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ndylong2
-
2 # 侃侃而談論古今
當然有啊,能記入正式史書的會是虛構的嗎?不知道題主何出此問。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感覺存在感不高,多半是給諸葛亮當副手,諸葛亮每次征伐,蔣琬常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諸葛亮死後,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諸葛亮說過“ 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陳壽: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
3 # 觀史談兵
三國時期確實有蔣琬這個人的!
據呀《三國志》記載: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
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有一個接班人是姜維,但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卻是蔣琬!蔣琬隨劉備入蜀,為諸葛亮所器重,任丞相長史。諸葛亮攻打魏國時,他主持兵源糧餉供應。諸葛亮死後,他代亮執政,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現存多處紀念蔣琬的地方以及形式!他的墓地依然儲存至今,蔣琬墓就位於綿陽市郊西山.家鄉人民還以他的名字來給街道命名,蔣琬街一直沿用到今天!
說到蔣琬這個人在歷史上還真的不是一般人,是真的非常厲害的人,是蜀國的四相只要,諸葛亮死了之後接替諸葛亮的就是蔣琬了,其實蔣琬這個人最開始並不喜歡當官,做小官的時候就是經常性的不理朝政的,後來差點被劉備砍了頭,好在諸葛亮求情,最後被提拔重用。
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諸葛亮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諸葛亮逝世後,蔣琬執政,為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死後葬於四川涪城,諡“恭侯”。
關於他的籍貫,(晉)陳壽《三國志》說:“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
對於蔣琬是零陵湘鄉人,沒有人異議,但陳壽所說的“零陵湘鄉”是指何處,經筆者瞭解,還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且都有一定的依據,至今仍難分真偽。
說法一,湖南婁底市雙峰縣井字鎮人。《雙峰縣誌》載:“三國時,蜀丞相蔣琬家族集居於此,亦農亦商,儼然街市,故名蔣市,是境內最早設立墟場之地”。現為井字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今井字街原名“蔣市”街,當地人認為是以蔣琬姓氏命名。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夜暴雨,千年古鎮蔣市街毀於一旦。蔣市街人在廢墟上建起了一個“井”字型的新鎮。所以,“蔣市街”成為按當地方言諧音的“井字街”,始易今名。今縣域內黃龍大山有蔣峰嶺,嶺上仍存一古寺——蔣峰寺,當地人說此乃蔣琬少時讀書養性之所。當地有一些蔣琬的傳說,如蔣琬老年辭官還鄉,在伊家灣栽桑種麻,養魚做菜,與鄉鄰們同甘共苦。其實,蔣琬病死於涪城。
說法二,永州芝山區人。《零陵縣誌》作泉陵即今永州芝山區人;光緒《湖廣通志·方外志》載,龍興寺“本漢蔣琬故宅”,該寺在永州芝山區千秋嶺。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區複名零陵區,行政區域不變,區政府駐地不變。故千秋嶺現為零陵區。此地有蔣琬祠,唐代所建,“傳為其舊居地。此祠於日軍淪陷永州時被炸燬”。《零陵縣誌》將蔣琬列為人物傳第一人。
