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 # 泛湖幽客
我來回答:
首先,歷史上的記載確實是如此的,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劉邦佔領彭城後,按照歷史描述的那樣有點不思進取安於享樂了,整個集團從上而下基本都是這種狀況,所以從將軍到士兵在士氣上都是鬆懈的;另外一個,劉邦的軍隊雖然多,但都是當時投降的各諸侯的烏合之眾,不但互相之間沒有形成絕對的統屬,而且軍隊之間派系林立,戰鬥力不強;再一個就是劉邦的軍隊是分部把守在各地的,不是集中於一塊的,容易被各個擊破。而且劉邦的軍隊裡以步兵為主。
反觀項羽方面,3萬是項羽軍中絕對的主力,而且都是精銳騎兵,這些人都是跟項羽一起在鉅鹿拼過命的,單兵素質及整體戰鬥能力完勝劉邦的烏合之眾。另外,彭城是項羽及軍隊家屬的老巢,被佔領後軍隊內部有很強的復仇情緒,士氣完勝劉邦的軍隊。更為重要的是,項羽並沒有莽撞的進行拼殺,而是採取避重就輕,利用騎兵的高速行動力迂迴包抄,分割圍殲劉邦的軍隊。而劉邦的那些烏合之眾很多都是被項羽衝殺後在亂軍中自己人之間造成了踩踏,或者在渡河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淹死的。
而且還有一點,個人感覺項羽的3萬應該全部是精銳作戰部隊,而劉邦的軍隊估計連警衛、站崗及伙食都在內了吧。
歷史上項羽是戰敗者,但是我感覺在古代這麼高度集中使用騎兵進行長途奔襲及殲滅戰的,項羽應該可以算是第一人。在那之前趙國時候有個李牧,可是這傢伙主要是常規使用騎兵戰爭,很少有跟項羽一樣動輒數千裡的長途奔襲的。可以說,戰術上項羽確實是很厲害的。
-
3 # 劉一千五
劉邦與四路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人馬在彭城會戰中被項羽的三萬擊潰。
劉邦聯軍五十六萬,是史記上說的。究竟有沒有那麼多,後人還拿不準。但是從當時烏合起來的情況看,恐怕數量上有水份,象是海綿浸水了。
二,陳餘本就不想出兵,是劉邦騙了他,他才讓部下帶點兵去報到。他自己要留大部分兵守趙國,借齊王的兵早就還了田榮,這一路打死也只兩萬人。
三,魏王的人馬少,戰場挨著,東西魏,項羽佔了粱地,西魏根本就沒多少人,何況魏王是項羽封的,魏王被漢王壓著才出兵,他不會出多少。三萬撐死了。
四,彭越有兵,游擊隊,跟項羽有仇,他最多盡其兵去彭城,但是他當初造項羽的反,還向田榮借兵,也就是說,這一路的兵恐怕只有幾萬。
五,還有一路,南韓就更別提了,小股游擊隊,沒搞頭,三四萬不得了。
如此一來,十幾萬人差不多。五十六萬是"號稱",號稱就是吹死牛,厄,牛皮當氣球吹。
古書上的"號稱"比比皆是。陳餘井涇之戰號稱四十萬,其實二十萬不到,曹操打劉備孫權,烏合之合八十萬不到,號稱百萬,把孫權嚇得七上八下。所以,說劉邦們五十六萬,是號稱,唬人的。
項羽帶三萬兵,這是確數,他有這個能力,反過來也證明了劉邦五路兵各自三四萬,合成十幾萬到二十萬,這個數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如果五十六萬擺個地方,進行戰鬥,也要塊廣闊的地兒來擺吧!
項羽三萬人一衝打,五十六萬人站著挨刀也夠楚兵砍兩天。這與早上開戰到下午潔束,在時間上合不上拍。當初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是殺了幾天才塵埃落定的。
聯軍如同蟻穴被大水衝散,漫山遍野盡是奪路奔逃的諸侯兵。劉邦急忙中被馬車伕滕公夏侯嬰拉上馬車,慌不擇路地見路就跑,一路上奔逃。路上擁堵,不是交叉路口遇紅燈,就是車馬擁堵塞了道。
-
4 # 微史春秋
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不少見,何況劉邦的五十六萬人馬並非都是精兵,人心渙散,而且進城後縱情享樂,給項羽抓住機會,兵敗如山倒。
一、五十六萬人馬是拼湊而來的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
這裡有幾點要注意的。
首先是“漢王部五諸侯兵”中“部”字是什麼意思。
《史記集解》作注為“一作‘劫’”,《史記索隱》則注“漢書見作‘劫’字”。
劉邦是“劫”五諸侯兵力,那是威逼利誘外加耍流氓手段拉攏來了這五十六萬人,可以說是烏合之眾,而且既是聯軍,統一指揮肯定是個痼疾。
其次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項羽的三萬人都是精兵,而且是他親自率領的。
二、劉邦人馬入城後軍紀敗壞,城防鬆懈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漢軍進城後和鬼子進村一樣,搶掠金銀美女,日日飲酒作樂,好不快樂。
漢軍完全忘了項羽已經率軍前來,一點加強城防的準備也沒有。
項羽就抓住了這個機會。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項羽早上發動進攻,這時估計很多漢軍還在宿醉中或美人懷抱中,自然大敗。
三、漢軍逃跑時沒有組織,完全是潰敗
這五十六萬人馬本就是臨時拼湊來了,一見大敗,根本無心抵抗,只顧逃命。
“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從這段記載來看,逃亡時完全是“隨大流”,看別人往哪跑,就往哪跑,結果自然容易被追殺,估計還發生擁擠踩踏事件。
這是兵敗如山倒的絕佳詮釋。
而劉邦自己被楚軍團團圍住,“圍漢王三匝”,最終天氣幫忙,他才逃脫。
“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劉邦突圍時連家人都顧不上,而且楚軍一直再後追擊,劉邦急切之下,要把兩個孩子丟下車。
“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
綜上所述,劉邦的五十六萬人是脅迫拼湊而來,而且入城後軍紀敗壞,放鬆警惕,自然不是項羽三萬精兵的對手。
-
5 # 香茗史館
