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劍
-
2 # 雜談小部落
杜月笙的人緣是出名的好,劉航琛曾因得罪了川系軍閥王贊緒而遭到了王的通緝,從而出逃河內。杜月笙獲悉此事後,派人去河內將劉航琛接到了香港,給予了厚待,後來又資助他回川,從而東山再起。
一段杜月笙找劉航琛借錢的故事,杜月笙落難後找他借錢,他拿出了兩樣東西,一樣東西是空白支票,另一樣東西是一支鋼筆,他對杜月笙說,杜先生,雖然咱們二人平生素未蒙面,但是也算是老朋友了,我也經常受到您的提攜,如今你有難,我有幸幫你是我的榮幸,這張空白支票,最高面額是150萬,筆在您的手中,數額您隨便寫。
(杜月笙與孟小冬)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杜月笙在香港擔任過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 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居港期間杜月笙氣喘病情不斷惡化,於1951年8月16日申時於香港寓所病逝,終年63歲。
-
3 # 一介草寇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故事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人們仰慕他的能力、羨慕他的成就,就算是臨終前親手燒燬天文數字的借條都被坊間傳為一段佳話。
這裡就有人會問,杜月笙萬年落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走已經沒有往日輝煌的他有人伸出援手借錢嗎?
1949年4月,整個大陸都沉浸在解放的喜悅之中,而杜月笙卻在這時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上海,同時離開了輔佐已久的蔣介石,遠赴香港。他心裡清楚,自己反共二十多年,早已經是民怨如天,留在大陸是不可能了,而蔣介石視自己為鞏固統治的工具,召之即來呼之即去,所以也不願跟隨前往臺灣。
沒有了勢力沒有了家產,落魄的杜月笙也是受盡白眼,原本資助過的那群人躲避他,生怕張口借錢,這讓杜月笙很是無奈,還自嘲道:“現在成了過街老鼠。”
杜月笙到香港的第一個春節,因為家中捉襟見肘,連置辦像樣年貨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只好拿房子做抵押向銀行貸款。銀行經理見來人是杜月笙,直接別人不見,安排一個前臺將他攆走了。倒是他的好友,曾是江浙地區著名的財閥錢新之聽說之後,將杜月笙請到了自己府上,掏出一張30萬的支票遞給了他。
要知道錢新之的生活大不如從前,輾轉香港各地才到了臺灣定居,家產也丟了一多半,而現在能夠拿出30萬接濟自己,這讓杜月笙很是感動。患難見真情的道理他見過,這次算是親身體會過了。
後來杜月笙又找到了劉航琛,他是著名的實業家,資產不計其數,雖然並未見過面,但有幾次書信往來,找他純屬是碰運氣。誰知道剛見面。劉航琛就拿出了一張空白支票,聲稱:“150萬您隨便填。”
落魄的杜月笙確實是靠他人的接濟才支撐下去的,就算是這樣家中生活也是勉強度日,臨終時只有10萬美元存款,五房姨太太十個子女根本不夠分。但為了家人的安全,他還是一把火把厚厚的借條給燒燬了,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杜月笙不希望自己故去後家人被捲入上一輩的紛爭中。
-
4 # 萱揚歷史
杜月笙在最後落難時向別人借錢,有人願意借給他嗎?他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這是兩個問題,首先來回答杜月笙在落難時,肯定會有人願意借錢給他的,但問題是杜月笙有沒有向別人開口借過錢呢?
