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影劇圈
-
2 # 娛樂獨角獸
今年,囊括了動畫、愛情、動作、懸疑等型別的五一檔,儼然成為了探索影片型別化的重要檔期。而在型別多元、風格迥異的幾部影片中,作為唯一一部愛情片,《後來的我們》卻意料之外地成為了今年五一檔的“期待值之最”。
身為五一檔唯一一部愛情片,《後來的我們》自定檔之日起便廣受關注,目前,具備了諸多“爆點”的《後來的我們》目前已取得首日預售票房破5600萬的佳績。據貓眼專業版的資料顯示,在4月28日上映的7部影片中,《後來的我們》以78萬人的想看人數位居榜首,接下來分別是近9萬人想看的《戰神紀》、近6萬人想看的《幕後玩家》、3萬多人想看的《瑪麗與魔女之花》以及2萬多人想看的《低壓槽:慾望之城》。
娛小獸有幸已經看了《後來的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影片遠遠超乎當初的期待值。無論是對愛情中男女的心理把控,還是家庭中父子心理的拿捏,劉若英都遊刃有餘。真是“演而優則導”啊。
今年五一檔誰能成為最大贏家?這一備受市場觀望的問題此時已可窺一二,畢竟無論從想看人數、預售票房還是熱度上來看,遙遙領先的《後來的我們》都已坐定五一檔“最受期待”的電影之席。
而在市場進入“後五一檔”階段後,隨著5月11日《復仇者聯盟3》的強勢來襲,《後來的我們》能否持續領跑並超越票房19億的《前任3》,成為華語電影史上愛情片票房新霸主?不妨期待一下。
-
3 # 獨狼映畫
《最好的我們》,是一部青春劇,那些純真的情感深深打動了許多觀眾,而這一次,來了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
明明是一部,講愛情的電影,我卻看到了一個走心的劇情,故事真心不錯,不完美卻如此真實。
多少人是電影當中的林見清?理工男,長得小帥但是又有點小邋遢。十年前,住得不好吃得也不好,至少嚮往夢想,至少還有你。
十年前是什麼樣?十年後呢?誰都說不清楚。但這個唱《後來》的劉若英,拍片子的時候也不忘代入自己的細膩。
大到演員的選角,小到桌面上的一隻筆。認真的人什麼時候都改不了認真。
這樣的片子,作為愛情片欣賞,它包含深意,從文藝片的角度看它也依然合格。
井柏然和周冬雨這兩個人的組合,實在是合適。周冬雨原本就長了一張青春無邪的臉,充滿朝氣蓬勃,像個長不大的小女生。
小影后的名氣和演技可不是蓋的,搭檔更是屬於型男範兒的井柏然。
井柏然也是個實力派,對自己真狠,什麼樣的角色都願意豁出去演。像這部電影中的林見清跟他原本的形象氣質並不是那麼契合。
但他依然願意試一試。
兩個人站在一塊,倒是一副靚麗的風景線。加上,五一假期的腳步聲都可以隱約之間聽見了。
大多數的人都想乘著這個假期好好的放鬆一下,看電影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主演的陣容ok,劇情俗套卻又代入感極強,細膩和真實是最大的兩點。加上這是劉若英的處女作,必定會有很多人感到好奇。
這五一假期最值得期待的,可能就是這部《後來的我們》了,我估計票房約莫可以突破5億。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4 # 令狐伯光
《後來的我們》在2018年五一檔確實頗為值得期待,其資料便不再重複囉嗦。因為導演是臺灣知名歌手,文藝女青年前輩劉若英。歌曲《後來》成為ktv必點,演員選擇從周冬雨到井柏然都還不錯。