彭城之戰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是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型戰例。那麼,56萬大軍為何會如此輕易地被3萬騎兵擊敗,是否有誇大嫌疑呢?事實上,此戰項羽雖然的確用3萬軍隊擊敗了劉邦的56萬大軍,漢軍的傷亡也的確較大,但損失的多為諸侯聯軍,而劉邦的主力軍隊損失其實並不大。
劉邦親率56萬大軍東出攻陷彭城,項羽以3萬騎兵回援大敗劉邦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分封天下十八路諸侯,然而諸侯各自歸國之後,天下卻很快再度大亂。先是田榮殺死或趕走濟北王田安、齊王田都和膠東王田市,一統三齊之地並公開反楚,之後陳餘又從田榮手中借兵趕走了趙王張耳,重新迎立趙王趙歇,自己則被封為代王,同樣公開反楚。
對於齊地和趙地的先後反叛,項羽親自率兵前往討伐,雖然很快擊敗了田榮的軍隊,但卻因燒殺搶掠太過嚴重而導致齊地的全面叛亂,竟然一時不能平定。劉邦趁此機會,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重新殺回關中,迅速一統三秦之地,之後又接連擊敗收服河南王申陽、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和韓王鄭昌。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劉邦見項羽主力仍然被牽制在齊地,於是統領本部兵馬,以及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五諸侯的軍隊共計56萬,兵分三路攻入西楚境內,由於項羽主力不在,楚國防線迅速告破,楚都彭城淪陷。
△楚軍防線和劉邦進攻方向
攻破彭城之後,劉邦為了防止項羽回援,命令彭越、樊噲分別駐守各地,而各諸侯聯軍則被他部署在了彭城和肖碭地區。自認防線密不透風的劉邦,便就此安心在楚王宮住下,也顧不得回近在咫尺的家中看看,便將項羽從咸陽帶回的美女和金銀財寶統統據為己有,天天飲酒作樂,玩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項羽得知訊息後,鑑於齊地叛亂尚未徹底平定,再加上大軍回援行軍速度必然緩慢,便命令主力仍然留在齊地繼續平叛,自己則親率3萬精銳騎兵連夜回援彭城。項羽在魯瑕丘攻破了樊噲的防線後,利用夜色掩護迅速繞到彭城以西,並於次日拂曉突然自西向東對漢軍發動猛攻。
△劉邦防線和項羽回援路線
對於突然自背後攻來的項羽軍隊,漢軍始料不及之下頓時亂作一團,根本沒有來得及組織有效抵抗,僅僅半日便迅速潰敗,因相互踐踏和楚軍斬殺而損失了10餘萬人。眼看形勢不可逆轉,劉邦連忙帶領潰兵向西逃竄,項羽則緊追不捨,雙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戰,結果漢軍再次一觸即潰,被楚軍斬殺、落水淹死的又是十餘萬。
鑑於楚軍多為騎兵,劉邦便想率軍避入呂梁山區,削弱楚軍的騎兵優勢,然後再與其纏鬥。然而,由於項羽追擊甚急,劉邦根本無法立足,在被擊斃輸完之後又逃至睢水,結果再度戰敗,無奈之下只得一路向西逃竄。
△劉邦逃亡路線
最終,劉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呂澤軍中,之後會合本部兵馬,向西撤退至滎陽,並在收攏殘軍、會合蕭何援軍之後,於京索之戰中擊敗項羽,楚漢爭霸開始進入對峙階段。
項羽如何以3萬擊敗56萬大軍,此戰是否存在誇大之嫌?關於彭城之戰,《史記》當中記載的還是比較詳細的,幾乎為我們完全還原了整個大戰過程。縱觀整個戰爭始末,劉邦雖然在兵力方面佔據絕對優勢,但遭遇戰敗其實並不難理解。
1、軍隊構成複雜,難以形成戰力。劉邦軍隊雖然多達56萬,但卻是由本部軍隊和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諸侯軍隊組成的聯軍,尤其是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原本還是劉邦的敵人,可以說是戰敗之後被迫跟隨劉邦作戰。這樣一支倉促組建的聯軍,到底有多少戰鬥力,根本無法預料,更是毫無忠誠可言。事實也是如此,這支兵馬遭遇突然襲擊後,僅僅堅持了半天便迅速被擊潰,而在劉邦戰敗之後,魏王魏豹等便立即又倒向了霸王項羽,
2、劉邦準備不足,防線並不穩固。劉邦攻佔彭城之後,雖然在彭城內外佈下了層層防禦,但他的主要防禦力量卻留在了外圍,且主要駐防在項羽從齊地返回的路線上,反而將軍心不穩的諸侯聯軍留在了身邊,此舉雖然成功將諸侯聯軍放在了監管之下,卻也造成了外緊內松的防守局面。此外,劉邦根本沒有預料到項羽會只帶少量軍隊回援,而從攻破樊噲防線,繼而繞到漢軍背後,再到擊敗彭城守軍,一連串的攻擊極為迅速,劉邦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便已然遭遇了戰敗。
3、項羽戰略得當,弱點尋找準確。項羽作戰雖然注重一個“勇”字,但並非沒有頭腦,他的這次奇襲顯然極為成功,在瞭解到劉邦部署的防線之後,迅速找準薄弱點,充分發揮騎兵靈活機動的作戰特點,繞到彭城以西,從背後對漢軍發動進攻。如前所述,劉邦的主力全部都部署在了項羽回援的方向,根本沒有預料到背後來敵,諸侯聯軍在項羽的攻擊之下只進行了有限的抵抗,便迅速陷入潰敗。
4、項羽持續追擊,難以阻止抵抗。在擊潰諸侯聯軍之後,項羽並未給劉邦重新收攏殘軍、穩固陣腳的機會,而是一路追殺毫不停歇,陷入潰敗的漢軍在這種追擊之下根本無法形成有效戰力,而沒有士氣計程車兵,就算數量再多,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項羽的追殺更像是單方面的屠殺,這也是此戰傷亡如此嚴重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彭城之戰的結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消彼長之下,軍隊的數量已經無法充分反映出兩軍的戰力,劉邦的56萬大軍就像是一片大布,而項羽的3萬大軍就像是一把尖刀,尖刀猛刺之下,布豈有不破碎之理?
