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天地有正氣1023

    朱高熾駕崩於洪熙元年(1425年)5月29日,朱瞻基於28日後的6月27日正式登基,開啟了宣德王朝。即位後給朱高熾上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瞻基登基後一般稱呼他爹(朱高熾)為先皇或者仁宗皇帝。

  • 2 # 物質文化史

    朱瞻基當上皇帝時他爹朱高熾已經死了,那也就是沒有這個問題了吧。

    朱高熾(1378-1425),於1425年猝死於安仁殿,享年47歲。

    朱瞻基(1399-1435),於1426年登基,改年號為宣德。

    如果朱高熾不死,就應該被稱為太上皇,如果死了那就是“先帝”。

  • 3 # 知行合一2020

    朱瞻基當了皇帝,如果此時他爹朱高熾還活著,應該叫太上皇。但大部分太子都是爹死了以後才當皇帝的。如果朱高熾已經駕崩,那就給個封號。明仁宗朱高熾,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瞻基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只有10年,加上他父親的統治時間,也只有11年,但他和他的父親統治的這短短11年,被後來史學家公認為是堪與“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盛世何來?來自休養生息,親近養民。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們自我發展能力並不差,你就算不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要吃飯要掙錢,還要過日子。 只要官府不天天加收田賦,徵收徭役,給這些不堪重負的人們一點喘息之機。他們是會努力工作的,明宣宗就是這樣一個不擾民的皇帝。他沒有祖父那樣的雄才大略,但他很清楚,老百姓也要過日子,應該給他們生存下去的空間。

    在朱瞻基執政的十年裡,每天勤勤懇懇加班工作,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處理各種朝政,妥善解決和蒙古的衝突問題,能不動兵儘量不動,所以在他的統治時期一直沒有出過什麼大事。這對於當年的百姓而言,是功德無量的。

    朱瞻基可以說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仁宣之治。

  • 4 # 炒米視角

    朱瞻基即位的時候,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已經駕崩一個多月了。

    朱瞻基沒即位之前,還沒有對朱高熾進行正式治喪,諡號、廟號還未被確立。這個階段,提到朱高熾,可以稱之為“大行皇帝”;朱瞻基即位後,提到朱高熾,應該稱之為“先帝”。

    “大行皇帝”是自古對駕崩後的皇帝的尊稱。“大行”的意思就是“永遠離開”。大行皇帝朱高熾病重之時,留下遺詔,傳位給皇太子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當時並不在北京,而在南京。所以朱高熾的治喪,必須等朱瞻基回來即位後,才能展開。

    對朱高熾的“蓋棺定論”,必須由朱瞻基來總結。

    最終由內閣提出方案,朱瞻基拍板。根據朱高熾的生平功績,幾易其稿,確定了“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有了廟號之後,後代再提到朱高熾,根據唐宋沿用習慣,可以稱之為“仁宗皇帝”。

    但是由於明朝的皇帝基本都是一個年號(明英宗朱祁鎮除外,他一開始的年號叫“正統”;奪門復辟以後叫“天順”),所以明清兩季,民間習慣根據其年號稱之為“洪熙皇帝”。

  • 5 # 牧荑

    洪熙元年五月,辛巳,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是日,崩於飲安殿,年四十有八。

    朱瞻基在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在朱瞻基給朱高熾議定諡號、廟號之前,對剛駕崩的皇帝尊稱為大行皇帝。

    議定諡號、廟號之後,如朱高熾,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官方正式場合便要尊稱仁宗昭皇帝,非正式場合可稱呼仁宗皇帝,昭皇帝,仁廟。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明史·本紀第八·仁宗》

    褚人穫 《堅瓠四集·和象棋詩》:“ 明 仁廟 在東宮時,嘗觀二內侍象奕。”

    明代詩人王英作《仁宗昭皇帝輓詞》

    還一種就是稱呼先帝、先皇。

    以年號稱呼,明清兩朝,除明英宗有兩個年號之外,其餘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也可以年號稱呼,明仁宗年號洪熙,也可稱呼洪熙皇帝。

  • 6 # 水煮汗青

    朱瞻基的爹是朱高熾,在他駕崩之前,朱瞻基正在南京。《大明風華》電視劇裡介紹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是朱高熾需要朱瞻基去南京牽制南方的藩王;但《明史》記載,朱瞻基去南方的原因是因為那邊發生了幾次地震,朱高熾要他過去守著。