前期點映口碑和觀眾期待度都相當不錯,至於最終票房能落到多高,分析大概如下。《後來的我們》本質是一部青春愛情片,現在最大賣點在於劉若英首次當導演,主演周冬雨和井柏然的粉絲,與前期宣傳請來陳奕迅,田馥甄,五月天等港臺歌手宣傳造勢。總體來看,《後來的我們》不管是初執導筒的劉若英,主演們,和前期歌手宣傳,再到故事劇情的定位,最吸引觀眾的是80後和90後,在青春情懷和愛情片這類消費群體。
80後、90後有數億消費群體,剩下網路上潛在群體,再是社會部分潛在群體,最後是所有階層所有群體。首先,這上億的80後和90後群體,並非所有人都是這些明星的粉絲,都會選擇去電影院觀看這一部電影。這其中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東西,媒體輿論的造勢和傳播,在當下中國電影當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首先,《後來的我們》首批固定粉絲群體,在上映時將電影票房推上2億到4億,十分容易。其次,《後來的我們》臺灣老輩女文青劉若英的情懷,周冬雨井柏然粉絲,再到前期歌手宣傳的情懷之下。
《後來的我們》只要前期第一波口碑,即使中規中矩,只要沒有崩潰,票房8億左右,料來不會太困難。此時,《後來的我們》票房,已經追上2016年國產愛情電影,鄧超主演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票房水準。
然後,《後來的我們》是一部講青春情懷,和愛情故事的電影,只要故事劇情能夠優秀,那麼來到下一點。
《後來的我們》第二波口碑相對優秀,甚至形成社會某種風潮,便能夠吸引網上社會群體,將票房推上到10億到15億左右。此時,《後來的我們》電影票房,已經追上2017年國產愛情情懷片,馮小剛導演的《芳華》。
最後,《後來的我們》第三波口碑堅挺,並且一如《芳華》,在中國社會上引起某種廣泛的社會效應事件,吸引中國14億人口更廣泛的群體和觀眾。
如果《後來的我們》能達到這一點條件,便會如2017年底《前任3》,票房衝過15億,最終來到20億左右,最終能否更高,對於華語青春愛情片還無先例。當然,在《後來的我們》沒有上映的情況之下,一切都只能暫時等待,靜觀其變吧!
-
5 # 梁鵬飛
預估票房也要遵守基本法。
不過現在任何電影票房要好,都必須有個大前提:就是質量一定要夠好。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談談票房預測情況。
第一,首先看檔期和歷史票房談談上限
從中國電影這些年各大檔期的票房來看,五一檔是整個上半年,春節黃金檔之後,國產片唯一一個可能出現票房爆款的檔期。2013年《致青春》票房7億,年度票房季軍,國產片亞軍。
2016年《北京遇上西雅圖2》票房8億,年度票房第16名,國產片年度前十。這2部電影都是出現在五一檔。
其中《致青春》最為神奇。而且開啟了後來幾年國產青春校園愛情片的先河。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後來的我們》肯定不可能有《致青春》那樣的狗屎運。因為,1,劉若英在中國電影的資源沒有趙薇那麼強;
2、《致青春》具有開創性,最先搞出一種商業模式的都會大獲成功;
3,國產愛情片這幾年在觀眾心目中就是爛片代名詞,觀眾已經對國產愛情片失去了興趣。
所以,這次《後來的我們》基本上不會大爆發。但是搞得好的話,會是上半年國產片在春節檔之後票房最後的一個。
春節檔以後,國產片的票房都非常差勁,破億的都比較少。票房最高的你們猜是哪一個?