彭城之戰項羽雖然取勝,但劉邦本部兵馬損失其實不大彭城之戰戰敗後,劉邦一路向西逃亡極度狼狽,甚至為了逃命多次將兒女趕下馬車,而且不僅導致原本歸降的各路諸侯紛紛反叛,而且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也被項羽虜獲。然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此戰諸侯聯軍雖然損失慘重,但劉邦本部兵馬並未遭受多少損失。
劉邦之所以在彭城之戰後被項羽追的頗為狼狽,主要源於身邊的本部兵馬有限,大部分都是諸侯聯軍,而在會合了本部兵馬之後,劉邦採取了一系列阻止項羽追擊的策略,因此後續的撤退其實還算比較有序,而這也是項羽沒能一戰徹底擊潰劉邦的原因。
1、留偏軍牽制楚軍主力。《史記·高祖功臣諸侯者年表》有載“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子留彭城,用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壁’”。從這段記載來看,劉邦在會合了本部兵馬後,便命令祁侯繒賀於彭城一帶與項羽主力不斷糾纏,進而為自己的逃亡和收攏軍隊贏得了一定時間。
2、前後佈置兩道防線。整個彭城之戰,漢軍雖然傷亡慘重,但損失的主要是諸侯聯軍,劉邦的主力損失其實並不大。因此,當劉邦在下邑遇到呂澤的軍隊後,便立即在“豐縣-下邑-碭縣”佈置了第一道防線,其中以王陵駐守豐縣、以呂澤駐守下邑、碭縣守將則不詳。而在撤退到虞縣短暫修整後,隨即又令靳歙等人在雍丘一帶設定了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一定程度延緩了項羽的追擊速度,從而保證了主力的有序撤退。
3、策反英布迫使項羽分兵。在下邑修整時,劉邦曾徵求群臣意見,張良正是在此時提出了著名的“下邑之謀”,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策反英布,劉邦於是依計而行,命舌辯名臣隋何前往九江。隋何到達九江之後,項羽的使者其實也同樣在九江,結果隋何用計迫使英布降漢。項羽得知之後,只得分兵派龍且攻打英布。
劉邦正是憑藉這三條計策,成功為自己爭取到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不僅使得漢軍主力得以安然返回滎陽,就連已經六十多歲的酈食其也都毫髮無損地撤回了滎陽,而西漢開國功臣,一百四十多個列侯更是無一傷亡。這在歷史上的戰爭之中,能夠在敗退中做到如此地步,也算是極為罕見了。
-
6 # 農夫說歷史
前言:秦二世繼位後,內不休政治,外不理軍事,宦官趙高禍亂朝綱,隨著陳勝吳廣起義的鋪開,反秦的聲浪一日勝過一日。彼時,楚國貴族之後項羽與其叔叔借勢而起,他們以復興楚國為己任,秦國軍隊面對全國各地的叛亂,也只能疲於奔命。
隨著大大小小的勢力群雄逐鹿,秦帝國被瓦解,隨著西楚霸王分封諸侯之後,劉邦的鋒芒開始慢慢展現出來,經過時間的推移,項羽與劉邦都有了大變化。隨後,項羽與劉邦的聯軍在彭城開始了較量,劉邦聯軍的兵員數量是項羽的近二十倍,結果卻是項羽半天之內鎖定勝局,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之一,項羽真的這麼牛嗎?為什麼劉邦的聯軍會慘敗?
彭城之戰的根源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餘棄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這是部分項羽所封諸侯的爵位,項羽不是按他們功勞的大小而定,而是按自己的親疏和喜好而定,所以其分封帶有不公平性。當然在這些諸侯中,不管分封底盤多少跟劉邦比似乎要好的多,畢竟沒有進入項羽特備關照的名單之中,而按楚懷王之約先入關中的劉邦,卻被分封到巴蜀之地。這還不算,項羽將秦降作為諸侯分封在劉邦的邊上,意圖堵住劉邦東進的後路,這樣的安排劉邦心裡自然是不樂意,但是不樂意歸不樂意,誰叫人家硬實力在諸侯之上呢。
但是餓虎難敵群狼,項羽即使再牛,會一人敵過群雄?前齊地的田榮與劉邦東西起事,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劉邦兵出函谷關,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相繼降了劉邦,後又攻下魏王豹,其發展勢頭直逼彭城,而劉邦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得益於齊地反覆的戰爭局勢所牽制,楚都彭城此時顯得異常空虛,彭城之戰一觸即發。
彭城之戰的聯軍哪來的?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這是劉邦借楚懷王之死發出的攻楚檄文,這麼做那些諸侯就會乖乖的聽劉邦號令了?顯然不可能!這些諸侯中要麼是隔岸觀火,要麼就趁機加大籌碼,讓劉邦答應相關的條件才行,如趙相陳餘,他的要求是劉邦拿著自己的仇人張耳首級前來,劉邦只能找個相似之人頭顱前去交差,陳餘才答應出兵攻楚。就是這樣的聯軍,從聯盟之初就不是一個目的,看上去聯軍的數量要碾壓楚軍,可是真正能投入到實際戰鬥中,能玩命似的的跟項羽對戰的數量將大打折扣,因為他們聯軍拿下彭城之後,所做的事情是享受生活,肆意的分享金銀珠寶與美酒美女。
彭城之戰,半天就出結果的逆襲戰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面對自己的都城被攻陷,項羽的反擊動作也是比較迅速的,早上開始反擊劉邦的聯軍,到了中午的時候,其聯軍已經處於瓦解的狀態。項羽沒有放棄反擊的機會,開始在聯軍後面追擊,在泗水附近就斬殺了劉邦聯軍十餘萬人,這還不是最後的結果,項羽繼續追擊聯軍,在靈璧附近又斬殺十餘萬人,在連續的追擊之後,劉邦大軍已經完全潰敗,他本人則是得與數十騎遁去。
面對這樣的慘敗,聯軍的諸侯們在做什麼?開始選擇重新站隊,如魏王豹與陳餘就是典型的例子,彭城之戰項羽大獲全勝,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的劉邦,卻在後續的攻城戰中借成皋地理優勢,消耗楚軍的糧草供給。而在彭城之戰沒有一追到底的項羽,卻在此時與劉邦達成楚河漢界的約定,此後的勝利天平便開始向劉邦傾斜過去。
結語:以少勝多本就不容易,卻還能攆著劉邦的聯軍追擊,項羽確實是猛人中的猛人,在半天之內就重新奪回彭城,為自己的青史留名添上了精彩的一筆。當然了,聯軍的合作根基比較淺是他能取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史料:
《史記·高祖本紀》
-
7 # 甜瓜20875
自然之刀開啟劉邦項羽的心扉領略他們的超然智慧 顛覆我們的經典人生,感慨萬千,我們先說三個題外話,秦滅六國,八國聯軍侵犯中國,魔道祖師,第一個大秦帝國的強大,能人志士助力於秦,因為他們看到了秦國必勝,但是六國的聯合,安常理來說,大秦帝國勝算還真沒有,大秦帝國的勝利難道真是強大,感覺還真不是,因為六國的聯合看似強大,只是表層,心根本得不到統一,都打著自己的算盤,刷著聰明,算計著自己的得失,出工不出力,而且軍訓不能統訓精銳就欠佳,導致了慘敗,這點秦始皇和他們的謀士很清楚,六國必敗。第二個八國聯軍侵犯中國,原理與秦滅六國是一個原理,當然強大的八國聯軍勝算很大但是以失敗告終。第三個魔道祖師,與前兩者不同,強大的溫氏反而被江氏藍氏等等的氏族聯合打敗,正好與秦滅六國相反,原因是正義氏族們的聯合,不考慮個人的得失心得到了統一溫氏必敗。凝聚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說到這裡,項羽的勝敗也倒是很正常,就看凝聚團結力。
戰略戰術的昇華就變成了一種藝術之戰,劉邦人脈融入能力掌控力強,前顧後慮,進退有度,思維做事全面腦袋始終清醒警惕性高《沉穩》沉穩穩當很重要,項羽武性戰略戰術謀略高強,他有個弱點或是缺點,好強好酒喜美,容易被勝利衝昏,這點可怕,容易使人放鬆警惕,每個人的能力智慧只佔一半,天數佔一半,項羽追打劉邦至睢水裡三層外三層劉邦是死定了,他就那麼巧,天數來了,颳起了西北風,連樹拔起飛沙走石,命不該絕,跑了,以老百姓的話說,天助我也,必成大器。項羽大勝,可惜貪酒美色,給了劉邦休整喘息的機會,劉邦的慘敗,第一項羽的騎兵精銳,能征善戰,以少勝多不能死拼必先擒王,死追猛打,速戰速決,當然項羽的地貌佈局經典高明,這點很重要,劉邦的吃虧在於項羽的路數不清,第二雖然是五十六萬怪嚇人,這是聯軍心不統一,凝聚力團結得不到保障,出工不出力,怕死,訓練無素缺乏整體訓練,有一部分純粹的蝦兵蟹將湊人數,再者踩踏淹死的數量驚人,劉邦慘敗也正常,至於五十六萬,是真假,你就是四十萬對決三萬項羽勝算也稱得上是經典的大牛人了,感覺……
-
8 # 蜀楠小屋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漢王劉邦以項羽殺死義帝為藉口,聯絡各路諸侯共擊項羽,為義帝報仇。
四月,劉邦率領諸侯聯軍56萬(實際數量可能達不到),利用項羽和楚軍主力齊國平亂之機,分三路進攻楚國,月底,三路大軍會師並攻佔楚國首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獲勝的諸侯聯軍,得意忘形,沉浸在歡慶中,漢王劉邦接收項羽“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彭城失守的訊息傳到齊國,項羽大怒,留下楚軍主力繼續攻打齊國,親率3萬騎兵南下收復彭城,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彭城之戰拉開帷幕。
-
9 # 老大談歷史
感謝提問!我來回答:
首先說一下此次戰役的時間背景:
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彭城之戰,項羽真的能以3萬打敗56萬劉邦聯軍?
