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家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話題~這些年,你回家過年的交通工具有什麼變化?回家的時間?買票的方式呢?都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6
回覆列表
  • 1 # 石家莊微情報

    88油膩中年一枚。

    從中學開始,就開始走出了家門,“回家”成了一個美麗的詞語。

    中學時代,寄宿學校,每個月可以坐公交回家一次,最盼望的當然是寒暑假放假了。但是由於行李太多,自己又拿不了那麼多,每次過年前放寒假的時候,父母會開著拖拉機來接我,這麼興師動眾的,大家可能覺得很奇葩,但在那時卻是真的,還有開著機動三輪車的,反正都是機動的。那個時候,因為農村人家裡都種著莊稼,農用機械一來可以收糧食用,二來可以走親戚接孩子上學或回家用。也就是說,稍微遠點的路程,農用機動車就是代步工具了。

    大學,去了很遠的秦皇島讀書。雖然同屬於河北省,但是車程還是挺久的,大概要七八個小時,甚至更久。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聽說過高鐵,坐動車也只是看人家,每次回家,都是擠在綠皮火車的人堆裡,站著,慢慢地晃一夜。沒錯,基本上都是晚上坐車,因為這樣一到目的地就是天亮了。因為每次開學與放假,坐車的學生都很多,基本上沒有座位的。出站之後,還要轉汽車。即便在這樣難熬的時光裡,每次過年回家,心中都滿是歡喜。

    工作後,去過幾個不同的城市。每次過年回家,也都是高峰期。但是會有更多選擇了。坐過臥鋪與動車了,在高鐵裡拍過照了。回家,變得相對容易,而家在心目中的地位,卻遠沒有年少時那樣重了。

    後來定在了石家莊。在石家莊結婚生子,在石家莊買了房和車。老家在新樂,回家只不過是一腳油門的事了。父母身體不好,基本上每週或半個月都會回去一趟的。過年回家,心情變了很多。由年少時的依戀想念,變成了現在的不放心與掛念。

    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我想,我們每個人過年回家都將變得越來越容易。那麼,就多回家看看吧!不只是在過年。

  • 2 # 煙臺劉大胖vlog

    【家鄉10年鉅變,從過年回家方式上一目瞭然】

    趕腳我們的過年回家方式,非常能反映出自己,家鄉煙臺,乃至祖國的巨大變化。

    那時候,對於汽車的安全問題,也不大在意,總感覺我們汽車四通八達,到北京到上海也不在話下。那時候,過年放假,都是坐汽車回家過年。

    畢業回家鄉,汽車回家還是很麻煩

    畢業後,成家,回到家鄉煙臺,每逢過年,都是坐汽車到鎮上,再打個黑出租回家。距離也就百十公里,但現要公交到車站,再汽車回鎮上,再倒車到家裡。也是很麻煩的。

    在老家過完年,回到煙臺,再坐普快到丈母孃家。短短的7天假期,回兩個相隔千里的地方過年。交通花費倒不說,各種倒車,真心累啊,身心俱疲。

    青榮城鐵開通,煙臺終於有了動車

    2016年11月16日,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即青段)正式通車執行,去丈母孃家,又多了一個選擇,動車五六個小時就能到。

    but,我跟我媳婦倆,還是喜歡做普快,因為普快是夜裡的,睡一覺第二天一早就到了。

    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煙臺新機場

    後來,生活好了,去年過年一家人外出旅行過的年,來回做的是飛機。

    2015年年中,煙臺機場從萊山搬到了蓬萊,新機場高階大氣上檔次,二期建設也快啟動了。

    雖然自己也揹負著各種貸款,但生活正在我們的努力下,慢慢變好,願我的家鄉煙臺,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 3 # 東方溼地

    我的老家在鹽城,每逢春節,我都往家趕,因為農村的老家熱鬧。

    第一次春節回家,是1994年,從吉林圖們出發。先是包汽車往延吉火車站。鹽城是全國唯一一座沒有山的城市,所以坐汽車不會有顛簸。但我們去延吉火車站,汽車繞著盤山公路疾馳,看著身邊的懸崖,死死地抓住座椅,生怕栽進山溝裡。一個小時後下車,發現出了一身汗,腿都軟了。

    那個時候還是綠皮火車,一路走一路停,車廂裡擠得水洩不通。我們幾個人雖然上了車,但沒有座位。出發前,還將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在車上待了兩個小時,發現都沒有了“坐相”、“站相”。有報紙的,直接墊在屁股底下,很快就會睡著了。

