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貫特產

    多鼓勵,少批評!孩子畢竟是孩子,接觸社會少,社會經驗少,一定要正確引導,不能心急!要從孩子的觀念、想法、角度出發,多替孩子著想,慢慢引導!社會變化太快,家長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很正常,家長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能用自己的老一套的想法和辦法來要求和約束孩子,靜下心來與孩子溝通,互相商量,慢慢來,孩子一定會轉變的!

  • 2 # 回首已是春天

    儘量不要說教,可以多嚴格要求自己一些,但是一定不要讓孩子感覺你刻意那麼做。用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一個人開車,開了很久了,壓抑了很多負面情緒,這個時候一般都是一點就爆炸的。但是如果有一個切點,可以讓他看見慢慢長途的風景,他就會慢慢放鬆下來,不再易燃。父母的自律容易讓孩子找到那個切點,放鬆下來

  • 3 # 咖啡豆子耶

    謝邀!有幸回答這個問題:雖說我三個孩子,但是我的孩子都非常讓我們省心。“小孩到大,都有那麼幾年是那樣的,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易激動,易走歪路、易打個仗”。當老人的一定告誡孩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至關重要的,讓他們跟優秀的孩子在一起”!跟啥學啥!!

    我個人非常贊同外國人教育孩子:孩子能認識的,讓他自己去認識、能幹的讓他自己去幹!去摸索,去處理、去承擔。老人不要全包!不要怕這,怕那,他們才會長大,更不會去啃老!

    老人一定和孩子說好利害關係:好啥樣…孬啥樣…好好溝通!

    我記得我家孩子,我和他們說你們這就是上學的時候,就是學習,不願意學下來,我給你們買幾個牛放…看他們的小眼神,都不說話,我說你們好好學,考不上一中我一分錢不給花,那個時候考不上一中,差點能花錢上,一分一萬,到一萬五,兩萬不等……在就是補課,我兒子們沒有讓我花過一分錢。,其實也不是都好,也有說不動的時候,我沒有看過我小兒子寫作業過,可能他們心裡有有數…現在我說起來,他們說學…學,都學呆了!

    我做為中國孩子的家長,不合格,我都沒有給拿過書包,不管那天走,都自己準備,要多少錢拿走,因為我的第二個孩子是雙胞胎,拿錢拿的多,開學有時都拿過兩萬,都自己拿著,我們不問,上大學哪個我們也沒有去過學校,或看過…有一回我兒子打電話說:媽我丟錢了…四百,我說丟了就丟了,我沒有說,本身他就害怕,心痛。

    可能是那個時候我的放手,才有現在兒子能拿的起放的下吧。其實我沒有事的時候想起來,也心痛,小小的年紀自己洗衣服……

    總的來說,老人不要去啥都給他們分擔,讓他們自己去承擔,我們不能老活著!!不跌倒,咋知道痛!咋知道怎麼爬起!!

  • 4 # 窩在被窩裡的鬼畜娃娃

    我外甥女,上高中開始談戀愛,有一天帶到家裡去,剛好被我姐看到。我姐和姐夫是很傳統的人,堅決不能接受未成年就談戀愛,我姐又不知道怎麼教育,給了一個耳刮子。孩子本來脾氣就大,馬上就反擊,姐夫一看火大了,竟然敢打父母,上去就去一拳把孩子打昏。一時間雞飛狗跳。

    姐怕出事,趕緊跟我講,外甥女比較聽我的話,我就微信上跟她聊了,她要離家出走,在家裡待夠了,然後我就說了很多大道理,我說“我不支援你戀愛但是也不反對,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有進一步行為”,她許諾我“我只是玩玩,就是覺得兩個人玩得開心,絕對不會有出格的行為”。

    穩定她的情緒後,我就跟我姐講:“你們要注意引導,而不是堵,這個年齡的孩子談戀愛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堵是沒有用的”,我姐不能接受,但是擔心孩子出事也就不再說這個事情了。一個周後給我發了她們母女打羽毛球的影片。

    凡事要溝通,要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疏導,儘管講道理不一定有用,但絕對比打罵孩子管用。