其一;彭城一戰,項羽留下大部軍隊圍攻齊地,親率精兵3萬,出其不意,大破漢軍其中就有漢軍驕傲輕敵,防禦嚴重失策有很大關係。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漢軍雖說傭兵56萬,其實大多是臨時招募及各地的降兵降將,劉邦勢大降了漢軍,本來就是想撈點好處,沒想要拼命,項羽突然襲來挾滅秦之餘威,這些人根本沒打直接投降也就理所當然了!
其三;從後來的資料中我們大約估計劉邦當時可以調動的軍隊不過20萬,但漢軍整體實力遠不如楚軍,三萬對陣20萬如果可以運用的好就是老弱病殘之師宜可以勝,但項羽是誰!一代戰神級人物,深知用兵知道,以奇兵,出其不意漢軍必敗。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戰,漢軍多到五十六萬人,而楚軍只有精兵三萬人。以三萬對五十六萬,懸殊很大,可是漢軍主帥驕傲自縱,輕敵而不以為備;另漢軍雖多,卻是烏合之眾,其中一大部分是收集諸侯之兵,兵雖多卻沒有什麼戰鬥力,特別是自鉅鹿之戰以後,人人都有畏楚威勢,致望風而喪膽,因此一見楚軍來進攻時,便心存畏懼,不戰而逃,自亂陣腳。
-
10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劉邦56萬大軍都不敵項羽3萬騎兵?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司馬遷有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過分誇大了?其實劉邦的戰敗,是情有可原的。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項羽帶兵前去平定趙、齊反楚的叛亂,所以項羽的都城彭城防守空虛。而劉邦趁此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關中三秦之地。
順帶著拿下了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韓王鄭昌以及著名的魏王豹。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劉邦實力大增,集結了56萬大軍直奔彭城而來,一戰拿下楚國都城彭城。
01項羽忙著收拾趙、齊叛亂,沒時間管劉邦的發展。秦朝是劉邦給滅了的,劉邦率先帶兵進入關中,秦王子嬰出城投降。可惜因為劉邦實力弱小,不得不將關中之地讓給項羽。
項羽入主關中以後,在這兒燒殺搶掠了一番,隨後分封天下諸侯,自稱西楚霸王。這個時候的劉邦被趕到了當時的不毛之地漢中。
榮與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原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扞蔽。”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餘悉發三縣兵,與齊併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史記》
而關中之地,被項羽一分為三,分別由雍王章邯、翟王董翳以及塞王司馬欣來掌管,項羽本人則帶著江東子弟回到江東。
項羽定都彭城以後,天下依舊是諸侯混戰的局面。尤其是北方地區,田榮一統整個齊國,宣佈與楚國決裂。此外,趙王張耳又被陳餘給趕走了,也宣佈反對楚國的統治。如此一來北方几個重要的諸侯國都反叛了項羽。
項羽心裡當然著急,所以他帶著大軍親自前往齊國和趙國,希望儘快平定這些地方。按照項羽的殺傷力來說,這只是小菜一碟。可是當時的北方已經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項羽又在這裡坑殺不少降卒,導致全民叛亂,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所以項羽算是被拖住了。趁著項羽被拖住的功夫,劉邦從漢中偷偷溜了出來。他第一個面對的對手,當然是在關中看住他的三秦各王。好在劉邦得到了能人韓信的幫助,很快平定三秦,又相繼收服了中原諸國,形成了一個相對強大的諸侯聯盟。得了大軍56萬以後,劉邦這才有了滅亡楚國的野心。他是不敢跟項羽正面較量的,趁著項羽在齊趙之地忙於應付的時候,劉邦已經揮師進入彭城,宣佈攻佔楚國核心位置。
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項羽當然也是得知了。他沒有感到懊惱,而是迅速制定了作戰方針,決定一次性徹底解決劉邦的力量。
02項羽的3萬騎兵行軍迅速,戰鬥力爆棚。項羽沒有被失敗衝昏頭腦,而是緊急挑選了3萬騎兵,在最短的時間內,殺回了彭城。按照劉邦的估計,項羽即使要回援,那也需要很長時間。
可是萬萬沒想到項羽是帶領騎兵回來的,而且數量並不多,所以行軍速度非常快。他們早上開始進入漢軍的勢力範圍,中午就打到了彭城。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史記》
漢軍壓根就武力抵擋項羽的強大攻勢,結果項羽斬殺十多萬漢軍,又在睢水淹死了十多萬漢軍。其餘漢軍一片散亂,劉邦僅僅帶著十多個人逃出生天。
這一戰對劉邦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如果是一般人,還真的會一死了之,反正不會想著捲土重來了。可是劉邦迅速收攏殘兵,又得到了蕭何在關中地區的兵源補給,這才勉強抵擋住了項羽的滅國攻勢。
那麼項羽為什麼憑藉3萬騎兵,就將劉邦56萬大軍給擊潰了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原因,可以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
首先,項羽的騎兵戰鬥力彪悍,歸屬項羽一人指揮。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項羽的餘部都留在北方平定齊國叛亂,而他本人只是帶領騎兵回來,所以不管是行軍速度還是戰鬥力,都是非常可觀的。其次,劉邦的56萬大軍,其實就是一個湊攏班子。說是實力強大的56萬大軍,其實是各路諸侯聯合起來的軍隊,一旦出現混亂,這些人馬壓根就不知道該聽誰的指揮。而且在面對強敵時,到底誰衝在最前面?再者,項羽的軍隊是回來奪回家鄉,趕走侵略者的,所以每一個士兵都非常亢奮。而劉邦的大軍到了彭城吃喝玩樂,把這裡當成了消費場所,自然就沒有固守的打算。由此可見,劉邦就算有再多的人馬,沒有精心的排程,沒有萬眾一心的準備,沒有固守家園的打算,那也是白搭,失敗是必然的了。
