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都公安
-
2 # 文史大觀園
唐代最後一個皇帝是唐昭宗的兒子李祝,朱溫篡位後將他毒死,年僅16歲,又被後人稱為唐昭宣帝。不止李祝,他的其他九個兄弟與父親唐昭宗都是死於朱溫之手。
今天就多說一句,說說李祝的父親--唐昭宗李燁。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逐漸江河日下,藩鎮割據,宦官掌權。從唐僖宗開始,唐朝的皇帝開始喪失權柄,甚至出現了被太監幽禁的情況,很不幸,唐昭宗就是這麼一位倒黴皇帝。
說起來,唐昭宗的繼位方式跟700多年後的崇禎皇帝很像,唐昭宗接替的是他的哥哥唐僖宗的帝位,繼位時很年輕,才剛剛16歲。這時的唐王朝,到了他手裡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黃巢起義剛剛被藩鎮聯手剿滅,長安被黃巢一把火燒的殘破不堪,中央政府對於全國藩鎮都失去了控制力,此時的唐朝政權已經是到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境地。
唐昭宗繼位的時候,太監把持朝政,掌握禁軍,對皇帝本身時刻形成威脅。唐昭宗在當藩王的時候明白這一點,即位之後就想殺掉這些太監,想挽救唐朝瀕臨滅亡的命運。唐昭宗藉助朱溫的力量,將搞政變的宦官一個個都殺了。光化四年,朱溫擁立唐昭宗復位,唐昭宗改元為天覆。
可問題是,朱溫也不是個好鳥,他本就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唐昭宗完全落入了朱溫之手,每天都活動都在其監控之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唐昭宗過的可謂是苦悶至極,於是養了一隻猴子,當作心腹看待。並給這隻猴子穿上五品官員的衣服,還給這猴子加官晉爵,並賜了個“孫供奉”的封號,聊以慰藉自己無權無勢的窘況!
這隻猴子在他的調教之下,漸漸的學會各種把戲,比如穿衣服、像人一樣磕頭行禮等,給唐昭宗暗無天日的生活帶來一絲愉悅。然而沒多久,朱溫羽翼已豐,已打算取李唐而代之。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朱溫手下殺害於寢宮,時年37歲。
朱溫不但殺了唐昭宗,還殺了他的其他十個兒子,自己做了皇帝,是為梁太祖。先前昭宗朝的舊臣轉而跪拜朱溫腳下。待到孫供奉被帶上殿,朱溫覺得十分好玩,命人牽來“孫供奉”讓他行下跪禮。沒想到這隻猴子頗通人性,看到龍椅上坐著的是朱溫,竟然當場扯掉官服冠帽,奮不顧身地撲向朱溫。抓住它的龍袍又撕又咬。朱溫大驚失色之下將此猴斬首示眾。
滿朝文武舊臣看到這隻猴子的忠義之舉,心中盡皆羞愧,當朱溫將屠刀舉向唐昭宗時,竟無一人站出來,節操不如一隻猴!
唐昭宗死後,李祝被朱溫挾持下當了3年的傀儡皇帝,最後還是一樣遇害!
-
3 # 永遠有多遠11593948
唐哀帝 李柷 (AD892—AD907)
李柷,即唐哀帝(904年-907年在位),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
乾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間,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
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本名
李柷
別稱
李祚、唐哀帝、唐昭宣帝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長安(陝西西安)
中國各朝代末代皇帝是誰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李柷初名李祚,景福元年九月初三日(892年9月27日),出生在長安宮廷裡,是唐昭宗第九子。乾寧四年(897年),受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二月,官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
繼承帝位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遣親信蔣玄暉等人趕赴洛陽殺死了唐昭宗(是年三月朱全忠脅迫昭宗遷往洛陽)及其昭儀妃李漸榮、河東夫人裴貞一。次日蔣玄暉假傳聖旨,立輝王李祚為皇太子,改名李柷。中午時分,又由宰相柳璨、獨孤損矯宣皇太后令,皇太子可於昭宗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年僅13歲的李祝登上皇位,是為唐哀帝。[1]
朱氏自封
緊接著,哀帝就將已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國,總百揆,又進封魏王,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的職務照舊,“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基本上超過了漢初相國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朱全忠的身份是自兩漢以來權臣篡位的重現,其地位距離九五之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1]
白馬之變
