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屋魚的iuv
-
2 # 一木豆丁
大道至簡就是原因!
字片語句都不過是一個符號,它想揭示的東西會因觀者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事物也是如此,不同的角度、經歷、體會都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
泛泛而談固能較為細膩的描述真理,但對哲學人士而言工程量太過巨大,且不符合哲學至簡的本質!善於把真理娓娓傳遞給眾人的人,就是聖人!
不誇張的說,對真正的哲學家或者開悟人士而言,浩瀚如海的《佛經》大部頭的《聖經》都可以濃縮成一句話!
我不是哲學家,也做不了聖人,開悟也還遠的很,但我自己把可以人生自由,披荊斬棘的方法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活在當下!
我覺的對我自己來說挺好用的!
-
3 # 放開那歷史
天地混沌初開,從遠古時代至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萬物一直處於演化發展的過程。從0到1,這個發展過程之所以有結果,是因為遵循著客觀規,而這個規律便是所謂的哲學。
哲學蘊藏著歷史發展的本質發展之道,遵循著這個規律去做事叫順勢而為,事物才能前進。萬事萬物,千變萬化,極其複雜,如果將這些複雜的事物用一個標準去衡量,便是哲學,哲學的每條總結都是經過古人不斷摸索出來的真滴,所以喜歡用哲學概括複雜的事物,是因為哲學可以解決事物問題的本質。哲學的思想令人無限智慧,而這份智慧其實質是陰陽,就是萬物的兩面性,然後不違背客觀規律,便是發展之道,這就是人世間的大道。所以,哲學讓我們人類有路可參考,有路可遵守,我們應該予以敬畏,予以應用,予以不斷總結。
-
4 # 墨印2
哲學有是對世界的思考,針對社會已有認知進行反思拓展……已有認知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的邏輯是不同的,所以必須抽絲剝繭的從新定義已有認知,這就產生了新的抽象概念去打破舊的觀念,拓展新的思路……
為了更深入探討,並不被舊的觀念干擾,用一些高度概括性詞彙替代複雜的邏輯辯證過程,以簡化新的更深入的論證……
哲學是以已有認知為基礎,深入拓展的意識邏輯辯證過程,已有認知體系是一個迷宮,需要簡化,捨棄一些邏輯上自我矛盾的部分,確立邏輯主線…而拓展部分更是廣闊的迷宮,需要選擇方向和邏輯主線…
總體上哲學是意識的行為,意識無法直接接觸哲學的研究物件~世界。意識只能處理五識對世界的映像,而且意識行為必須有基礎,預設立場(主觀;已有認知)才能開始意識行為,而哲學認知世界要求排除主觀立場,以認清純客觀世界(客觀真理)……
由哲學自身特性(主觀開始~達到純客觀)決定了哲學尋求客觀真理註定失敗……但是哲學對排除主觀自我矛盾有一定意義!
-
5 # 高維腦洞
多謝邀請,哲學本身就是統攝性的學科,是一線學科知識的精煉和提純,它需要的是化繁為簡、高屋建甄,導人明理,徹悟本質,明心見性。所以,哲學者希望以最直接,最簡練的方式讓學習者掌握精髓,同時啟發學習者自身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分辨能力,增進人的智慧、能力和對萬事萬物的加深理解。所以,上升到哲學層面的概念和理論都是純粹的,簡潔的,凝練的同時資訊量超大,定義開放,歡迎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註釋和研究。不同思想的碰撞和爭鳴既會讓各個學科本身有所進步,也會影響哲學理論的完善和提升。或者可以說,哲學本身很單純,但是哲學所研究、解釋的世界是複雜且多變的。哲學是愛.智慧,而有智慧的人都崇尚大道至簡!
-
6 # 東二五
哲學,是不用口說,不用目光傳,不用腳量,不用手抓,是不用手腳動的靜下來,是閉眼鎖口的黑暗中對一切的窮盡追問與回答。仰望天空,語言無法描繪她的美;遙望大海大山大川草原沙漠戈壁,大腦是空是無。我們看不見電子如何運動,體會不了魚在水中停。能引領我們的一定是簡單的,宇宙誕生於一個點,我們誕生於精子與卵子,參天大樹誕生於一粒小小的種子。
-
7 # 發現128041785
悟空問答:“為什麼哲學喜歡用一個字詞概括其複雜的事物或思想?謝邀請:因為字詞可以是概括主觀思想中心最精湛之內容。之所以認為《道德經》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哲學之經典,其就是概括天下萬物之總綱。打個比方:天下萬物不計其數,造化無窮;無論怎麼表達那都是不及其冰山之一角。然而,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就首先用“自然"之詞來表達天下萬物之造化;甚至提煉得更為精湛的“道”而為名,更命其名為“萬物之母”。那為什麼叫“自然之道”呢?就是說,儘管天下萬物如何造化,其來頭與去向都是本有自在之自然。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老子的《道德經》就是圍繞這自然之道而闡述;因此說,哲學家喜歡用一個字詞來概括其複雜的事物或思想。如果認為我說的聽得順耳請加點贊關注。想知道老子對自然之道之闡述,可觀《道德經》之解說。
-
8 # 耳畔鐘聲
上學時候,我們經濟學教授曾這樣跟我們說:
“經濟學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玄學。”
這裡所說的“盡頭”,我個人理解是“根源”,“本質”的意思。就是前者是現象,後者是本質。前者是皮毛,後者是骨骼的意思。前者解決不了的問題,後者能用簡單的原理、定理、定律或概念,一語道破。
前者和後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概念。好比說,前者是小學生,後者是博士生。博士生解小學生的題目,估計不用過程,直介面算得數。
如果把經濟學比作小學生,有一顆糖的能量,數學就相當於有10顆糖的能量,哲學相當於有100顆糖的能量。而玄學則有10000顆糖的能量。這是幾何級數的增長關係。
我們普通人,整日沉迷於油鹽醬醋,搶個口罩雙黃連的智商,頂多看看專家們預測下股市樓市啥的,還經常被這理財公司那養生專家忽悠,去到人家哲學家的領域裡發問,人家的回答當然只是直接給出1+1=2的得數了。
對人家哲學家來說,不是喜歡用一個詞概括,而是你認為的“及其複雜”,對人家就是1+1,小兒科的日常,換作是你,你會跟幼兒園小朋友多說話麼?
回覆列表
因為規律,哈哈,是不是很哲學。
我是文科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接觸了關於哲學類的學習,這個過程,讓我肯定了很多哲理。因為哲學是透過實踐經歷進行的總結,也是經驗➕科學的彙總,這樣的彙總,可以概括一大部分相似的東西。
我對哲學的理解,就是規矩的的集合,首先呢,也要說一下,規律也是哲學的內容,是萬物運動的相同性綜合
其次,對於複雜的理解,你喜歡複雜的事情或思想嗎?我不喜歡,因為複雜需要時間去琢磨,去聯絡相關的其他來理解,這個就好像認識東西,你可以說它是什麼種屬類別,也可直言它是什麼,簡單的事對於我來說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