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啤酒哥資料show

    先說結論:亞洲獅與非洲獅有生殖沒有生殖隔離。

    一、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又稱生殖屏障,在生物學上通常指由於生殖方面的原因,即使地緣關係相近,但物種不同的類群之間不能互相交配,或不易交配成功的隔離機制。一般來講生殖隔離用以定義物種,不具有生殖隔離的兩個個體則以最多以亞種加以區分,生殖隔離的演化即是物種形成。

    生殖隔離可以依其機制發生的時間點在交配之前或之後,或形成配子之前或之後,分為交配前隔離、交配後隔離,或合子前隔離、合子後隔離。合子前隔離可以在兩個族群差異不大時就演化出來,合子後隔離則隨基因差異增加而增加;除此之外,交配前隔離在同域種化時較快演化出來。

    從生殖隔離的定義來說,只有是不同的物種,才可能發生生殖隔離。

    二、亞洲獅和非洲獅

    亞洲獅和非洲獅都是屬於獅子的一個亞種,屬於同一個物種。

    1、亞洲獅

    亞洲獅的毛皮較其非洲近親蓬鬆,尾巴端的穗及肘上的毛髮較長。雄獅及雌獅的腹部都有明顯摺疊的面板。亞洲獅是所有獅子亞種中最細小的,雄獅重160-190公斤,雌獅重110-120公斤。

    2、非洲獅

    非洲獅是獅子的一個亞種,非洲獅顏色以淺黃棕色為多。雄性頭高達1.7 - 2.5m ,雌性達1.4 - 1.7m。 雄獅站立時肩部高達4英尺,體長8-11英尺,尾長平均3英尺,體重可達260-550磅。

    三、結論

    生殖隔離只可能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而亞洲獅和非洲獅同屬於獅子這個物種下的不同亞種,所以亞洲獅和非洲獅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 2 # 百科千尋君

    屬於同一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但是亞洲獅無法和非洲獅結合產下健康的後代,這與亞洲獅自身的基因缺陷有關,目前亞洲獅僅存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是由上世紀初的十幾只亞洲獅繁衍而來,近親繁殖問題非常嚴重。

    關於獅子亞種的劃分,2014年的DNA研究認為,獅子只有兩個亞種——亞洲、北非、西非、中非的獅子為一個亞種;東非和南非的獅子為另一個亞種。這樣一來亞洲獅就和北非、西非、中非的獅子成了同一個亞種。

    亞洲獅目前生活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吉爾森林公園裡,曾經它們分佈在從地中海西岸到中亞南部,再到印度東部的廣闊區域裡,但在人類持續數千年的獵殺之後,在大多數分佈區都滅絕了,印度的亞洲獅在1907年獲得保護時只剩下13只(也有人認為這個資料不準確,可能是為了誇大問題來遏止獵殺)。1936年第一次對吉爾森林國家公園內的亞洲獅進行普查,有234只存活,2015年普查時有523只。

    上世紀70、80年代,印度查特比爾動物園試圖用非洲獅和亞洲獅雜交培育出一種新的獅子品種。理論上這個雜交計劃可行,因為同一物種內部個體不存在生殖隔離,於是這家動物園從馬戲團買來兩隻非洲獅,讓它們與動物園的兩隻亞洲獅進行配對。產下後代之後,動物園才知道這個計劃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因為這些雜交幼獅出生時,後肢功能先天性不足,疲軟無力,幾乎不能行走,而且長大之後顏值也低,呆頭呆腦的,免疫功能也開始下降。

    為什麼亞洲獅和非洲獅不能產下健康的後代?有人推測可能是亞洲獅的基因出現了問題,近親繁殖導致亞洲獅出現了基因缺陷,而且動物園最開始從馬戲團買來的非洲獅也不是完全健康的,導致兩者的結合失敗了。

    但印度仍然將一部分雜交獅子出口到國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被芝加哥動物園發現了,研究人員研究後發現,美國動物園裡幾乎所有的亞洲獅都是雜交種,它們產下的幼獅死亡率很高。由於一開始就是以展覽賺錢為目的而進行獅子雜交,並不是為了保護亞洲獅,所以對獅子的血統管理非常混亂,之後的近親繁殖直接破壞了基因庫。所以對於瀕危動物的譜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基因池被汙染了,保護工作就會難上加難。

