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李雜談666
-
2 # 那年今夕
春秋時期周地在洛陽周邊
其實在周朝,周地有兩片:西安附近的宗周和洛陽附近的成周
宗周
商朝時,周氏發源於西岐,故西岐也稱為周地。
成周
武王伐紂後,歸於周地,成為天下共主兩年就崩了。兒子成王繼位,周公輔政。由於可以更好的控制諸侯以及更好的接受貢品,取洛陽“天下之中”之便建成周直屬天子領地。
西周末年,申公聯合犬戎攻破周王朝都城豐鎬(西安周邊)並破壞殆盡。待周平王登基面對殘破的都城決定遷都至洛邑成周地區(即洛陽周邊)。在遷都的過程之中由於養馬大夫秦人護送有功就把已經被外族佔領的宗周區域封給了秦。
故春秋時期提到周地,只能是當時的成周洛邑地區!
-
3 #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要了解春秋,首先要了解周代的一些歷史,文獻記載:
周,在山之陽、(今陝西扶風)是周王朝發源之地,周朝建立後周為姬旦之采邑,故曰周公。
經史料我們可以肯定周地為今陝西省扶風,還有一說,周公諡之後,曰周文公,另一週地為今陝西省寶雞周原,也是周地發源地之一。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週朝簡史,方便更進一步瞭解春秋的形成:
1.從商朝時,岐山文王之子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十一世紀初(公元前256)武王於灃河東建京,因文王先於豐地建京,隨合稱鎬京,(今屬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周武王崩,成王即位,建東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公元771年周幽王被申候、犬戎所殺,西周滅亡。
2.西周亡後,周幽王之子姬宜臼於東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建立東周王朝。東周王朝建立之時,春秋時期已露萌芽狀態。公元256年秦昭襄王出兵攻滅東周,東周滅亡。
小結:以上文獻我們看出,西周在其建國之後,大廝分封諸候,隨著時間發展,各大諸候實力增加,出現對周王朝的蔑視,加上週代統治者贏弱昏庸,造成尾大不掉,難以駕馭的局面,為其滅亡埋下伏筆,秦國的強大在所難免,其後終為秦國所滅亡大片國土為秦所據有…
-
4 # 御前帶刀侍衛
春秋時期的周王的直轄領地分為兩大部分,一塊位於現在陝西中南部,即渭水流域一帶;另一塊則是在現在河南洛陽一帶。而位於現在陝西中南部的領地是周王領地的大頭,周王的收入主要至少有60%是來自這塊地方,其他的30%來自於位於現在河南的領地;其他則是由各諸侯國進貢的收入。 公元前771的動亂,周王喪失了位陝西的領地,只好被迫遷都當時的陪都洛邑。周王的收入由此銳減。晉文侯和鄭武公幫助平王遷都洛邑,作為王的左右卿士掌握了王室的政 治大權。鄭武公的兒子莊公繼續作為周室卿士時,竟然打起“以王命討不庭”的旗幟,聯合齊、魯,攻打宋、衛,制服陳、蔡,打敗北戎,獨攬了王室大權,所以平王欲立唬公為卿士加以牽制。但是,鄭莊公卻因此埋怨平王,平王為了表示對鄭莊公的信任,便和鄭國交換太子為質,此即《左傳》所說的“周鄭交質”。平王死,桓王將使虢公執政,剝奪鄭伯權力,鄭莊公不滿,派祭足帥師在夏季麥熟時“取溫(周地,今河南溫縣)之麥”,秋季又“取成周(今河南洛陽)之禾”(均見《左傳》隱公三年)。 桓王終於罷了鄭伯,鄭伯因而不朝,桓王遂率陳、蔡、衛三國之師伐鄭,結果被鄭國打敗,而鄭國的一個將軍竟然“射王中肩”之後,周王室內部內亂不休。諸侯們也不定期去朝見周王。原先應當是諸侯向周王問聘,但也反過來了,周王向諸侯問聘。至於諸侯們的進貢,也沒有了。周王室發生了經濟危機,不得不厚著臉向各諸侯國借這借那。 在諸侯們的侵奪之下,周王室的領地一縮再縮。即使這樣,周王室內部還在爭權奪利,周王還在實行分封制。公元前426年,週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王子揭是為周桓公,周王自居於王城(洛邑)。公元前367年,周國分裂為,一個以河南為中心的西周國,另一個是以鞏和洛邑為中心的東周國。周王沒有自己的領地,依附於東周國。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西周君和周王跑到秦國謝罪,獻出土地和人口,西周滅亡。7年後,公元前249年,秦丞相呂不韋滅東周。
-
5 # 小星星OMG
在今河南鞏義市康店鎮裴峪村一帶,黃河南岸。我是找百度查的,畢竟不懂,問百度嘛。我以前感覺我歷史挺好的,現在到用時卻不知道了,原諒我的無知,很多東西不懂我會慢慢學的。
-
6 # 十八街亂麻花
春秋時期的東周的國都在雒邑,也就是洛邑,而原本週天子的轄地,基本上被秦、晉、楚三國瓜分。
雒邑是周朝都城洛陽的古稱。
西周時期,周武王姬發定都鎬京,但雒邑作為周武王定鼎中原之地、周成王的“宅茲中國”之處,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周武王姬發去世後,周成王姬誦即位,周公攝政。周成王五年,按照周武王的意思,在雒邑興建“王城”和“成周”兩城,周成王“初遷宅於成周”,舉行安放九鼎大典。
周天子的地盤,西起陝西寶雞鳳翔縣,東至河南鄭州,以及渭、涇、河、洛地區,數千裡之地,都是西周王城的地盤。
周幽王姬宮湦是西周的第十二位君主, 他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後被犬戎所滅,西周滅亡。
周幽王死後,諸侯推舉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即位,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周平王東遷雒邑,東周從此開始。
東周分為兩個階段:春秋和戰國。通常我們將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前的東周時期稱為春秋時期,將之後的時期稱為戰國時期。
