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年今夕

    自古成王敗寇,可能會同情失敗者,但很少有所謂的悲情英雄被人記住。而西楚霸王項羽卻是特例。

    無外乎:1.劉邦打戰不行,但是對人才卻能讓其發揮自己所長。漢初三傑更是其中佼佼者。這也是劉邦能最終贏的勝利的根本原因。

    2.項羽作戰身先士卒,可以與將士共生死,卻獎罰不公。給立功的將士發放職稱印璽能把它磨破缺不捨得給出去。這也是滅秦後各諸侯馬上反叛,導致項羽顧此失彼,最終滅亡的決定因素。

    此題假設,項羽換成李世民,雖說歷史沒有假設,但是做沙盤模擬而言也未嘗不可。

    項羽號稱戰神,所謂“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對項羽無論是自身武力值還是統軍作戰能力都是最好的認可。那麼,李世民如何呢?李世民少年隨軍出征,定瓦崗,破洛陽,王世充、竇建德、李密等當世梟雄皆俯首稱臣。軍事能力子不在話下。

    而決定項羽失敗的兩大缺點李世民卻是轉為優點至極致。

    隋唐英雄,貞觀能臣。如若沒有這位“天可汗”,中國歷史最美那段貞觀長歌豈不是遜色太多?

    故若假設成立,秦末項羽換成李世民,個人認為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

  • 2 # 大話國學

    不同的歷史人物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在當今這個時代,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往往會思考不同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係,於是我們就會考慮很多如果,也會希望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可以相互碰面。

    如果兩個歷史人物真的碰面了會怎麼樣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這個問題——“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劉邦還能打贏嗎?”

    首先這個問題要進行一次拆分,進一步進行三次解讀。第一次,我們要來解答一下,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第二次,我們要去思考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就帝位;第三次,我們來把李世民替換到項羽的位置來和劉邦進行一次比較,看看誰能贏。

    第一個問題,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從項羽的角度來看,項羽是講規矩的官家子弟,是要面子的貴族。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是要顧及自己的體面的。比如說在鴻門宴上,若不是顧及自己的體面,又怎麼會被屠夫樊噲搶白而使得自己錯過除去劉邦的大好機會。另外,既然是貴族子弟,名門之後,就不能不說他骨子裡有一股高傲,這本沒有錯,但高傲過頭,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就是致命的問題。項羽雖善攻城略地,但不善權謀,這是他的缺點。本來這個缺點是可以彌補的,只要他能禮賢下士就能有人獻計策,定謀略。可是高傲的項羽卻沒有認清自己,導致身邊沒有了出主意的人,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但劉邦就不同了,劉邦出身平民,做過泗水亭長,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吏。他在社會的底層摸爬滾打,知道自己的不足。出身不好,於是攀上了當地的貴族呂氏。從這就可以看出,劉邦是一個非常瞭解自己的人。而且他不光能瞭解自己,還能瞭解他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樣的人自然可以團結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自然能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

    第二個問題,李世民是怎麼成就帝位的。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按照封建王朝的帝位世襲制,皇帝是輪不到他當的,但是李世民就當上了皇帝,這不得不說他很有手段。我們來分析一下。李世民出身於門閥之家,本身就是貴族,而且和隋煬帝一家還有莫大的聯絡,可以說自幼能受到權謀的薰陶,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極為有用的。成年後的李世民極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他說服自己的父親李淵篡隋建唐的,也是他為自己父親李淵起兵打下的基礎。可以說他一手策劃了李淵反隋的事件,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權謀之深。另外,在為李唐王朝打天下時,李世民親自上陣,打贏了多場戰役,為李唐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李世民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千古帝王。而且,他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玄武門殺兄弒弟,架空高祖李淵,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實實,都走的遊刃有餘,都不禁讓後代的帝王奉為典範。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將李世民替換項羽,劉邦會不會贏?答案就是劉邦必敗無疑。因為劉邦的綜合素質不及李世民,從他的出身到他的文治武功都不及李世民。劉邦可以用人,可以聚漢初三傑,但是李世民可是有凌雲閣二十四功臣。劉邦可以面對項羽煮自己父親時瀟灑地討一杯羹,李世民更是可以殺兄弒弟架空父親。這是從識人用人及做事風格上進行對比。而至於帶兵打仗,劉邦也是不及李世民的。李世民能以三千五百人打敗竇建德的十五萬大軍,可見他有項羽之才,但無項羽之短,故而在與劉邦的對比中,李世民是完勝的。

    綜上,我可以回答,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劉邦是打不贏的。

  • 3 # 遠去

    應該說很難打贏。

    楚漢相爭是中國古代經典的二虎相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是劉邦。

    勝利之後,劉邦曾在宴會上詢問部下將領勝利原因,部下各有各的看法。劉邦自己總結道:自己勝利的原因在於:自己廣泛應用賢才,治國用蕭何,打仗用韓信,出謀用張良。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劉邦經常說一句話:如之奈何,便可知道,劉邦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而項羽則總是自認為英勇善戰,許多關鍵時刻優柔寡斷,聽不進他人的話,比如不聽范增之言在鴻門宴上除掉劉邦,最終失敗。