    孩子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 5 # 萌娃蹦躂

    找時間一起 坐下來聊天,孩子上學時有好感的物件是正常的,說明孩子有可愛有被欣賞的地方,但這只是目前接觸的同學,往遠一點說以後上大學了或去更大的地方還會認識到更多優秀的人,鼓勵孩子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其實孩子自己也會思考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慢慢地引導,把目前看到的孩子間的關係當成是好朋友間的關係,孩子會明白家長的意思。

    別一個勁地打罵反而把孩子逼得走投無路…

  • 6 # 愛吃板栗的短尾貓

    這個問題我沒什麼發言權,我的兒子是個很有自制力的小孩,從小到大都很省心 ,所以我的這方面經驗不足。

    我的外甥恰恰相反,是個自制力很差的小孩,需要陪伴和監督,二他對於監督牴觸且抗拒,所以我也需要引導他度過情緒敏感期的方法。

  • 7 # 小劉詔哥美食

    我家孩子現在正是這個年齡,每天大人說什麼,他總是牴觸。有的時候還不讓別人說話,你說一句他有一百句等你,哎都頭疼死我了。頭一段時間,這不十一長假一開始,我便帶著孩子家人走出家門,旅遊,玩玩散散心,你還別說,不白玩,過程中與孩子近距離接觸,談心,玩耍,做遊戲。孩子特別開心。其實說了半天,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情緒陷阱,關鍵看你怎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有心靈感應,知道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以便更好地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大部分家長都是以強橫態度,覺得孩子必須應該,咋咋。往往事得其反,孩子越跟你較勁。即使孩子表面不表現出來,內心也是敏感牴觸的。很多孩子做了的事情,自己的家長根本就不相信是自孩子做的。就是這類的了。所以要想要想帶孩子走出情緒陷阱,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帶著孩子走出情緒陷阱。

  • 8 # 洪知縣

    育兒經驗語錄中有那麼一條:一個健康的孩子,不只是身體強壯,養兒不教才是育兒的悲哀!

    由於孩子的年齡以及閱歷的關係,我們很多時候不能按照成年人的價值觀去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而""情緒敏感期""更顯特殊,它是由幼兒心理以及外在表現兩方面構成,要想解決,也得從兩個角度解決。

      心理層面

      小孩子的心理,因為其詭異的價值標準,科學界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不同孩子厭惡事物均不同,但是,討厭的東西不好猜,喜歡的東西卻大體類似。

      孩子一生氣摔東西,這一點很是讓家長頭疼,教育、打一頓、說道理,有家長很多辦法都試過,就是行不通。但是著名的早教專家亞歷山大·瑪索博士提供的一個辦法就很靈性,他說,自己見到孩子摔娃娃,也不去罵孩子,而是把被摔的娃娃撿起來,擦一擦上面的灰,對孩子說:""地上好髒,娃娃說他今晚又要被媽媽打了。""

      沒有孩子不怕被媽媽打,雖然存在忽悠的成分,但是這一招""情感共鳴""效果非常好,此辦法關鍵就在於,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向孩子暗示,他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

      人性本善,孩子天生也很善良,他們對於""美好""的感知等級明顯要高於""罪惡""。

      許多父母之所以無法哄好孩子,關鍵就在於他們其實從內心深處就沒有想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都認為孩子不懂事,按照自己的標準做就行了。

      可沒有尊重,何來共鳴?

    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這樣的偏執行為其實也就持續一兩個月,等這一陣興頭過去之後,再也想不起來。而國際育兒組織研究之後發現,經常出現""偏執行為""的孩子,長大之後更願意遵守規範,也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有很高的要求,這都是成功的基礎。

      總之,孩子在""情緒敏感期"",家長主要是以""順從""、""引導""為主,正面對抗,往往會產生預料不到的後果。

    正如《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中所講,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眼中的五光十色,也許只是人人嫌棄的甲殼蟲。不管是不是理解,我們都應該拿出最好的辦法、最認真的態度去面對,去解決,當你順利解決了孩子的""情緒敏感""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孩子乖巧"",就這麼簡單。

  • 9 # 雲密

    曾經自己也是個孩子,也有情緒敏感叛逆的時候。

    現在想起來,就是作,很作。

    個人覺得,情緒疏導很大一部分來自你的眼界,眼界大了,心胸才會大。所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去看看這世界的多面性,也許比任何語言都有力量。

