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古韻

    話不多說,直奔問題,魏徵向唐太宗提出的現實問題就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這種直面領導過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奏疏,在後世帝王看來非常重要,經常拿來品讀,但是聖明的君主卻少之又少,所以這個問題是多麼重要,即使當代看來也仍然有借鑑意義。

    多說兩句,奏疏都是有時代背景的,先當初唐太宗有感隋王朝覆滅的教訓,勤於政務,節儉慎行,但是當老百姓日子舒坦了,國家強大了,哪個皇帝不飄飄然,大修宮殿,驕奢淫逸,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魏徵認為你是皇帝怎能與普通人相比,你得居安思危,你得戒奢以儉才行,所以在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上的這封奏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詳情看百度百科)

    當然,我還是看中奏疏的寫作技巧。首先,魏徵知道唐太宗這個時候有點那啥,但是因為是自己領導,哪怕自己再勇於直諫,也得講究方式方法。

    所以,魏徵從比喻開篇,用樹木、河流作比,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道理,並從“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結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最後,才提出“十思”的具體內容,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滿、寬容仁慈、慎始善終、虛心納言、拒邪黜奸、刑賞以法。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條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條是戒驕戒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是勸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慾望,要持之有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是勸皇帝勤勉政事,處置謹慎,不要怠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是說“兼聽則明”,放低身段,多聽取臣下的意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是說“偏聽則暗”,自己有傾向直臣,罷黜小人;“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按國家尺度實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做網站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