    如果把項羽換成李世民,那麼會怎麼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李世民這個人,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時,就利用自己的身份蒐羅了大批謀臣猛將,攻克長安之後,又招納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名臣,統一戰爭中又招納了秦瓊等武將,可謂是極其珍惜賢才。

    那麼李世民和劉邦都擁有愛惜賢才的優點,劉邦便難以透過性格方面的優勢取勝,自然很難獲勝。

  • 4 # 別山居士

    當然打不贏,項羽謀事以個人為主,謀事行君子之風,剛愎自用,李世民截然不同,劉邦為奪取政權不擇手段,李世民也具備這手段

  • 5 # 新說點評

    如果項羽與李世民互換角色,劉邦沒有贏的可能。

    首先,李世民王公貴族子弟,自幼享受好的教育,無論王朝興衰史還是軍事,它都熟記於心。李世民精通兵法,尤其善於騎兵突襲,出奇制勝。劉邦鄉痞出身,從小沒接受系統教育,但情商高,雖不善於將兵,但善於將帥。劉邦麾下著名將領的弱點是不具備大兵團騎兵突襲,從文景之治到漢武興兵可以看出漢初不具備大兵團騎兵作戰能力。

    其次,在將帥方面,李世民與劉邦平分秋色,不分伯仲。李世民麾下不世名將李靖、秦瓊、尉遲恭、長孫無忌、杜如晦等,是他的忠實粉絲。當然劉邦也不弱:韓信、張良、蕭何……在這方面很難說誰能最終問鼎大寶。

    第三,兩人性格方面,都是心狠手辣的角色。秦王為了皇位可以殺掉親哥哥李建成可以看出。若當年鴻門宴,劉邦萬死而無一生。劉邦卒,天下歸秦王。當然劉邦也好不到哪去,當年項羽抓了他親爹,說烹之,劉老闆竟然要分一杯羹。

    綜上,當時項羽四五十萬軍隊對劉邦十萬軍隊,換李世民指揮,即使只換一人,劉邦也難贏。若整個團隊都換,也就沒有大漢四百年王朝了。

  • 6 # 漁經獵史小仙女

    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依然打不贏劉邦。

    第一、雙方的人才對比,劉邦能打贏李世民

    先看看劉邦手下是什麼人,劉邦手下的文官或是說智囊團分別是張良,陳平,蕭何,這三個人放在歷史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陳平歷史上有名的陰謀家,善於出奇謀詭計,可謂詭計多端,項羽手下不缺少智謀的人,更不缺少能將,結果被陳平陰掉不少。張良就不用說了,從小有大志,後來是劉邦的第一軍師,至於蕭何,是總理級別的人物,處理後勤,協調各種關係,都有他的功勞。韓信不用說了,中國的兵仙,試問李世民再會打仗,如果遇到韓信這樣的兵仙勝算有多少呢?

    古代戰爭最主要的就是軍事力量的強弱,雖然李世民手下名將如星,但劉邦手下也不少,僅僅一個韓信,估計李世民就勝不了。

    第二、劉邦與李世民的綜合能力比較,劉邦強於李世民

    劉邦是出自於平民市井,他是從47歲開始正式起家,做為一個基礎很低的平民,能做到皇帝,這個難度可想而知。而李世民就不同了,他們家是四世三公,朝廷的第一線權臣,與隋煬帝更是親上加親的關係,一起兵就有幾萬成熟的鐵桿軍隊支援他,更因為名聲大,一下子從上到下就得到了許多隋朝元老的支援,李世民的基礎是太好了。

    雖然李世民是一代名君,做人比劉邦強很多,但就綜合能力來說,劉邦的識人善用水平,看問題的平衡權術,估計綜合能力要強於李世民。

    第三、劉邦與李世民的競爭對手的強弱,劉邦的對手更強大

    劉邦的競爭對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秦王朝,一個是項羽,秦王朝的主力被項羽消滅,劉邦是撿了個便宜,但第二個對手就是項羽,項羽是自古以來,人類歷史上的非正常人類。

    為什麼如此說項羽,因為項羽實在太強大。項羽單手能輕鬆舉200公斤以上的大鼎,放現在能舉個二百公斤的槓鈴在四百米跑道上輕鬆跑幾圈。項羽一個人曾經輕鬆殺死二百多名職業武士。在那時他是戰神的代名詞,用人類的冷兵器是殺不死此人,一個月連續作戰都不用睡覺,這根本就是特殊材料做出來的人。那麼劉邦把這樣的人打敗了,那試問李世民的對手有這麼強大嗎?

