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兵器世界

    高句麗和後來的高麗不是一回事,朱蒙建國是在漢朝玄莬郡的高句麗縣,國名自然就沿用了這個縣名,在5世紀高句麗確實改名叫高麗,到這與高句麗滅亡200年後建立的王氏高麗沒有關係!總不能把戰國時代的南韓當成今天南韓的祖宗吧!

    (漢朝勢力進入半島更早,總不能說漢朝也是它的吧)

    有些國家亂認祖宗,比如土耳其把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南韓把高句麗視為自己歷史的一部分等等,其實這都是沒有邊的事,高句麗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不能因為高句麗征服過半島地區,就把它劃為朝韓的歷史。

    高句麗的建立者朱蒙,是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扶余族人,他南下到漢朝最東北的玄菟郡附近建國,建立400年首都國內城(附近還有一座丸都山城),時間是公元前37年,比東漢還早。高句麗的統治中心此時還在中國東北,當然也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在西晉永嘉年間高句麗侵入遼東地區,統治勢力還深入到半島北部,在高句麗廣開土大王時代進入極盛,廣開土大王被南韓用於軍艦命名,絕對是亂認祖宗。

    (都城在鴨綠江西側)

    高句麗把統治中心轉移到平壤,是在公元427年的長壽王時代(劉宋元嘉四年),目的是加強對南部新羅、百濟等勢力的控制,在隋文帝一統天下之前,高句麗的主要對手就是南部的百濟、新羅,而爭奪的焦點是半島中部的漢江流域。

    事實證明,只要中原王朝有空,高句麗根本翻不了大浪

    隋文帝開皇18年出兵30萬討伐高句麗,但遇到大雨和颱風只能回撤。隋煬帝繼承隋朝後將滅亡高句麗視為自己事業的重心,先後三次派兵征討,兵力規模達到100萬以上,無奈連年興兵搞得民怨沸騰,隋王朝在農民起義的風雨波濤中倒塌!

    唐王朝建立後,唐太宗在滅掉東突厥、吐谷渾和西域諸國,並擊敗薛延陀汗國後,連續4年教訓不聽話、不懂禮貌的高句麗,唐軍甚至活躍在半島南部地區。

    唐高宗上位後,又花了14年和高句麗作戰,蘇定方、薛仁貴、李世勣等名將,先後來到高句麗重新整理經驗值,最終在公元668年將其徹底搞定。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說法,唐滅高句麗後,將其王族、富戶和數十萬百姓遷入中原,從此融入我中華民族,大家說高句麗到底是誰的歷史?

  • 2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南韓人一直把中國地方政權高句麗說成是他們國家的,但是南韓和高句麗其實最多隻有半毛錢關係而已,這半毛錢的關係還遠遠不足以讓他們竊取中國歷史!

    高句麗在漢朝時期原本不過是漢四郡下面的一個縣而已,其實那時候南韓人真正的祖先三韓部落也在漢四郡的羈糜統治下。後來漢朝附屬國扶餘國王子高朱蒙來到高句麗縣建立了高句麗政權,但是其性質不過是依附於漢朝統治的地方政府,其境內除了高句麗人等民族外也有大量的漢人。

    高句麗因為叛服不常經常不服從中原王朝的統治因此經常遭到打擊,其首都丸都城都多次遭到了中原王朝軍隊搗毀,然而受到重創的高句麗又不得不老實服從中原王朝管轄。不過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中原大亂,高句麗終於迎來了擺脫中原王朝統治的有利時機。

    在高句麗最傑出的君王好太王時期,高句麗不僅擊敗鮮卑慕容部的後燕政權一舉擺脫了中原王朝控制,還吞併了中原王朝原來的漢四郡和遼東郡等地一下躍居為雄霸東北亞地區的強大政權。其人口和疆域本來都和中原王朝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因此明明白白就是個中國脫離中原王朝自立的地方政權。

