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68170221
-
2 # 雙寶寶
感覺很多的文章,都是一貫性的說溼氣的害除,除溼的辦法,這樣也許會給許多人產生誤區,都覺得自己有溼氣,都想辦祛溼,如果不全面的瞭解人體知識的重要性,很可能走向下一個誤區;
好多文章裡都介紹了生薑是除溼效果特別好的食物,筆者也認同此觀點,好多人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其道理就是說夏天天氣熱,溼氣重,常吃薑對人體排除溼氣有很好的作用,可以讓人們的生活變的更健康;
筆者在這裡不是要提出反對的意見,而是要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除溼當中需要了解的很多細微的事項,就比如說夏天吃生薑可以排溼,果然是一件好事,但並不是適合所有人這樣做,也不是說某個人他適合,飲食的目的是為了給身體補充更多的能量,不管是治病還是調理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
吃生薑的效果是為了排溼,其本質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體的能量儲備,大家一定要認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因為夏天吃薑可以排溼,對身體有好處,夏天的溼氣重,多吃薑身體幫,這樣的一句宣傳而這樣去做;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很可能後果就是相反的不但不能給你除溼,還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我身邊的人就有這樣的錯誤,他們都知道了生薑紅糖水對身體特別好,補氣補血,昇陽除溼,一開始喝了就感覺特別舒服,有的人就開始天天喝,頓頓渴,過不了多久,問題就出來了,嘴裡面都是大白泡,口腔潰瘍痛得沒法吃飯,到了晚上總也是睡不著,躺在那還老做夢,這就是誤區所造成的,大概好些人都遇到這種情況;
我就對他們說,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喝生薑紅糖水了,這可是大補啊,現在時令夏季,正是陽升的時節,天地之陽足以阻止陰溼,你可以多曬曬太陽,多活動活動,在食物當中,生薑配紅糖,雖是夠猛了,非重疾不用猛藥,你要是感到身體手腳冰涼,發僵,或者風寒感冒,多喝點沒關係,你沒什麼毛病,總是喝他,沒毛病也得讓你喝出點毛病來;
這就是除溼過了,天氣時節正是陽亢之時,身體補得已經是陽勝陰虛的局面了,再這樣下去就真的要病了,所以不但不能再補了,趕快斷了生薑紅糖水,還要平時多吃一些生津滋陰的食物,就要選和生薑屬性相反的食物,比如多渴大米粥,多吃點水果,蔬菜,可以配些黑木耳,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
3 # 智庫天下
丸先森感覺到了夏天,聽到一些患者朋友說:“常會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煩、口舌生瘡等症狀。
有的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吃了一堆降火藥都不見好!”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溼而引起的!
夏天炎熱,常常讓人忽視了“溼氣”的存在,然而,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反而夏天特別多。
夏季著涼感冒,都是因為溼氣纏身引起的!
為什麼夏季會溼氣重?有兩種說法:一是外溼,夏季的雨水多,空氣比較潮溼,容易導致人體外溼氣;
二是內溼,這是因為體內脾虛造成的。
現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人體感覺舒適,身體卻受不住。
夏天本該是出汗的季節,卻因為使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而淤積體內。
面板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溼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且在酷熱的季節,人們除了貪圖冷氣,還酷愛冷飲、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都透著涼快勁兒。
殊不知,為貪圖這“涼快”,已將溼邪深埋在體內,成為困擾健康的一大隱患。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去溼氣邪毒,刻不容緩!
如何祛溼?1.食療“祛溼”法透過食療的方法,對體溼,肥胖,面板暗黃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遇到夏季溼氣重的問題,今天就把秘方分享給大家!