    朱瞻基去守南京的時候,朱高熾病然,急詔朱瞻基回京。可朱瞻基還沒有回到皇宮,朱高熾就駕崩了,後來是受遺詔入宮,並“從容登基”。

    朱高熾從通知兒子朱瞻基回京到駕崩不到一個月的時候裡,他的稱呼有了好幾個:

    首先,朱高熾成為皇帝的時候,建年號為洪熙,因此大家都稱他為“洪熙皇帝”;

    其次,朱高熾駕崩後,朱瞻基還沒有回宮,他的諡號還沒有定下來,因此暫時稱他為“大行皇帝”,這是在封建時代,皇帝死後還沒有確定諡號的時候都用這個稱呼;最後,朱瞻基當了皇上以後,明朝禮官為朱高熾定的諡號為“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為仁宗,通常大家會用廟號來作為稱呼,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

    諡號封給已故的皇帝或者妃子,還有分封制時期的諸侯,或者是朝中大臣,按照他們生平事蹟進行評定。有些諡號是誇獎的,有些是批評的,有些是同情的,所以從一個諡號也可以看出這位帝妃或大臣如何。

    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對應的是“祖”或者“宗”,一般開國皇帝用“祖”,繼任的皇帝用“宗”。但明朝是個例外,有兩個祖,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這是嘉靖皇帝的傑作。

    因此,朱瞻基當了皇上以後,他爹應該被稱呼為“明仁宗”,當然你要覺得諡號不麻煩,也可以稱他為“明朝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朱瞻基當了皇上,那麼他爹怎麼稱呼?提問者的這個問題是存在嚴重歧義的。到底明宣宗朱瞻基在當皇帝之前怎麼稱呼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還是明宣宗當了皇帝之後?到底是官方行文上的稱呼,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稱呼?到底是明宣宗怎麼稱呼明仁宗,還是大臣、百姓怎麼稱呼?

    明朝皇子對皇帝的稱呼

    前段時間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劇中明成祖朱棣的皇子們一口一個爹地叫著,讓聽慣了“父皇”“皇阿瑪”的吃瓜群眾們突然眼前一亮!皇子們到底該如何稱呼皇帝父親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

    明王朝對封王的皇子在正式場合和書面行文中如何稱呼皇帝是有明確規定的,清王朝官方編纂的《欽定明史》中記載相當明確:“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結合明王朝時期留下的一些檔案、史料,基本可以確認,明王朝封王的皇子在正式場合和書面行文中通常稱皇帝為“父皇陛下”。

    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能夠流傳至今的關於明王朝的史料都是書面文字,沒有影像、錄音等等,也不可能有!這裡就涉及到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了。不可否認,書面行文時明王朝封王的皇子都稱皇帝為“父皇陛下”,可私下裡怎麼稱呼呢?明王朝太過久遠,我們已經無從考證,即便有文字記錄,也是轉了幾手的了。但是,清王朝離我們還是很近的,尤其是晚清時期。末代攝政王載灃的公子溥任先生剛去世不久,末代皇叔載濤的公子溥仕先生現在還在世。對於清王朝皇子該如何稱呼皇帝,晚清醇王府的後人們是最有發言權的。

    據晚清醇王府的後人們回憶,攝政王載灃在世時,醇王府的阿哥、格格們通常都是直接稱呼載灃為阿瑪,而不是像一些電視劇裡那樣稱什麼“父王”或者“王阿瑪”之類!皇帝的親弟弟、妹妹們如此稱呼他的親爹,可以推測,在皇宮內院、私人場合,皇子們很可能也是直接稱皇帝父親為阿瑪,而不是什麼“父皇”“皇阿瑪”。當然,“皇阿瑪”肯定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這是一個滿語和漢語的雜合體。史料記載和一些知情人回憶,滿清皇子稱皇帝有時候會叫“罕(汗)阿瑪”,因為滿語中一直都是稱皇帝為罕(汗)的,但肯定沒有“皇阿瑪”之說。不管怎麼說吧,清王朝的皇子可以稱呼皇帝為阿瑪,那麼明王朝的皇子在私人場合按照鳳陽方言稱呼皇帝父親為爹並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不是嗎?

    皇帝去世後該如何稱呼

    前面說到的都是皇帝活著時皇子對皇帝的稱呼,那皇帝去世之後呢?即位的皇子和其他皇子又該如何稱呼已故的皇帝呢?