    後來因為高句麗實力的不斷壯大已經威脅到中原王朝的統治了,於是隋唐兩朝多位皇帝以高句麗叛服不常為由不斷興兵討伐。隋朝還因為三徵高句麗被拖垮了,唐太宗李世民也在高句麗鎩羽而歸,最終在唐高宗李治時期高句麗終於被唐軍滅掉了。

    於是高句麗的人口和疆域再度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為了防止其再度叛亂還把高句麗的王族和精英都內遷了,一代名將高仙芝正是高句麗王族的後裔。當然也有少部分的高句麗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南韓歷史上的新羅王國,後來南韓歷史上的王國又不斷蠶食中原王朝在北韓半島上的國土佔據了部分高句麗的故地。

    因此客觀來說南韓人確實是和高句麗有著那麼半毛錢的關係的,有部分南韓人的祖先是歷史上的高句麗人,有部分南韓和北韓國土是高句麗的故地。但是據此就把高句麗說成是他們國家的無疑非常可笑,這就好比有部分日本人祖先是華人因此日本人宣稱中國是他們的一樣可笑,而其佔領的部分高句麗故地只不過是歷史上利用中國王朝的仁慈一再侵吞中國領土的成果而已。

    更何況南韓人中其實不少人的祖先就是歷史上的華人,當然也包括了歷史上的中國高句麗人,所以南韓人實在不應該妄圖竊取中國地方政權高句麗的歷史。當然了由於南韓人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什麼高光時刻,因此難免會想要為自己一個強大的祖宗來安慰他們表面自大實則自卑的內心,所以南韓要跟我們搶高句麗等中國歷史和文化是不會停止的!

  • 3 # 大老劉生活圈

    不用半毛錢關係,一分錢關係都沒有。高句麗定義是中國境內的地方政府,跟高麗沒有關係。南韓就是想借高句麗發揮以篡改它的歷史,達到宇宙第一強國的目的。

  • 4 # 非常道畢延河

    高句麗,史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

    高句麗作為一個扶余人漁獵民族,在當時最鼎盛的時候佔據了遼寧、吉林、部分內蒙古和北韓半島中部北部地區。

    668年九月十二日唐朝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攻破高句麗首都平壤,高句麗作為一個國家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唐朝和新羅以大同江為界瓜分了高句麗的國土。

    高句麗和南韓沒什麼關係。南韓是源自於高麗王國,新羅王國。

    9世紀,新羅王國因統治階級過於壓榨百姓,致使國內爆發大規模起義,全國陷入動盪之中,各路實權派開始擁兵自重。

    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因其第一代王是王建,人們稱其為“王氏高麗”,是在高句麗政權滅亡250年後建立的,都城開京(今北韓開城),其活動範圍沒離開北韓半島。

    現代的北韓族人是在高句麗國家滅亡以後,經過長時間的民族融合與交流,以新羅人為主體形成的。在融合過程中也包括留在北韓半島上的少數高句麗人後裔、渤海人、漢人等。

    南韓總是認高句麗為祖宗,其實混淆了高句麗和高麗的區別:

    1、存在時間

    高句麗存在於公元前37年~公元669年這段時間裡,在7世紀時被唐王朝所滅;高麗存在於公元918年~1392年,是被權臣李成桂所篡。兩者時間差距數百年之久。

    2、民族政權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的扶余族在東北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起源於吉林,後來才進入北韓半島發展,文化歸屬感更接近於中原;高麗是古代南韓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權,脫離於新羅國,起源於北韓半島南部。

    3、民族成份

    高句麗的民族成分雜糅了扶余人、契丹、鮮卑、漢人、新羅人(古代南韓人)等多民族;高麗人的主體則是新羅人,民族歸屬感更傾向於三韓部。兩者民族成份不同。

    4、版圖

    高句麗的版圖包括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北韓全境、南韓部分地區;高麗的版圖包括今天的北韓半島中南部,比高句麗少多了。

