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藝老母親

    這個年齡應該是幼兒園剛上小學會有這樣的,小男孩這個年齡本身就好動,不過一學期下來會好的

    所以幼兒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灌輸他已經不是幼兒園了,小學的任務就是學習,在家可以陪他看看書,先是5分鐘,再10分鐘,再20,30分鐘,書看不進去就做點手工或者畫畫,總之讓他鍛鍊專注力

    小孩專注力培養最好的年齡是3-6歲,不過7歲還不算晚,要正視這個問題,畢竟小學是要學知識的,每天放學回來鍛鍊他專注力,就是讓他鍛鍊坐的住,循序漸進,這個就需要家長多費心了

    要告訴他學習就是學習,玩就是玩,必須先把作業寫好或者先鍛鍊專注力,每天作為任務,做完才可以玩,畢竟小孩的天性不要去抹殺

    總之,循序漸進讓孩子自己正視這個問題,家長陪著他一起努力吧

  • 2 # 軒老師談教育

    七歲,剛剛上小學,而且是小男孩,正是好動好笑的年紀。就是因為如此,所以上課不能夠聚精會神的聽講,容易走思和說小話,搞小動作,嚴重影響了聽課的狀態。我的建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睡覺前和孩子做簡單的總結,適當地實行獎勵政策。

    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低年級的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注意力不集中,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那我們就詳細談一談這個問題。

    透過興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例如畫畫、練習書法和做手工都容易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選擇一項孩子最感興趣的進行訓練。先訓練孩子可以安靜坐下來的習慣,從十分鐘到一刻鐘到二十分鐘,循序漸進地延長時間,慢慢孩子就可以有較長時間的專注力。培養孩子聽的能力。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要老重複,講完之後讓孩子再複述一遍。如果複述得好,及時地表揚和肯定。如果他沒有認真聽,而是幹別的了,就罰他做一項簡單的家務。透過獎罰來培養孩子專心聽的能力。睡覺前和孩子做簡單的總結。

    主要針對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讓孩子給大人複述一下哪堂課老師都講了什麼內容,哪節課最有趣,為什麼。不喜歡的課老師怎麼講更好。

    你就讓他當你的小老師,你就做一個虛心聽的小學生,讓他來教你,這樣可以提高孩子聽課的積極性。如果大人聽的不是特別明白,就要提醒孩子明天要聽得認真點哦,因為學生有點兒聽不明白。相信這樣的辦法,可以讓孩子越來越用心聽課。

    適當的實行獎勵政策。案例:我去同事家裡玩,看到他家的門上貼了很多漂亮的小星星,原來是給孩子獎勵的。如果孩子能夠準確的複述課上聽到的內容,或者認真地完成了作業,或者幫大人做了一件家務,都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二十個小星星可以換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同事反應這個方法非常好,孩子非常配合。

    我們也可以學習這樣的鼓勵方式,配合第二種方法,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讓孩子主動去學,快樂地去學,效果要比打的罵的好很多。

  • 3 # 回頭教育

    這樣幫孩子檢查作業,孩子肯定會主動好好學習!

    孩子不願意做作業,一看到書本就犯困;

    孩子雖然在看書,卻看不進去;

    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願見老師,一到上學前就狀況百出;

    孩子上課打不起精神,課後卻十分活躍,玩不夠;

    經常有家長提到,孩子明明有學習任務擺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願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

    1

    關於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歷來是很多家長關心的。

    確實,學習很重要,那是孩子通往夢想的路,是孩子未來擁有精彩人生的基本保證,怎能允許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有怠慢或厭煩呢?

    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不愛學習,其實多半原因來自於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不正確!

    也許有些家長讀到這裡,心裡開始抗議了:“為了孩子,我累死累活,受著幾乎是上刀山下油鍋的苦,你竟說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我?!”

    先莫急,我們舉幾個小例子,家長先看看能否從這些例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有自己的影子,家長就不要把錯誤都歸咎在孩子身上了,而是要尋找更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

    事例1:

    A孩子老師給家長打電話,說孩子有點厭學,在學校裡不認真聽課,字跡潦草,算數也差,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一天到晚就想著下課和放學。這位孩子家長掛了老師電話後,馬上把孩子抓到跟前,一頓責罵和情緒發洩。對家長來說,接到這樣的電話實在丟人,孩子也實在讓人失望。

    事例2:

    B孩子考試只拿了65分,家長看了分數,直接開罵:“你怎麼這麼不用功啊,我這麼辛苦賺錢供你讀書,給你報各種興趣班,給你衣食無憂的生活,你就給我拿這個分數? 你不能向誰誰學習?人家學習多好,你就知道玩……

    事例3:

