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瓜子02

    我孩子現在也是讀一年級,每天晚上寫完作業,睡前,我會跟她閱讀繪本故事,因為繪本故事有圖片,有畫,還有字,孩子們喜歡,讀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孩子還可以看圖來看懂故事的意思,多多閱讀,增加孩子的識字量,這對孩子學習非常有用的,無論是寫作文,還是看圖寫故事,都是不錯的[害羞]

  • 2 # 北漂的米粒

    謝謝邀請。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從懵懂的幼兒園升到緊張有序的小學需要一個過程。原來只是字詞的訓練,現在上升到會有段落的描寫,孩子肯定不太適應。開始的時候或許寫的語句短小,可以慢慢地訓練,從字詞的增加到語句的擴充套件。看圖寫話更可以發揮想象力,抓住主要景物或事件的基礎拓展思維空間,你可以指導或提示孩子幾次,讓他熟悉一下,課下再讓他多讀一讀繪本,故事書,圖畫書等加強記憶,試著讓孩子看著圖畫換成自己的話描述一下,慢慢地就好起來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急於求成。有時間就多讀多練 ,很快就會跟上來的。

  • 3 # 靠人找

    兩個字:多練。

    往細了說,就是要練習著多看多說,然後才是多寫。

    家長可以在一邊引導: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從這三個層次引導孩子。

    最後才是讓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同樣需要家長的全程陪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期間家長要多多鼓勵,多多讚揚,不能讓孩子有太大的挫敗感,否則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學習心態甚至人生觀。

    總之,家長不能吼,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急於求成。

    要耐心,耐心,再加一點耐心!

  • 4 # 陪寶貝聊聊天

    我的女兒上一年級。但是程度比你的孩子差多了。(我女兒不僅看圖寫話差,是樣樣差)和班裡的孩子比。不是說基礎差,而是零基礎。因為我女兒沒有上學前班,她班級裡面的孩子大多數都上了學前班。學前班的教授的就是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針對女兒的情況,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放平心態。剛開始對於女兒的情況,老師找我談,孩子也找我訴苦。當時我也十分焦慮。感覺孩子跟不上怎麼辦?但是我發現,孩子是很敏感的,會從父母的狀態當中體會到好多情緒。我焦慮之後,孩子的狀態就不好。後來焦慮一段時間後,我就想著,反正孩子在學校,每天學的內容都能接受,都能夠弄懂。今天比昨天都有進步,這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我放低了要求,放平了心態。女兒每天去學校都是高高興興的,回來之後也是高高興興的。這種情況下她的成績越來越好。

    希望,你在孩子看圖寫話訓練,或者其他學習上,也能放平心態。

    第二,找出問題的原因。我女兒的問題,是之前零基礎,所以對現在的學習造成了困擾。我針對於她的問題,有的時候裝作無意間(以遊戲的方式)給孩子講一下數學的基本知識。或者是看電視講故事的時候就順帶的教一下識字。這種情況下她的識字量也越來越多,數學邏輯也越來越強。

    你也可以用遊戲的方法讓孩子講一個故事,擴散一下孩子的思維,增加孩子的邏輯性。

    第三、制定措施。我現在對女兒的要求,不追究歷史欠賬。每天讓她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搞懂,弄會。

    你可以針對一年級的學習難度。每天適當的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第四落實。每天晚上放學回來之後複習當天的內容,要讀之前學過的課文。當然孩子有的時候不願意配合,不願意配合的時候就讓他玩一會兒。等他心情好的時候,在學習。

    相信家長朋友們都有這種感覺,學習好的是心情好的時候學習效率就高。

    第五、表揚。肯定孩子的成績。相信家長肯定會有這樣的認識,即便我們的孩子沒有上學,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拓寬,也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更何況孩子在學校受到教育,在家受到父母的指導,各個方面肯定是越來越好的。

    肯定孩子學習當中的每一次進步,對孩子進行鼓勵。這樣會使孩子越來越好。

    第六,提高家長指導能力。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找一些課外的輔導班或者家長透過看一些書籍歸納整理一下,提高指導能力,這樣也挺不錯。