    綜合來講,高句麗是曾經統治過北韓半島北部的中國古代地方政權,而高麗則是北韓歷史上的第二個統一王朝。兩者是根本不同的。

  • 5 # 見微45

    有關係,但不是繼承關係。半島歷史撇不開高句麗的歷史,但高句麗的歷史不盡屬於半島歷史。

    把歷史上存在過的國家往現代民族國家的籮筐裡放是不合適的。因為歷史變遷導致人群不斷結合又不斷分散開來。認識文明,一定要跳出現代民族國家的範疇和其目前的地理範圍。

    今天的北韓和南韓,是對李氏北韓王朝的繼承,而北韓王朝繼承的是王氏高麗王朝。高麗王朝是統一的新羅時代之後的又一個統一時期。半島的第一次力量整合,是由源自三韓的新羅最終完成的,即半島人群,作為一個文明,一個民族,一個整體性的歷史存在,是從統一的新羅開始的。從新羅開始,直到今日,半島文明(體)的範圍從未跨出過鴨綠江和長白山。與之相比,對半島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歷史存在高句麗,最初是一個發源於漢朝東北邊境的政權,其對中國中原王朝時服時叛,後趁中國分裂侵奪了故漢四郡之地而擴張到半島,後來甚至將都城遷至半島,是半島上最強大的勢力,但即便如此,高句麗大部分領土都在今中國東北境內,其大部分時期都著力在開拓半島以北的區域。從時間上看,正是唐和新羅聯合打擊使高句麗作為一個文明消亡了,才有後來新羅乘隙吞併高句麗故地而完成半島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所以,從文明的脈絡看,高句麗並不屬於北韓民族(,但我們可以說,他屬於東北亞)。

    高句麗對北韓半島後來的歷史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高句麗存在時期,對應於中國的漢到唐,國祚長,相對半島的三韓各勢力而言,是一個強大和先進的存在,尤其是佔據漢四郡故地之後,無疑充當了中原文化向三韓傳播的中介。一些記載表明,高句麗人的使用漢字,或影響三韓。高句麗的影響力,導致後來“高麗”國號的出現。新羅時代後期,半島陷入分裂,新羅王子叫弓裔的,冒充高句麗王后裔,在半島崛起,曾用高句麗建號,後被部下放逐,一個叫王建的部下上位。王建和屬下商議認為,他們的統治中心開城,正是當年高句麗的一箇中樞,於是正式建號“高麗”。後來高麗完成了半島統一,並因貿易活動被阿拉伯人把高麗之名傳播到西方世界,這就是英語用“考瑞亞”指代北韓半島的根本由來。其實,“高麗”就是“高句麗”,從中國史書來看,隋唐史中的“高麗”,就是漢代以來的“高句麗”。而由於半島亦使用漢字,那麼詞彙的變化會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王氏高麗繼承的是統一新羅,只是借用了歷史上那個高句麗之名而已。所以,我們最好只用“高句麗”稱那個跨越了長白山的東北文明,只用“高麗”稱王氏高麗,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

    半島民族有受到高句麗文明的影響,但他們絕不是高句麗的繼承者。高句麗是一個消亡了的國家,沒有後繼的斷絕了的文明。一些半島之人針對今天中國東北一些地區的那種歷史主張,是無恥的。南韓之“韓”本為“三韓”,三韓僻處半島南隅,開化晚矣,不過在一些人看來有助於消除中國的影響。可是半島之人近年來毫無顧及地把高句麗的全部歷史當作自己的歷史,這是什麼邏輯,難道歷史上的高句麗能撇清與中國的關係?