03劉邦失敗後沒有氣餒,項羽失敗後卻感到絕望。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堅持的程度不同。我們看劉邦打仗雖然也很厲害,但是遇到項羽總是失敗。可是劉邦沒有氣餒過,就算是56萬大軍戰敗了,他依舊可以捲土重來。
而項羽就不同了,他一輩子幾乎沒有嚐到過失敗的滋味,不管打誰都能夠做到百戰百勝。所以項羽經受不起一次失敗。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史記》
在最後一次決戰的時候,項羽並沒有回到江東的打算,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捲土重來,可惜項羽不懂這個道理,他認為這是老天爺要他滅亡,而不是他自己不努力。
劉邦就不同了,都是面臨死亡的決戰,劉邦不慌不忙地逃出生天,又將殘兵給收攏了起來,頂住了壓力,這樣才能獲取最後的成功。
56萬大軍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劉邦內心的崩塌。一旦領袖人物放棄了,那這個集團可就真的完了。
總結:項羽總在坑殺降卒,最終因此而敗亡。為什麼項羽的主力大軍被困在齊國呢?那是因為項羽在平定田榮叛亂的時候,抓到降卒就坑殺,一連殺了好幾批降卒。這下子齊國所有人都不敢投降項羽了,幾乎做到了全民皆兵的狀態。所以項羽的兵馬就算再多,也必須要花費很長時間來填這個坑。
而他打下咸陽的時候,為什麼不入主關中呢?其實也是因為當初坑殺了太多秦軍,他在關中之地根本就待不住。他回到彭城老家,足見他的格局有多小。關中乃天下富庶之地,他就這麼交給了別人來鎮守。如果項羽稍微學習一點仁慈之道,或許根本就不會丟失天下了。
參考資料:《史記》
-
1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筆者認為彭城之戰的實際參戰人數不會超過20萬人,史書上關於項羽用3萬精兵擊敗劉邦56萬大軍的記載,存在誇大其詞的嫌疑。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直都存在著誇大交戰雙方人數的問題,很多歷史上記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都經不起歷史學家的仔細推敲。
由於交戰雙方都想要在心理上震懾敵人,在戰爭開始之前,交戰雙方都會釋放一些假訊息,將自己的人數誇大數倍。例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期,手下的軍隊只有20萬人左右,卻對外號稱80萬人。孫權聽說曹操有這些多人,險些就嚇得投降了曹操。
明朝末年虛報兵馬的情況最為嚴重,李自成攻克明朝首都之後,手下的軍隊充其量只有十幾萬人,卻號稱有百萬大軍。而吳三桂在發動三藩叛亂的時候,兵力大約有十萬人左右,卻號稱擁有數十萬大軍。
除了在戰前多報人數恐嚇對方外,在戰爭結束之後,勝利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功,也會誇大敵人的參戰人數。例如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戰,就是一次典型的被誇大的戰役。史書記載在周武王的大軍到達朝歌附近後,商紂王武裝了朝歌城內的奴隸,集合了70萬大軍攻擊周武王,由於商紂王不得人心,這些奴隸紛紛在陣前倒戈,商紂王最終兵敗被殺。
實際上我們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商朝時期的人口分佈情況,就能夠明白在牧野之戰時期,商紂王根本沒有能力集合70萬軍隊。商朝時期全華人口數量有限,朝歌雖然是商朝的首都,但是商朝時期世界上還沒有超過一百萬人的大城市,商紂王又怎麼可能武裝起來70萬奴隸呢?
從戰爭史上的這些先例不難發現,古代史書誇大交戰雙方人數的問題十分普遍,司馬遷是項羽的忠實粉絲,他在描寫彭城之戰的時候,很可能採納了一些民間傳說,誇大了劉邦戰敗的人數。我們來看一下彭城之戰時期的背景,就會發現劉邦根本沒有集合56萬大軍的條件。
劉邦在進入蜀地的時候,身邊的軍隊只有3萬人左右,韓信指揮軍隊暗度陳倉之後,章邯一直沒有投降劉邦,劉邦留下部分軍隊對付章邯,又率領軍隊出關中進攻項羽。即使這一時期劉邦一直都在徵兵,劉邦身邊軍隊的數量也不會超過10萬人。在劉邦進入關東之後,有五個諸侯畏懼劉邦的勢力,跟隨劉邦一起攻擊項羽。
這五個諸侯肯聽命於劉邦,說明他們的實力都不如劉邦,這樣計算下來劉邦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56萬大軍。除非劉邦將周圍地區的男人全都編入軍隊,但是這樣劉邦的軍隊肯定沒有足夠的軍糧能夠使用。因此劉邦所謂的56萬大軍,只是一個虛數而已,而項羽的3萬精兵卻是實實在在的精銳,彭城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交戰雙方的差距肯定沒有史書上記載的這麼大。
-
12 # 塵子渝
彭城之戰是一場突襲與反突襲的經典戰役,看似項羽以三萬兵馬僅用半日就擊潰了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是一個不可能的奇蹟,實際上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成分複雜,戰鬥力底下,甚至陳餘的兵馬還是劉邦靠欺詐才哄騙來參與反楚聯軍的。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主要由殷王司馬印、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等人聯合而成,這些諸侯王實際上不服項羽,但一樣不會服從劉邦。只不過想跟著劉邦佔好處,佔便宜罷了。
一旦劉邦失勢,或者劉邦想要徹底掌握諸侯們的兵權,勢必要引起諸侯們的反抗。因此劉邦雖有56萬大軍,實際上真正聽命劉邦的嫡系並不多,其無法真正掌握大軍。
彭城之戰大敗之後,這些諸侯王都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原本的大哥劉邦,韓信挨個收拾一遍這才真正消化這些牆頭草的勢力。
劉邦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不足,憑藉突襲這才順利拿下守衛薄弱的彭城,勝利之後志得意滿,貪圖美色酒宴財寶,對項羽的反擊掉以輕心。韓信和劉邦有過一次耳熟能詳的對話,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成語就清楚的揭示劉邦的軍事才能是指揮十萬人馬。56萬成分複雜,各有調令的軍隊,劉邦是根本沒有能力統領好的。
