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十一娘

    我是為企業做新零售平臺營銷服務的,首先你要去諮詢相關的服務公司,同時學習相關的新零售的知識,這樣才不會在轉型中盲目和被打著網際網路新零售的公司所忽悠

  • 2 # 淘小鋪導師木易

    馬雲在2016年新零售概念,之後湧現了一大批新零售平臺,微商也在轉型新零售。時隔3年半,阿里巴巴終於推出了自己的新零售平臺—淘小鋪。淘小鋪的創始初衷如同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普通人輕鬆開店創業。

    淘小鋪要做的便是線上線下模式,線上鎖粉,線下銷售,相輔相成,未來預計全國會有淘小鋪10萬家實體倉庫,10分鐘前預訂,10分鐘後到達。

  • 3 # 兵哥正能量

    新零售是很泛義的,沒有規定哪一種模式,你可以說無人超市是新零售,你也可以說線上線下結合是新零售,其實,新零售應該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消費產生利益分配的改變,陳瑜教授的《消費資本論》中提出:消費其實就是一種投資,商品沒有消費者購買,它就是沒有價值的產品,企業應該一部分利潤拿出來,透過一定的時間間隔與消費者分潤。這樣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的新零售!

  • 4 # 盟主直播平臺

    現在新零售那麼火,我想加入新零售平臺要怎麼做?

    這段時間,老羅開直播的訊息讓本已處於風口的直播行業再次火了一把,同時也讓背上一身債務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老羅再次成為了流量的中心。

    對於老羅直播帶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老羅不過是換了個場地繼續說相聲,更多的人覺得他在抖音賣貨,不過只是“肉身償債”——錘子科技欠銀行、合作伙伴和供應商約6個億,其中羅永浩個人擔保的債務達1個多億。

    當然,事實也打了很多人的臉——在抖音和多位科技大佬的瘋狂加持之下,老羅的直播首秀迎來了開門紅——其帶貨的23款產品銷量近1.8億,前後有4800多萬人進入直播間圍觀,被打臉的這些人包括認為老羅會說相聲的。

    雖然在直播過程中,也出現了種種瑕疵——不熟悉流程、唸錯廠商名字、搞錯商品退改政策等狀況,讓這場首秀顯得不那麼順利。

    拋開這些悲觀論不談,換個角度來說,老羅雖然創業過程中屢戰屢敗,但其選擇風口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01、老羅數次創業皆在風口

    老羅、羅老師、羅胖子、羅騙子、羅老賴……多種不同的稱謂,都指向同一個人:羅永浩。

    羅永浩的發展史

    2000年——英語培訓老師

    2000年,出國是熱門,出國英語培訓很火,羅永浩苦學英語,在第三次試講之後,高中肄業生羅永浩成了新東方學校的老師。其“老羅語錄”風靡大江南北,成為中國的“第一代網紅”。

    2006年——創立牛博網

    韓寒、柴靜等都曾是裡面的常客,那時候正是部落格盛行的時代。

    2011年——創立錘子科技

    2011年,中國產手機跨進智慧時代, 翌年羅永浩宣佈進入智慧手機行業,創立錘子科技,其估值一度超過10億元。

    2017年——入駐陌陌,賣課程

    2017年,入駐陌陌的時候,正是直播如日中天之時。

    同樣在2017年,老羅在得到APP開了專欄,賣創業課程,那時候也剛好是知識付費的風口吹起來之際

    縱觀老羅多次的職業和創業歷程,雖然多以失敗收尾,但其對行業選擇的眼光,還是獨到的。這次宣佈進入直播行業,也已被證明是處於風口上的行業。

    02、直播帶貨——這個風口有點大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猶言在耳,已近天命之年的老羅轉頭就不顧漫天蜚語當起了賣貨主播。

    背後的因素可能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這個行業很賺錢——據傳,老羅第一場直播收入已過千萬(產品坑位費+產品返點+主播打賞)。

    拋開抖音這場“造神”運動和背後的野心,我們發現老羅已對直播行業做了很多的功課,確認直播電商是一個很大的風口。

    老羅在直播前提到的調研報告中有一組資料:“2019 年直播電商總 GMV 約超 3000 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同時 MCN 機構快速發展,目前市場規模超 100 億元,未來有望加速放量成長。”