我的回答是沒有。
011949年春天,身居上海的杜月笙,審時度勢,眼看著國民黨大勢已去,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去路。當時蔣介石是極力“邀請”他去臺灣的,但杜月笙明白自己的地盤只在上海,若去了臺灣,勢必成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到時候只能聽任蔣介石擺佈。
所以他決定不能去臺灣,那麼留在大陸,回想自己曾經做過一些傷害過國人的事情,肯定會得到清算,想來想去,他決定舉家搬遷到香港避難。
02從1949年4月到1951年8月去世,杜月笙在香港的最後幾年,處境算是很落難了。
首先,他的產業都在上海,在大陸,到了香港,連住的地方都是他的門生幫他租下的,當然錢也是門生出的。
其次,租住的堅尼地臺18號底層,一共才三室一廳,這裡住了他的妻妾子女,還有朋友一家,共十幾口人。太太們要供養,子女們都要讀書,而杜月笙本人也是因為舟車勞頓,心情鬱悶,引發舊病哮喘加重,也就一直深居簡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直到他最後也是在這套三室一廳的蝸居里去世的。
再則,他一直在到底是回大陸還是去臺灣,兩者之間艱難糾結著。想想自己曾經也幫過上海的地下黨,援救過周恩來的堂弟,但他的雙手更是沾滿了進步工人的鮮血,這成了他內心沉重的歷史包袱,所以大陸派來好友章士釗勸他回去,他也沒能坦然接受。
03最後,杜月笙最後有沒有向別人借過錢呢?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杜月笙是講義氣的人,即使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華富貴,他也是不會低頭向別人借錢過活的。哪怕他生活的並不是那麼富裕。
有一個例子,杜月笙一家及門生避難香港後,想遷居法國,徹底遠離政治是非。全家和追隨他的顧嘉棠、萬墨林兩家,共計有27口人,遷法共需27 張護照。當時他向臺灣的民國政府申請護照,結果臺灣那邊要收取“護照費”15 萬美元。
杜月笙算算從上海帶過來的全部家當,也只有30萬美元,而在要養活這麼一大家人,還有菲傭奴僕,已經花去不少,15萬美元對於他來說已經是承擔不起了。他沒有開口向任何人借錢,而是放棄了遷居法國的想法。
04根據杜月笙第四房太太生的兒子杜維善回憶說:1951年杜月笙病逝前,找來律師口述遺囑,其中主要是家產的分割問題。遺囑中杜月笙的遺產總計只有11萬美元。
這筆錢原為10萬美元,被他早先寄存於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處,經宋子良代為投資,略有盈餘。而其女杜美如回憶,分配大致如下:
每個太太拿1 萬,長子拿1 萬,沒出嫁的女兒拿 6000 ,出嫁的拿 4000。在此前,杜月笙銷燬了歷年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人死債消,杜月笙欠別人的,也沒得還了,別人欠他的,也不用還了。這便是杜月笙最後的生活和結局。
-
5 # 江岸好呵
願意借錢給杜月笙的朋友會很多,關鍵是杜月笙是否願意開這個口。他想怎麼生活不一定要用錢來解決。因為杜月笙的經歷就告訴我們,他想過富裕的生活是沒有任何問題。
-
6 # 岳陽小易
當年上海灘的三位大佬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在租界內外可謂是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的人物,但是,他們賴以發家的土壤——租界被取消之後,他們就都遭到了事業上的大失敗。張嘯林就不說了,他當了漢奸,被戴笠派人殺了。杜月笙,黃金榮都在上海淪陷之後離開了自己的風水寶地,等到抗戰結束,他們再回來的時候,已經註定物是人非,風光不再了。
杜月笙雖然早年間生活貧困,但是他很有才幹,很快就超越了自己的大哥黃金榮,而在這次重返上海灘之後,他也成了蔣介石掃清黑幫的頭號目標。
在《建國大業》中,杜月笙威武霸氣,他敢在自己的兒子被抓之後去責問蔣經國,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這時候的杜月笙遠沒有這麼風光,他的名句:我就是蔣介石的夜壺,不用了就被扔在了角落,就是在這個時期說的。
經過這個事情,他總算是看透了蔣介石的“真面目”,他對國民政府失望不已,這也是他在後來選擇不跟蔣介石去臺灣的原因。他拖家帶口去了香港,在那裡艱難的過起了生活。
曾經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麼落魄,杜月笙靠著變賣家產度日,但是一家老小都要靠他養,他還要體面,家產也總有賣完的那一天,杜月笙終於不得不捨下自己大佬的顏面去找別人借錢了。
杜月笙多年來為人處事滴水不漏,這位他借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有一次在新年將要到來的時候,一位名叫錢新之的人親自來到了他的家中,他知道杜月笙如今已經落魄了,主動表示自己願意借錢給他,並且出手就是30萬,還不需要任何的抵押和字據,錢新之說:杜月笙的聲譽何止30萬,要立字據的話,杜先生就是看不起我了。
而在另一次借錢的時候,杜月笙找到了自己之前只有過一點交集的朋友劉航琛,他們是透過做生意認識的,雖然透過很多信,但是真正見面還是第一次,在知道杜月笙此行的目的之後,劉航琛二話不說直接從櫃子裡拿出了支票,又遞給了杜月笙一支筆,劉航琛說:杜先生多年來對我頗有提攜,如今先生有困難,找我幫忙是看得起我,這張支票的最大面額是150萬,希望杜先生不要客氣,也給我個面子。
劉航琛的意思是:150萬以下的數額,杜月笙可以隨便填。這種借錢方式,暢快乾脆,是在是讓人佩服。杜月笙差點落淚:患難方能見真交啊!
-
7 # 㸃亮
咱們換位思考一下,假設有個窮途末路的黑道大亨向你借錢,你明知道一借出去,就再也還不回來,你願意借麼?