  • 6 # 澹奕

    第一,高句麗主體與南韓先祖並非同族;第二,高句麗與半島土著可謂是仇敵。高句麗並非“高麗”,正宗東北土著

    古代史書與如今很多人不能真正區分高句麗與高麗,也是如今南韓攀扯高句麗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句麗是東北亞著名的古國,其主體主要是穢貘人與扶余人,這兩個民族都是正兒八經的古代東北土著族群。漢朝時代,扶余首領朱蒙在當時漢四郡之一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建立王權,因而得名。

    雖然都有“高麗”兩個字,但南韓的祖先並非高句麗人,而是位於半島南部的“三韓”土著,並且融入了不少中原移民等雜糅而成。當時三韓之一的百濟上層貴族雖然是扶余人,但大多數被統治的百濟人都是三韓土著。高句麗與古代南韓的族群構成有巨大而明顯的差異,無論是語言、習俗等都不同。

    高句麗與三韓互敵數百年

    高句麗自公元前一世紀建立歷經八百年,經濟繁榮軍力強盛,是東北亞地區的強大存在。在歷史上,高句麗曾大規模進攻半島南部的三韓,迫使新羅、百濟與伽倻臣服納貢。南北朝結束後,中原的隋唐兩朝開始著手解決高句麗,唐朝與新羅聯合,最終滅亡高句麗。

    由於中原混戰,古代的半島南部長久屬於高句麗的統治範圍,三韓臣服於高句麗。而今的南韓所謂的“北韓三國時代”,指的是高句麗、百濟與新羅,而將最先滅亡的三韓之一伽倻除名在外。

    雖然如今的南韓堅持高句麗是南韓古代文明,甚至當年吉林境內的高句麗王陵申遺成功都在南韓引起軒然大波。諷刺的是,雖然南韓言之鑿鑿,在韓劇裡各種腦洞大開,可由於高句麗相關古籍都是用漢字書寫,南韓研究起來非常費勁。

  • 7 # 薩沙

    關係是有一些的,但不大。

    古代高句麗是一個王國,大體盤踞今天北韓半島北方,後被大唐消滅。

    高句麗滅亡,人民基本都內遷到大唐內部被融合。

    在高句麗滅亡200多年後,公元918年,在北韓半島出現了一個名為“高麗”的政權,其統治者是王建。

    高麗的民族和高句麗是不同的。高麗是以新羅人為主。而高句麗人主要是上古時期古老民族穢貊人東遷後的夫餘、高夷、沃沮、小水貊、東穢等,後又融合了衛氏北韓遺民的後裔、漢人、鮮卑人等,沒有一個是來自於北韓半島的土著。

    而高麗的主題是新羅人,新羅人也是今天南韓人的祖先。新羅是由北韓半島中南部五十二個部落聯盟及二十九個小國,實力弱小,直到隋朝才被中原王朝所知。

    但新羅人和高句麗沒什麼關係。

    高句麗滅亡時,很少數高句麗人進入新羅,被新羅人融合。

    但新羅人主體不變,不能說新羅人就是高句麗,不是一回事。

    就比如部分匈奴人進入長城內,溶於漢人,你能說漢人變成了匈奴人嗎?沒這種道理!

    另外,高麗地盤是在北韓半島南方,高句麗則是盤踞北韓半島北方,歷史上雙方的活動區域根本不交叉。

    王建為了自抬身價,就套用了高句麗的名字。

    畢竟當年高句麗曾經獨立一段時間,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尤其是擊敗過隋煬帝大軍。

    今天的南韓人也是一樣。為了彌補自己的民族自卑感,胡亂編造歷史,把高句麗認為祖宗,自認為自己是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強大民族。

    藥不能停啊!

