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1953快樂人生

    南方有小年吃水餃的習俗

    春眠不覺曉,

    快樂自己找。

    今天過小年,

    別忘吃水餃。

    順便拜個年,

    問候小年好!

  • 2 # 石景山張國勝

    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主要習俗是掃年和祭灶。掃年,就是打掃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也叫祭灶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3 # 範大姐F

    過小年的風俗是中午吃一頓麻糖粘糕,(糊灶君神的嘴,不讓他上天后亂說話)晚上放鞭炮歡送灶君神上天與眾神相聚。

  • 4 # 馬火蟻

    今天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小年要做的事還是很多的。

    一是大掃除。寓意為除舊迎新,同時歡送灶王爺上天彙報工作。

    二是祭灶。下午六點左右進行,擺上祭品,一定要有糖瓜,傳統上是用麥芽糖做的芝麻酥糖,一年來勞動人民家庭都吃了不少苦,臘月二十三吃點甜的也讓灶王爺吃點甜的,讓灶王爺上天走時也帶點路上吃,更主要的是勞動人民的小心思,灶王爺愛吃甜的,讓他吃糖瓜時粘住他的嘴,不讓他給天庭彙報時講這一家人的壞話,這樣下年天庭會多分些福氣給這家人。

    三是演習過大年。臘月二十三是正式進入新年的第一天,要隆重些,是新年的正式準備時間,也是新年大年過程的預演,一切迎新活動正式啟動。

    四是中午要吃餃子,讓小孩子們正式感受一下新年的快樂!晚上還可以吃餃子還可以吃熬菜(大燴菜,這是民間重大節慶或重大事件時才吃的美食)。

  • 5 # 竹影臨風

    過小年就是祭灶神,小時候,我母親在小年這天,會早早地起來,內外清掃一畢。馬上拿出從集市上買來的灶神版畫貼在壯臺上方的牆壁上,再找來香爐,內裝細沙,插香用。一個小小的圓瓷碟倒上清油,下根棉花擰制的捻子,點著了,便也成了燈。一切就緒,點上三根香,雙手合攏,三揖過後,將香插入香爐。就油燈上點著表(栽制好的黃紙),順勢跪下。順著義苗的竄起,嘴裡便念道上了:灶夥爺爺本姓張,三分表來五炷香。三分表兒火化了,一股香菸送到了。家家有本難唸經,爺爺上天言事因,上到天上言好事,回到宮裡降太平。念道完了叩頭起來。馬上著手蒸黏面饃,說要糊灶王爺嘴的嘴。免得灶王爺上天了把不好的事報告天庭,給家裡帶來不吉祥。饃蒸上了,再找來更多的黃紙,對角摺疊一下,(類似於咱們上學用過的三角板)在灶神版畫上層層貼上越高越好,寓意明年的麥草垛大。麥草垛大了,產的糧自然多了。其實就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也許就是這簡單的忙碌,才有了年的色彩,年的味道。如今人感嘆沒有年味了,也許就缺了當年媽媽們那份簡單的忙碌和善良的願望吧?

  • 6 # 我在學校度日如年

    臘月是祭祀之月。小年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重大的祭祀日:祭灶節。而這個祭祀日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在清代,有“官三、民四、疍民五”的說法,後來又有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之說。但不管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這一天,大家都要恭敬地擺好供品,送神歸去,也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年裡這家人做的善事和惡事,等著玉皇大帝賞罰。於是,人們便在灶頭的灶王像前供奉糖瓜,既是送神上天的儀式,也希望吃了糖的灶王爺黏住了牙齒,不會向玉帝說壞話。在很多灶王爺的畫像兩邊,更是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樣。

    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氣象。

    年事臨近,把家裡一年都不曾打掃到的角角落落都徹底進行一次大掃除,再擦洗玻璃,貼上窗花,掛上中國結,窗明几淨,賞心悅目。

    掃塵,既拔除了不祥,也是一種迎新的儀式。透過掃塵,我們不僅做好了迎接客人的準備,在心理上也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

    扔掉了家裡不必要的雜物,洗好落滿塵埃的窗簾,一切都煥然一新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新的一年,真的要來了。

    “小年”點亮“大年”

    小年不“小”,從這天開始,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

    民間《臘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按著這個節奏,準備過年吧!

  • 7 # 皎月夕子

           過小年(祭灶)

    臘月漸深,風意漸暖,當歸期越來越近,當年味越來越濃,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小年。

         有關小年的歷史習俗頗為悠久,這一天也被稱為灶王節,“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自古以來,這個日子就很受人們的重視,民俗活動有祭灶王,掃塵土,剪窗花等,隨著小年夜的到來,也拉開了新年的帷幕,奏響了迎春的序曲。

        傳說中,人們在今天要向灶王敬獻糖瓜,是為了塗抹灶王爺的嘴。在灶王上天彙報這一年民間情況時,向玉帝多說甜蜜話,期盼來年好光景。兒時,愛吃甜食,小年裡的灶糖自然必不可少。灶糖也叫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精心熬製而成的,不用色素和任何新增劑。咬一口,香酥甜脆,別有一番風味。對於小時候生活艱苦的孩子們來說,分得一塊糖,足以享受歡喜半天。

        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餃子作為中國的傳統特色美食,也是小年餐桌上的主角。其中也有“捏嘴”的含義,就是拜託灶王上天“該說的話說,不該說的話不說”。手工和麵擀皮,餡料或葷或素,蘸料有酸有辣,再搭配幾個小菜,豈止是美味啊。親朋好友,圍坐桌前,談笑之間,品味的是歡聚,是喜悅,是溫暖的情懷。

        我們祖國疆域遼闊,各地風俗略有差異,小年也有著不同的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還有大年前一夜的。其實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日期幾何,祈福納祥,喜氣洋洋。大江南北,家家戶戶,都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此刻,耳畔響起那首遙遠又熟悉的歌謠。迎新年備年貨,在外遊子奔歸途,新年即將要到了。哎,又是一年,歲月匆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盼過年,長大了怕過年,不願回家過年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