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朱全忠在親信李振和柳璨的鼓動下,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投屍於河,製造了驚人的“白馬之變”。
天祐二年(905年)十二月,朱全忠因宣徽副使蔣殷、趙殷衡誣告蔣玄暉“私侍積善宮(何太后居所),又與柳璨、張廷範為盟誓,求興唐祚”,處死了蔣玄暉,又密令蔣殷、趙殷衡在積善宮縊死何太后,並迫哀帝下詔稱何太后是因穢亂宮闈而自殺謝罪,追廢為庶人,以太后喪廢朝三日,並以太后喪及宮闈醜聞故廢除新年郊禮。不久,柳璨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太常卿張廷範被五馬分屍,其同夥被除名賜死者若干。朱全忠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被迫讓位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哀帝被時為天下兵馬元帥、梁王的朱全忠及其親信逼迫,把皇位“禪讓”給了朱全忠,於是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此滅亡。[2]
慘遭鴆亡
唐哀帝“禪位”以後,先被降為濟陰王,遷於開封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被安置在朱全忠親信氏叔琮的宅第。但由於當時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仍奉哀帝,廢帝的存在使得朱全忠不安,於是在天祐五年(開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3月26日),朱溫派人趕到曹州毒死李柷。其死後諡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於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菏澤定陶縣)。
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他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因其系篡國者朱溫所立且父母也被朱溫所殺並最終亡國,在後唐群臣議論下,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李柷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3]
為政舉措
李柷即位時,年僅13歲,未改元,仍沿用唐昭宗李曄的年號“天佑(古作天祐)”,使用時間:904年9月27日—907年5月12日。
唐哀帝當國,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2]在位期間,其實沒有下達過任何實際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義下達的制敕,其實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辦理,所謂“時政出賊臣,哀帝不能制”。[1]
唐哀帝在位期間,對其有利或者說其本意主張的兩件事,但都沒有成功。
一件事是天祐二年(905年)九月以宮內出旨的名義加封他的乳母為昭儀和郡夫人。其中乳母楊氏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封郡夫人,另外一個也姓王的乳母在昭宗時已封郡夫人,也打算準楊氏例改封為昭儀,此舉被宰相提出異議,他們認為:“乳母自古無封夫人賜內職的先例。後來因循此例,實在是有違典制。當年漢順帝封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氏為野王君時,朝廷上就議論紛紛。臣等商量,當今局勢下禮宜求舊,望賜楊氏為安聖君,王氏為福聖君,第二王氏為康聖君。”哀帝也只好依從。[1]
另外一件是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哀帝準備在十九日親祠圜丘(祭天)的事。當時各衙門已經做好了舉行禮儀的各項準備,宰相也已下南郊壇熟悉有關儀式。可是,朱全忠聽到後很不高興,認為舉行郊天之禮是有意延長大唐國祚。有關主持的官員很恐懼,就藉口改期使此事不了了之。
歷史評價
《舊唐書》史臣曰:哀帝之時,政由兇族。雖揖讓之令,有類于山陽;而凌逼之權,過逾於侯景。人道浸薄,陰騭難徵,然以此受終,如何延永!勳華受命,揖讓告終。逆取順守,仁道已窮。暴則短祚,義則延洪。虞賓之禍,非止一宗。[1]
《中國皇帝全傳》:在位3年,就成了唐王朝的終結者,短暫一生,的確悲哀。[4]
-
4 # 風雨無阻128155263
唐朝從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結束,歷時289年,開國皇帝為唐高祖李淵,最後一個為哀帝李祝。李祝是唐昭宗李曄的第九子,他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廢除並被朱溫毒死,死時僅十七歲,是唐朝的末代皇帝。
-
5 # 風光藝境
唐哀帝李柷為唐王朝第二十一任君主,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可憐的亡國之君。
