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康王書畫

    清明祭祖,慎終追遠。在這個氣清景明的日子裡,人們掃墓祭祖,在先輩們的墓前掛幾貼紙錢,焚三柱香,表達了後人們對先輩們的崇高的敬意與無限的懷念。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習慣。今天正是清明節,政府提倡文明祭祖,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並不是因為節約,而是基於把最佳化生存環境、防止意外火災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提到了一個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清明祭祖燃炮燒紙引發山火的事件屢屢發生,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了極大損失,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倡文明祭祖,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筆者還要說一點,從個人而言,後人追憶紀念先人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但紀念的方式不止是燒香放爆一種。今天我們只在爺爺奶奶的墳上掛幾貼紙錢,插幾枝紙花。我想

    只要我們常懷思念之情,嚴遵先輩遺訓,多行善事,忠厚做人,不給先人們丟臉,我想即使不燒香,祖人們也會理解的。

  • 2 # 平安165076456

    老一輩人是燒香磕頭燒紙,廣大農村人民也是喜歡到墳頭掃墓,但是城市就沒那麼方便了,公墓也不讓上香燒紙了,這個可以理解,試想各家上香燒紙,煙霧繚繞,破壞了環境,就像霧霾,對人體健康不利,再說守著樹林,春天干燥容易著火,大家想想,一旦著火殃及生命,逝者也不願意吧。文明掃墓,用鮮花、果盤、點心祭奠挺好。

  • 3 # 書畫藝術萌萌

    一直以來,清明祭祖是我們幾千年的傳統,燒香燒紙放鞭炮是祭祖的主要形式,對於老一輩的人,這種思想尤為深刻,但是很多祭祖用的紙中鉛、錫元素超標,在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煙霧對人體有危害,另外因為祭祖燒紙引起火災的事每年都能見到。2012年,劉某為亡父掃墓,不料焚燒的紙錢被吹到草叢,引起火災,劉某奮力撲火,但是因為風太大,又引起了其他人承包的山林被燒燬,損失慘重。像這樣的火災每年都會發生。現在國家提倡綠色環保,新的祭祖形式也在逐漸形成,比如透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種一棵樹,講一段往事等來緬懷先人,將祭祖的傳統習俗以健康,文明,環保的形式來表達,告別以前的一些陋習,這也是跟著社會文明在進步,就像過年放鞭炮,為了熱鬧,但是汙染了環境,現在禁止放鞭炮,會有電子鞭炮來替代,不失熱鬧,也不會汙染環境。所以新的時期,會有更文明的方式來祭祖,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我們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告訴我們的孩子,祭祖還可以獻花,植樹等。

  • 4 # 淵深緣淺2

    奶奶和母親的墳墓都是在一處,所以去前年父親還在的時候,每次上墳都沒讓我們操心,像尾巴似的跟著去就是!

    記憶猶新的是去年清明掛清,父親卻堅持買了兩個,說是這樣對稱好看!當時我們還很忌諱,說他沒買對!而今想想可能冥冥之中他有預感吧!

    所以今年父親不在了,這個擔子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我身上!星期一我就在跟么叔電話聯絡,而他說要過兩天才有空!後來又打電話來,說清明各掛各,哥哥嫂嫂的他們就不買了,我也一樣,奶奶的到時就分點紙錢,算是各的心意!

    昨早我在樓對面賣紙時,也質詢了一下老闆。他說的跟么叔一個意思!在買了一捆紙和兩個清條後,老闆問我還要不要陰幣和香燭?我說這是我第一次買,這裡面的規矩也不懂!但是在他的推薦下,我還是買了所有的東西!

    其實我很想在花店給父母買兩束菊花以表哀思,但是老一輩的思想還不都接受,還是多半以燒紙錢最主!

    所以一年一清明,一歲一哀思!所以老漢,今年終於可以完成您的心願,給你也掛一條……終了了你去年對母親的思念……

  • 5 # 老吳趣談

    中華傳統節日“清明”到了,中國是一個講孝道的國家,專門按排了每年的“清明節”和“十月一日"的祭祖假期,無論再遠,只要能回家的都回家祭祀自己的先人,根據全國各地的不同風俗,來表達對老人的敬意。

    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都以供菜,紙香為主。至於那個時代興的說不上,但是“清明節的來歷,我已經在以前的問答中講過了,在這裡我就不必再訴說了。想知可以檢視我以前的回答便知。

    其實啊,祭品,燒紙,燒香,燒金山錢山,金塔,冥幣,都是表達對老人的一種孝敬的“心意"。俗話說“心到神知,供仰,供仰人吃”。紙為陰間的金錢,誰也沒見出來吃喝拿錢?對世上流傳的一些鬼故事,講的神乎其神,誰真的經歷過。其實都是一種傳說,教育下一代,別忘了老人的養育之恩。一些不孝敬老人的,甚至打娘罵老的,也沒見怎麼這,只是受心理上的責備,名譽上敗壞。

    說真的,從古至今,興麼是麼?沒有具體的規定。像城市裡,“鬼節"獻花,國家紀念先烈送一花藍,花圈,不燒紙,難道先烈就不花錢了嗎?其實都是擋活人的眼目。現在的金山,銀山,金塔,等祭品。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嗎?不是現在才興的嗎?以後還會興麼呢?不管怎麼興都是商家變著法的騙你錢?華人為了孝心,還得偏偏上這個當,不上還怕人家議論。以後再興皇宮,高摟大廈,價格昂貴你也買嗎?燒了就證明你盡了孝心了嗎?