更遑論,劉邦順利拿下彭城之後,得意忘形,收集項羽宮中的美人和財寶,日夜與諸侯王們歌舞宴會了。反觀項羽,臨危不亂,迅速集結騎兵三萬,回師另闢蹊徑突襲劉邦,三萬騎兵行動起來迅捷如風,卻也動若雷霆。
按理說如果劉邦軍隊多做細作和斥候當不至於騎兵入營尚且不自知,但結果是項羽早晨突襲劉邦大軍,日中就大破漢軍。追趕漢軍入泗水殺十餘萬人,窮追猛打之下再次將漢軍趕入睢水再次擊殺十餘萬。最後重重包圍劉邦,如果不是天降大風,劉邦或許就此告別歷史舞臺。
《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漢軍諸侯聯軍多步兵,而彭城周圍是平原,非常適合騎兵發揮,再加上項羽的天才指揮,窺破劉邦聯軍薄弱,繞道天降神兵般出現漢軍面前,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軍事藝術傑作。而劉邦顯然不是一個好對手,再次成就項羽的不敗神話,但真正的戰爭顯然才真正開始。 -
13 # 方城闕
彭城之戰,項羽率3萬精騎長途奔襲,一舉擊敗了劉邦統率的56萬諸侯聯軍,創造了古代戰爭史奇蹟。此戰與項羽指揮的另一場驚世駭俗的戰役——鉅鹿之戰,造就了項羽在古代戰爭史上“千古無二”的地位,讓後人驚歎不已。
那麼問題來了,項羽以3萬打敗劉邦56萬,可不可能,是不是有誇大嫌疑?方城為你分析一下。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證明劉邦有沒有56萬諸侯聯軍。古人記載戰爭歷史,往往只論戰爭結果,對參戰人數、糧秣配濟、戰爭過程大多語焉不詳,並時有誇大之嫌。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戰爭人數拿捏不準時,往往只記錄人員構成和結果;或以“數”這個量詞來代稱,又或以“號稱”來說明,體現了他著史的嚴謹作風。
◾️如他在《秦始皇本紀》中,對秦朝征討百越的記述:
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遺戍。
◾️又如他在《陳涉世家》中,對周文所率的攻取秦關中之地義軍人數記載:
收兵至關,車千乖,卒數十萬,至戲,軍焉。
◾️再如他在《淮陰侯列傳》中,對龍且援齊的記錄,則用“號稱”來描述:
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而對彭城之戰,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罕見的對劉、項兩軍參戰人數給了明確記載: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
由此可見,彭城之戰,雙方的參戰人數是真實可信的,不同往常的“數萬”或“號稱”,是經的起推敲的。
即然雙方參戰人數可信,那麼我們在來看一下劉邦56萬大軍為何會敗。01.劉邦56萬大軍的組織構成。
劉邦封為漢王后,乘項羽北上齊地討伐田榮反叛之際,採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發兵關中,打敗了章邯主力,又向東擊敗了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並收降了他們。
稍事休整,劉邦率軍從臨晉渡過黃河與魏王豹所率的魏軍會合,攻入河內,俘虜了殷王司馬卬,然後進兵洛陽。在這裡,董公向劉邦哭訴義帝熊心被項羽派人弒殺的經過,劉邦聽聞“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三日,並派出使者告知各地方諸侯:
“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不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史記•高祖本紀》
如果說此前劉邦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還只是停留在攻城掠地,壯大自身實力的階段。而此時,劉邦藉口項羽弒殺義帝的逆舉,傳檄天下諸侯,公開向項羽發出宣戰,為此劉邦“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漢軍傾巢而出,由此可見劉邦稱霸天下的決心與志向。
在劉邦的感召與裹脅下,塞、翟、河南、殷以及西魏王豹,遠在趙地的陳餘,情願與不情願的諸侯六王,糾結了56萬大軍,在漢王劉邦的統領下,分做三路,浩浩蕩蕩的殺向彭城。
02.大軍勢如破竹,令劉邦及諸侯們沉醉。
此時,項羽北上擊齊,與田榮所率的齊軍大戰於城陽,田榮戰敗,逃亡途中被齊人所殺,齊國的軍民紛紛投降。
可是自持勇力而缺乏政治遠見的項羽,戾氣復發,竟然縱兵焚燒齊人的城池,搶掠他們的子女與財產,齊國的軍民又紛紛起來造反。
項羽雖然已聽聞劉邦率軍攻入楚國腹地,但一來對劉邦的諸侯聯軍有些輕視,沒想到聯軍進軍速度如此之快;二來鑑於齊地目前的形勢,想給齊地以田橫為首的反叛勢力最後一擊,徹底平定齊地後在回師救援,結果被劉邦的諸侯聯軍鑽了空子,襲取了楚國都城彭城。
奪取了彭城之後,劉邦得意忘形,居然整日忙於奪寶掠財,沉湎在聲色犬馬之中: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史記•項羽本紀》
就在劉邦與諸侯們得意忘形之時,一場滅頂之災即將將臨。
03.項羽長途奔襲,諸侯軍土崩瓦解。
項羽得知彭城已失,命令手下將領繼續領兵攻打田橫,自己則親率3萬精騎,從魯縣繞過漢軍在胡陵的第一道防線直赴蕭縣,在此斷絕了諸侯軍向西的退路,然後乘著清晨向聯軍發起了猛攻。
尚在沉睡中的諸侯聯軍,被項羽的騎兵打的是不知所措,紛紛敗逃。中午時分,項羽的精騎便已攻到了彭城。整個聯軍潰不成軍,慌不擇路,竟在穀水、泗水,就被楚軍追殺和淹死達十幾萬人。情急之下,聯軍又向南逃亡,結果又被楚軍一路掩殺,等逃到了睢水邊上又被淹死十幾萬人,仍止睢水都被聯軍屍體堵塞,導致了堰塞的慘象。
也是劉邦命不該絕,正當楚軍將他層層包圍之時,從西北方向刮來陣陣狂風,瞬間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楚軍陣形大亂,劉邦乘機帶領幾十名騎兵逃了出去,總算是逃過一劫。
04.劉邦56萬大軍失敗原因。
◾️劉邦因為疏於防備,指揮不當。