    到2000年左右動物園決定終止這一計劃。它們閹割了雄性雜交獅子,想讓自己滅絕。

    所以,亞洲獅和非洲獅之間雖然沒有生殖隔離,但也無法產生健康的後代。

  • 3 # 第三根肋骨的門神

    北美中東有很多土豪養老虎,都是西虎和孟虎的混血。兩個分別活在寒帶和熱帶的亞種都能繁殖,亞洲獅和非洲獅當然也可以。不過亞洲獅本身因為獵殺過度,基因庫已經很脆弱,遺傳病太多,恐怕生不出什麼健康的後代。

  • 4 # 一杯清茶182860292

    沒有,只是生存地域被隔離,其實這兩種獅子很久以前是同一個品種,現在外觀幾乎一樣,只是亞洲雄獅鬃毛稀疏一些,這兩者完全可以交配繁殖後代

  • 5 # dragenfly

    從理論上說,應該是沒有生殖隔離的,不過可能二者正處於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中,所以一切都變得捉摸不定起來。

    有人在動物園做過實驗,現在的非洲獅與亞洲獅的雜交後代出來後體弱多病,大部分活不到成年。

    不過,中國很多獅子都是清朝時西域的進貢,毫無疑問是亞洲獅,現在這些獅子的血脈遍佈全國動物園,而這一批獅子是可以與正常非洲獅雜交的。

    同時,名氣很大的北非巴巴里獅,根據現在的研究,非洲獅不可能跨越撒哈拉沙漠進駐北非,所以巴獅應該是屬於亞洲獅品種而不是非洲獅,而巴巴里獅子由於鬃毛髮達好看,早就是動物園的常客,有很多和正宗非洲獅混血的後代散佈在各個動物園,日本有個動物園都有雜種巴巴里獅。這些獅子為很健康。

    考慮到目前的亞洲獅全是由13頭亞洲獅繁殖而來,基因不健全是肯定的,也許現在的野生亞洲獅雜交非洲獅後代不健康與現代亞洲獅本來基因劉不健康有關係。

  • 6 # 科學閏土

    亞洲獅與非洲獅是沒有生殖隔離的,所有的獅子都屬於貓科動物豹屬下的同一個物種Panthera leo。現代獅子根據不同地理區域的形態差異(體型、被毛厚度、被毛顏色、鬃毛大小等)被劃分為多個甚至達24個亞種。獅子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歐洲獅現已滅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獅在基因和解剖學上非常相似,足以被認為是一個單一亞種,但由於體型、鬃毛、顏色和行為上的差異,一些分類學家又將區域性種群分為亞種,類似於家貓品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只承認兩種獅子亞種——非洲獅和亞洲獅。

    目前,野生獅子主要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數目在23000和39000只之間,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只有非常少的亞洲獅,大約是400只,1893年亞洲獅的數量一度減少到只有18只。亞洲獅與非洲獅這兩個亞種大約在8萬到10萬年前分化,兩者習性差異巨大,一隻雄性非洲獅擁有一個獅群,由2到3只雄性和10到12只雌性獅子組成。然而,亞洲獅是獨居的,雄性與雌性亞洲獅的互動僅限於交配。亞洲獅與非洲獅有幾個不同之處,雄性的鬃毛較小,腹部褶皺,即眼睛下方的頭骨上有兩個孔,而非洲獅只有一個孔。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動物園發現一些從印度動物園進口的亞洲獅其實是亞洲獅與非洲獅的雜交品種,許多亞洲獅都沒有明顯的腹部褶皺,幼崽死亡率的增加,這表明是近親衰退的跡象。隨後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在美國動物園和一些亞洲動物園展出的亞洲獅都是雜交獅子,線粒體DNA分析顯示,被用於雜交的是非洲母獅和亞洲雄獅,雜交後代繼承了非洲型線粒體DNA。

    亞洲獅與非洲獅雜交育種計劃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印度動物園將圈養的亞洲獅與來自馬戲團的非洲獅雜交,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展覽而非大量繁殖獅子,也不是保護純種亞洲獅。育種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是無人監督的,因此近親繁殖的程度很高。雜交品種具有亞洲和非洲品種的特徵,但免疫系統較差,容易患病,可能是獅子亞種之間的合子不親和性造成的,也可能是近親雜交造成的。

    2002年印度中央動物園管理局下令對所有亞洲獅與非洲獅的雜交獅子進行絕育,以使該雜交品種滅絕,不再汙染純種亞洲獅種群。在印度各地的動物園裡,超過300只雜交獅子被絕育,由於印度法律和傳統禁止安樂死,雜交獅子被儘可能地保持健康和舒適,活到自然死亡,剩下的亞洲獅與非洲獅的雜交後代預計將在2020年之前滅絕。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獅子有兩個公認的亞種——亞洲獅和非洲獅。兩者在解剖學上有差異。歐洲獅子現已滅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獅子在基因和解剖學上非常相似,可以被認為是一個亞種,但是在大小、鬃毛、顏色和行為上的差異已經導致區域性種群被一些分類學家認為是亞種。它們可能更類似於家貓的“品種”。

