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扶搖居士
清代“文字獄”屬於:滅絕漢族文化、銷燬明代孤本書籍,加強儒本思想奴役問題。
明代“文字獄”屬於:個人問題。
這兩個問題不一樣,殺的人也不一樣,清朝殺的人最多,銷燬明史及孤本書籍,多如牛毛。
-
3 # 萬歲1148858845
其實相比滿清時代的文字獄,明朝所謂的因言獲罪實在是微不足道,無論是時間抑或人數還是目的動機都可謂是天壤之別,明朝所謂文字獄時間不過太祖一朝,而且本意也是為了肅清胡惟庸汪廣洋餘黨以及打擊瀆職腐敗並非是為了鉗制輿論思想,成祖殺方孝孺也根本沒有殺十族(《萬曆野獲編》多妄語),其餘二百年幾乎沒有真正意義的文字獄,反之大臣能直接批判皇帝劣性,比如萬曆就經常捱罵,他也多隱忍!對比一下滿清從《明史案》開始直到曾靜案,乾隆六十年文字獄一百三十起,可以所謂康乾盛世百年就是文字獄百年,前前後後屠戮至少數萬人,其漫長瘋狂血腥可謂亙古未有
-
4 # 馬釘切克鬧
用嚴格的標準來判定,明朝壓根就沒有文字獄,即便有文字獄,那也絕對是個案,至少我沒有從哪部明代史料裡讀出大規模的文字獄事件,明朝是一個相對寬鬆、對思想管制不甚嚴密的朝代,那時的知識分子地位很高,社會相對自由、階級矛盾也不十分突出。
清朝的文字獄持續了康雍乾三朝,歷時近七十年,這種對知識分子的殘酷打擊和迫害是史無前例的,也是空前絕後的,這逼得當時的知識分子要麼緘默無語、要麼在訓詁舊典,當時的情形正如龔自珍說的那樣,是個”萬馬齊喑“、如同死水微瀾般的黑暗時代。
華人的麻木、冷漠由此而始,毫不誇張地說,清朝讓華夏文明倒退了五百年,這一說法真不為過。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時代,對思想的箍制到如此緊湊嚴密的程度,對異已鎮壓到如此殘暴的地步。
-
5 # 蕭大俠學堂
文字獄之歷史古仔
據說,明代文字獄的出現源於洪武朝的文武之爭。自立國初,明太祖秉承“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名言,開始大量起用文人,制定朝儀、典章、刑法、軍制、戶籍、學校等等規程,使得明初氣象具備,行政清明,而文人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亦因此而提高。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其地位的提高卻引起了行伍出身的勳臣們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藉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就成為他們攻訐的藉口之一。
明朝文字獄在明太祖以至天啟帝的明朝歷代皇帝在位時期均有涉及。尤其在洪武時期和嘉靖為甚,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字獄恐怖之原因之源緣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透過參加元末農民軍而起家的平民皇帝,根據野史記載朱元璋深以自己的出身為恥,也深以當過乞丐和雲遊僧為恥。基於自己的出身經歷,他內心中自然也劃定了一塊不可冒犯的禁區。朱元璋統治時期,文士以表箋文字不當而罹罪者最多。朱元璋既知文士有訕譏之好,故而對這種表箋格外在意。果然,一些表箋被他看出了“破綻”,他便毫不客氣地亮出了屠刀。據有關資料記載:明初死於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達數萬之眾,開創了自秦始皇以來歷代皇帝“文字獄”殺人之最。
死於明太祖屠刀之魂之案例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僧人一初作詩:“見說炎州進翠衣,羅網一日遍東西”“新筑西園小草堂,熱時無處可乘涼”被懷疑抨擊明太祖刑法太苛,斬。僧人來複作詩:“金盤蘇合來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殊”字被視為“歹朱”並罵太祖“無德”,斬。朱元璋私遊一寺,見壁上有詩“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大怒,將全寺僧人都殺了。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被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斬。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斬。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被視為罵太祖當過和尚,斬。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聖德作則”,斬。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被視為“帝非”,斬。祥符縣教諭賈翥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斬。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斬。處州府學教授蘇伯衡,作表箋誤,下吏死。朱元璋當政期間,屢興文字獄,手段極其殘忍,而且非常的荒誕,這種荒誕的行為其實有著比較深刻的用意:因為只有這種不需要任何理由、無從辯解的殺戮,才能夠立威,顯示出皇權的絕對性,而對朝野造成巨大的威懾。對權術的運用推到了極致。從這些文字獄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深深的以他的平民出身為恥。他的暴戾、殘忍只是外表,而他的內心實際上是非常的自卑的,或者說心靈極度的自卑外化為極度的自大、專橫,在他充滿自卑的情結中,因而產生強烈壓制別人的暴虐意念,以此來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由於朱元璋稱帝后對文字的百般猜忌,而且是往往毫無道理就胡亂殺人臣,導致了當時的讀書人都不願意出來當官,一時間當朝的人才凋零。我們讀懂了朱元璋的自卑,或許可能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不要被某些人的“強勢”所迷惑,他們的“強勢”或許正是他們的弱勢所在,是經過包裝的嚴重的自卑。他們的背後,一定有著要維護自己的私慾和自己地位的企圖。
回覆列表
明朝也有文字獄:
我們都知道清朝有文字獄,而且許多時候,為了批判清朝,人們通常會用清朝的文字獄政策來說明清王朝的專制與黑暗,網路上經常有一種思潮就是但凡清朝的東西都是不好的,但凡明朝的東西都是好的,因而也因此產生了所謂清粉與明粉的對立。但是實事求是的講,文字獄並非清王朝的發明,也不是少數民族政權壓制漢民族的唯一手段,中原漢民族建立的專制王朝也有文字獄,而且其慘烈程度一點不亞於清朝,明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都熟悉明朝有特務政治,嚴刑峻法,但是殊不知明朝也出現過大規模的文字獄。
暴戾的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以嚴酷之名傳世,在其執政時期,也學習秦始皇,厲行文化統制政策,對於任何可能影射他個人以及明王朝的文字,他都會以絕對高壓之手段進行壓制,比如御史張尚禮就因為曾經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而被下獄處死。朱元璋曾經私自出訪,到達一寺廟,看見寺廟的牆壁上有“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朱元璋大怒,居然下令把全寺廟的僧人都給殺了。明朝的文字獄不僅針對本國的臣民,連藩屬國的臣民也在被監控範圍內,洪武時期,因為北韓國王李成旦所進表箋中有犯上字樣,因而明太祖下令將所有北韓進貢物品全部勒令發回,並且要求北韓交出撰寫賀表的人,北韓國王驚懼萬分,因而交出了撰寫表文的鄭總,鄭總也隨即被押送至中國,發配到了雲南。
為了加強統治,明朝在科舉取士的制度設計上還做了調整,新規定按八股取士,與文字獄政策一起,構成明朝文化高壓政策的組成部分。朱元璋之後雖然沒有更大規模的文字獄出現,但是明朝的文化高壓政策一直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