當劉邦攻入彭城後,整日忙於搜刮寶物美人,置酒高會,對項羽的長途奔襲估計不足,疏於防範。
彭城之敗,正應了韓信對劉邦軍事指揮能力的客觀評價:“陛下將兵不過十萬。”
幾年後,韓信的話又一次得到了印證。當時韓王信勾結匈奴冒屯單于犯兵入境,劉邦親點32萬漢軍精銳前去討伐,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軍分割包圍,時間長達七天七夜。
◾️諸侯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當時隨劉邦出征的六位諸侯,除魏王豹和趙國陳餘的部隊是自願跟隨劉邦討伐項羽的,其餘幾位都是在劉邦的挾持下出兵的。當項羽率軍襲來後,司馬欣、董翳早早就投向了項羽,其餘幾位也是早已溜之大吉。
因此諸侯聯軍雖然有56萬之眾,但在項羽楚軍迅速襲來時,紛紛逃命而去,並沒有多強的戰鬥力。
◾️項羽計劃周祥,出人意料。
項羽避實擊虛,繞過並突破了諸侯聯軍二道防線,稍事休息,便乘諸侯軍清晨困頓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了攻擊,導致諸侯軍驚慌失措,更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擊,只顧逃命,結果被溺死者竟達30之眾。
結語:綜上所述,彭城之戰,這一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項羽以3萬精騎長途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擊敗了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是真實可信的,是經得起推敲的。
-
14 # 冷清先生
【彭城之戰不是以少勝多,被司馬遷惡意的誇大了。】
【秦朝滅亡後的戰略態勢】
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10萬大軍攻入咸陽,秦王子嬰白馬素車投降,秦朝滅亡。同年11月初,章邯20多萬秦軍主力,在接到秦王子嬰的投降詔令以後,向以項羽為首的近50萬諸侯聯軍投降。項羽知道劉邦已經率先入關滅秦,他非常氣憤著急心有不甘,決定率領數十萬大軍入關中搶奪勝利果實,走到新城(河南鄭州東部)的時候,項羽害怕投降秦軍中的老秦人造反,坑殺了秦軍中的數萬老秦人,繼續向關中進發,同年12月,項羽到達潼關戲下。
楚懷王曾經與天下諸侯有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劉邦先入咸陽滅秦,劉邦應該做秦地的“關中王”。鴻門宴時,劉邦駐軍霸上兵10萬,項羽駐軍鴻門兵40萬,劉邦只好聽憑項羽入關搶奪勝利果實。鴻門宴之後,項羽進入咸陽城燒殺搶掠,然後請示楚懷王熊心,楚懷王說:“如約!”。項羽不甘心讓劉邦做秦王,在范增的謀劃下背叛楚懷王的約定,凡是帶兵進入關中的人皆封王。諸侯皆尊推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就是名義上的皇帝“天下共主”。
楚懷王分封了18個諸侯王,漢王劉邦、庸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四王瓜分秦國屬地;燕王臧荼、遼東王韓廣,兩個燕將瓜分燕國屬地;代王趙歇(原趙王)、常山王張耳、殷王司馬卬(趙國將領),三王瓜分趙國屬地,陳餘沒有跟隨項羽入關封侯治三個縣;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二王瓜分魏國屬地;韓王韓成、河南王申陽(張耳部將),二人瓜分南韓屬地;九江王黔布、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蕃君);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三王瓜分齊國屬地,田榮不跟隨項羽入關不封。
項羽學習春秋五霸,自稱為西楚霸王,領九郡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天下分為36個郡,南越4郡掌控在秦將趙佗之手,項羽佔據了剩餘32郡的近三分之一,擁有了原楚國大部,齊國、魏國各一部。秦朝滅亡後,天下反秦的軍隊多達100多萬,項羽對諸侯王實行大裁軍,規定大國3萬兵、中小國2萬、1萬兵,17個諸侯王的總兵力大約50萬,項羽自己擁兵40萬,可以假義帝之名號令天下。劉邦封漢王時,只准許帶兵3萬入漢中,被裁減掉的六七萬諸侯軍,自願跟隨劉邦進入漢中,等於劉邦的10萬兵馬原封不動。
前206年10月,項羽讓義帝熊心遷都郴州,命令九江王黔布、臨江王共敖、衡山王沿途截殺,殺義帝熊心於長江之中。韓王成因為和劉邦關係好,也沒有什麼戰功,所以項羽不讓韓王成就藩國,後來又殺害了韓王成,項羽的大逆不道和倒行逆施,立即引起了天下大亂。燕王臧荼追殺遼東王韓廣,陳餘起3縣之兵,和代王趙歇擊敗了常山王張耳,擴軍擁兵十幾萬,恢復了趙王稱號封陳餘為代王;原齊王田榮起兵並王三齊,擁兵十幾萬,直接威脅項羽的勢力範圍,項羽遂起兵30萬討伐田榮。劉邦從棧道和陳倉兩路出關中,迅速的擺平了關中三王,擴軍擁兵20多萬。
【彭城之戰,劉邦兵26萬,項羽兵30萬】
公元前205年2月,劉邦挾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出關,河南王申陽投降,韓王昌不聽攻滅,任命韓將韓信為韓王,西魏王魏豹投誠了劉邦,殷王司馬卬被俘虜滅國。劉邦出關,項羽得到了訊息,項羽正在剿殺齊王田榮,項羽說剿滅田榮再反身進攻劉邦。齊王田榮被項羽擊敗後,逃到平原城被殺,但是齊國出現了新情況,齊國將領在城陽擁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收集齊國敗兵近10萬,繼續在齊魏邊境和項羽對抗,因此項羽騰不出身來對付劉邦。
劉邦出關時,漢軍20多萬,兼併殷王之兵,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韓王信、魏王豹跟隨,聯合了趙王、代王陳餘、齊王田廣,在洛陽發表《討項羽檄文》,在商丘和韓信分兵了。韓信會合趙代齊三國兵力30萬,佯攻在齊國的項羽楚軍主力30萬;劉邦合五路諸侯兵力大約26萬,進攻彭城,守衛彭城的是楚將鍾離昧。劉邦的戰略是這樣的,劉邦攻佔彭城後,項羽假如從齊國回軍救援彭城,韓信的30萬人馬則回軍夾擊項羽;假如,劉邦攻佔彭城後,項羽不回軍彭城,劉邦則率軍北上夾擊項羽。
劉邦聯合的諸侯聯軍總人數的確有56萬,但是,劉邦和韓信是分兵的。有什麼證據嗎?