做法:
1、紅豆、薏米、燕麥、蕎麥和赤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
2、泡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
3、在煮好前20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詳細介紹:
不用泡豆子,洗乾淨放高壓鍋裡,上汽後煮20分鐘就好了,湯當水喝,穀物當主食配菜吃。這分量是一個人一天能吃完的量。
紅豆薏米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
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薏米和其他五穀粉雜糧,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紅豆、薏米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
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如果再加上一點有高纖維低脂肪的特點的燕麥,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對下身浮腫的肥胖有作用、降血壓、降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的作用。
薏米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 。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溼、舒筋除痺、凊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
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
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2.按摩“祛溼”法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溼氣的穴位。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
所以,刺激它能透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
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
身上的溼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
所以溼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3.艾灸“祛溼”法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灸儀灸每次40-60分鐘。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灸儀灸每次40-60分鐘。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灸儀灸每次40-6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灸儀灸每次40-60分鐘。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溼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20~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溼。
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20~30分鐘。
4.健康食物“祛溼”法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
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
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
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5.健康習慣“祛溼”法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
4 # 多肉植物集聚地
胡椒:
性溫味辛,有黑、白兩種,可治療消化不良、腸胃炎、支氣管炎、感冒和風溼病等,但糖尿病、痛風、關節炎、痔瘡、癌症、支氣管哮喘等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胡椒。
生薑:
性溫味辣,能增強血液迴圈、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健胃、增進食慾。吃薑還可以起到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並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生薑雖好,但陰虛內熱以及痔瘡患者要忌食。
大蒜:
性溫味辛,具有殺蟲、解毒、消積、行氣、溫胃等功效。此外,吃大蒜還可以防流感,並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和較強的抗癌作用。不過,陰虛旺、腹瀉、痔瘡、胃腸道出血以及眼病患者不宜食用。
洋蔥:
性溫味辛,具有消熱化痰、解毒殺蟲、開胃化溼、降脂降糖、助消化、平肝潤腸、祛痰、利尿、發汗、預防感冒、抑菌防腐的功效,可以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症。但患有眼病的人或熱病後不宜進食。
辣椒:
性熱味辛,具有溫中祛寒、開胃消食、發汗除溼的功效,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對預防感冒、動脈硬化、夜盲症和壞血病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有眼部炎症、胃潰瘍、高血壓、牙痛、咽喉炎等感染者應忌食。
花椒: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健胃、散寒除溼、解毒殺蟲、理氣止痛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它有一定的區域性麻醉和鎮痛的功效。但是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痛風、癌症患者和孕婦要慎用。
-
5 # 奴家是吃貨
薏米粥祛溼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個已被很多人證明了,然後很多人不知道,祛溼效果比較好的薏米而且口感好的薏米是福建的,我們在超市看到的很多薏米大都是貴州薏米,貴州薏米一般顆粒很大,而且面板很乾淨!清洗水很乾淨!
而福建的薏米顆粒小表面有薏米粉,清洗的時候水比較渾濁!
連個地方出產的薏米口感差別很大,一般吃過福建薏米就不再像吃其他地方的薏米!
夏天祛溼可以多吃些薏米粥,薏米粥祛溼效果好,但是不能每天都吃,一般一週吃兩次差不多了。
奴家吃過最好吃的薏米是寧化薏米,外觀雖然很難看,但是煮出來的非常濃稠,湯汁跟我們平時吃飯的粳米湯一樣,奴家有時候就當稀飯吃了,配點小菜,很好吃!
就是價格貴了點!
祛溼效果也很好,
寧化薏米外觀很碎!
一般浸泡一個小時左右,有條件可以多浸泡久些,夏天晚上放冰箱浸泡,早上起來高壓鍋壓下也很快!
奴家高壓鍋壓了一個小時左右,薏米口感已經非常好吃了!
其他地方的薏米很難煮出這樣的效果!
想祛溼,經常吃這樣的薏米,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關鍵是好吃,目前還沒有發現比這更好吃的薏米了!
-
6 # 一路向醫
盛夏來臨,如何除溼是當務之急。
除溼氣的方法主要有食療,運動,拔罐飲食調養。
夏天來臨時可以們在吃薏米的同時,可以配合食用紅豆,煮成紅豆薏米粥,這樣可以健脾止瀉,利水消腫,達到利尿除溼的效果。其中還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進入到人體後,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新陳代謝,有利於利尿消腫,達到去溼的效果。
那麼還有其他可以祛溼的方法嗎?食物調理:
多清淡飲食,保護胃腸方式,就是清淡適量的飲食,如果吃油膩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建議以穀物粗糧為主食,我們在配合魚肉的同時可以吃一些粗糧,以達到身體足夠的營養平衡,可以排毒養顏,除溼去邪。
加強運動:
對於體內溼氣比較大的人,建議有避免油膩飲食,同時要加強運動,因為這部分人往往會感覺到身體乏重,四肢無力,越來越不想運動,體內溼氣就會越積越多,攻擊脾臟而導致溼熱病症,此時需要進行運動來緩解壓力,使溼氣排出體外,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如健身跑步等。
背部刮痧,拔罐:
人體內比較溼氣比較重的部位,往往在人體背部上1/3,可以使用刮痧使毛細血管擴張而達到散熱祛溼的效果,中醫上也可以採用拔罐這種方式可以利用熱脹冷縮的效果達到毛孔擴張,散出多餘的溼氣。
回覆列表
內外兼修:多食清淡,少食肉類,多喝薏仁、紅豆、綠豆粥……經桑拿、多排汗及時補水,喝點小酒……注意地域區別,身體素質,區別對待,別人適用,未必人人適用,瞭解自己,正確飲食,合理調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