    有的時候好的學習方法真的是事半功倍。最後我想說的是堅持就是勝利,每個孩子都是一種花,每種花的花期不一樣,我們只要做到盡心灌溉,靜待花開。

  • 5 # 哦嗨喲

    看圖寫字,拼音一定要掌握好,這是基礎然後就是生字的詞彙量,他如果生字認識的不多,那再看圖的話,他就寫不出那麼多詞語,和段落,平常讓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這樣對他寫作,也有很大幫助,他的知識量就會儲存起來

  • 6 # 西北小朋

    孩子還小,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重點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看圖寫話主要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教孩子學會看圖,要有方式方法。看圖要掌握一個順序,可以從先上後下、或先左後由、或由遠到近、或從中間到四周的順序,讓孩子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什麼時間?在哪兒?都有誰?),讓他對圖畫所包含的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接著再讓他由整體到區域性觀察:圖上發生了什麼事?(幾個人物?在做什麼事情?怎麼做的?),讓他找出圖畫所描述的重點,也是這幅圖所要寫的重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故事情節”。再接著觀察細節:人物的年齡、性別、體貌特徵、衣服的顏色等等,還要觀察主人公的表情、動作等,從而可以推斷出人物的心裡活動。周圍環境的情況、天氣情況等也是所需注意的一個細節,可以具體的描述出事情是發生在何時、何地家長要有耐心,一年級的孩子本身接受能力就低,所以,要耐心一點慢慢教!重點說一下,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充滿了他們這個年紀的童趣,父母要多鼓勵孩子,不要憑著自己的經驗反駁孩子!

  • 7 # 劍橋MSE考試資訊

    思維方式的問題

    孩子本身對於這個題目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固定思維,看見什麼說什麼

    其實可以增加對於細節的描寫和情節的想象

    這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多看看相關故事,開啟思維

    多模仿寫作,開啟想象空間

    多看,多寫,日積月累,就會慢慢變多的

  • 8 # 小熊XIAOXIONG

    我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了,看圖寫作也是我很頭痛的一個問題。我陪他看書也看得夠多,講得也夠多,可是他好像就是不開竅,每次寫個一兩句就語塞了,再怎麼提醒他都想不出下一句來。我氣也氣過了,罵也罵過了,沒辦法了。現在我要求他每天晚上認認真真的讀兩篇例文,希望以後會對他有所幫助吧,只能用這種笨方法了。

  • 9 # 搖籃的手

    一年級的孩子,認字本來就比較少,你想寫多長呢,而且看圖作文只要把人物事件寫清楚就行了,不會寫的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的。建議孩子發揮想象,家長陪同,多寫多練,自然就好。

  • 10 # 二姐隨緣

    “看圖寫話”就是小作文,不要讓她焦慮要寫多少字,先用語言表達畫面上的內容,多講幾遍再寫出來!

    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麼事兒?結果怎麼樣?回答了這些問題字數就夠了!

  • 11 # 出水菱角

    我說說我的看法。看圖寫作是一項很重要的語言和邏輯思維的訓練,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用看圖說話的方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對於孩子寫的很少實屬正常,根本原因是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足,但這些是表面;根本原因是孩子的積累不夠,沒有大量的輸入談何有隨心所欲的輸出。孩子還小,積累量肯定不行。但我認為不用過分擔心,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引導。寫得少不代表不行,寫得多不代表水平高。

    我一直認為寫作的教育需要一個正確的思路:先學會把事情說清楚,這是最重要的,辭藻和文采只是錦上添花的事。但目前小學教育過於注重修辭和優美句子,忽略邏輯訓練。其實是本末倒置了。還是從基本寫清楚話起步,家長對此要放平心態,畢竟以後的時間很多。

  • 12 # 被拉線的風箏

    我家還差一年才上一年級,已取經的態度來看看他人的回答。

    現在家家都有孩子,都當寶貝。孩子有什麼不懂,大人去教他,但是肯定會有教了他不聽,他跟你搗亂,我們應該包容但是有限度的,教育他要尊重大人

  • 13 # 天頭地尾

    寫的少說明沒有話說,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看圖看不仔細不全面,或者說還不十分會看圖,二是平時場景觀察少,說話訓練少,置身語言環境少。