  • 8 # 心向青山

    高句麗和今天的南韓、北韓肯定是有關係的,但歷史從來不是這麼簡單。

    歷史本身是客觀的,但歷史學卻是主觀的,且受政治影響甚大。

    高句麗在古代中國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歷代史書也把它當作北韓半島的一個政權來看待,也常常簡稱之為“高麗”,所以之前我們說的都是隋煬帝徵高麗。原因在於古代北韓除了曾被漢唐直接納入版圖之外,都是中原政權的藩屬,高句麗由於部分領土在北韓半島,且不屬於中原政權,將其視為北韓半島的政權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時在以華夏為中心的華夷秩序之下根本沒有爭論的必要。

    今天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中國和北韓、南韓成了國與國的關係,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需要理清。

    什麼是中國的歷史?我們認為以帝國主義入侵前清朝中期版圖為準,發生在這個地域之內的都是中國歷史,那麼顯然高句麗的歷史屬於中國東北的歷史,這便是中國史學界“東北工程”的由來。

    當然還有部分人堅持狹義的文化中國,那麼不要說高句麗,就是中國正史中的北魏、遼、金、元、清都不是中國,這無疑為南韓人爭奪中國歷史提供了依據。

    回到高句麗本身,高句麗的出現源於漢武帝征服北韓。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滅衛滿北韓,在今遼寧省新賓縣設高句麗縣,隸屬漢四郡之一的玄菟郡。也就是說高句麗縣從一開始便屬於漢朝統治北韓的漢四郡之一。

    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高句麗縣建國,高句麗從此開始稱王。

    扶余人,是中國東北古代的少數民族,後來的唐朝時期的靺鞨及其建立的渤海國便是扶余人的一支。

    之後,高句麗對兩漢時叛時降,至公元56年完全擺脫了漢朝的控制。

    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永嘉之亂、晉室衣冠南渡,高句麗強大起來,並佔領了當年的漢四郡和遼東,進入了鼎盛時期,時間大約在公元313年。

    仔細觀察,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均沒有佔據遼東,這部分被高句麗佔據。

    於是,當隋朝一統南北之後,收復遼東便提上了日程,從隋文帝開始,歷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四代帝王,終於在公元668年滅高句麗。

    高句麗自公元前37年建國,至公元668年滅亡,共705年。

    滅高句麗後,李治將高句麗的國土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戰後,大唐將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了華夏族。

    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大唐時期渤海國的臣民,此外還有一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

    之後,高句麗這個政權消失在了歷史中。

    但這不代表沒有人借屍還魂,唐亡之後,公元918年,王建一統北韓半島,國號“高麗”。

    這個高麗利用了高句麗的名頭,但其主體民族卻不同於高句麗,王氏高麗的建立者是北韓半島南部的三韓,而高句麗則是扶余人,其版圖也主要在中國境內。

    但要說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可能,畢竟高句麗滅亡之後部分人也融入了地處北韓半島南部的新羅。

    高句麗、百濟、新羅,常常被稱為北韓半島的三國時代,假如以血統論,高句麗與南韓確實沒什麼關係,假如套用中國目前的版圖中國論,南韓人似乎也有理由將高句麗視為自己的歷史。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高句麗屬於中國的歷史,但歷史終究不是孤立的。

