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竹看世界
-
2 # 今晚電影伴
這應該說的都是70年代生人的經歷了
我小時候就搬著凳子到廣場上去看露天電影,那種感覺到現在也沒法忘記。
-
3 # 王安澤導演
以前小的時候,我們村裡都會放電影,只不過那個時候基本徒步要有1000米左右。村子也不大也不小,直徑大概2公里左右。
那個時候只有大哥大,而且也比較貴,見過沒有用過。所以看電影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樂趣了。那時候的我還沒有上學,晚上吃完飯後,就拿著凳子和發小們一起去村子裡的大隊附近看電影了。畢竟大隊附近的空曠地方大,能夠送容納好多人。
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很精彩,不過現在基本的都忘了那個時候看的什麼電影了。畢竟過去了這麼長時間,大部分影片基本都忘了。
除了《三毛流浪記》和《小兵張嘎》還記得,但是劇情差不多忘完了。
《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估計很多人都看過,看著三毛的經歷,真的是童年的快樂。而且那種感受是現在的電影無法相比的。
那個年代的時候,可以說不論大小年紀,所有人都喜歡看。有時候怕在房頂看,樹枝上看,真的是回味無窮啊。
《小兵張嘎》這個電影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在學校裡。那時候學校好像是活動也不知道啥的,具體忘了。在學校後院裡紮起了非常大的帳篷,可以容納上百人的那種。而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在帳篷裡看電影。挺懷念那種感覺的,只是已經回不去了。
這個電影我還記得一點劇情,張嘎小小的年紀就去參軍了,那時候真的很佩服他,而且他的膽子特別大,不怕死有骨氣。照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哎,如今的孩子們,已經沒法和當年的孩子們比了。
當年的孩子們雖然沒有手機可以玩,但是玩的東西還是特別多的。現在的孩子們,除了手機外,基本沒有啥可以玩了。
-
4 # 默待無名
小時候搬著凳子走好遠去看電影,這幾乎是每個80後經歷過的一件事吧!反正小時候我是會經常這樣的。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農村的條件不是很好,想看個電影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那時候本身電視就很少,手機上網看電影那更是想都別想的事情!在農村只有家庭條件好的才能買的起電視,就算有電視電視臺也很少會放電影,再加上那時候一到晚上幾乎沒有什麼娛樂節目,所以只要聽說那裡晚上有電影可以看,我就會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看。那時候看電影機會其實也不多,只有在別人家裡有喜事的時候才會有,比如村裡有人結婚了或者是誰家生小孩了,只有這種情況人家才會花錢請人來放兩場電影慶祝一下,因此看電影的機會還是挺少的,所以只要聽說那裡有電影可以看,我們幾個小夥伴就會想辦法去看,有時為了看個電影要搬著凳子走幾里路去別的村去看!
記得有一次聽說鄰村晚上有電影可以看,我晚上早早的吃過飯約了幾個夥伴就出發了,到了那裡之後找個靠前的位置就坐下了,一會電影就開始了,我還記得那晚放的電影是《焦裕祿》和《野狼谷》。不過不幸的是電影才放了半個小時不到就突然停電了,唉!那時的心情真是來火啊,後來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來電,等我們把電影看完都差不多晚上11點多了!那時候能順順利利的看個電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到現在想起小時候看電影的事情都覺得自己傻,為了看個電影搬著凳子還要走那麼遠的路,到底圖個啥呢?其實呢這就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樂趣,不過現在是再也找不到不到那時候的感覺了!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這樣“傻”過呢?
-
5 # 覓影追聲
小時候搬板凳去看電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不僅有電影看,還有零食吃。
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老式的收音機都壞了。只有在夏天的時候我們村的小商店會搬出僅有的電視機放DVD電影,為的是能賣雪糕和零食。
那會看電影更是奢侈,因為不知道一年能看幾次。但是每次來放電影的必然會轟動全村,大隊部的喇叭會在全村通知:今晚大隊部有電影,今晚大隊部有電影……不停的重複著!