    非洲獅的區域品系或亞種:黑獅(東北非洲獅)、布萊延伯奇(加丹加/西南非洲獅)、霍利斯特里(剛果獅)、克魯格裡(南非/東南非洲獅,其中白獅是一種顏色變體)、白獅(巴巴里獅,在野外滅絕)、黑獅(已滅絕的角獅)、馬薩伊獅(馬薩伊獅)、努比亞獅(衣索比亞/努比亞/東非獅)。

    只有亞洲獅的殘餘種群留在野外。這些發現於印度西北部的吉爾森林保護區。它們在幾個方面不同於非洲獅:雄性的鬃毛更稀疏,眶下孔的腹部褶皺和配對(或分叉)(即在眼睛正下方的頭骨上有兩個洞,而非洲獅子只有一個洞)。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發現一些從印度特里凡得琅動物園出口到美國的“亞洲”獅是亞洲/非洲的混血兒。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注意到,美國動物園裡的許多“亞洲”獅沒有明顯的腹部褶皺。還注意到獅子幼崽死亡率上升,這表明近親繁殖的衰退。亞洲獅的圈養種群僅來自5只獅子,大多數是雜交動物。幾乎所有在美國動物園展示的“亞洲”獅和一些在亞洲動物園展示的獅子都是雜種。由於貸款和股票交易,這可能會影響到世界各地的其他動物園,但是貸款和轉讓是可以追蹤的。

    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通常只由母獅貢獻)的分析表明,非洲雌獅和亞洲雄獅被用來創造雜交後代。混血兒繼承了母親的非洲型線粒體基因。這兩個亞種大約在80000到100000年前分化。線粒體基因分析表明,亞洲獅在大約10000年前更新世冰河時代末期經歷了一個種群瓶頸,這使種群減少到只有少數繁殖個體。

    2006年,恰特比爾動物園(位於印度旁遮普省昌迪加爾)為年老和患病的亞非雜交獅子建立了一個避難所。它們還剩下大約30只混血兒,其中一些將被關在特殊的圍欄裡,與保護區裡更年輕、更有活力的獅子分開。印度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中的300多隻雜交品種將被消毒,並允許因年老或自然原因死亡。印度中央動物園管理局已經下令對所有雜交品種進行絕育,這樣該品種就滅絕了,不會汙染純種亞洲獅。

    亞洲/非洲獅繁殖計劃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印度動物園圈養的亞洲獅與巡迴馬戲團的非洲獅雜交(不是最好的親本)。當時,重點是為了展覽而大量繁殖“改良”獅子,而不是保護純種亞洲獅。繁殖計劃基本上無人監管,因此近親繁殖的程度不明智。這種混血兒兼有亞洲和非洲物種的特徵,但免疫系統差,容易生病。

    恰特比爾動物園處於該專案的前沿,飼養了大約100只雜交獅子。許多患病並死亡。在過去的3年裡,幾乎有45只幼崽死亡,其中包括13只幼崽。大約30只雜交獅子仍留在那裡。動物園承認,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近親繁殖削弱了血統,破壞了基因庫。一些獅子的傷口無法癒合,而另一些獅子天生癱瘓。印度法律和傳統禁止安樂死,因此獅子被儘可能地留了下來。

    最初人們希望雜交後代能被引入到野生環境中來支援亞洲的獅子種群,但是這個專案沒有帶來雜交後代的活力,反而導致了近親繁殖的衰退。這種混血兒顯然削弱了亞洲獅的基因庫,導致亞洲獅有身體和精神缺陷,免疫系統減弱。報道暗示了獅子亞種間的合子後不相容性,然而一些缺陷可能是由於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有限基因庫(雜種或其他)的近親繁殖,而不僅僅是由於獅子是雜種。

    繁殖計劃於2002年結束,動物園裡所有雄性混血獅子都被絕育,以防止雜交後代的進一步繁殖。剩餘的雜交後代預計將在2020年前滅絕。

    巴巴里獅和其他非洲獅亞種的雜交品種都在動物園裡。僅存幾隻純種巴巴里獅,需要小心管理以避免過度近親繁殖。因此,可能有必要分析雜交後代的基因,並使用那些巴巴里獅基因比例最大、與巴巴里獅外貌最相似的基因。如果是後者,巴巴里獅將是這種型別的再創造,而不是亞種的恢復。