    那時的我,也累得不行,買了一份報紙攤在座椅的下邊,鑽進去覺得很舒坦。坐了大概有二十個小時的火車才到北京,然後再坐長途汽車回鹽城。那時的汽車不走高速,全走國道,過河北,到山東,才入江蘇,一晃就是30多個小時。到了市區還得轉乘小巴到鎮上,然後再步行一個小時回家,到家後,骨頭都散架了,睡了一天多,才回過神來。

    第二次春節加家,是1997年的事了,當時部隊在徐州,徐州與鹽城之間沒通火車,只能坐汽車,也要七八個小時。第三次還是春節從部隊回家探親,已經是2000年了,由於鹽淮公路的修通,路途短了,時間也縮短了兩個多小時。

    現在住在鹽城市區,除夕夜我還是喜歡回農村老家。但汽車直通家門口,自駕上內環高架,再走國道,回家對我來說也就是40分鐘的事了。

  • 4 # 遼寧老丁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爹媽盼望我們把家還!又到了一年春運時!在外的遊子你買到回家的票了嗎?

    時間退回到2007年,那個時候還在上海工作,每年春節回家是最期盼的事。但回家的車票相當難買。那個時候沒有動車,只有幾趟上海開往東北方向的火車。其中一趟車次我還記得是1227/1228次上海~阜新的一趟慢車,這是我回家唯一比較方便的車次。歷年上海開往東北方向的列車到春節期間都是非常緊俏,一票難求!那個年代沒有網路購票,唯一購買車票的方式就是去火車站或者去代售點排隊購票。只到今天我還記得當時排了26個小時的隊買到了兩張站票,為了回家站了幾十個小時,雖然辛苦但回家的那份喜悅至今難忘!

    轉眼10年過去了,今天在看到春運的話題時,感覺已經變得很模糊。已經五六年沒有感受春運買票的緊張感!因為從上海回到了北方工作生活,距離家更近了也有了自己的車,每年春節回老家都是自駕,所以也就淡忘了春運的緊張感!

    10年間真的變化太大了,今天不但網路購票十分方便,火車也不在單一,動車高鐵遍佈全國,瀋陽~上海的高鐵都可以朝發夕至咯。大大的緩解了春運的壓力,機票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折扣。各類租車公司的成立,租車回家也成了一種新時尚。順風車,網約車的出現都為遊子提供了多元化的回家方式!更大的變化是私家車已經成為了大家出行回家的主要交通工具!短短的十年,透過春運回家的交通方式就能看出我們生活水平的變化!國富民強在這10年的春節回家路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讓春運回家的路變得不再那麼艱難!讓遊子回家的心情更加舒暢!

  • 5 # 越來越沉靜

    90年代上大學那會兒,在外地,好在都是城市,每逢回家,都是買的綠皮火車票,而且經常是無座,要站一路,人少時還可以,拿報紙一墊坐在地上,人多的時候,站都站不穩,就那樣一直被擠著到了家,在擠下火車,出了站臺找公共汽車回家。

    90年代末,參加工作了,也在外地漂泊了幾年,大多數還是坐火車出行,個別時候買不到火車票,也曾坐過大客,晃盪一天一夜,車上吃車上睡,別提多難受了。

    後來有朋友有了車,老款捷達,幾個人一塊開車回家,感覺很牛氣,也確實方便了不少,但是道路不行,很多村子的過路費也很高啊。

    最近十幾年已經回到家鄉,基本不用趕春運了,而且方式也靈活了很多,飛機、高鐵、動車、自駕,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火車仍是一票難求,需求最多的一種方式。

    出行的方式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歸家的心確是永恆的。還是得請相關部門整頓秩序,幫助大家享受歸家的權利。

  • 6 # 笑搞

    從腳踏車到公交車到新能源公交車

    這些年來交通工具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人力到現在的電動,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社會。

    從初中開始進去寄宿制學校,那時候小汽車還很少,都是騎個腳踏車去學校,由於學校是寄宿制,車子是直接放學校兩週的,一大星期自己還要騎車回家。

    上了高中,交通方式變好了,逐漸的公交車開始多了,自己的腳踏車也被淘汰了,自己當然也能省點事坐公交車回家。

    大學就更好了,去了外地上學,直接是火車到另一個城市,很方便,那時候車票還很便宜,真的很實惠。現在工作了,也是坐火車高鐵回家,現在交通變好了,路修起來了,不管是汽車火車都是到家,過年不管多麼忙碌也要回家看看。