平王東遷後,由於失去了封地,周王室的管轄範圍大減,無力干涉諸侯之間的互相攻伐和兼併,甚至還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
到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姬延繼位時,周王室已經十分衰弱,僅剩下幾十座城邑和幾萬人口,最後被秦國所滅,東周自此結束。
綜上所述,整個春秋時期,東周的國度都在雒邑,而原本週天子的轄地,基本上被秦、晉、楚三國瓜分。
-
7 # 負鬥士
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能夠直接統治周地基本上只剩了成周洛邑(現在的洛陽)。
在春秋之前的西周,周天子統治包括成周洛邑在內的涇、渭、河、洛流域,大抵就是今天甘肅東南一部、陝西關中,山西一部、河南洛陽盆地等。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王朝。建立於公元前1046年,滅亡於公元前256年,共計32代37王,791年。以周平王東遷至洛邑計,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兩個時期。
東周又以三家分晉(公元前453年)為標誌,分為春秋、戰國。
周朝發源於渭河流域的周部落,其始祖可追溯到黃帝的玄孫、帝嚳兒子后稷。在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姬發在滅商的基礎上建立,建都鎬京(現約西安長安區)。由於周朝的主要力量和根據地都在宗周鎬京,為了更為有效的統治中原地區,周武王便有了建都在洛陽盆地的想法。
武王在滅商二年後去世,成王繼位,周公旦輔政。公元前1041年,三監(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看不慣周公旦輔政,而管叔鮮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歲小卻執掌輔政大權,於是聯合武庚(商紂王之子,周武王分封他繼續管理商舊地)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於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亂,武庚及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廢為庶民。周公旦感到中原難以掌控,於是秉承武王遺志在洛陽盆地伊、洛二水一帶建設新都洛邑,是為成周,取周道始成之意,又建王城以朝諸侯,而周天子又基本上在鎬京,諸侯宗之,鎬京又稱為宗周。
至此,周天子直接統治的地方就基本上是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大概就是涇、渭、河、洛流域(甘肅東南,陝西關中,山西一部,洛陽盆地等)。
周幽王時期因為犬戎攻入鎬京,周平王東遷成周洛邑,至此西周滅亡,東周開始。
自周幽王犬戎之禍,周平王東遷成周,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對鎬京地區的實際統治,僅僅只剩了成周洛邑周圍地方,實力已大不如前,基本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到來了—— 春秋戰國
-
8 # 有味道的歷史故事
整個周朝,大致分為西周和東周,自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到周幽王後期可分為西周,周幽王之後因為都城東遷洛邑(今洛陽一帶)為東周,但是因為當時的中央政府已經失去了對諸侯國的統治力,逐漸演變成了各個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的春秋時期。需要說明的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政府以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中國都沒有正真意義上的中央政權。
三皇五帝時期採取的是部落聯盟制,類似於如今的非洲某些國家,在國家建立之初,部落首領聽從國家首領的調配但也保留相當大的權力,也有相當的武裝力量,在後期因為社會的發展部落就會變成軍閥,國家對部落的控制力就會變的非常弱。
在夏.商.周時期,因為採取的是分封制,這個分封制就類似於現在的股份制集團公司一樣,各個分封的諸侯國就像集團公司的分公司,中央政府就像總部的董事會,諸侯王就是分公司的老總。在集團成立之初,董事會對各個分公司控制力也是相當大的,但是經過以百年為單位的發展,各個分公司完全可以繞過甚至直接架空董事會對其他分公司進行吞併,這就演變成了春秋時期。在春秋後期,因為周王室的破滅,各個分公司因為董事會消失,分公司之間完全沒有了制約,變成了獨立的個體,因為競爭沒有了緩衝餘地,競爭非常激烈,這就是戰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
-
9 # 亂世風雨驟
其實周地不在任何諸侯國,周天子分封諸侯的前提是先留下自己的地盤,保證了王室之地,然後才分封。
周天子國都附近的地方都是周地。外圍分封,與天子家關係越親近其封國也就離周地越近。周地周圍都是姬姓,是周武王的兄弟叔叔們在環衛京畿,保衛天子。
看下圖(西周初期分封諸侯分佈圖):
看到了嗎,周有自己的地盤,從鎬京到洛邑及其周邊都是周的自留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得不嚴謹,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是一個類似現在聯合國一樣的角色,周天子勢力沒落,不停的分封諸侯,最後滅亡應該在河南洛陽,洛邑一帶,周王朝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共主,那些諸侯小國和霸主都是周天子冊封的。有不同解釋的關注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