  • 8 # 小小小無語

    亞洲獅和非洲獅是沒有生殖隔離的,因為他們都是獅子,都是同一個物種下的不同亞種。一個物種內部是沒有生殖隔離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關係都差得很近,可以互相交換的,並且繁殖生育後代。

  • 9 # 獵奇動物社

    亞洲獅和非洲獅是沒有生殖隔離的。它們完全可以正常的交配,然後產下健康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雄性亞洲獅)

    (雄性非洲獅)

    首先,我們來看看,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區別

    亞洲獅是非洲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生活在亞洲,一個生活在非洲。除了地域的區別外,亞洲獅和非洲獅還有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區別。

    01 體型

    亞洲獅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亞洲的獅子。早在20世紀以前,亞洲獅的足跡幾乎遍佈整個西南亞的野外。但是,隨著人類的獵殺以及對亞洲獅棲息地的破壞,到了20世紀初,亞洲獅紛紛區域性滅絕,到了1907年,整個西南亞的亞洲獅僅剩下印度境內還有13頭,為了保護著僅有的物種,印度把全部的亞洲獅轉移到了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進行了全面保護。有了人類的保護加上完整的生態鏈,非洲獅從瀕危的邊緣重新“活了過來”,現在吉爾森林公園內約有350頭左右的亞洲獅。

    成年的亞洲獅平均體長在1.6-2.1米之間,體重在100-200公斤之間。

    而非洲獅則生活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這裡食草動物眾多,為它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而且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提高,非洲獅也慢慢的逃離了人類的獵殺,所以非洲獅的數量一直維持了2萬頭左右。

    成年的非洲獅平均體長在1.9-2.6米之間,平均體重在120-250公斤之間。

    從上面兩種獅子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非洲獅明顯的比亞洲獅要大。

    (吉爾公園裡的亞洲獅)

    02 外觀

    從外觀上看,非洲獅和亞洲獅也有著明顯的區別,除了上面說的亞洲獅的體型比非洲獅小以外,雄性的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區別最大。它們主要的區別就在鬢毛上,雄性非洲獅的鬢毛長且濃密,而雄性亞洲獅的鬢毛則短且稀疏。

    (雄性亞洲獅)

    (雄性非洲獅)

    03 習性

    無論是亞洲獅還是非洲獅都是群居動物,但是,它們群居的方式卻不同。由於非洲獅的數量較多,所以非洲獅群成員的數量大都在5頭以上,而亞洲獅獅群則只有2-3頭,並且非洲獅群中會有1-2頭雄獅作為首領,而亞洲獅的獅群大都只有2-3頭的母獅,剩下的都是小獅子,雄性亞洲獅只有在交配的季節才會選擇進入母獅群。

    以上三點就是亞洲獅和非洲獅的主要區別。

    亞洲獅與非洲獅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簡單來說就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不會交配或交配後沒有後代或有後代但不具備生育能力的一種機制。而生殖隔離最主要的就是保持物種基因的穩定性。

    那麼,亞洲獅和非洲獅是否存在生殖隔離呢?

    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生殖隔離主要體現在4種情況下,第一,狗和貓(不同物種間),第二,同科不同亞科之間,比如貓和老虎,第三,同科同亞科不同屬,比如花豹和獵豹,第四,同科同屬不同種,比如獅子和老虎。

    而亞洲獅和非洲獅是同科同亞科同屬同種的動物(都屬於貓科豹亞科豹屬獅種),所以它們的染色體數量以及基因基本是一致的。

    因此,亞洲獅和非洲獅之間是沒有生殖隔離的。簡單來說,我可以把這種關係類比在華人和非洲人上。

    為何不用數量多的非洲獅來快速增加亞洲獅的數量?

    既然亞洲獅和非洲獅之間沒有生殖隔離,為什麼不用非洲獅來快速增加亞洲獅的數量呢?這個問題,不僅我們感興趣,印度人也很感興趣。早在20世紀70年代,印度就用只有的亞洲獅與馬戲團的非洲獅進行了繁育,目的就是快速增加獅子的數量。

    這個方法很奏效,基本上每一對非洲獅和亞洲獅都生下了幼崽,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它們的幼崽成活率非常低,而且即便存活的,壽命也偏短。而且由於亞洲獅的數量過少,許多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後代互相的交配,這樣更大大的降低了後代的成活率和健康率。

    所以,早在2002年,印度政府就下令停止一切亞洲獅與非洲獅的繁育實驗。而且將已有的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後代全部進行了“絕育手術”。

    其目的就是要保證亞洲獅的純正性。

    總結

    亞洲獅與非洲獅由於是同科同屬同種的動物,所以它們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而實驗也證明了它們可以繁育後代,而且後代也具有生育能力。但是,普遍較低的幼崽成活率和壽命恰恰也證明了非洲獅和亞洲獅這兩個獨立亞種的特殊性。

    所以,並不是沒有生殖隔離就可以讓它們繁育後代,這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 10 # 奇樂動物園

    亞洲獅和非洲獅是沒有生殖隔離的!