李柷(892~908;《新唐書》作李祝)是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初名李祚;景福元年(892)九月初三日,誕生於大內,母親為昭宗正宮何皇后。897年二月,李柷受封為輝王;903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任諸道兵馬元帥。
其時唐朝已然是奄奄一息,名存實亡。904年正月,唐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梁王朱溫(即朱全忠;實際控制二十餘鎮,時為唐最大的軍閥)強迫唐昭宗東遷洛陽,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八月十一日夜,朱溫指使親信弒殺唐昭宗;次日,矯詔立輝王李祚為皇太子,更名為李柷,監理軍國政事。十五日,十三歲的李柷在朱溫的導演下即皇帝位,是為唐哀帝,亦稱唐昭宣帝。
唐哀帝尊母后何氏為皇太后;因未得朱溫指令而未敢建元,仍沿用父皇的“天祐”年號。朱溫一手遮天專制朝政,挾制少帝。李柷形同傀儡,日夜戰戰兢兢,提心吊膽。
然而,即便是聽喝的傀儡,小皇帝李柷也未能逃脫朱溫的毒手。
過了二年多,朱溫覺得篡位竊國的時機已然成熟,遂付諸實施,又導演了一出“禪讓”的政治把戲。
天祐四年(907)三月二十七日,唐哀帝按照“劇本”編排,頒詔禪讓皇位於梁王朱全忠。四月十八日,朱溫登基即皇帝位,定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後梁太祖。朱溫結束了二百九十年國祚的唐王朝,開啟五代十國時期。
朱溫廢黜唐哀帝李柷為濟陰王,徙居曹州(今山東曹縣);居所四周用荊棘團團緊圍,並派遣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嚴加監守。
908年二月二十一日(《通鑑》作二十二日),李柷於曹州被朱溫用毒酒害死,年僅17歲。
朱溫諡李柷為“哀皇帝”,以王禮安葬於濟陰縣之定陶鄉(今山東定陶縣西北)。
二十餘年後,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李柷為“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陵寢曰溫陵。
(後唐明宗)
-
6 # 荒蕪
最後一個皇帝是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在904年登上皇位,在位三年被廢,次年死。唐哀帝在位時不過是當時藩鎮手裡的一個傀儡,唐天佑四年(907年),被朱溫所廢。朱溫廢哀帝為濟陰王后,自己做皇帝,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至此,唐王朝滅亡。唐哀帝也在被廢次年被朱溫毒死,終年17歲,葬於溫陵(今山東省菏澤縣內)。
-
7 # 樂觀的三國迷
唐朝共有二十位皇帝(武則天建立的是武周,不算做唐朝),最後這位倒黴的亡國之君叫做李柷,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啦!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是唐昭宗李曄的第九個而已,在位僅僅三年就和大家說了再見,在位時間(904年——907年),可以說算是比較悲哀的皇帝!
人生經歷簡歷
903年被封為輝王,904年唐昭宗遇害,蔣玄暉假傳聖旨立李柷為帝,907年被權臣朱全忠的小弟們逼迫禪位於李全忠,就此唐朝徹底滅亡,這個小倒黴蛋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亡國之君,在位三年期間並無實權,可憐滴很啊!
禪位也難逃一死
“禪位”後的唐哀帝被降為“濟陰王”(一個名號而已),遷於曹州(今天的菏澤),被安排在朱全忠小弟氏叔琮的眼皮底下,想著就看住這小子,安安穩穩過完這輩子就得了,結果太原的李克用(這兄弟能打得很),西川的王建(人最後還是高麗王朝的開國國王,哈哈)仍然只尊奉唐哀帝,這讓朱全忠坐立不安,就讓他的小弟毒死了唐哀帝!我就不知道這算不算被他倆間接的害死哈!
亡國之君大多難以善終,唐哀帝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啊!
-
8 # 磨史作鏡
唐朝名義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是唐哀帝李柷,904年即位,907年被迫禪讓,朱溫篡唐而立梁,史稱後梁,五代正是開始。第二年,朱溫派人將其鴆殺。終年不到二十歲。
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皇帝,完全在朱溫的掌握之中,朝不保夕,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能夠保命,多次派大臣“請求”禪讓朱溫,這是他在位期間的主要“政績”。
其實,唐朝在唐哀帝的上一任,也就是他的父親唐昭宗時就已經註定滅亡,昭宗即位時國家因藩鎮割據和黃巢起義已經亂成一鍋粥一樣,唐朝廷的政令所及不過附近幾個州縣,而且朝中宦官當政,大臣又與藩鎮節度使暗中勾連,以至於朝中白天剛說了什麼話,晚上就傳到藩鎮諸侯耳中,以至於大臣根本不敢就涉及到藩鎮的事情做決策提建議。
唐昭宗李曄剛即位時還想著有一番作為,想外製諸侯,內平宦官,奈何其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不但兩點目標都未達到,還最終顛沛流離,被幾次挾制,而最終落於朱溫手中,被迫遷都洛陽。
儘管李曄已經成為傀儡皇帝,但朱溫疑慮重重,對他還是不放心,把他帶來的伺候200個十幾歲的小廝殺了,換成自己的人,據說唐昭宗好幾天才發現人不一樣了!