    其實對比之下更明顯,拼多多 2019 年全年 GMV 達 10066 億元,京東 2019 年 GMV 是 20854 億元,2019 年直播帶貨帶來的成交額已經是三分之一個拼多多,六分之一的京東。

    未來高速成長之下,直播帶貨會成為一種佔比非常大的網購形式,這可能會超出從沒有看直播買東西的人的認知。

    直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帶貨方式,滲透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艾媒諮詢報告顯示,約有25%的直播電商使用者每天會觀看直播帶貨,約46%的使用者則每週都會觀看電商直播,超過60%的使用者表示直播帶貨能夠非常大或者比較大地引起消費慾望。而中國電商直播行業的總規模,在2019年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紛紛入局的直播平臺,這些跡象都表明,電商+直播已經成為時代風口。在如今“不做直播就不好意思稱自己為電商”的時代,老羅的出現加上抖音的強勢推送,一切顯得十分地適宜。

    但老羅和他的直播帶貨真的那麼容易打入電商直播賣貨的市場嗎?或者換個話題,電商直播等同於目前紅的發紫的網紅直播帶貨模式麼?

    03、直播電商:重新定義人貨場三角關係

    老羅的調研報告中有一句話十分精闢:“內容化的直播電商是零售界‘人貨場’的一次蒸汽革命。”說白了,電商直播就是對人、貨、場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最佳化和重構,提升商業效率。

    “人”即電商直播的受眾,任何購買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被說服的過程,傳統電商的圖文,是使用者的被動消費,使用者購買的效率較低,過程較長。直播和短影片則超越圖文種草,以增加想象力的方式快速傳播,在主播人格化和形象化的能力中快速被種草。這塊的關鍵就是“內容能力”,使用者看似在為商品買單,實際上也是在為有趣的內容買單。無論是李佳琦、薇婭還是辛有志、大衣哥,在直播賣貨時足夠有趣,內容質量過關。

    “貨”是直播電商商業模式的核心命題,關鍵詞是“價效比”,其實就是便宜。無論是頭部紅人透過自身流量優勢和供應鏈拿到商品資源,還是透過直播去中間商從而得到的價效比,都是降低了貨的成本,同時使用者選擇效率上的成本也會下降,極致的價效比達到轉化使用者的效果。“全網最低價”象徵著江湖地位,網紅直播帶貨,表面上拼的是顏值,實際上拼的是供應鏈。

    據介紹,淘寶直播一姐薇婭,公司有3000人,其中300人負責她一個人的供應鏈;另外一個做網紅直播的辛巴,公司有3000人,負責供應鏈的達1000人之多。

    “場”其實說白了就是消費場景。在物聯化的今天,門店、電商、移動、電視等等,渠道更加多元化,消費者基本實現了隨時隨地購物的便利性,可以說,只要有螢幕和網路的地方,都可以達成商品的交易。對於網紅而言,場對他們而言就是直播間。

    直播電商重構了電商消費的業態,提升了效率,實際上是重構和優化了人貨場三者之間的關係。

    那麼,老羅一頭扎入的網紅直播會是直播電商的終極形態麼?

    04、商業直播營銷系統嶄露鋒芒

    3月31日,盟主直播CEO裴勇做客中國網++創新中國直播,對於疫情期間傳統企業如何走出困局,盟主直播如何賦能進行現場講解,給出了不一樣的“人、貨、場”關係定義。

    人:網紅帶貨主要透過給粉絲進行種草來實現流量的沉澱和積累,盟主直播是透過創客系統來實現精準流量的引入,實現全域裂變,解決企業引流難題,培養品牌自有獲客能力,從網路的公域流量中汲取意向粉絲,進而形成品牌“私域流量池”。

    簡單理解就是:網紅帶貨是透過內容及人設吸引使用者,這些使用者是他自身的,和“金主爸爸”——品牌主沒啥關係。而盟主直播有一套創客系統,這個系統是透過招募KOC和導購人員,他們透過完成系統頒發的不同任務為品牌方吸引人氣,這個流量會成為品牌方的自有流量。

    貨:網紅透過自身流量及供應鏈實現產品的低成本,但網紅本身就有坑位費(頭部主播約為60萬左右)+產品抽成(一般為10%-20%)等,這些費用最終會轉嫁到使用者身上。而盟主直播則是廠家直播帶貨營銷,省去了中間商(網紅本身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中間商),價效比更高。

