到的情況是我帶了很多自己家做的小吃,或是我認為已經很安全的食品,懷著想讓別人嚐嚐中國食物的心態,邀請別人來吃。結果卻遭到了所有美國同學的拒絕,我覺得我受到了不平等的看待,遭到了歧視,但是自己也沒有辦法。

      二是美華人認為中國學生都學習很好。

      當然這可能也是事實,因為只有學習很好或很努力的學生才能到美國來學習。他們認為我們佔用了美國學生的學習機會。也確實中國學生到美國求學的人數越來越多。

      我有一個學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他有一次在他們學校的大門口遇到一個流浪的人。這個流浪者看到他的亞洲面孔,就從自己的帳篷中衝出來,用英文大罵他“華人滾回去”!

      這個問題我們要儘量去迴避,因為我們確實無法解釋也說服別人。

      三是不瞭解中國的國情。

      比如有些學生認為我們中國很窮,沒有可口可樂,也沒有蘋果手機,也沒有汽車。這都是因為不瞭解。其實我們中國學生有能力出國的,基本上家庭條件都蠻不錯的,或者是見識比較廣的。所以我們不僅是作為學生,也是一個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這種你有能力解釋,告訴他們中國是什麼樣的。其實我覺得是可以嘗試溝通,讓他們對中國多瞭解、減少誤解。那麼他也就不會歧視你了。

    那麼在學校裡,跟老師和同學之間會遇到歧視嗎?

      當然會,而且這個情況還不少。我常遇到的情況,比如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不太愛說話,不太愛和同學老師交流,不愛提問。這和中美的學習習慣不同有關。而且,英語的閱讀量和表達能力也有限。其實,在國內我們考託福、考GRE也都是應試教育,真正英語能力好的學生不太多。那麼老師和同學就會認為你在課堂和小組學習中,沒有提供足夠的貢獻。

      中國學生還有個習慣,如果課堂上超過兩個華人,就喜歡扎堆在一起說中文。也有中國學生犯了我剛之前說到的錯誤,大家一起學習,作業和考試答案互相參考,沒有獨立完成學業。這也是常發生的事情。那有些老師和同學會對部分中國同學,存在固有的偏見,認為所有的中國學生都是這樣。

      我有個學生在波士頓的一個學校讀書,他的一個教授對中國學生就有成見,所以全班的中國學生那門課程成績都特別差,甚至還有一個不及格的。因為據他們反映,他們的課堂表現都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老師以往的經歷,都會給中國學生非常低。

      那這種情況可不可以解決?

      答案是可以的。當然首先要想想自己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課堂上積極發言,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完成了老師交給的各項功課。如果還是遭到歧視,被打很低的分數。那我們是可以主動提出來的。因為這也是一個法律的問題,每個學校都有一個投訴的渠道。如果老師對學生有歧視行為,能夠提供確鑿的爭取,申訴成功是可以要求老師給你重新公平客觀的改分數。如果老師不願意,是有可能被換掉,甚至開除。

      我們也歧視黑人和印度人?

      剛說到了被歧視的現象,但其實我們華人也有歧視別人的現象,而且非常嚴重。比如說,我們華人會有一些說法,中文說“黑人”直譯到英文裡,可能會用“black man”來描述。但實際上,如果你要提到黑人,應該是用“Africa American”來描述。Black這個詞是本身就是明晃晃的其實。還有我們叫印度人“阿三”,也是歧視。這也是對別人文化的不認同。

      也有人說,黑人聚集的地區就是不太安全,容易發生治安事件。或者是他們就不是很聰明,智商和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代表他低人一等,因為他們的人種和智商、所處的經濟環境、所受的教育,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背景。我們是要承認不同,而不是因為這種情況而認為他們低人一等。關於我們叫印度人“阿三”,可能也會覺得印度比較髒亂、吃東西用手抓,其實這也是別人的文化。就像別人不理解你的文化,你也不理解別人的文化,然後才會有這些說法。所以在我們遇到不同文化的時候,先去了解別人。如果你不瞭解別人,別人也無法瞭解你。就像貧民區的黑人,他們就是沒有機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才會容易發生衝突和矛盾。面對他們,不要去歧視或迴避,而是要好好想想怎麼去幫助他們。

      我們還歧視美華人?

      其實我們對美華人也是歧視的,不光是對黑人和印度人。我們有些說法會說美華人不努力學習、數學不好、愛玩愛開party。其實這也是生活習慣的差異。真的到了美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學習也很努力,只是學習的時候很努力學習,休閒的時候也很努力玩。他們不僅注重學習,也會注重學習之外的課外活動。至於開party,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交方式,大家在這種環境下互相交流。還有數學不好,他們也不認為非要把數學學好,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長,這也是文化的差異。

      在課堂裡,我們是不是也歧視別人?