  • 9 # 來思酒鋪

    我們知道南韓人一直把中國地方政權高句麗說成是他們國家的,但是南韓和高句麗其實最多隻有半毛錢關係而已,這半毛錢的關係還遠遠不足以讓他們竊取中國歷史!高句麗在漢朝時期原本不過是漢四郡下面的一個縣而已,其實那時候南韓人真正的祖先三韓部落也在漢四郡的羈糜統治下。後來漢朝附屬國扶餘國王子高朱蒙來到高句麗縣建立了高句麗政權,但是其性質不過是依附於漢朝統治的地方政府,其境內除了高句麗人等民族外也有大量的漢人。高句麗因為叛服不常經常不服從中原王朝的統治因此經常遭到打擊,其首都丸都城都多次遭到了中原王朝軍隊搗毀,然而受到重創的高句麗又不得不老實服從中原王朝管轄。不過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中原大亂,高句麗終於迎來了擺脫中原王朝統治的有利時機。 ‍ 在高句麗最傑出的君王好太王時期,高句麗不僅擊敗鮮卑慕容部的後燕政權一舉擺脫了中原王朝控制,還吞併了中原王朝原來的漢四郡和遼東郡等地一下躍居為雄霸東北亞地區的強大政權。其人口和疆域本來都和中原王朝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因此明明白白就是個中國脫離中原王朝自立的地方政權。後來因為高句麗實力的不斷壯大已經威脅到中原王朝的統治了,於是隋唐兩朝多位皇帝以高句麗叛服不常為由不斷興兵討伐。隋朝還因為三徵高句麗被拖垮了,唐太宗李世民也在高句麗鎩羽而歸,最終在唐高宗李治時期高句麗終於被唐軍滅掉了。於是高句麗的人口和疆域再度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為了防止其再度叛亂還把高句麗的王族和精英都內遷了,一代名將高仙芝正是高句麗王族的後裔。當然也有少部分的高句麗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南韓歷史上的新羅王國,後來南韓歷史上的王國又不斷蠶食中原王朝在北韓半島上的國土佔據了部分高句麗的故地。 因此客觀來說南韓人確實是和高句麗有著那麼半毛錢的關係的,有部分南韓人的祖先是歷史上的高句麗人,有部分南韓和北韓國土是高句麗的故地。 但是據此就把高句麗說成是他們國家的無疑非常可笑,這就好比有部分日本人祖先是華人因此日本人宣稱中國是他們的一樣可笑,而其佔領的部分高句麗故地只不過是歷史上利用中國王朝的仁慈一再侵吞中國領土的成果而已。更何況南韓人中其實不少人的祖先就是歷史上的華人,當然也包括了歷史上的中國高句麗人,所以南韓人實在不應該妄圖竊取中國地方政權高句麗的歷史。當然了由於南韓人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什麼高光時刻,因此難免會想要為自己一個強大的祖宗來安慰他們表面自大實則自卑的內心,所以南韓要跟我們搶高句麗等中國歷史和文化是不會停止的!

  • 10 # 袁靜啦

    高句麗和現在的南韓是不一樣的?南韓人很為高句麗的歷史延續而自豪。而作為華人來看高句麗歷史,通常只是將其作為國家歷史的一小部分,而並不為其感到激動。華人認為,高句麗國家規模較小,政治控制比較容易的是高句麗立國延續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而南韓人由於普遍缺乏宏觀歷史視野,所以對一特點顯然認識不足。要知道中國早期的朝代周代立國800年,延續時間比高句麗更長。西漢與東漢合計也有四百多年,而在國家規模上,周朝已是高句麗的五到十倍,漢朝則是一個東西跨度萬里的帝國,國家規模大約為高句麗政權的七十倍。這與高句麗偏安一隅,割據700年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所以用高句麗的延續時間來證明其獨立性是很不合理的。

  • 11 # 史地客棧

    高句麗從西漢時代就出現在中國東北,一直到唐朝才滅亡,存在了705年。高句麗的地盤主要包括遼寧,吉林,還有北韓北部地區。

    高句麗人的首都一直都在吉林集安市,過了424年,才遷移到平壤。從古代看,高句麗幾次遷都,地址其實都是中國境內,也就是漢四郡,包括,玄菟、遼東、樂浪等郡。一直到918年,平壤才歸入北韓。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注意,高句麗國是因為建國的地方,當時的遼寧新賓縣叫高句麗縣才因地名得國名,與後來北韓的高麗完全沒有關係。

    高句麗居民都是扶余族、靺鞨族等東胡族系,特別善於重甲步騎兵,戰鬥力比較強。戰略戰術和基本裝備與後來同樣興起於東北的女真近似。都是弓馬重甲,善於養馬,耐苦戰,而且還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山城,戰鬥力很強,兵力也遠遠超過後來的女真。因此,隋朝前後動員大軍4次討伐高句麗失敗。