    場:從某種意義來說,直播間的“尺寸”決定了網紅所售賣的產品品類,基本侷限於美妝、零食、服裝、生活用品等快消品(薇婭賣火箭的不算),大宗產品如廚衛、電器、大家電、傢俱等產品因為沒有現實場景很難售賣。

    裴勇還提到很重要的一條,一般的網紅直播帶貨,直播結束就意味著整個銷售環節的終結,而對於盟主直播而言,這僅是整個銷售生態的一個上半場。作為主打直播營銷平臺的盟主直播推出了“3O”(Offline-Online-Offline)新零售解決方案,透過精準線下導流、線上引爆和線下二次營銷的手段,以直播為紐帶,為企業打造了完整的營銷閉環。

    兩場直播,我們從中看到了不同的解讀。如果說老羅當網紅證實了直播帶貨成為當下的風口的話,那裴勇的直播則向我們展示了直播的一種“進化”形態。

    黑天鵝襲來,直播成為了風口,當黑天鵝離去,直播電商究竟走向何處,我們拭目以待。

  • 5 # 數小寶E智慧獲客

    E+智慧獲客新零售全渠道智慧獲客小程式——全新一代智慧營銷運營平臺

    全渠道s2b2c模式賦能線下門店,賦能線下門店,線上線下互通;

    提供多門店、多品牌管理、自帶分銷、免開發,一鍵生成;

    集團統一管理門店商品、拼團、社群接龍、秒殺、預約、次卡等各類營銷活動;

    正數科技E+智慧門店獲客小程式——讓商業變的更簡單

  • 6 # 程式園

    新零售最早是馬爸爸提出的,到底什麼是新零售,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清楚,所謂的新零售是透過網際網路技術打通線上線下,讓實體生意更好做,更加人性化,客戶體驗更好。

    那麼如何加入新零售平臺呢?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新零售的創業方式大概以下幾種情況,

    一,透過新零售服務創業

    這一種新零售玩法一般是指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比如會開發新零售平臺,比如小程式,app等等,為新零售創業者提供開發服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類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營銷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到更多的創業者來找你做定製開發。

    二,利用新零售銷售產品創業。

    有的人說了我不懂技術但是有好的產品能不能加入新零售?答案是當然可以了。你可以把你的產品上架到比較火的新零售平臺或者跟他們合作,那麼你的產品就會透過新零售銷售出去。

    三,利用新零售平臺創業。

    做一個新零售平臺,幫助商家打通線上銷售渠道,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引流,吸引更多的優質消費者,如果你引流到位,平臺的產品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銷量,那麼你的收益也會越來越多。

    以上三種新零售玩法是目前非常火的專案,它們都有各自的玩法和要求,精通一門你也可以加入新零售創業。

  • 7 # 一生風浪情感

    很多人都在理解心零售是什麼一個概念?

    今天我向大家,用我自己這五年的一些經驗與閱歷,與大家分享

    新零售其實他就是代表一個新的時代,一種新的銷售模式

    例如現在的短影片電商 直播賣貨

    五年前新零售就是淘寶,天貓

    趨勢在變,消費人群的行為習慣也在變化

    所以所稱的心靈受一定是,時代變,我們也在變,我們的行為都在變

  • 8 # 小平495867

    你說的新零售是淘寶和天貓麼?感覺市場現在加入太晚了吧!新店很難存活,建議做一下無貨源電商吧!優勢是不需要投資,不怕賠本。至於辛苦看你想不想努力了,畢竟想掙錢做什麼不辛苦?我做了一個月,不當主業,現在一個月已經輕輕鬆鬆三千多。當主業的話肯定比現在好很多

  • 9 # 外貿人蘭亭

    今年很多人選擇,將產品拿到亞馬遜去賣,在亞馬遜上開跨境店鋪,甚至有很多人自己沒有貨源的,直接從1688上找貨,可謂之新零售。現在做亞馬遜開個店鋪成本是非常低的,所有成本算上,幾千塊就就可以起步。在我們選擇正式開始運營亞馬遜之前,首先可以先選定我們產品的一定數量,作為首發的測款,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整個過程

    一,我們測款的時候會有哪些方面的支出?