杜月笙最後在香港的日子,可用晚景淒涼來形容。
-
8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杜月笙逃往香港後,向他的門生以及朋友借錢生活過的很艱難。
1949年,杜月笙終於認清了蔣介石,也對國民政府充滿了失望,於是他沒有選擇跟蔣介石去臺灣,而是帶著他的家人去了香港,一直過著非常艱難的生活。
在那裡他沒有了往日的風光,一直靠著變賣家產度日,但是家產總有賣完的那一天,而且他又要面子。終於,他只能放下自己過去老大的面子,去借錢。
由於杜月笙一直做事很講究,自己如今借錢也不會很難,又一次快過年的時候,一個叫錢新之的人來到杜月笙家中,並且主動表示自己願意借給他30萬,而且不用任何字據和抵押,而且他對杜月笙說:杜先生的聲譽可不止30萬,立字據,那就是看不起我。
後來杜月笙主動去借錢的時候,來到了之前的生意夥伴家中,但是二人並沒有什麼很深的交集。在他知道杜月笙是來借錢之後,就立即拿出一張支票和一支筆對他說,自己的生意受到了杜先生很多的照顧,如今杜先生有了困難之後,能去找自己幫忙那是看得起自己。並且還說支票最多可以支150萬,讓杜月笙不要客氣。
這番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只要不超過150萬,杜月笙可以隨便填,這樣乾脆而且明白的話讓杜月笙非常感動,差點就落下淚來。他感慨,真的是患難見真情啊。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相關內容
- 一個朋友因疫情期間賣假口罩被查,現在向我借錢,該借不借給她?
- 一同事發工資幾天就問借錢,開始是出借給的。幾次後沒借,然後被他拉黑。這是什麼心理?
- 如果你前夫曾經對不起你過,後來欠債了找你借錢你會借給他嗎?
- 你的朋友遇到困難、向你借錢、你會借給他嗎?
- 老公揹著我私自刷信用卡借錢給別人,甚至轉借朋友的錢借給他人,他這行為我該如何處理,謝謝?
- 現在手裡有10萬塊,朋友要借錢,應該借嗎?
- 那些向別人開口借錢的人,總覺得別人有錢且應該借給他,這類人是什麼心態?
- 朋友向我借錢還賭債,應該借給他嗎?
- 好朋友跟我借錢做微商,我不借給她,她把我拉黑了,我做得對嗎?
- 你會不會自己都沒錢,別人問你借錢你會想任何辦法借給他?刷信用卡或支付寶借唄?
解放前的上海灘的大佬,就3人:就杜月笙、黃金榮和張嘯林。
這三個人在舊上海灘那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可是隨著戰爭的爆發,以及新中國的建立,上海灘不再是他們的地盤,他們的事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張嘯林因為做了漢奸,所以最後被殺了。
杜月笙和黃金榮在新中國建立後回到上海灘,已是物是人非,風光不再。
杜月笙在當時的上海灘是頭號的人物,所以蔣介石清除黑幫的時候,第一個就拿他開刀。杜月笙的兒子被抓走之後,杜月笙徹底的看清楚了蔣介石和蔣經國,也對國民政府失望不已,於是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而是帶著自己的家人去了香港。
在香港的生活很不容易,杜月笙在那裡沒有事業,沒有收入來源,與曾經的風光相比,如今可謂是落魄到了塵埃裡。杜月笙的家裡人可不少,變賣了家產養著這一大家的人。不光要吃飽活下去,他還要體面的活下去。可是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最後家產已經被賣完了,杜月笙不得已抹下面子去向別人借錢。
杜月笙在還是個大佬的時候,特別的會做人,與很多人都交好,只要有人有難,他能幫就幫。很多人都受過他的幫助,所以杜月笙如今落難要借錢的時候,這些人都十分的爽快。有一次快過年的時候,一個叫做錢新之的人來到了杜月笙的家裡。他知道杜月笙如今生活的很不容易,所以主動借錢給杜月笙,直接借給了杜月笙三十萬元,不要字據,也不要抵押。因為他相信杜月笙的為人。
後來杜月笙又到了十分窘迫的時候,不得已就去找一位交情比較淺的朋友借錢。這位朋友叫做劉航琛,他與杜月笙只有生意上的往來,雖然經常通訊,可是卻沒有見過面。杜月笙找到劉航琛之後,說明了來意,劉航琛二話不說,直接從櫃子裡拿出了一張支票,然後又拿出了一支筆。隨後對杜月笙說:杜先生這些年來,對我幫助很多,如今先生有困難能夠想到我,也是我的榮幸,這個支票最大的面額是一百五十萬元,希望先生不要客氣,算是給我一個面子。
劉航琛的這話的意思就是,一百五十萬以下的額度,隨杜月笙寫。杜月笙聽後感動不已,差點落淚,這才是真正的患難見真情,雖然知道這筆錢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卻照樣借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