    我認為這一切不是死人再要活人的錢,而是活人在掙死人的錢。孝敬老人是活著盡孝,勝似死了盡心。活著不管不問,把老人當著累贅。死了就算怎麼燒也無具其事了。不如省下這個錢多儘儘孝心吧!即是老人不在了,他們也安心了。不去上墳,他們也不會怪你,知你已經盡了孝心了。能見活人受罪,不見死人享福。死了也就安息了。

    孝敬去逝的老人,不拘形勢,怎麼辦,怎麼是,一束鮮花,一個花藍,同樣寄託我們哀思,幹嘛非要燒紙香呢?即汙染了環境,又引起火災。何必呢?傳統的觀念何時改變,國家怎麼號召怎麼是,興麼是麼?並非拘泥。

  • 6 # 讀寫人家

    清明祭祖從歷史的角度或者從人們的心情來說,是可以燒香燒紙的,這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文化的歷史,但文化是不斷進步的,文化也是不斷創新的,文化的進步和創新是與時代進步同步的,時代的發展時代在進步,如今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環境保護髮展的時代, 新時代是綠色環保的時代,新時代也是文明的新時代。從綠色文明文化來考慮,如今燒香燒紙是汙染環境 ,不文明也不綠色更不文化,因此說,如

    今的清明祭祖不該燒香燒紙。

  • 7 # 譚菜根0972

    清明節上墳燒紙悖禮違法

       清明節上墳祭祖節俗主要源於“寒食節”。

    2020年寒食節農曆三月十一日,陽曆4月3日,清明節前一天。

    “寒食”原發地山西介休綿山,史載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十九年,大臣介子推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前636年重耳繼位,因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重耳為迫其出山相見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母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以後每年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此即“寒食節”由來。

    後世至漢代規定有所“通融”,如貴戚之家可由皇帝恩准動火,唐人韓翊謂之“夜暮漢宮傳蠟燭”。

    始自戰國,節日當天舉國上下以整修墳墓、掛燒紙錢、供奉祭品等祭拜先人亡魂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共同記憶,促進家族、民族凝聚力認同感。

    今天看來“禁火寒食”既是歷史教訓又是先人生存智慧。仲春天氣,風乾物燥,野外上墳燒紙最可釀成火災慘劇。所以,既為逝者安息更為生者祥和,清明節上墳可以掛幡添土,可以獻花祭酒及其它供品,就是不可以動火。

    教訓無數。法律、道德皆早已對清明上墳燒紙明文“說不”,閣下就不要“逆行”啦。

  • 8 # 柳公

    #清明祭親人#

    可以用新風氣以各種方式:

    清明節時雨紛紛,

    似為逝去的英雄和親人淚撒天地驚!

    雖然我有殘疾不能親臨,

    願你們在天上永遠再沒有苦難和戰爭,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音容笑貌和英烈事蹟!

  • 9 # 習相遠111

    清明節不必刻意注重燒香燒紙,要避免火災發生。重要的是踏青掃墓祭拜祖宗,感恩祭拜英烈,更重要的以人生價值,實現光宗耀祖。

  • 10 # 銘記一個人

    清明節祭祀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出發點是為了告誡世人,百事孝為先,更要記得,我們的生命中曾經Ta來過,心中懷有對已故親人的感念之情!

    但作為身處21世紀的現代人,順應潮流,減少迷信思想,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更接上近兩年全球環境改善的大時代,拒放鞭炮,健康祭祀,文明祭祀顯得更容易讓人接受。

    一束菊花既能表達哀思,也能體現當事人的優異內涵

    “某地區林業局溫馨提醒您: 清明節期間,文明祭祀,防火保林,嚴禁在林區上墳燒紙、吸菸、燒烤、焚燒雜草等,同時請您監督並制止他人!”

    說了這些,相信你已經清楚該怎麼做了

    編後語: 逝者安息,緬懷先烈,珍惜眼前人

  • 11 # 聽說時訊

    清明祭祖,燒香燒紙是中國老百姓寄託哀思,緬懷先祖的傳統習俗。不過,近年來,因燒香燒紙引發的山火呈上升趨勢,因火傷人事件也屢有發生,所以大家對這種習俗也應該與時俱進,加以改進,實在需要可以集中燒紙,同時注意火滅走人,不留隱患。

    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提倡網上祭拜,老祖先們也會理解的,您說是嗎?在祭拜先祖的時候,也為在疫情中犧牲的英雄和逝去的同胞焚一支平安香吧。

  • 12 # 煩得很21

    每當清明上墳掃墓,祭奠先人是應該的。不忘祖先、不忘先賢,追根溯源,讓自已和後輩知曉血脈根源來自何處,對傳承家道家風和民族文化是有益的。燒點香燒紙也是看家族的祭祀習慣,個人認為送上一束鮮花,又方便又環保,同樣能表達寄託自已的哀思之情,再有心祭重於行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煎煮中藥飲片的時候,要不要先淘洗一下中藥飲片再用水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