    一直到唐朝才最後打敗高句麗,將高句麗王族和貴族以及數十萬平民遷居安徽,河南等地。只有少部分人留在東北,後來成為渤海國臣民,融入新羅的只是非常少的極少數。

    所以說高句麗是中國古代東北的少數民族建立的,而高麗則是當初的新羅人為主,這是現在南韓人的祖先,所以高句麗和現在的南韓人是沒有關係的。

  • 12 # 日日悅讀

    近些年來,南韓經常無比嚮往的回憶起當年大高句麗帝國時代,所謂的大韓民族擊敗百萬隋軍,大戰盛唐大軍,佔據中國東北,稱雄東北亞的光輝歲月。並全國上下引以為豪。

    其實,本文想說的是,高句麗和現代南韓人沒有一分錢關係,根本就是2個民族,高句麗人那是放牧的,北韓民族都是種大米的。兩者唯一的關係也只是在高句麗覆滅後,在北韓半島出現了一個叫高麗的王朝。名字相近而已。那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淵建立的漢朝,有關係嗎?沒有絲毫關係是一樣的,只是名字一樣而已。你自己起名叫李子龍,難道就和功夫明星李小龍有什麼關聯嗎?

    最早的高句麗民族在漢朝時代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為南下的消奴,絕奴,順奴,灌奴和桂樓等五部夫餘人分支部落,一部分是由於匈奴壓迫東遷的夫餘人。554年魏書就明確記載:高句麗者,出於夫餘。夫餘是什麼?那是鮮卑別種,鮮卑是哪裡的?大興安嶺來的遊牧漁獵民族。高句麗是意思是:高大黑馬,那不是漢語,更不是北韓語,與漢語和北韓語當中的高麗沒有絲毫關係。

    第三個部分,就是當地土著濊貊人,其中又以後兩者為主。時間到三國時代,高句麗已擁有三萬戶居民,居住於中國管轄的東北漢四郡。

    高句麗起源三部,沒有一個是來自於北韓半島的土著。高句麗的發源地在渾河流域,鴨綠江中游的恆仁和集安地區。最鼎盛的時候,北到長白山,西到遼東半島,東至日本海,向南一直在達北韓半島北部的大同江流域,可見,高句麗最鼎盛時期,也沒有去過南韓搞行政管理。早期比如晉朝時期,華人根本不知道南韓的祖先三韓,只是隨便管他們叫做“韓穢”,實際應該叫做良夷。

    高句麗人剛進入到這片地區的時候稱,“臣逐豕,至國內尉那巖,見其山水深險,地宜五穀,又多鹿魚鼈之産。王若移都,則不唯民利之無窮,又可免兵革之患也。”可見,高句麗人定居在東北南部地區以後,除了少部分農業生產,還是以原來的漁獵經濟為主。其中濊貊人更是,“全體炙烤,各自以刀割”,人家不吃泡菜,都是拿著刀子割肉吃的。從以上可以看到,高句麗三大部落都是來自於蒙古高原,由於受到匈奴和鮮卑的持續性壓迫,而不斷東遷進入吉林的。

    在大部分時間裡,高句麗也從來不是什麼雄踞東北亞的帝國。高句麗一直在接受著中原王朝管理,哪怕是在南北朝時代,北方地方小朝廷,比如前燕也一樣管理他們,還給他們封號和官位,比如;營州刺史,都督營州諸軍事,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寧東將軍......