最終,朱溫還是認為李曄有“英氣”,不好控制,指使手下大將氏叔琮、朱友恭弒殺昭宗,並歸罪於二人殺之!不地道啊!這才立了十幾歲的唐哀帝即位。
-
9 # 良人執戟2
是李柷。他是唐昭宗李曄(曾用名李傑)的九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年僅十三歲即繼位。 他是唐朝最後一位皇帝即唐哀帝。改元天佑。我的回答完畢。但是,心中不禁感嘆不己,這個苦命的孩子,他的父母均死於宮廷兇殺中!我百思不得其解:政權的更迭,非得以陰謀開幕、殺戮落幕嗎?
這青苔碧瓦堆 俺曾睡風流覺肅肅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春天裡,思緒隨時光穿越回晚唐一一頓時愕然,這就是周秦漢唐,由豐鎬而長安的大唐嗎?長安東北角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明宮萬千宮殿被那個姓朱的節度使“惡人一炬”頓成瓦礫一堆,正是應了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眼看他起高樓
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間,俺曾睡風流覺。
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經李世民勵精圖治的“貞觀之治”,到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在天寶年間,終於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而“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們的割據局面進一步擴大,一個繁華的社會,頓時變成“積屍如山”、“煙火斷絕”的廢墟。
“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但是,唐王朝卻元氣大傷,尤其是在晚唐,由於宦官把持朝政,內閣形同虛設,政令不出都門。所有惡果的積累都是由老百姓買單!
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求生無路的人民,終於爆發了以黃巢為首的農民大起義。
與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一樣,亂世中的英雄們有了用武之地,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殘酷戰爭中,他們的刀劍在人血中淬練得鋒利無比。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夢迴大唐,驚醒中才發現,中華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朝代,但依然逃不過衰亡的命運。
與他的爺爺唐僖宗李儇一樣,輝王李柷也是十三歲即帝位。他是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了,沒有什麼傳奇,有的只是繁華落幕後的萬丈深淵。
在唐朝奄奄一息之際,撲上去補刀的就是“天下第一濫人朱溫!”
朱溫就是踏著欺騙、鎮壓黃巢農民起義的血足印,一步步受到唐僖宗的信任,在以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朱溫以宣武(今河南中東部)為依託,搶佔了太行山以東、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區。
朱溫是碭山鄉下一個垮杆紳糧家庭的破落戶子弟,貌似以後的高俅,從小磨練出來的心狠手辣、陰謀詭計;草菅人命,權力慾望,他都充分具備。
他仿冒曹操,把唐昭宗搶到手,歷史的一幕驚人相似,他一把火把長安的大明宮殿燒得只有灰燼的餘煙,縱然橫惡的董卓在世,也猶嘆不如!
遷都洛陽後,又仿冒王莽殺了唐昭宗!立年僅十三歲的唐昭宗最小的孩子當皇帝。
朱溫集大漢三大梟雄之大成,其結果遠勝三大厚黑鼻祖,朱溫的所作所為遠勝漢之三雄,他們才是仿冒品,老朱家的才是正宗的不要臉!
朱溫奪取全國政權的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力度!他聽信狗頭軍師李振的密計,把所有具有門弟影響的勢力和人物,全部清空。
公元905年,朱溫輕輕的揮一揮衣袖,把原宰相裴樞為首的三十多名唐朝廷高階官員殺死後拋入黃河!史稱“白馬之禍”。
唐哀帝的確是悲哀的,他的父皇唐昭宗李儇在公元905年下葬時,朱溫為了斬草除根,在葬禮後的酒宴上,把餘下的八個皇子全部灌醉後予以撲殺,投入河中!
始作亂者的宦官死完了、朝臣已經入海流了,自己的父皇也被一刀砍死了!
李唐皇室成員全部灰飛煙滅,連流落民間偏席打草鞋的都沒有了!
大唐的覆滅已經進入倒計時。
天佑四年(公元907)正月,朝廷派薛貽矩慰問回到汴州的朱溫,朱溫託薛貽矩帶話給唐哀帝:“李柷應該把位置禪讓給我。”
十幾歲的小皇帝同意,於是百官對朱溫勸進,地方藩鎮也下決心上表支援!
四月十八日,人間四月天,朱溫正式舉行“禪讓”儀式,定國號大梁,改汴州為開封府,以此為國都,改元開平。
唐哀帝被封為濟陰王,被囚禁於曹州(今山東菏澤市),第二年,年僅十七歲的末代唐皇也被朱溫一刀結束性命!
結語
回覆列表
唐哀帝李柷(chu)是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唐景宗李柷史稱“唐哀帝”。他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在位3年,被廢。次年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