      我就經常會遇到中國學生會說,南韓和日本的同學英語口音好重啊,都聽不懂。甚至我還知道一個例子,有個教授是日本人,他班上的好幾個中國學生都聽不懂這個老師的英語。後來就到學校聯名投訴這個老師英語不好,要求換老師。學校就直接駁回了這個請求。因為如果你的同學老師英語口音有問題,別人聽得懂,你聽不懂。那是別人的口音問題,還是你的聽力不好?對於那些有口音的老師,不是美國母語的教授,能在美國學校中勝任這樣的職位,那他的學術上一定是非常厲害非常努力的。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也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跟他們學習知識。所以總的來說,要寬容包容別人的文化。面對歧視和被歧視,你要包容還是以牙還牙?

    如何處理這種由於文化差異和理解不同而產生的矛盾?

      同學之間

      提到教學方式時已經提到了,同學之間最多交流的場合就是教室。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加強團隊合作,多做貢獻。因為我們確實是有同學,在這個過程中被人排斥,不太積極主動的查資料,讓能幹的同學多做。那美國的教學是要大家一起交流碰撞互相學習。團隊方面我遇到的更多矛盾,大多是中國學生的問題。

      室友之間

      住宿舍,大家生活習慣不同,一定會有矛盾。比如說,一個人生活特別規律,另一個特別愛熬夜。一個人特別喜歡整潔,另一個特別不愛收拾東西。那如果大家互相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一定要主動溝通交流。如果是不影響到休息,能忍就忍。交流能解決,一定不要吵架。但如果影響到你的生活和學習,你完全可以提出更換室友。

      還有一點,隱私方面。這方面也經常是華人容易起衝突的一點。美華人是非常注重隱私的,甚至找工作的簡歷上是不用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這都是你的隱私,可以不用透露的。而在中國,遛彎的時候,大叔大媽們能把你祖宗八代都搞清楚,把對方兒子在哪裡上班,一個月賺多少錢都搞清楚。在美國完全不一樣。

      在宿舍關係好的話,舍友會把一些家裡的狀況告訴你。但如果你把別人的隱私透露出去,他會很生氣。如果和朋友一起自拍,隨手把它發在社交平臺上,沒有徵得別人的同意,這也是侵犯別人的隱私。

      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中遇到衝撞,沒有受傷的話就沒關係。如果是自己碰到別人,要主動道歉。如果受傷了,不管是碰到別人還是別人碰到你,吵架都解決不了問題,趕緊去醫務室找專業的醫務人員救治。如果你犯錯誤了,一定要及時道歉,積極的幫人解決問題。如果你積極道歉,一般就不會有惡劣的影響。

      師生之間

      前面已經提到了一點,如果你已經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了各項作業、按時出勤、論文也按照要求完成,一般美國大學的老師素質還是很高的,不會給你穿小鞋或製造什麼矛盾。如果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寄宿家庭

      比較容易和長輩之間出現矛盾,還是跟寄宿家庭之間。如果孩子小,去美國讀高中就要住在寄宿家庭,就比較容易有矛盾。因為我們從小和父母生活,去到國外之後,雖然寄宿家庭的父母也是你的爸爸媽媽。但是他們不太可能像你國內的父母一樣對待你,而且每個家庭的規矩也不太一樣。很多中國的孩子,回到家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做作業玩手機。但在美國寄宿家庭而言,其實寄宿費和餐飲費其實掙不了太多錢,他們更多的是想和孩子去了解你的文化,有情感上的交流。有些美國的寄宿家庭,對上網的時間和父母的聯絡頻率,都會有要求。

      比如說我有個學生,他的寄宿家庭要求他一週只能上兩個小時的網,只能在這個時間裡和父母聯絡。因為你是來美國學習的,不要時時刻刻和中國家人同學聯絡。那我們在寄宿家庭裡住,他們是你的監護人,你是要服從家規的。

      還有因為美國大多數家庭是信仰宗教的,每到週末都有一些教會的活動。那我們要尊重他們的信仰,因為你是家庭的一份子,你就當做一個家庭活動來參加。如果你確實不能接受,也要和他們溝通清楚。但是一定不能說宗教的不好之類的攻擊性話語。我們不信,但不可以不尊重。

      實際上我建議大家去參加一些宗教活動,因為可以進一步瞭解他們的文化,瞭解家人的感情和想法,對你來說是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鄰里之間

      與鄰居之間的相處,首先是不能在不經過人家的允許時,侵犯人家的私人領地。比如說別人家圍了個院子,你踢球把球踢到人家院子裡了,是不能直接進去撿球的。因為在美國,私人領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他認為你是個壞人,是有權利對你進行暴力抵抗的。這在美國是正當的自衛。所以,千萬不要侵犯人家的私人領地。

  • 3 # 乳酪是隻喵

    很簡單、最近網上熱議的去雲南玩的東北女孩事件、很多人怎麼評論的、說我們東北人怎樣怎樣?懶得搭理唄,習慣了、哈哈真習慣了、我們東北又這個哪個。你們說你們的嫌棄你們的、我們還得過還得活。說我們這吹牛逼的多、你們那沒有啊。說快手YY都是東北的、其他地區網紅更惡習。一樣、都是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是不是兩代人一起住真的會矛盾激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