這時候我們小孩是最興奮的,晚飯都是胡亂吃幾口。天還大亮,跟父母要幾毛錢,然後夥同幾個小夥伴搬著小板凳去佔位置了。我們村子比較大人口有點多,如果去晚了只能坐在又遠的邊角,在看電影隊伍的後面作為小孩是看不到的。
電影布是拉在路口的兩根電線杆之間的。如果實在人多的看不到了,就到電影布的反面去看。雖然看到的人物和字幕都是反的,不過總比看不到要好得多。
我們家距離村裡的大隊部不算遠,小時候步行也就七八分鐘。不過,一般我們都是跑過去的。最好的位置莫過於放映機和熒幕中間的位置。不過基本佔不到,都被距離近的人早早的占上了,他們的訊息也是最靈通的。
放下板凳,佔好位置。我們才到一會,賣貨郎推車小車就過來了。如果是夏天,附近小商店也會把冰箱推出來。這時候跟父母要的幾毛錢就有了用武之地。
尤記得,小時候看的《唐伯虎點秋香》《聊齋志異》,有好多都不記得了。
結語小時候,我們家的小板凳都是自己做的,因為我的父親是木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雪糕是一毛錢一塊的。小時候,最喜歡的是推著獨輪車打著撥浪鼓的貨郎(我本家的二大爺就是貨郎)琳琅滿目的小吃和小玩意。小時候,最喜歡村裡的大喇叭,能看到電影和雜耍還得靠它。小時候,看電影對於我來說是最奢侈的等待。
-
6 # 搞出人生笑的大聲
看的電影《舉起手來!》:歡笑聲外還有國民式的愛國教育
有啊,這是不懂在小時候很小的時候來村委會,那時候我們離村委會七八公里吧,我們就一幫人拿那種老式的手電筒,走路去看的,所以這個回憶很特別,非常有意義。
《舉起手來》。這部由馮小寧導演執導,郭達、潘長江攜手主演的戰爭喜劇電影帶給國人太多的歡笑和回憶,其中有很多包袱現在看來依舊歡笑如故。可是這部14年前上映的電影卻也飽受爭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舉起手來》的故事,還有它飽受爭議的原因。
如今這部電影在某豆的評分只有6.3,那麼這個6.3是什麼概念呢?小編舉個例子,比如之前一上映的大鵬主演的《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可謂是槽點頗多,而且口碑也是譭譽參半,但是它的評分還有7.0。整部電影片長87分鐘,電影型別屬於戰爭、喜劇、歷史、劇情。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十面攻敵》。主要的拍攝地在橫店,導演則是內地“第五代導演”中的馮小寧。
還有喜劇路線的《舉起手來!》。但總的來說,馮導的作品還是大氣恢宏、激情感人、視角獨特為著稱。馮導也曾獲得過華表獎最佳導演獎,飛天獎、金雞獎等。
電影《舉起手來》講述了一個一隻日本精銳部隊為得到一個無價之寶而進軍一個小山村,但是最後只剩下一個日本兵的故事。電影採用倒敘的手法。劉薇飾演的孫女回憶自己姥姥的故事。她的姥姥還在上學時,正是鬼子大鬧中原的時候,而且學校時長髮生日本兵抓愛國學生的事件,又一次她的姥姥被日本兵盯上了,慌亂之中她躲進一個木箱子,並且不知不覺的被日本軍方運走,又被游擊隊隊員截獲,又傳到了郭達飾演的農夫手中。於是,故事的高潮也由此慢慢展開。
這是許多年輕人小時候的的經典回憶
-
7 # 過家家歐
有過,不過我們哪裡隔一個村就一個制度,我是在我外公家那裡看的,十年前了,那次是我媽帶我去坐孃家,我外公說晚上村子那裡會放電影,沒事就去看看,當時的我還小,說出來不怕笑話,那是我第一次看放映機放電影,,儀器不算老,不是人手搖的那種,當時放的是抗戰電影《地道戰》,村子裡人很多,畢竟是個稀奇玩意,咱農村人也沒見過,不大的地方里裡外外都是人,有的小孩被前面的人擋住看不見,爬上了院裡的圍牆,四周村民的房頂都有人,可稀罕這個東西了。
有人看到這可能會唏噓,我們沒見過世面,我四五歲那會,村裡通訊不好,一個村幾百戶人家沒幾家有電話的,我家還好,我爸接了一個座機,鄰里外出打工的人想家了,就打電話給我家,我再去通知鄰居過來接電話。我們看到放映機好奇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是我第一次看電影,黑白的畫面,不是很清楚,聲音很大,大家都很安靜,就這樣看完了一部電影,我們村我就沒見過放電影的,甚至是任何活動都沒搞過,近些年由於大家對傳統節日和文化的認知加深,我們村也開辦了社火隊,每年正月十五和端午節都會有表演,慢慢的還開始舉辦籃球比賽和我們那裡的人獨有的“洮岷花兒”歌唱比賽,也熱鬧了起來。
現在不像以前了,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都能看電影,還可以去電影院,有想法的自己買個投影儀在家看,只是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感覺。