    C孩子愛看動畫片和玩遊戲,只是父母每看到孩子看電視或碰遊戲,就會數落:學習怎麼不這麼用心,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這些沒用,玩這些沒用,真怪不得你學習差,趕緊給我結束,做作業去,做練習去,看書去……

    事例4:

    D孩子的父母很喜歡操心孩子的學習,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陪著孩子學習,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一定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專心陪伴,孩子寫的每一個字,做的每一道題,都在父母的監督和指導下。

    2

    以上四個小例子,是中國家庭中的常見場景,我們想象下,孩子離家一整天去學校接受教育,回來後,面對的是父母目的非常簡單粗暴的溝通和教育。

    “練什麼字,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

    “健什麼身,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

    “買那麼多閒書幹嘛,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

    “學口琴有什麼用,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

    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學校生活的主要內容。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沒有錯,但家長如果整天把這話掛嘴上是不好的,往往讓我們的孩子處於緊張的疑慮、或恐懼之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業餘時間。孩子們無法接受父母說自己懶惰,也無法向父母表達。所以,每次被父母禁止玩耍,被責備學習偷懶,幾乎一切的被允許都是有學習條件束縛在先時,會感到萬分的痛苦,轉而痛恨自己的學習、課本和作業。

    在這樣的親子環境下,叫孩子如何會愛上學習?學習多煩啊。

    3

    在生活中,我們的家庭型別多種多樣,孩子也千差萬別,對於孩子愛上學習這個問題,是很難找到一把萬能鑰匙的。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我們一直用外部力量去推孩子,我們去講道理、監督、催促……這些力量再大都很難讓孩子真正地改變,我們需要從孩子的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讓孩子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與積極性。

    參與感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大多數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往往都不太喜歡發號施令的人,因為那意味著你處於被動的狀態。

    只有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一份子的時候,你才會真心去為你的團隊努力,這個團隊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組……

    對孩子來說,應該是能讓其參與學習任務的任何團體。換句話說他們讓你有歸屬感,你對他們有參與感。

    就拿做作業來說,如果你只是每天讓你的孩子去完成作業。那麼對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師的要求而已,事實上,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呈現的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

    只有當他從心底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這項任務的一份子,並且是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訊號。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完成作業。

    4

    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對學習有參與感?

    溝通時,儘量把祈使句換成疑問句

    “吃完飯了,趕緊去看書寫作業。”換成:“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寫數學。”換成:“你想先寫什麼?”

    “快點寫啊,別磨蹭。” “認真點啊。”換成:“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由被動接受轉換成主動思考。

    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

    選擇一個寬裕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溝通,制定一份學習計劃。對於計劃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聆聽孩子這樣制定的原因。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嗇你的鼓勵!

    制定計劃算是前期統籌的過程,這個過程相當於自我意識的激發和參與感的培養。

    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和獎懲規則

    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的好處是,孩子會更有參與感,而且當他們完成任務時,他們會更有成就感。

    目標的制定可以從短期目標開始,比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作業正確率高等等;也可以從中期目標開始,比如期末考試成績、一個月內做作業的認真度;也可以從長期目標開始,比如學期末的進步、成績等等。

    不管孩子制定什麼目標,充分尊重並幫助他執行即可。自己制定獎懲規則不僅有利於孩子培養參與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做溫和堅定的執行者

    家長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獎懲規則,嚴格執行。當孩子進步時,不要吝嗇給他的鼓勵。當他沒有完成目標,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不能姑息。

    5

    最後,小慧、編給大家8條建議,也許可以幫助你的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1、在家裡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計劃他放學後的時間怎麼安排。

    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洗澡等等。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2、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於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

    家庭裡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看書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3、觀察一週的時間,看看孩子是如何對待功課的。

    然後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你觀察到什麼,使用好奇的問題問問看孩子是怎麼想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拋棄對問題的預設,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做到只聽而不評價;和孩子一起探討,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辦法讓做作業更有效?孩子是否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什麼幫助?

    4、告訴孩子,如果他的功課、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裡。

    但是你不會為功課、作業的事嘮叨或提醒,然後,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學習知識是孩子的責任,當你不停嘮叨的時候,學習知識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5、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風格。

    有的孩子手裡搓著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於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6、當我們開始把做作業的事交給孩子時,孩子也需要時間來建立寫作業的好習慣。

    在他還沒有形成習慣前,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他可能忘記作業,或者花更長的時間。我們需要做到不嘮叨,不提醒,不解救,不指責,不發火,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給他充分的尊重與支援,而不是從他手中奪過寫作業的權利。

    7、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學習目標,讓他承擔自然後果。

    這時也許他會遇到老師的責罰。你可以透過好奇式提問,幫助他一步步探索學習的目的與重要性。

    8、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一朝而蹴。

    但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給予孩子尊重,將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人反對我辟穀,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