說法三,湖南祁東人。他們提供的史料較為充足。“湘鄉”指何處?磚塘《蔣氏宗譜》載:“以仕蜀琬,字公炎,從父佐公,官宰零陵歷居湘鄉之曲靜(且時湘鄉,祁陽洮陽,泉陵營道春陵都,屬零陵郡,故三國志謂琬公零陵人也)。”此族譜所指的“湘鄉”包括了當時零陵郡的祁陽、洮陽(今全州)、泉陵、營道、春陵。祁東人認為,蔣琬故里並非今零陵芝山,也並非今湖南湘鄉,而是古零陵泉陵縣。即今衡陽市祁東縣磚塘鎮。《湖南省地圖冊》1987年12月版,祁東縣簡介載:“‘磚塘’位於磚塘鄉,為三國蜀尚書蔣琬故里。”《祁東縣誌》載:“蔣琬(168—248)字公炎,今祁東磚塘鄉人。” 但把蔣琬出生年份搞錯了,全州蔣氏族譜載,蔣琬生於公元193年,卒於公元246年,其父蔣昕生於生於東漢靈帝熹平五年丙辰(公元176年),歿於西晉武帝泰始五年己丑(公元26 9年),葬零陵石燕山。《永州志》載:“蔣琬是零陵郡泉陵縣人”。《祁東縣誌》載:“三國時吳孫皓元興元年(公元264年)分泉陵立祁陽、永昌兩縣,縣治遺址分別在祁東金蘭橋,祁東磚塘兩地。”祁東人說,“且死後又葬於此,其七十二穴”。這種說法,反而讓本來有的史實變得不大真實了。不說蔣琬是否生於此地,但肯定不是葬於此地。眾所公認他的墓地位於涪縣西山之巔鳳凰山(今綿陽西山公園)。
說法四,湖南祁陽人。清同治《祁陽縣誌·人物卷》載:“舊府志舊縣誌俱載,蔣琬是祁陽人,查祁陽北隅磚塘(煙合嶺)系永昌縣故址,遺蹟猶存,有古碣鐫‘蔣琬故里’四字,其為祁人無疑。”祁陽人與祁東的理論類似。《康熙永州府志》載:“三國蔣琬,字公琰。泉陵人。”該書將“蔣琬”人物傳置於“祁陽縣”名下。可見該書支援蔣琬是祁陽人的說法。
說法五,蔣琬是湖南寧鄉縣灰湯鎮人。寧鄉人認為,蔣琬原是零陵郡湘鄉人。但其後,蔣出生地劃入寧鄉。民國《寧鄉縣誌》載:“蔣琬故宅在寧鄉縣北,古名伏虎廟,其祠有二處,一在縣北,一在灰湯。”另有相公潭、相公橋(以橋北為漢相蔣琬故里,故名)。相傳是蔣琬當年垂釣、洗馬故地。寧鄉縣今還有蔣琬路。當地還有蔣琬廟,相傳是蔣琬故里。
說法六,今湖南湘鄉市人。因有陳壽《三國志》說蔣琬“零陵湘鄉人也。”現在多數人都將蔣琬“零陵湘鄉人”註釋為“今湖南省湘鄉縣(或市)人”。湘鄉市人認為,蔣琬是今湘鄉市北正街人。但“中國湘鄉網”介紹湘鄉名人時,雖然將蔣琬排在第一,卻只知道蔣琬死於246年,弄不清蔣琬出生於哪一年。漢代湘鄉曾屬零陵郡,雖現在又名湘鄉,但“湘鄉”三國時便屬於衡陽郡,晉也屬於衡陽郡,而不在零陵郡管轄了。故說今“湘鄉”為陳壽所說的“零陵湘鄉”,稍有歷史知識的人便會反對:晉代陳壽如果在《三國志》將衡陽郡的“湘鄉”前面冠以為“零陵郡”似乎無此可能。有人還提出其它反駁理由:“據蔣氏家譜載,琬父昕公居零陵,葬石燕山。並非今湘鄉市。不可能蔣琬和父親一個居湘鄉,一個住在零陵。”古零陵有兩處石燕山,都不在今湘鄉市,一處在衡陽市祁東縣石亭子鎮五一村朱家灣對面,江有一小山,名石燕崗,也叫石燕山;另一處在桂林全州縣,明內閣首輔蔣冕有“年年拜先壟,路出石燕崗”的詩句就是指此處,在全州縣城西十五里,為龍水鎮橋渡村玉屏山的左翼,與龍隱巖相鄰,“地產石燕,遇雨則飛,”故名石燕崗,也叫石燕山。祁東縣磚塘的《蔣氏宗譜》也載明瞭零陵營道【即今湘鄉】,查東漢三國地圖營道,也並非是現今的湖南湘鄉位置,而是古祁陽、洮陽(今全州)。有人說:“琬公的外弟劉敏是泉陵人,泉陵縣即今永州城北的零陵區,永州距全州八十來公里。鑑於當時的交通,表兄弟不可能相距千里,幾十公里才符合情理。由此可以斷定琬公絕非是今湘鄉市人。至於說琬公的故里在其他地方,更不值得一辯,雖說是有寺,有廟,有街,有磚,不足為據,這隻能說是琬公的後人為紀念琬公所為。現在網上還有人說,琬公年老還鄉在雙峰伊家灣載桑種麻,養魚做菜,更是無稽之談,眾所周知琬公墓在涪縣鳳凰山。”不過,湘鄉市人為了紀念蔣琬,2015年9月,開工建了一個蔣琬廣場,看樣子挺有氣派。
說法七,全州人。由於陳壽《三國志》說了蔣琬“零陵湘鄉人也。”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將蔣琬的籍貫與全州扯在一起。2012年中國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的<<痕跡》,裡面有《全州蔣氏與毛氏夫人》,該書在引用《三國志》時“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全州)人也。”這是筆者第一次看到有人將蔣琬籍貫“湘鄉”註解為“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