  • 14 # 喇叭說事

    一般性小孩寫東西,你最好不用強制性,有時候太過於強制性她反而反感。你有時候會他帶出去,在她看到她感興趣的東西的同時,建議你直接做一些引導應,讓她擴充想想,這樣,她看到一些看圖寫話的東西時就不會害怕或者反感了。

    有時候她想找你說話或討論事情時,說話不停,這時你千萬別感到煩,或者找藉口避開,如果這樣,會增加他們對父母的顧忌。如果他們分享給你東西時,你們也最好接受,否則時間長了,會讓她覺得,你們不需要時間長了,會讓她忘記分享,學會自私,並且很多時候,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給她做引導,做寫作的東西,只是區別在於他們沒有用筆寫而已。

  • 15 # 擔架隊總指揮

    每個人對孩子的要求都不同,我選擇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好了,至於讀書我無所謂。不想約束孩子太多。有人也許會說這樣不不負責任。我只想說一句,管你吊事。

  • 16 # 夜露之淚

    一年級的看圖寫話還好,但主要要看聯想,建議多讀書,不要成篇成篇的厚書,哪怕是薄薄的讀物也好,另外閱讀是伴人一生的,建議從小養成,在以後也有莫大的幫助

  • 17 # 情感經營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雖然不太懂兒童教育。但是我也有一個女兒,也是看著她從幼兒園到現在小學的。你說的問題,在我們孩子的身上也都有這樣的存在。也許這是孩子的一個通病,所以不必太擔心。

    孩子的世界,是另一個我們不太瞭解的世界。這不是說,我們想不到,而是你不知道,她在面對一個事物時,她是怎樣在心裡描述的。這跟她在當前這個年齡前,所瞭解的東西是分不開的,並且她對事物的理解是片段式的,朦朧的,印象派的。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是她對事物的全部描述。當你明白這些的時候,我們就要採取各種方法來增加她的見識,來引導她對事物的延伸認知。千萬不要以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她的對錯。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爸爸,抱著自己4歲的孩子,問她一個問題:寶貝啊,你說冰融化了會成為什麼?他滿心期待的想要孩子說出會變成誰的結果。可是,孩子眨眨眼,就嫩聲嫩氣的說,冰融化了就是春天啊!他一下子愣住了,這個沒有問題啊,冰雪融化,春天到了。你看,冰化成水是一個非常理性話的物理變化,兒孩子的回答就是一個非常感性的認知,充滿了想象和與成人思維不同的思維。孩子的認知是碎片化的,我們想要孩子能夠更有邏輯更加豐富的表達,就要給孩子更加豐富的外界資訊,跟他們建立更加符合兒童思維親子關係,能夠更多的走進她們的世界。

    我可以給您提出以下我的一些經驗和建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則有選擇嘗試:

    第一是寬慰,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這樣的情況。你也不必過分擔心和焦慮,因為你的情緒會帶給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遠遠超出你的預判的。孩子每一次的表現,除了表揚就應該是更好的引導。

    第二是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讓你成為他可以暢所欲言的交流夥伴。現在每家的孩子比較少,也就是說,她除了能在學校跟小夥伴和同學交流外,她最多的時間是跟家裡人在一起,尤其是父母。

    第三是要多帶孩子出門長見識,讓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知很多事兒和物。當他們的認知範圍不斷擴大時,那麼他的表述能力就越強。

    第四是多讀書,這裡可以分兩個部分,一是多給她買一些適合他們的兒童讀物,讓她自己學會閱讀;一是你讀她聽,讓她從聽覺上學會接受更加系統有邏輯的語言表述。

    第五是讓孩子講故事,聽和讀都有了,就應該讓她把所聞所見的從自己的嘴裡表達出來。慢慢的她就學會在一個事物上儘可能多的來傳遞資訊啦。

    總而言之,我們對孩子要有耐心,多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教育孩子,父母就是她們的人生導師,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和教授她們。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選擇: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麗穎和周冬雨誰的演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