  • 7 # bob

    這個問題,要加上一個條件,那就是什麼時間。

    設定之前,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李世民永遠也成不了項羽,項羽也永遠也成不了李世民。這是由二者所在的歷史階段決定的,也就是說,二者的出身、階層、教育等等等等均不同,加上性格(性格其實除了先天因素外,後天也佔很大比例))決定了二者的人生軌跡的不同。

    那麼我們假設項羽有李世民那樣的智商和情商,也就是能任用賢能,心懷寬廣(姑且這麼認為吧),通曉軍事等品質或者優點,則項羽能否擊敗劉邦?

    一、創業階段

    項羽作為項梁的侄子,在叛軍中擁有很大的人脈基礎,也擁有強大的兵力,這是劉邦無法比較的,此時的劉邦除了擁有後人熟知的人才外,其他資源少的可憐(相比)。如果這時候發生正面衝突,劉邦即使不速敗,也不會取得最終勝利。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司馬晉勢力對劉蜀漢勢力的碾壓態勢,雖然劉蜀漢勢力在一些階段取得了區域性勝利,但不影響因綜合國力的不足導致的失敗。就人才來說,中期曹劉可以說相對均勢。而彼時項羽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只是歷史上不能人盡其才。

    二、衝突初期

    是指分封初期。

    此時劉邦佔有蜀地,手下已有漢初三傑相助,而項羽還有范增等謀士,加上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分封初期,劉邦的軍力仍然不如項羽;是靠拉攏、分化項羽諸侯盟友勢力的方法打擊項羽(說的不全,大概這意思),同時派韓信等攻城掠地,擴大資本。

    如果項羽有李世民的軍師才能,顯然不會被劉邦牽著鼻子走,起碼不會掉進鴻溝之盟,同時他會拉攏其他諸侯,不會發生彭越、英布反叛的事情,至少這兩人會持觀望態度(個人推測,因為他們反項羽很多因為項羽摳門,沒核對歷史,請指正)。這時劉邦想贏就不那麼輕鬆了。我想倒是項羽獲勝可能性大。畢竟軍事實力在那擺著。不過,劉邦佔據關內後在地理上擁有主動。還是不好說,只能說越往後—項羽變李世民—劉邦贏面越大。

    三、戰爭後期

    是指韓信全有齊地後。

    這時候項羽想反叛可沒那麼容易了。一是劉邦已經行成了對項羽的三面包圍,二是戰爭多年項羽的軍力損失不小,可用之人可用之兵不多了。此時與第一階段剛好相反。最後劉邦將會以優勢力量取得勝利。

    結論

    戰爭勝負取決於多種因素,最重要的是綜合國力。美國在世界軍事力量中排絕對老大,是因為軍費砸的狠。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我黨能夠從無到有,從井岡山到建立新中國,以毛主席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民心所向是取得最終勝利的社會基礎。二戰軸心國的失敗、農村包圍城市的勝利,一個是世界人民的反對,一個是華人民的嚮往。

    我想歷代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會嚮往能與歷史上其他偉大的人物較量。不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8 # ii餘音

    《史記》記載項羽為人很有禮貌,也很講義氣,嚐嚐深入部隊基層與士兵同甘共苦,但是他非常小氣,部下立功後他不捨得賞賜,他還器量小,非常自負心裡容不下去,因此楚漢戰爭後期他身邊的人幾乎都背叛了他,連唯一的謀士范增都被氣死,這樣的人實在不適合當政治家。即便項羽如此作死,劉邦贏的也是很艱難。

    如果把劉邦的對手換成李世民,那就不一樣了。首先項羽的優點李世民基本都有,就說勇武過人,統軍有方,待人謙和,兩者基本不相上下。另一方面,項羽的不足,如政治謀略、戰略眼光、籠絡人心、招才納士這方面,李世民甚至比劉邦做的更好,他帳下的房謀杜斷,尉遲敬德秦瓊自不必說,就是他造反成功後,敵人的心腹謀臣魏徵,也被收攏過來死心塌地的效命。如果把劉邦放到隋末,頂多是竇建德之流,跟真命天子李世民比,差的還遠。

  • 9 # 富元製作

    劉邦肯定會敗,項羽之所以敗,因為他丟掉了智囊團,韓信、陳平都不用投了劉邦,鍾離昧這樣的大將之才也不信任,唯一的范增也不用趕走了。

    再看李世民大量任用人才,同時李世民也是智謀過人。

  • 10 # 喬加貝

    如果將項羽換成李世民,後來,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帝國了。

    他就在鴻門宴中將劉邦殺的,我們想想,李世民為你爭奪太子之位,連手足大哥和弟弟都殺。

    要他殺個劉邦,那不是小兒科嗎?

  • 11 # 愛玩A2滕

    項羽和李自成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失敗!項羽是過度自大,但有實力!不夠納諫,不重要人才!不像李自成!李自成敗於驕奢淫逸,腐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晚上一直不睡覺愛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