    測款,就是拿一批產品發到亞馬遜倉庫,經過一定的打造,進行銷售,適不適合市場 運營水準 競爭程度決定這個產品的銷量,透過銷量來判斷這個產品能不能做到盈利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以下幾個成本:

    1,店鋪成本;

    2,樣品成本;

    3,拍圖成本;

    4,採購成本;

    5,運費成本;

    6,測評成本;

    7,廣告成本;

    8,正常單實收。(這個不是成本)

    二,為什麼會有這些支出?為什麼是這麼算?

    1,店鋪成本;

    我們先註冊一個亞馬遜店鋪:

    註冊店鋪的成本比較低,甚至不需要費用,因為大家一般都有:

    1,一套沒有註冊過亞馬遜的公司資質;

    2,一臺沒有登入過亞馬遜後臺的電腦;

    3,一根沒有登陸過亞馬遜後臺的網線,就是乾淨的IP;

    4,一個乾淨的郵箱;

    5,一個乾淨的手機號碼;

    6,一個乾淨的信用卡(國內的信用卡就可以,只要有Visa或者萬事達標誌就行)。

    PS:這裡的乾淨,是指對於亞馬遜是乾淨的,沒有在亞馬遜用過就行,為了防止亞馬遜店鋪關聯。

    這些對大家來說基本是零成本,因為大部分小夥伴都會有這些。如果有的小夥伴暫時沒有公司資質或者不想用自己主體公司的資質來註冊亞馬遜,市場上註冊一家公司資質費用大概是,深圳這邊是1200-3000,包一年做賬。

    如果有的小夥伴沒有信用卡,可以自己隨便找一家銀行辦理一下,只要帶Visa或者萬事達標誌的就行,額度不需要太高,這個信用卡只是支付一些前期的店租和廣告費用,3000以內就夠了,後期因為會有銷售額,另外的費用會從銷售額裡面扣除,不需要扣除信用卡的額度。

    這裡就不說註冊步驟了,小夥伴如果需要的話,百度一下,會得到很詳細的教程。

    有了一個店鋪之後,亞馬遜就會收取一定的店鋪租金:

    美國站是39.99美金/月,日本站是4900日元/月,歐洲站是25英鎊/月,澳洲站是49.95美金/月,這個是專業賬號的租金,個人賬號沒有租金,不過對於長遠的發展,還是建議大家註冊專業賬號(後期不用的時候還可以設定降級為個人賬戶,沒有店租),這個表格也是以美國站的專業賬號成本來計算。

    2,樣品成本;

    有了店鋪之後,我們需要準備產品,我們選定產品之後,需要選擇供應商,需要先採購一些樣品來做對比。不過有一些小夥伴是從公司裡面現成的產品拿一個出來,那麼樣品成本就很低,如果大家是從別的供應商採購的,而且事先沒有和這個供應商合作過,就需要從不同的供應商那多采購一些樣品,來做對比。這樣大家的樣品費多少不一樣,根據大概實際情況預估就好。

    3,拍圖成本;

    假定我們現在已經選擇好了我們想要做的產品和供應商,我們就需要做三個動作:1,安排拍圖;2,準備文案;3,小批次採購。

    先說拍圖,不建議直接使用自己現有的圖片,儘量請專業的攝影師拍出專業的漂亮的能很好體現自己產品優點的圖片,能夠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圖片,2B的時候大家可以跟客戶來回Email,電話溝通,Face to Face溝通,但是2C跟客戶的第一次邂逅就是圖片,甚至都不是文案,因為這是人的購物習慣,我們大家在淘寶購物的時候,第一眼看的大部分也是圖片,不是文字。

    而且2B的客戶暫時成交不了,我們還可以後面找機會,繼續勾引,但是2C的客戶因為圖片拍的不好擦肩而過的時候,有可能今生再沒有機會有交集了,所以,圖片很重要。

    我們很多小夥伴的產品圖片是給2B的客戶看的,這些客戶對產品都比較瞭解,所以把一些產品拍清楚就好了,各個角度,清晰,無色差,零配件齊全,或者稍微增加一些美感,不過主要是把產品表現清楚真實。