    “大行皇帝”四個字想必對喜歡看清宮戲的人而言並不陌生。何謂“大行皇帝”?大行者,西去大行也——駕崩了!所謂“大行皇帝”實際上就是“已故皇帝”之意。但是,“大行皇帝”的使用是有時效性的。什麼意思呢?這個稱呼只在皇帝剛剛去世、改沒有擬定廟諡時使用。一旦確定了廟號、諡號,無論新皇帝還是大臣,在正式場合、書面行文時都必須以廟諡稱呼已故皇帝。如太宗文皇帝、太宗、文皇帝等,這個時候如果再使用“大行皇帝”字眼就犯忌了,是要受到懲罰的!明王朝也不例外,皇帝剛去世時以“大行皇帝”稱之,在確定廟諡之後以廟諡稱之。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同樣是正式場合和書面行文的規定。私人場合下,皇帝仍然稱已故的皇帝父親為爹是絕對可以的,沒有任何規定不準兒子稱父親為爹,不是嗎?史籍記載,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氏從金國返回南宋之後,在和宋高宗提及宋徽宗趙佶時,宋高宗就曾經以“爹爹”稱之,而彼時宋徽宗已經作古了。明制很多源自於宋,由此可以推測,明仁宗駕崩之後,明宣宗在私人場合稱明仁宗為爹或者我爹,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與此同時,還涉及一個官員、百姓私下稱呼已故皇帝的問題,在日常口語中一口一個某宗某皇帝顯然是十分別扭的。在明王朝實行“一帝一元”之後,老百姓往往會以年號相稱,如洪武皇帝、永樂皇帝等。官員有時候在一些私人場合也會如此稱呼,但僅限於私人場合,正式場合和書面行文是不可以這樣稱呼的!

    再就是先帝問題,這是一個特定稱謂,並不是指已故的所有皇帝,而是特指已故的前任皇帝。在一些特定場合和特定行文中,往往會出現“先帝”字眼,如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曾經出現過。但這種稱呼更適用於半正式的場合或上書中,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尤其是涉及國家層面如祭祀、大典等等場合,通常還是以廟諡為主。

    綜上所述,皇子、皇帝對自己父親的稱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場合下會出現不同的稱呼。以明宣宗朱瞻基為例,在私人場合他可以稱呼明仁宗朱高熾為爹、父親等等。但是,涉及正式場合、書面行文時,未即位時明宣宗只能稱呼明仁宗為“父皇陛下”。即位之後,在仁宗昭皇帝廟諡尚未確定之前,通常會以“大行皇帝”稱之,在仁宗昭皇后廟諡確定之後,正式場合和書面行文則只能以廟諡稱之了。當然,私下裡明宣宗仍然稱明仁宗為爹、父親或者我爹、我父親也是可以的。至於官員百姓私下裡,在“一帝一元”的明王朝,更多地還是以年號稱之,如洪熙皇帝。不過,明英宗朱祁鎮除外,他有兩個年號……而所謂先帝,一般是介於正式與非正式之間,有點半正式性質的。可以用於口語和書面行文,但涉及國家層面的祭祀、大典等等非常正式的場合,一般還是以廟諡稱呼為主。

  • 8 # 達摩說

    朱瞻基當了皇帝,他爹怎麼稱呼?

    朱瞻基當皇上了,他爹朱高熾肯定是死了。但在治喪期間,朱高熾的諡號、廟號還都沒有確立,那麼在這一期間,想要稱呼朱高熾,應該怎麼表達?

    一般來說都稱呼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是什麼意思呢?大,皇帝為大,大行呢,就是皇帝走了,而且是永遠走了,這是對剛去世皇帝的一種敬稱。

    但是,一旦其諡號、廟號確立,就不再用大行皇帝來稱呼了,一般來說在明朝就用廟號來稱呼。朱高熾的廟號是仁宗,所以君臣就都稱呼他為仁宗皇帝。

    當然了,平時朱瞻基和大臣們說話時,也不能總是仁宗皇帝仁宗皇帝的叫著,所以也可以稱呼朱高熾為先帝。

    朱高熾的年號是洪熙,而且從明朝開始,一般皇帝都不再改元了,所以民間也會有人稱呼朱高熾為洪熙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候的人沒有牙膏,他們是怎樣清潔口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