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諸葛亮時代,諸葛亮和姜維的討伐活動成效甚微,屢次討伐並未影響到魏國根基,反而導致自己國庫空虛,使蜀國成為三國中軍事經濟最差的一方。
8
回覆列表
  • 1 # 我要嘗試一下

    諸葛亮伐魏,是有他的多重考慮的,他其實是知道伐魏的勝算並不大,因為蜀國和曹魏實力相差太大。那他為何還要伐魏呢?他伐魏的根本目的首先是為了完成劉備的遺志,也就是諸葛亮當初《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其次,就像現在的印度莫迪政府一樣,國內危機嚴重人民怨聲載道,莫迪為了轉移人們視線,便在邊境製造事端。劉備死後,蜀國國內政治派系之間矛盾重重,荊州派、益州派、東州派之間內部鬥爭嚴重,長此以往必將削弱蜀漢政權的實力。

    北伐可以增強蜀漢政權的凝聚力,使蜀漢政權內部的不同派系的人們沒有精力去內訌,而都去關心前線戰事,從而緩和蜀漢政權內部的緊張氣氛。

    再有就是避禍的心理

    劉禪寵信宦官黃皓,諸葛亮在前線打仗,黃皓向劉禪進讒,劉禪怕諸葛亮擁兵自重就把諸葛亮從前線調回來了。這不能不讓諸葛亮心懷顧慮,領兵在外還安全些。

  • 2 # 鄧眼看世界

    劉備死後,諸葛亮先後六次出祁山,而後諸葛亮死後,姜維也興師北伐不過討伐活動成效甚微,屢次討伐不僅並未影響到魏國根基,反而導致自己國庫空虛,使蜀國成為三國中軍事經濟最差的一方。

    所以在中期即可預見其結果的情況下,精明的諸葛亮為何無休止的繼續討伐活動,是為穩定本國政治,安內必驤其外麼?

    首先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他們的戰略是不一樣的。蜀漢北伐從225年開始籌備,至262年為止,總共37年。諸葛亮當初分析北伐成功最基礎的一個條件是待天下有變,歷史的局勢則每一年都在變化,不能把數十年的戰略一概而論。而且國防策略是否正確還需要根據敵國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某個時期策略正確不等於一直正確。

    諸葛亮為長期作戰,在漢中實施屯田,又設立督農運糧。蜀軍極盛時兵力十數萬,郭衝認為諸葛亮在祁山時兵力八萬,裴松之認同這個說法。合漢中駐防軍,在諸葛亮時期蜀漢前線部隊就已經超過十萬,諸葛亮並無兵力上的劣勢。特別是228年曹休於石亭大敗,東線非常吃力。234年,孫權領十萬攻合肥新城,陸遜、諸葛瑾令萬餘入江夏。說到綜合國力消耗,曹魏並不亞於蜀漢,況且多線作戰的曹魏會比較被動。

    雖然國力懸殊,可是讓敵人的主力部隊找不到決戰的地點和時間,一直進攻敵人薄弱的地方就變成了以強凌弱之勢,空有蠻力而無處用就等於沒用。單純的羅列國力和人口,忽略全域性戰略才會認為蜀漢、孫吳無可勝之機。

    認為諸葛亮為了情懷作戰或轉移內部矛盾,什麼以一州之力伐九州或認為諸葛亮自不量力,這些人都是太小看諸葛亮的謀略了。諸葛亮從政治到軍事都是一名實幹家,怎麼可能為了不切實際的想法而盲目進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割據隴西、涼州的戰略擁有實現可能性。

    姜維北伐的根本目的是什麼?253年,費禕被刺。姜維開始掌控蜀漢兵權,他同年響應諸葛恪出兵北伐,當時司馬師剛剛掌權,政權不穩,是非常有利的時期。隆中對所指天下有變,正是此時。結果司馬師取虞松之計,行周亞夫故智,對諸葛恪避而不戰,別遣關中主力進攻姜維,姜維因準備不足,兵糧用盡而撤退。這一次孫吳、蜀漢趁東關大勝北伐,從諸葛恪、姜維主觀看來合情合理,然而儘管孫吳上下反對,蜀漢的張嶷、諸葛瞻也不支援。再從結果看來,這一次進攻都是過於冒進了,徒勞損耗國力。

    總結蜀漢37年軍事動向能夠得知,在諸葛亮時期北伐最為有利,光是令曹魏增援雍州就已經能令其國力疲憊,令曹魏在雍州投入大量兵力,沒精力對付公孫淵、軻比能也是好事。諸葛亮奪取三郡以割據涼州也是最妥當最具有可能性的戰略。蔣琬執政時期對國力有恢復之功,但並不是高明的戰略家。司馬懿北攻遼東時,蔣琬沒能籌劃大規模軍事行動,錯過一次機會,又企圖從涪走水路進攻,行險計。費禕時期,國力仍舊平穩增長,姜維輕兵入羌也獲得許多戰果,還有重創曹魏的興勢之戰,但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費禕沒能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也是目光有限。

    可無論如何,諸葛亮、蔣琬、費禕時期對蜀漢國力都沒有明顯的損耗,並不存在此三人令蜀漢國庫空虛的說法。而自姜維起蜀漢才連年興兵,且把戰線全面由漢中移到武都、隴西,補給尤為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能在祁山屯兵八萬,姜維只能出兵四五萬的原因,戰線拉的太遠。考其根本,姜維雖與陳衹關係不錯,但手握重兵的姜維政治危機感比蔣琬、費禕都沉重,必須要透過軍功來樹立自己威信。其次姜維本是雍、涼之人,對當地人心、地形熟悉,若能在此地獲得根據地,能有效建立起防線,好割據涼州。朝中因為陳衹病死,黃皓秉政,局勢相當緊張,姜維在這局勢上還有了段谷之戰的劣跡,遭到譙周等本土勢力不滿,新上臺的諸葛瞻亦對姜維反感,蜀漢面臨著內部分裂,綜合因素下才導致蜀漢國力大幅度下降,百姓面有菜色,其罪當在劉禪昏庸、黃皓奸惡、姜維好戰、諸葛瞻無為身上。當時諸葛亮已死二十年,與他並無直接關係。

  • 3 # 老郭雜談

    政治正確性。

    蜀國在三國之中能夠立足靠的就是政治正確性。蜀國的口號是什麼?匡扶漢室。只有不停的北伐,才能對內對外都有交代。

    對內,你在蜀地立足的根本就是我是要匡扶漢室。所以要不停地從人民中獲得支援。不然你一幫外來者憑什麼在蜀國立足。大家都是接受漢朝幾百年統治。對於漢朝大家有認同感。可不是對你諸葛亮

    對外,要不停的北伐來告訴東吳。我是要匡扶漢室,所以曹魏才是我最大的敵人。我們才是天然的盟友。東吳才能放心。諸葛亮死了以後,北伐被終止了。東吳馬上防禦蜀國。為什麼?人家就想你不打曹魏你想幹什麼,是不是想打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之間,最不應該做的事情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