    但是2C的時候,圖片是給終端消費者看的(你可以想象你在淘寶買衣服鞋子),這些圖片不僅要把產品拍的清楚一些,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要用圖片儘量的激發客戶的購買慾望,把產品的優點和使用體驗拍出來,就是把這個產品能帶給消費者的體驗是什麼拍出來。

    因為其實消費者買東西,不是要買東西,他是要買一個體驗,比如買模具,他不是想要這個模具,他是想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吃上漂亮的糕點,或者他想要和家人享受一起做糕點的那種天倫之樂。

    圖片這裡說了好多,7張圖位置很緊張,一般1張主圖,最後1張一般可以放1張帶包裝的全家福,剩下5張,有2-3張細節圖和功能圖,2-3張場景圖,前期流量寶貴,測款時候不要因為圖片的不過關而影響流量轉化,流失了成長的機會。

    市場上大概作圖的價格是500-700RMB,7張圖,也有更高的1500,甚至上萬的也有,前期大家只需要500元就夠了,可以在淘寶上面找一家,一般500RMB的效果都還可以,時效是7天左右。

    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做。我們付一些費用,找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攝影師讓他們想辦法拍攝出滿足我們要求的圖片,這樣又快又好。

    4,採購成本;

    圖片和文案在做的同時,我們需要採購產品,就算是工廠也要準備材料生產,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第一次發多少個過去,就是說我們拿多少數量來進行測試呢?

    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小夥伴的產品成本比較高,一個成本在200元人民幣以上,我們就少一些,大概50個就可以。如果小夥伴的產品成本比較低,30元人民幣以下,我們就多一些,大概100個。

    為什麼成本高的產品需要的數量少?

    一方面因為成本高的產品一般亞馬遜上面競爭比較低,做的人少,這樣我們需要做少量測評,廣告成本比較低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產品真實的銷量是怎麼樣的,從而判斷這個產品,以我們現在的運營能不能做。

    另外一方面我們前期是為了測試,風險還是第一位,成本高的產品一般體積還比較大,運費就貴,發過多的數量過去,除了產品本身的成本,運輸成本也比較高,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風險,所以數量就少一些。

    成本低的產品,競爭相對激烈,我們測款的數量需要的多一些,廣告因為競爭激烈,所以出效果的時間就相對慢,然後體積相對小,運費低,風險相對小,所以我們需要的數量就多一些。

    具體的數量小夥伴自己把握,不過不建議大家,10個或者20個這樣發過去,因為後期我們需要判斷這個產品的銷量有沒有一個上升的趨勢,比如,上架之後,2-3天1單,隨著發展,到1單/天,再後面3單/2天,在後面2單/天,也有可能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有幾天沒單,這個過程需要從頭來一遍,所以如果數量過少,正在1單/天階段就沒有庫存了,我們根據這個資料,有點沒辦法判斷我們的產品行還是不行。如果有50個或者100個庫存,我們能看到是一個趨勢,隨著我們的運營,慢慢的1單/天到2單/天,再到3單/天,看到這個趨勢比較好,我們就能判斷出來,或者遇到情況重新來一遍的時候,剩下的產品數量也夠。

    隨著大家運營水平的增長,對自己產品理解更深,後期大家的膽子可以更大一些,可以更多數量的貨過去,不過前期建議大家數量不要太多,但是也不要太少。

    5,運費成本;

    這個不多說,下翻。

    6,測評成本;

    現在亞馬遜競爭比較激烈,測評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來促使出單,促使listing的成長。不過也有的小夥伴不做測評,透過別的方法做到好的效果,比如有些小夥伴產品適合廣告,廣告又做的好;有的小夥伴站外資源好;有的小夥伴圖片文案做的好;有的小夥伴產品本來就非常好等等。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測評幾單,會加快我們的測款流程,更快的知道我們產品的結果。所以這裡留出一定的測評成本。具體怎麼測評這裡就先不多說了。

    假設我們的測款數量是100個,測評數量是50個,這樣我們的總測評成本是50*空運測評成本(我們預設是空運,因為測款時候數量不多,時間成本高,就不用海運了),假如空運測評成本是90,那麼測款成本就是50*90=4500