居然是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也只有4億。
所以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夠分量的國產片了。之前清明檔票房最好的國產片《暴裂無聲》也只有5000萬而已。
市場現在也極度渴求一部優秀國產片。從這個背景來看,《後來的我們》上限不會太大,從這兩年五一檔的票房來看,大概有個7、8億就燒高香吧。
第二,看預售和影片話題度談談下限
前面說了,由於上半年國產片自春節檔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夠分量的電影出現。市場極度渴望有一部優秀國產片出現。
所以《後來的我們》這次出現的時機非常好。
然後看看預售情況。
週六預售,《後來的我們》排片近一半場次,票房預售接近80%。非常棒。第一步已經走出去了。已經具備了爆款電影的基礎了。
接下來就看質量夠不夠好,口碑能不能擴散了。
在網路知名度方面,各大明星都在力挺。可見劉若英的人緣也不錯。
尤其是王寶強到現場助陣。又帶來一波好感度。
讓媒體又再次重溫了他們在《天下無賊》結下的姐弟緣分。
現在是預售也有了,知名度也打響了。
我看五一假期3天每天1億的票房已經保證了。後面就算口碑崩塌,也至少有4-5億的容量。
因此這部電影的下限在5億左右。
第三、X因素
影響一部電影票房的,不僅是它自身,還有同檔期其它電影和後續電影。
五一檔期還有徐崢的《幕後玩家》,雖然預售不如劉若英導演處女作。但是徐崢的票房號召力非同一般。
然後五一假期之後,今年好萊塢最重磅的大作《復仇者聯盟3》就要來。這也會影響《後來的我們》後續票房。
總的來看,《後來的我們》大機率(80%以上可能性)票房在5-8億之間,如果質量實在出色,有一定機率(小於10%)超過10億,如果質量實在太差,有很小機率低於4億。
-
6 # 劇理性的影聲
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周冬雨、井柏然領銜主演的青春文藝電影《後來的我們》今天在全國上映,該片首日預售成績現已突破1億,成為唯一首日預售破億的愛情片且刷新歷史記錄。
今天上映的國產電影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張家輝的《低壓槽:慾望之城》以及徐崢主演的《幕後玩家》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作品,然而劉若英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在還未上映的時候就令眾多影迷期待不已,因為畢竟該片是有“故事”的,也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而今天剛上映就已經超過的同天上映的其他所有電影。這樣成功的票房戰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而且從演員陣容看,實力也不容小覷,這部影片由周冬雨和井柏然出演,他們二人無論是名氣還是演技在內地算是比較好的新人了,所以影片的質量以及票房帶動方面自然會很高。這部影片又恰逢五一黃金週,票房可以說還是非常可觀的。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定檔4月28日,2D上映。由井柏然、周冬雨領銜主演。
結論:在此立個flag,《後來的我們》五一檔票房奪冠,是不可能的。本片的總票房不會太高,能否過億都值得商榷。下面是得出此結論的具體原因,認真看哦,來自業內人士的專業回答。
《後來的我們》的市場環境決定一部電影最終票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市場環境尤為重要。我們先看一下,與《後來的我們》處於同一檔期的電影。演技派《幕後玩家》,由徐崢監製並主演,徐崢的票房號召力就不用多說了。流量派(顏值派)《戰神紀》,小鮮肉陳偉霆搭檔小鮮花林允,顏值夠高吧,該片可以說是粉絲收割機。引進片《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特效大片,此片的潛力不可預估,國產片根本不是其對手。
綜上可得,五一檔高手如雲,《後來的我們》面臨的市場競爭很是嚴峻,獲得高票房的可能性並不高。此片選在五一檔上映,應是失策,放在國產保護月,才有可能生存。
《後來的我們》自身的品質《後來的我們》整體質量到底如何,現在還尚不可知。劉若英主業為歌手,副業為演員,雖與影視行業有瓜葛,但導演不是其本職工作,中國有句俗語叫“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並不是瞎說的。電影與音樂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跨界有門檻,所以我並不看好這部電影。井柏然、周冬雨的票房號召力並不是特別高,而且看此劇的劇情,有點狗血。相遇、戀愛、分手、錯過、重新相逢,這種梗,瑪麗蘇劇都不玩了,太老。
型別限制+導演功力青春愛情劇的觀眾接受度與過去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以前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種片子,能輕鬆過億。如今很難了,舉個栗子,《遇見你真好》上映二十多天,票房才五千多萬,而且導演是顧長衛。劉若英與顧長衛相比,幾何?高下立判,對顧長衛而言,劉若英的導演功力就像幼兒園的孩紙。連顧長衛都拯救不了青春愛情片,劉何德何能?
補充回答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