  • 10 # 樂學感統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爸爸媽媽也時常情緒化,孩子難免不會從中學習一二。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嚴以律己”,在孩子面前不能用情緒化的方式解決問題;面對孩子情緒化的表現也不能“失控”,可以冷靜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生氣”的想法,但不能流露出過多情緒化的行為。

    2.幫助孩子尋找正確的紓解方式。

    孩子在情緒化當中往往是無助的,就像一隻張牙舞爪卻孤立無援的小獸一樣。爸爸媽媽要體會、理解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這份無力感,在寶寶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時,找到適宜的紓解情緒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釋放情緒,走出情緒化的陰影,再開始進一步的引導。

    3.平時可透過繪本、動畫片等讓孩子學習控制情緒。

    《菲菲生氣了》是一本著名情緒管理繪本,除此之外還有《我的情緒小怪獸》、《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等繪本都生動地講述了情緒管理問題。家長可以在平日裡選擇此類繪本進行親子共讀,和孩子聊一聊如何抒發情緒,如何控制不好的情緒,在一點一滴中積累提升寶寶情緒管理的能力水平。

    寶寶的情緒化不是“疑難雜症”,各位家長在全面瞭解寶寶情緒化的表現、原因和解決辦法後可以針對自家寶貝進行適當的引導。相信在爸爸媽媽的悉心幫助下,每一位寶寶都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情緒,擺脫情緒化,不做家裡的“情緒小人兒”!

  • 11 # 熱情的水煮魚

    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當然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從不讓自己操心,那麼恭喜你。那你是否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呢,不只是學習,生活,和同學們的相處呢,你所關心孩子的哪一面呢,我有時和我的侄子和侄女聊天,我知道他們的學習都很優秀,並且學習也不用父母操心,在學校也是優等生,可我清楚他們在學校和同學有說有笑,可回到家卻是一個個的宅在家裡,和父母說不上話,總是說沒有共同語言,父母多問一句就不耐煩,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情緒敏感期‘’呢?

    每個孩子都是人間的天使,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當然結果也不一樣。

    我知道我們家孩子情緒敏感的時候是在孩子上初二的時候,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放學回到家,我做好飯菜他隨便吃了兩口,就坐在沙發上發呆,感覺不太高興,好像要哭的樣子,我很奇怪,孩子平時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怎麼今天這樣呢,我輕聲問他,是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了嗎?他搖搖頭,還是在學校和同學們的相處有問題嗎?他也搖搖頭,是我們做父母的有什麼不對嗎?他也搖頭,我問的不耐煩了,我好想發火,沒有什麼問題那你哭什麼,可我忍住了,我拉著他的手,擁他入懷裡,他說媽媽我就是突然心情不好,沒有其他什麼事,情緒很低落。我很慶幸我控制了自己的脾氣,我說好吧,兒子你就哭吧,從那天以後,我對他的觀察也多了起來,我知道上了初二,接受新的課本,老師也換了,臉上也開始長了很多痘痘,作業也越來越多,課外活動也越來越少,我平時工作也很忙,疏於對他的關心,也許還有很多問題可能都是他情緒敏感的原因吧。

    其次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聯絡,問清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說孩子表現還是不錯的,我將我所發現的情況告知老師,並讓老師保密,我們商量著如何讓孩子平穩的度過這個情緒敏感期,對於我家孩子這種情況,我建議老師給予多的鼓勵,甚至於上課時間的舉手回答,畢竟我家孩子在學習上並不是特別優秀,但我希望他是一個積極樂觀善良的孩子,老師說這一階段孩子運動不夠,以後會讓孩子們有更多的運動時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孩子回到家,我放下工作,和他坐在一起,聽他講這一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同學的相處,所發生的高興的不高興的事,有趣的事,包括他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幫他分析,提出建議,讓他自己學會如何去處理問題,帶他出去運動,鍛鍊,和他一起做家務,教他學著做飯,並給於指導和鼓勵。

    透過家庭和學校的聯合,父母,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一段時間以來,孩子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每次一放學回來,總是圍著我和我說個不停,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為自己設定了學習目標,我知道他在慢慢走出情緒的陷阱,我為孩子感到高興!

    分享出來,我想說父母首先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多溝通引導,尊重孩子的隱私,積極樂觀的處理問題,該花的時間總是要花的,該有的陪伴也是要有的,畢竟孩子是你一生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一生最大的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無論是友情愛情,千萬不高估任何一段關係”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