  • 7 # 春天的使者306

    不知不覺得 ,已經在外工作了三十年了,想想原來的過年經歷,真是有太多的感悟和回憶。九十年代的 時候,只能坐45次火車,如果你坐過此車的人,一定有感情,是從北京到福州的,我上車的地方,連坐位票都沒有,只能購到站票,一站十幾個小時,廁所內都是人,沒有辦法,一切為了回家;後來,換成動車,速度明顯加快,不過 ,還要到杭州換車,時間也由原來的十幾個小時,壓縮到七八個小時;現在方便極了,高鐵速度快,也就三個小時,回家都可以吃中午飯了。過年再也不愁坐車的事情了。生活在不知中改變,感謝我們的國家,感謝我們科技,讓我們的過年過得更開心了。

  • 8 # 靜夜思己過

    小時候過年回家,沒有交通工作,直接腿著回去,就是這麼任性。

    中學時代過年回家,路程稍微有點遠,沒關係,依然還是這麼任性,騎著我的大寶馬半個多小時就到家

    高中時代,騎大寶馬回家已然不現實了,那沒關係,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花幾塊錢坐上大客車,不到一個小時候就到家了,依然還是任性。

    大學時代,離家越來越遠了,過年回家交通工具又發生了變化,大客車、綠皮火車隨便選,花個幾十塊錢大概5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回到家了。

    畢業工作後,過年回家的方式更是多了,想開車回家就開車回家,不想開車回家就坐汽車、火車回家,怎麼舒服怎麼選擇,大概5個小時左右到家。當然未來也可以選擇坐高鐵回家,那速度就不用說了,據說高鐵只需要2個小時就可以到家了,想想都感到激動。

    從走路到騎腳踏車再到汽車火車高鐵私家車,回家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了,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回家都要謹記一點:安全第一。高高興興回家過年,不要忘記多陪陪父母。

  • 9 # 情關鄉土

    在科學技術日以發展的今天,交通工具也日新月異,我們不斷享受著交通工具的更新所帶來的便利。

    記得在我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回家過年,都要去售票廳排好久的隊才能買到火車票。然後一家人大包小包的扛著行李坐上綠皮火車到達目的地。那個時候手機還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在火車上的時間非常的漫長,只能看看書、聊聊天、睡覺來打發時間。

    而如今,高鐵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以成都到杭州來說,火車要坐30-50個小時不等,而高鐵只需要14個小時,而高鐵和火車差不多的價錢。 以小見大,這些年交通工具發生了變化,我總結了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速度更快。

    目前我國開通運營的高速鐵路最高時速350公里╱小時,武廣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鄭西客運專線三條,試驗速度最高可達394.2公里╱小時,這是我國目前最快的有軌列車。

    2.方式選擇多樣。

    而當機票便宜的時候還能買到與火車票相當的機票,回家的方式非常多樣。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體驗更加舒適。坐高鐵不但可以幫手機充電,還可以在高鐵上點餐。

  • 10 # 孩子給我講道理

    最初離家的兩年,因為收入不多,手頭拮据,能省則省,家的距離也只有一千多里,所以只買慢車的坐票,一般都是夕發朝至,十幾個小時,坐一晚上車,第二天白天到,省去了在車站等天亮的煎熬,公交中巴的折騰到家,可以省不到一百塊錢,卻也欣喜異常。

    後來工作穩定,收入有了起色,每年都略有盈餘,買車票的時候選擇空間也大了,也會在慢車和快車間自由選擇了,體會到金錢買到時間的快樂,因為十幾個小時的慢車時程快車只用時一半,再也不會因為幾十塊錢的差額而兀自心疼好久。

    再後來回家就試著享受了火車的臥鋪,在輕搖的列車上,臥聽鐵軌和車輪間咣噹咣噹的歌唱,歸家的人聽來,也是溫柔的搖籃曲,在一路向北的夢鄉中輕輕吟唱,六七個小時的車程在一覺中圓了歸家的夢。

    然後又有了高鐵,速度提升了很多,只是那時離家更遠了,到了5000多里外的江南,距離越來越遠,卻沒了以前對於路途遙遠的焦慮和歸家的渴盼的熱烈,空間距離似乎不再成為問題,早上九點在辦公室裡喝著西湖龍井,晚飯時就在家裡的土炕上吃著媽媽的酸菜餡餃子了,飛機讓思念的距離更短。

    慢車硬座,快車臥鋪,高鐵飛機,改變的是方式和時間,不變的是對家的愛和眷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宮如何勸呂布出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