    生殖隔離的概念是由於一定原因,使得親緣關係比較近的的類群出現不能交配,或者交配也不能產下可育後代的現象!

    獅子的最初發源地是非洲,時間大約在12萬年以前。但是直到2萬年以前,獅子才從非洲走向了世界其他地方!

    亞洲獅就是從這時候遷徙過來的,主要在印度境內!印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成了亞洲獅的最後棲息地!而當時到達歐洲的獅子現今已經滅絕,世界上擁有獅子的地方現在只有兩處,非洲和亞洲,準確的說是非洲和印度!

    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亞洲獅其實就是獅子8大亞種裡的波斯獅,而其餘7種非洲亞種就構成了非洲獅,這7種非洲獅除了在一些習性體型以及地理分佈的差異,完全可以看做同一亞種,所以在2014年IUCN SSC貓科動物專家組將獅子分為兩大族群,亞洲族群和非洲族群!

    *非洲獅

    亞洲獅和非洲獅主要區別在於亞洲獅體型更小,並且雄獅的鬃毛也不如非洲獅的濃密,但是亞洲獅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些許長毛,並且它們尾巴末端的絨球要更大一些!

    亞洲獅作為獅子的亞種之一,和其他獅子生理結構相同,所以不存在機械隔離現象!並且透過實驗發現,亞洲獅和其它獅群也能輕易交配,並能產下可育後代!所以這也排除了生殖隔離中的生理隔離、雜種不活、雜種不育現象!

    所以,亞洲獅和非洲獅是沒有生殖隔離的。

    *亞洲獅

    但是透過所做的實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雜交產下的獅子,雖然可以生育,但是壽命短且容易生病,並且抗病性也較差,所以在2002年,印度中央動物園管理局下令對所有雜交後代進行絕育手術,讓它們自然滅絕,不再汙染純種亞洲獅種群。

  • 11 # 胖福的小木屋

    生殖隔離指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

    共分為地理隔離、生態隔離、季節隔離、生理隔離、機械隔離、行為隔離、雜種不活、雜種不育、雜種衰敗等幾種,亞洲獅子和非洲獅子應該存在著一定的地理隔離,會導致雜種衰敗。。

    亞洲獅和非洲獅、甚至是已經滅絕的歐洲獅子首先他們不存在行為隔離,因為他們交配繁殖的行為都是一致的,它們的身體結構也並不存在不同,所以自然也不會存在機械隔離。

    但是他們存在一定的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於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叫做地理隔離。

    20世紀80年代,為了培育出一種特別吸引人的獅子,印度查特比爾(Chhatbir)動物園管理員透過讓亞洲獅和非洲獅雜交培育出一種獨特的雜交物種。

    但當幼獅生下來後,管理員才明白這個計劃出現了問題。這些雜種幼獅出生時,後腿都嚴重疲軟無力,幾乎不能行走。更糟的是,幾年過後,多數雜種獅子的免疫系統開始下降。到2000年,當動物園已經培育出70多頭雜種獅子後,管理員決定終止這一損失慘重的計劃。他們切除了雄獅的輸精管,決定讓雜種獅子自然滅絕。現在,一些依然活著的雜種獅子非常虛弱,以致他們連從骨頭上撕下肉塊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吃無骨的肉。

    所以亞洲獅和非洲獅之間並不能雜交,要知道,之所以會有亞洲獅和非洲獅的區別,就是因為基因的不同。2014年,負責貓科動物分類任務的IUCN SSC貓科動物專家組提出了不同於傳統的分類,將獅子分成兩個亞群,亞洲獅群和非洲獅群。

    貓也是如此,1960年左右,美國的育種專家將美國短毛貓和波斯貓進行交配繁育,期待改進美國貓的皮毛顏色並增加其體重,這樣就誕生了異國短毛貓。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波斯貓。

    但波斯貓存在著致死呼吸困難、多囊性腎病、心室肥大症等多種的遺傳性疾病。所以不同品種的貓雜交雖然滿足了人類,但是對於貓而言,卻是一種痛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女孩學什麼手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