-
8 # 棗兒影視觀
我是九零後,真正的九零年出生。別說搬著凳子走老遠去看電影,我都搬著過凳子去看過電視。
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電視都是黑白的,而我家我一臺18寸的彩色電視機,因為資源很有限,看電影也成為了一種奢求。不過當時,DVD也是剛剛流行起來,村裡有人用DVD透過電視放電影也是吸引了不少人,我就經常搬著凳子去電視而且還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然後是透過影布播放的電影,答對大喇叭會提前通知,經常是半年才有一次,這對我們小夥伴來說也是彌足珍貴了,邊看電影邊打鬧,也是其樂無窮。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露天電影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確實永恆的記憶。
-
9 # 筆上有魂
那時候沒有‘不夜城’,其實就是圖個熱鬧。
鄉鎮的夜晚太過寂寥,零星的燈光不如螢火蟲來得明亮,稻香中的蛙鳴是最大的聲響。長輩中,男人們有的會殺幾盤象棋,女人們總有繞不完的家長裡短。動畫城結束,我對電視便沒太大的興趣了。最喜歡的大概是聽那些聚集在路燈下的長者們討論古今政事,順便抓些甲蟲兒玩。
電影是看的,不過不搬凳子。對著地面吹上口氣,然後手指頭一抹:“恩,乾淨。”這才是我的日常操作。我不太喜歡瓜子這種常規的零食,吃的口乾,當時可捨不得買礦泉水。很是嘴饞的是燒烤攤上5毛錢一串的白果,將辣椒塗抹均勻後,那滋味叫一個棒。
要說小時候最讓我興奮的,公共電影只能排在第二位,第一非雜技班莫屬。現在想想有些抱歉,不論是常規的帳篷,還是院落高牆裡的表演,我總能像皮猴一般趁虛而入,有時還‘殺個幾進幾齣’,從沒買過門票。高中之後,雜技已經逐漸消失在了我的視野中。
還有多少人在堅持呢?從小打熬身體,只為了將傳統手藝一代代流傳下去......
-
10 # 使用者4072840014122
我小時候跟著媽媽去看電影。電影還沒開始,我看見周偉都是賣東西的,就會讓媽媽買,記得冰棒很好吃,才五分錢一個,我記得有一次冬天放電影很冷又下雨,放完了電影,那叔叔在我們家睡的覺,那會我爸爸當生產隊的隊長
-
11 # 香香美食達人
說到童年搬著小凳子要走很長的路到電影院去看電影。那可是我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事情了。
小時候因為生活在鄉下,我是70後的,七幾年的時候也就幾歲的樣子,那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視機,有時候連電都還沒有,就算有也不太正常,晚上有時候還是點燈來的,到了晚上也沒有什麼娛樂的節目,唯一覺得讓自己開心的就是去看電影,那時候的一片電影就是兩三卷交卷而且要兩三個人一起操作完成的,那時候電影院還是露天的,電影是黑白的也沒有凳子。電影院都是自己發電的。一張票才是五分錢還是一毛錢來的?記不太清了。
那時候我們家在供銷社,每晚吃完飯就扛著自己的小凳子跟著大人到公社電影院去佔位置看電影,那時候小孩子不收門票。而大人要排很長的隊擠得頭破血流的才能買到票。那時候每晚的電影院的人都爆滿。去晚了有時候都買不到票,佔不到位置。現再回憶起這些童年的故事。都有一種“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感覺呵呵。
記得八幾年那時候看的電影記憶最深的幾部電影是《高山下的花環》《少林寺》《少年犯》《八一事變》等等……
再後來就是到八四還是八五年的時候家裡面就開始有一臺黑白電視機了,不用再排隊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了,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呵呵,現在回想那些童年的事情還是覺得很有意義很難忘的,小夥伴你的的童年是怎樣呢?
回覆列表
有啊,小時候看電影是很稀奇的事。
我記得那會家裡的電視看不了好多臺,而且以電視劇為主。看電影變得很稀奇,那會看電影大多是縣裡電影院帶著大布幕來放的,膠片電影,師傅在後邊放膠片,投射到前邊的大布幕上,非常有感覺,那會都是在村子中間放映,人都是帶著小凳子來的,裡三層外三層的,還有賣香菸瓜子汽水炸洋芋的,非常熱鬧,簡直就是童年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