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圖說圖
-
2 # 十望
一個兩個都是逗比,會各種各樣的才藝,課堂上最活躍最搗蛋一群人絕對少不了他們,該玩時還是一起玩,學習成績還是一樣好……(不要懷疑,他們就是偷偷學習了!)很熱心,脾氣很好,好相處,愛問問題,愛插科打諢蒙老師,愛和同學們一起犯渾,愛買各種各樣的輔導書,學習APP,一些知識總結,然後在群裡推薦分享給同學們(/"≡ _ ≡)=╭(╯ε╰)╮,愛在週末假期時在群裡各種蹦噠,嚷嚷著自己作業做完了,“做完作業的感覺真好╮( •́ω•̀ )╭”這就是我身邊的學霸們,一群可愛又愛和我們一起偷偷幹壞事的逗比,麼麼噠^3^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可一日不學習,否則,就如居無竹食無肉。他們是成績排名中的佼佼者,受無數同學敬仰膜拜,並感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積極踐行者——“學霸”。
在本文中,我們整理了關於學霸的5個非典型特徵,這些特徵並不適用於所有學霸,但每一條都與學霸保持“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其中,有些可被他人複製併發揚光大,有些則不宜模仿以免身心受傷。
特徵1:學習:
不要以為“學霸”只代表單純的“學習機器”,或是他們只會心無旁騖地追求高分。事實上,很多時候“學霸”之所以能成為“學霸”,緣於他們能夠樂在其中。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被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7所美國名校錄取的武漢大學畢業生李當娜就是這樣一位熱愛學習的“學霸姐”。高中時成績並不拔尖的李當娜在大學專業課程裡找到了興趣所在,只要是老師課上推薦的參考書,她全部找來看;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好奇心會驅使她鑽研到底。也因此,享受學習過程的李當娜從未認為當“學霸”是一件苦差事。
連結:動物也瘋狂
2012年底,電子科技大學校園內活躍著的“學霸狗”在網上一炮而紅。據傳言,這隻身高0.3米的小傢伙最喜歡出現在機率論和英語(精品課)課堂上,在校內外贏得了不少粉絲的青睞,曾獲得民間評定的電子科技大學“最佳人氣獎”和“學風建設獎”。不同於“學霸狗”對理工類課程的執著,“北大蹭課貓”則更偏愛哲學、藝術等人文課程。這隻黃白條紋的貓咪多年來旁若無人地“蹭聽”北大各門課程,渾身散發出濃濃的“學術氣息”,深受師生喜愛。
特徵2:傷心人
2013年高考(精品課)成績出爐,武漢理科高考狀元黃翌青的人人網狀態——“得到了全市的美譽,卻得不到你的駐足”——引來無數網友圍觀轉發。同時,北京文科高考狀元張韻凝將自己455天單戀無果的故事寫成一篇超長博文發表在人人網上。這些“考場得意,情場失意”的故事不禁讓網友聯想,或許“情傷”是學霸的一劑“強心針”?
此外,華中科技大學的於斐斐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大學四年基本把所有時間都用於學習。然而事實上,和不少大學生一樣,於斐斐在剛入校時情感受挫。與其他就此在遊戲中荒廢大學生活的同學不同,她選擇了奮發學習。面對“學霸”稱呼,於斐斐淡定地說,自己只是拒絕了迷失,做了學習的主人。
特徵3:計劃癖
對“學霸”來說,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看似無限的學習任務,強大的計劃能力不可或缺。清華大學著名的“學霸姐妹花”之一的馬冬晗便是這樣一個制訂計劃的高手。
當網路上爆出馬冬晗的學習時間表時,那密密麻麻的計劃安排讓眾網友大跌眼鏡,不禁驚歎“比國家領導人還忙”!這張堪稱“神器”的時間計劃表將馬“學霸”一天的時間安排精確到了分鐘。
從早晨6點起床到凌晨1點睡覺,“自習大物(大學物理實驗)”“微積分”“背單詞”“開班會”等各項任務都在這張時間表裡被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的習慣,她從大一下學期一直堅持到大四畢業,積累的計劃表已有厚厚一摞。用馬“學霸”自己的話說,“我只是不想浪費時間”。這樣看來,計劃表或許是“學霸”彪悍人生的必備法寶。
特徵4:強迫症
馬冬晗曾坦言,自己有很明顯的強迫症症狀。但是,用她的話說,“有些時候,有強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不難發現,許多令人仰望的“學霸”都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強迫症症狀,如嚴格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容不得分分秒秒的時間浪費,完不成的學習任務要加班加點甚至熬夜去完成,等等。
其中,不乏一些“走火入魔”的“學霸”,修煉出“見題就做”的至高境界。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劉志哲用一本全新的《考研(課程)完形填空模擬試題》佔座,豈料一天後再去自習室,這本習題集已被完成了大半。這位不知名的“學霸”用黑筆做了60多頁試題,還用紅筆進行批改,書中多處講解內容也都有勾畫痕跡。
連結:全民“學霸”時代
“學霸”,不只是一種稱謂,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少希望成為“學霸”的學生苦於自己有限的自控力,搖搖頭說自己“學習的時候總想玩手機”。於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幾名學生便開發一款名為“我要當學霸”的手機應用。
這款專治“手機依賴症”的應用上線一週即有10萬用戶下載安裝。當用戶開啟“學霸模式”以後,每次一碰手機,軟體便會跳出提醒:“親,你確定要退出學習嗎?”經過幾次勸誘仍然堅持玩手機的使用者,必須選擇“我不是學霸”,然後確定“接受鄙視”才能退出應用。
同時,使用者的人人網狀態會被自動改為:“對不住大家,我又在學習的時候玩手機了,麻煩看見的每人回覆一句‘玩你妹的手機’或‘你個二貨成不了學霸’,跪謝!”
特徵5:恐懼感
根據美國自由大學專業教學主任馬克德雷珀博士的看法,“學霸”的恐懼感主要源於排名的落後,因為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成績不理想意味著他們的勞動付諸東流,而且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馬克博士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就是一位狂熱的學習分子,但有一陣子他總是低垂著頭,臉上似乎沒有任何喜怒哀樂。他為學業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卻始終進不了班裡排名的前百分之十。
他說恐懼感一直伴隨著他,並覺得同學的聰明程度遠超他想象,然後開始為“不夠聰明”的自己能夠進這所精英大學而感到慶幸。然而在經歷過一段迷茫期之後,馬克博士開始瘋狂地寫筆記,並利用睡眠時間來學習,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最後他的成績終於躋身前列,而那種恐懼感開始被輕鬆所替代,但他從此一直保有危機意識。
“學霸”到底能在學校起到多大的表率作用呢?也許並不會很明顯。在國內,大學生都曾在高考中擠得頭破血流,而奮力爭取的大學校園生活則意味著多姿多彩的友誼、愛情和體育活動,多數人很難且不願再回到悶頭苦學的日子裡。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看到“學霸”成績所代表的教學成果,也應該看到“非學霸”普遍存在的學習症狀。理想的情況是,學校在倡導學生向A+成績努力的同時,也保證他們無需放棄豐富的個人社交生活。
而此時的學校需要一些擔當,它們應該教學生一些學習上的“方法論”,讓他們高效率地學習知識,做到既能玩得開心,也不耽誤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