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蘑菇雅說
-
2 # 四庫全叔
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作為最高權利所在地,見證歷史,尤其是重大歷史的宮殿實在是太多了!這裡舉出幾處:
首先就是太和殿,它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但幾經燒燬重建,現存建築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的。太和殿是外朝三大殿中的正殿,在整個紫禁城中,不僅體量最大,而且規格最高,是皇權的象徵!
這裡見證過從雍正到宣統的皇帝登極大典,他們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的慶賀,以及當時大朝會、筵宴、命將出徵、臨軒策士、百僚除授謝恩等重大典禮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御太和殿,親授寶璽,傳位給永琰,自己退居太上皇,永琰繼皇帝位,年號嘉慶,這是整個清代唯一的特例。
此外,1945年10月10日,久已淡出公眾視線的太和殿和太和殿廣場又熱鬧了起來,這裡成為華北區侵華日軍投降受降典禮的會場!中國第十一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呂文貞參謀長為受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代表華北戰區日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高橋坦等所上降書。當時北平各界20餘萬民眾親臨見證此次盛會。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乾清宮,它是內廷最高等級的建築,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現存建築是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建,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曾修繕。清代自康熙之後,將寢宮移至養心殿後,這裡成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和舉行筵宴的場所。雖然從雍正開始,沒有皇帝再睡在這裡,但是,乾清宮正寢的地位從來沒有變過!老皇帝駕崩後,梓宮依然要奉安於此祭奠,此即所謂“壽終正寢”。
乾清宮有一塊紫禁城裡知名度最高的匾——“正大光明”匾!清代雍正皇帝開創了秘密建儲之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將傳位詔書秘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皇帝駕崩後,由顧命大臣從匾後取出,與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的皇帝寶座。
最後說一下皇極殿,作為縮小版紫禁城的寧壽宮,原本是乾隆為自己養老所修建,它的核心建築是皇極殿!這裡曾經舉辦過清朝最後一次千叟宴。嘉慶元年正月初四,嘉慶帝奉86歲高齡的太上皇乾隆宴於皇極殿。當時參加者達3056人,與宴老民106歲的熊國沛、100歲的邱成龍都被賞賜了六品頂戴;90歲以上的老民都被賞賜七品頂戴。
乾隆雖然沒在寧壽宮住過一天,但一百多年後,他的曾孫媳婦,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慈禧太后,老實不客氣的住了進來!明明有給太后準備的慈寧宮不住,非要住到太上皇宮來,可見慈禧的權力慾多麼旺盛。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但同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依舊在皇極殿舉行了六十大壽慶典。由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遼東遭到入侵,迫於日軍壓力,第二年清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好了,就先介紹這幾處吧。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紫禁城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故宮博物館,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但是故宮之大,能夠認真走完的朋友可能卻沒有多少。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數百年的國家政治中心,其見證過歷史的建築,自然是數不勝數了。那麼下面就讓我來列舉幾例。
太和殿講到故宮就自然而然要講太和殿了。太和殿始建於永樂元年,原名奉天殿,明朝嘉靖年間改名為皇極殿,清朝稅改名為太和殿。奉天殿起初是根據儒家的天命論,說皇帝是奉天之命來統治人民的,所以稱為天子。因而古代有所謂傳國璽作為對人民進行統治壓迫的印信,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舉行大朝禮的地方。每逢皇帝的生日也即萬壽節、冊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節日以及皇帝登基、大婚,還有派將出徵、賜安和金殿傳臚之時,都要在這裡舉行大典或儀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乾清宮乾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作為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清代康熙以前,這裡沿襲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裡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
萬曆帝的鄭貴妃為爭皇太后鬧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