    測評成本=採購成本 頭程運費 亞馬遜佣金 亞馬遜配送 買家傭金

    採購成本 — 供應商

    頭程運費 — 貨代

    亞馬遜佣金 — 亞馬遜

    亞馬遜配送 — 亞馬遜

    買家傭金 — 買家或者中介

    這5個部分的成本送出去就送出去了,是沒辦法收回來的。

    剛才算成本的時候,把採購和頭程運費都算過一遍,不管是送測的,還是正常銷售的,都在範圍裡面。所以,採購成本和頭程運費在這裡不能再算一遍,得把採購成本和頭程運費減去,所以有一個數據是“測評成本-采頭”,我們算整體測款成本的時候,測評成本要這樣算:數量*(測評成本-采頭)

    7,廣告成本;

    廣告我們以一個比較溫和的狀態來做,每天設定20美金,10美金自動,10美金手動。這樣的話,兩個月時間是138*60=8280 一共這麼多的成本,如果是一個月時間的話,就是138*30=4140 。

    8,正常單實收。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部分自然訂單產生,這些自然訂單會產生一部分實收,這部分實收算是我們的回款,但是很多時候,尤其是前期打造產品的時候,實收一般不會有太多,除了店租之類的,還有廣告的費用要從裡面扣除。但是就算這個實收的部分不多,也算是我們這部分產品的回收款,我們應該把這部分從成本里面扣除,扣除之後才是我們的測款成本。

    當我們發產品過去,到最後覆盤的時候,會大概出現4種情況:

    1,30天內,銷售完成,就是不到1個月,所有的測款數量都銷售完了。

    2,30-45天內,銷售完成。

    3,45-60天內,銷售完成。

    4,60天以上沒完成。

    60天以上沒完成,也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後面過了一段時間,比如是再30天,完成了。還有一種可能是成了死庫存,一直賣不動,廣告也開不動了。

    這裡就不再詳細展開說,我們發貨之前,把這四種情況都考慮一下,把可能產生的資料都填寫進去,然後得出我們的數字,就是看看情況好的時候,我只需要這麼多費用。情況最差的時候,我需要付多少費用。好的情況和差的情況都計算一下,做好最好和最壞的預算,心中有數。

    廣告費用每天都在產生,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正常銷售數量會影響實收。有沒有可能20天內銷售完成,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一個競爭程度一般的產品,有100個,前期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一般是沒有訂單,3-5天出單算是不錯,如果99個在剩下的15天內銷售完成,需要銷售6pcs/天,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在20美金廣告的條件下,這個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

    有一些成熟的大賣測款的時候,數量會超過500,等有了3-5個review,就會把廣告開到100-200美金/天,會站外很多流量渠道配合,這種打法比較暴力,當然出單量跟我們也是不一樣的。他承擔的風險跟我們也不一樣。但是他的風險是架構在他對他產品的理解,對這個類目的理解,對這個市場的理解,對他的產品對他打法反饋之上的,風險我們看起來很大,其實在他的把控範圍之內,還有他口袋裡的錢比我們多,他的預期也不一樣,承擔風險的範圍也不一樣。

    到此為止,測款成本的計算基本就算結束,一些退貨和倉儲費因為比較複雜,不影響大的資料,就沒有寫進去。這裡聊一下測款之後怎麼做?有3種可能。

    1,我們的產品不適合亞馬遜或者我們的運營水平還不足以做這個產品,就暫時先放棄。比如,經過一段時間運營,review數量,廣告,文案,圖片,轉化率等幾個方面都做到自己能做的了,但是單量就是非常少,到最後還是幾天一個訂單,沒有增長,或者努力了很久,還是1-2單/天,沒有增長的痕跡。就暫時先放棄。

    2,如果資料是OK的,比如,經過一段時間運營,單量從3-5天一單,慢慢變成了1單/天,再後來,2單/天,中間有可能出現,有幾天沒有訂單,但是從每個星期的資料來看,每個星期都有明顯增長,(是真實訂單的增長)。我們就能確定了,我們的產品 我們的運營在亞馬遜上能賺錢,我們可以後續做一個新的listing,更好的最佳化一下產品,更好的最佳化一下圖片,重新來打。

    3,其實測款後期,我們能看出來這個產品資料好的時候,就要抓緊時間補貨,在斷貨之前把庫存續上,這個listing前期工作就完成了。後期運營跟上,這個listing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賺錢的listing。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解壓的方法有什麼?你又有什麼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