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姍姍來遲的果子狸
-
2 # 街拍大輝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拿他人與自己作比較,這是出於評價自己的需要。反過來,社會比較本身也會直接影響自己的評價。但是,除了與他人比較之外,我們還要不時進行自我強化,強化自己的價值,說服自己是有存在的意義的。如果對方很弱,那麼,我們就相對強大,自我價值在比較中得到了更好的體現,自我強化成功。相反,如果對方過於強大,那麼我們就相對弱小,自己存在的價值被降低,得不到所需的自我強化,而這會讓我們變得極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便自然而然地尋求方法來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以達到更穩定的心理狀態。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穩態”的概念。什麼是“穩態”呢?顧名思義就是穩定的狀態。一般來講,物體的能量越低,就越穩定。所以,物體總是向能量最低的狀態“跑”,其中能量為0是最穩定的狀態,是穩態的極端狀態。
與物理學的“穩態”概念類似,社會心理學也有這種現象,可以稱作“窮人心理”,即人總是想把其他人往下拉,使之成為一無所有的“窮人”,來尋求更穩定的心理狀態。大家都窮,那我自己窮就沒關係。大家都失敗,我也失敗,那就沒什麼。把大家都“拉低”,心理就達到了一個“穩態”,即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心理平衡”。
因此,當遇到“朋友得第一”時,那就非常不妙了。朋友高高在上,這狀態不穩定啊,我的心裡“波濤洶湧”著呢。於是,為了達到更穩定的狀態,“窮人心理”便開始發揮作用了。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在內心都不希望朋友比自己混得好。“讓他得第一,看在上帝的份上,還是算了吧。”
共情和傾訴的需要
另外,不想讓朋友考第一,還是出於我們的共情需要。什麼是共情呢?簡單地說,就是希望朋友理解你,包容你,與你有一樣的感受……可是,讓人與人之間達到高程度的共情十分困難。生長環境的不同,使得我們很難與他人在一些事情上達成共識,更體會不到他人在事情發生時所產生的感受。
除此之外,人與人地位之間的差距也左右著彼此的“共情”。差距越大,越不利於我們理解對方的感受。往往在考試中,“地位”是透過排名來體現的,所以排名差距過大對雙方共情沒有好處。
回覆列表
這是人的從眾心理,人的潛意識總想找個夥伴支援或理解自己的悲傷喜樂。而同時人類也是自私的,當我自己不好時,我希望他人比我更加不幸。當我好時,對別人也就會寬容很多,但仍會感覺酸酸的。這是人心理陰暗面。電影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第一次朋友考不好,他為他難過,但從現實角度來說並非真的很難過,只是稍微為他感到遺憾,類似於哎,為你默哀三秒,只能三秒,不能再多了。而第二次朋友的第一名,這讓他感覺到了差距,我們是一起的啊兄弟,你他麼第一名,是拋棄我了嗎?我們在一個起跑線上,而你突然把我甩出裡許地,心裡失落沒了同伴,從此不能一起沙雕了,當然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