    最後也是因為,中原王朝不在授予其管理地方的職權,才導致了,高句麗與隋軍的交戰,並且創造出了打敗百萬隋軍的奇蹟,幼年時讀書,一直不理解隋軍怎麼會敗給北韓,後來長大明白了,原來高句麗人是遊牧漁獵民族,也是騎射民族,在性質上與女真人是一樣的,我們在高句麗壁畫可以看到,高句麗人都是頭上插著羽毛,善於騎射的輕騎兵和身披重甲的重騎兵,與北韓人不是一回事。

    北韓民族那個時候在做什麼?起源於三國時代的新羅,才是現在北韓半島民族的直系祖先。由北韓半島中南部五十二個部落聯盟及二十九個小國,一起建立起了一個新興民族和北韓古代國家,公元503年,正式定國號為新羅,將首領從麻利於改為王。直到隋朝時,華人才開始瞭解新羅國的存在。

    668年,大唐滅亡高句麗,高句麗有城市176座,高句麗族居民55萬戶。唐軍攻擊高句麗,在扶余城,薛仁貴大軍陣斬萬人,續戰,薛仁貴軍又陣斬5萬,兩戰即斬首高句麗軍6萬人。隨後唐軍一路攻滅176城,高句麗居民輾轉逃亡,死難無數。

    唐朝滅高句麗後,第一年,也就是668年就遷移20萬高句麗人移民中原,其中包含高句麗王,王子和王族大臣等等。滅高句麗第2年,即公元669年,唐朝再次遷移20萬高句麗人到江淮之南,山南和京西諸州定居。另外有5萬戶高句麗則北上與當地民族融合成為新的民族渤海族,也有一部分高句麗人成為突厥人的一部分。

    由於,高句麗人反對唐朝移民政策,舉行起義,因此引發了唐軍對高句麗起義者殘暴的鎮壓,戰爭整整持續了4年,從平壤一直到安市戰火燃燒在整個高句麗舊土上,四年殘酷的鎮壓導致高句麗損失了50%的人口。

    戰亂中部分高句麗人逃入新羅,唐軍隨即以“納高麗叛眾”為罪名,討伐新羅,不準其接收高句麗難民。735年,大唐開元盛世將大同江以南賞賜給已經降服的新羅。這時還留在大同江以南的極少部分高句麗才成為新羅臣民,融入北韓民族,但是人數很少,畢竟大同江南部只是高句麗疆土的一小部分,還不是核心區域,只是一個邊緣地帶。

    高句麗人起源於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是一支遊牧漁獵民族。在匈奴和鮮卑的壓迫下,遷居遼東吉林和北韓北部地區,從事半農業半漁獵的生活。幾乎世世代代接受中原王朝封官職位和封號。後來滅亡於唐朝,唐軍遷移其王族和居民於中國內地,另外由於高句麗遺民在遼東起義,導致,唐軍歷時四年的殘酷鎮壓,導致其剩餘一半人口損失於戰亂,隨後部分高句麗人北上與當地土著融合為渤海族。

    僅存數量很少,只有原數量接近二十分之一,居住在大同江附近的高句麗人在原地融入新羅,成為北韓民族的一部分。

    但是在南韓學者的裝裱下,高句麗就成為了一個橫跨中韓的偉大北韓古代帝國,現在就是中國國內很多文章或者媒體,在報道時,也經常發生把高句麗和高麗混淆的事情,或者也認為高句麗就是北韓的一個王朝。其實,按現在的地圖來看,高句麗其實是一箇中國民族,是從黑龍江跑過去侵佔了半個北韓半島,其實只是高句麗侵略過北韓而已,而不是高句麗人從北韓出發,去征服了半個東北,這個關係首先要弄清楚。

    建立擊敗百萬隋軍豐功偉業的高句麗族和現代南韓人,根本沒有關係,就是比融合度,融入華人族群的高句麗人也遠遠多於南韓,融合進中國的高句麗人達到數十萬,融合在北韓半島的高句麗人最多才萬把人,其中高句麗王族更是在1000年前就已經成為了華人。

  • 13 # 公子齊姜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歷史上高句麗國在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一帶,整個高句麗國境也包括了北韓半島的大部地區,而現在的北韓和南韓並沒有延續高句麗政權的關係和文化所以,若論源流的話,可以說一點關係也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你們的計劃是什麼,我們可以共同督促彼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