《淮陰侯列傳》:“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各位看官,看明白這段話的意思了嗎?漢二年既前205年3月,韓信帶領漢軍十幾萬會合齊、趙、代十幾萬,總兵力30萬向齊地的項羽楚軍進攻。4月的時候,韓信才到達彭城,劉邦已經失敗回去了。韓信就收兵回滎陽和劉邦會合,在京索(滎陽東南100公里)之間,阻擊了一下楚軍的追兵,楚軍就不再追趕了,所以,楚軍暫時不能向西進軍。
彭城戰役是怎麼發生的呢?劉邦率偕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魏王豹、韓王信、河南王申陽,漢軍和五路諸侯兵26萬進攻彭城,彭城地區的守軍只有10萬人,鍾離昧覺得雙方的兵力敵強我弱,稍微抵抗了一下就撤出了彭城,劉邦的軍隊就進入了彭城。項羽知道彭城失守的訊息以後,就在齊國和龍且分兵了,自己帶領20萬楚軍回援彭城,龍且帶領10萬楚軍守衛齊地,不再進攻齊國的反叛勢力,讓龍且和齊王談判講和,這樣就瓦解了韓信進攻齊地的聯軍。
項羽從山東魯城帶領20萬軍隊回援彭城,路上就遇到了彭城撤出的10萬楚軍。當項羽的30萬到達彭城後,項羽帶領楚軍的3萬騎兵先向劉邦漢軍發動攻擊,范增、曹咎、鍾離昧等人率領20多萬楚軍主力隨後跟進參戰。在彭城外圍的睢水雙方展開大戰,劉邦的26萬大軍列陣後,看到項羽楚軍只有3萬精銳騎兵,劉邦和五路諸侯王就麻痺大意了,就這麼幾萬人,還不夠塞牙縫的。輕敵的結果就是誤判戰場形勢,雙方展開戰鬥後,楚軍的主力隨後就到了,項羽楚軍主力30萬對陣劉邦的諸侯聯軍烏合之眾,劉邦焉有不敗之理呀?最重要的是,韓信的軍隊沒有及時到達彭城戰場,韓信是無意的還是故意來遲,真的就不好說了。
司馬遷被宮以後,司馬遷的春秋筆法,就是善於拔高自己喜歡的一方,故意縮小喜歡一方的實力,只寫喜歡人物的先頭部隊,而隱瞞喜歡人物的軍隊總數,讓人造成一種錯覺。抹黑自己不喜歡的一方,故意誇大不喜歡人物實際參戰兵力,把不喜歡人物的軍隊總人數,誇大成實際參戰的軍隊總數,讓讀者造成錯覺認識。司馬遷所描寫的牧野之戰、鉅鹿之戰、彭城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等都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試想一下,項羽的楚軍總兵力有40多萬,這還沒有計算九江王、衡山王、臨江王的兵力,項羽只帶3萬兵去打56萬,那不是雞蛋碰石頭嗎,項羽真的是傻子嗎?項羽當然不是傻子,用3萬騎兵先和劉邦26萬聯軍大戰,可以麻痺劉邦及諸侯的輕敵,隨後楚軍主力介入戰場,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司馬遷不切實際的吹捧,總歸會留下諸多的漏洞,既然項羽3萬人可以以一當二十,打敗劉邦的56萬人,垓下之戰,項羽10萬楚軍面對60萬漢軍,為什麼被殲滅了呢?
-
15 # 寄暇學宮
項羽三萬破五十六萬,這不是研究歷史的人推算出來的,而是在《史記》中有明確的數字記載的。
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關於這五個諸侯,後世學者有多種說法。
不管是哪種說法,總之不出司馬欣、董翳、司馬卬、申陽、魏王豹、張耳、韓王鄭昌這幾個人。他們都是被劉邦打敗之後才投降的。
這些諸侯在劉邦被打敗之後,就都脫離了漢王劉邦,直接投到了項羽的陣營。可以說除了張耳,其他人都是牆頭草。
韓王鄭昌是在項羽殺死韓王成之後,被項羽立為韓王的,據說很久以前就和項羽關係不錯。
塞王司馬欣,很久以前就解救過被逮捕的項梁。後來又勸說章邯向項羽投降。
如果這五個諸侯裡面有這麼兩個人,那麼劉邦被打敗也就沒有什麼稀奇的了!
司馬遷在寫鴻門宴前夕時,也有過一段兵力的記載:
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項羽也是領著諸侯去打劉邦,當時只有四十萬人,卻喊著有百萬人之眾。劉邦只有二十萬人,不可能喊得太多,最後只能喊成二十萬。
劉邦領著諸侯去打項羽的彭城,是不是和那時候很像。
根據司馬遷前面的記載,那麼劉邦這個五十六萬也很有可能是詐稱。當然這點兒只是本人的猜測!
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這幫人攻進了彭城,就開始搶劫金銀財寶和美女,就和當初進入咸陽時候一樣。
因為項羽被拖在了齊國,所以這幫人就開始天天飲酒、日日高歌。完全沒有想到項羽卻率領精兵三萬長途奔襲過來了!
項羽雖然是以勇猛著稱,但是也是很講究策略的。
項羽選擇在凌晨的時候發起進攻,天天喝酒的劉邦等人估計還沒有醒酒呢!
大家小時候打過群架嗎?打群架取勝有一個招法,只要自己所有人照著對方一個人使勁打,很快就能把他們打敗。只要領頭的一跑,對方就徹底地失敗了!
項羽集中所有的兵力,對著劉邦的營地猛攻。劉邦的營地一亂,其它營地計程車兵也就跟著亂。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看到了嗎?這就是典型的被打炸營了!大家都是慌不擇路地抱頭鼠竄。一部分人被項羽的楚軍所追殺,更多的人是被自己人擠進河水裡淹死。
項羽戰術運用得出色,再加上劉邦等人的麻痺大意,才成就了這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6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劉邦手底下就沒有這麼多人,因為戰國時期到秦朝時期,總人口就沒有多少。劉邦手下的軍士人馬我保守估計最多10到20萬之間了,不可能在多了。
就我們所知道的三國演義裡的赤壁之戰,曹操號稱80萬之眾,同現在的劉邦所謂的56萬軍隊,有異曲同工之處,總人口基數就那麼大,軍隊能有這麼多數。
其次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少有的能夠以少勝多的案例,確實是以少勝多,但是不會是56萬人。
在說戰國時期,七國之間互相角力廝殺,本身就消耗了一大批人口,在到秦始皇統一七國,修長城,搞苦力,又死了一大批人口,再到秦國滅亡,楚漢爭霸的時期,能拉出來的人總計不會超過五十萬,不能在多了,因此,這個56萬是虛報的,有水分,不值得一提。
最後在說,這場戰爭,劉邦之所為會輸,是因為他自己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結果,而楚霸王項羽拿出了他在與秦軍交戰時候的破釜成舟的氣勢,狹路相逢勇者勝,因此劉邦必敗無疑,在加上劉邦的幾十萬大軍是雜牌軍,裡面有新降的降兵,不聽劉邦的指揮,所以才會和楚軍一觸即破。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說,彭城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但是他的軍士數量是相當有水分的。有被野史誇大的的成分。
-
17 # 大秦鐵鷹劍士
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騎兵擊潰劉邦諸侯聯軍數十萬,可以肯定的是項羽有三萬騎兵,而劉邦的諸侯聯軍沒有56萬。項羽率主力大軍遠征齊國,劉邦則聯合殷王司馬印、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五路諸侯,組成聯軍進擊楚國都城彭城。劉邦的諸侯聯軍兵力應當在三十萬左右,號稱56萬,自壯聲勢而已。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真實兵力約20萬,但是號稱80萬,目的就是威懾敵方。
項羽的武功威震天下,諸侯都沒有單獨對抗項羽的勇氣。劉邦敢集結諸侯伐楚,原因有兩點:其一、項羽主力正在伐齊,楚國空虛;其二、以為義帝報仇為名,幫手多,人多膽氣就壯。劉邦的諸侯聯軍兵力約三十萬左右,但是打出56萬的數字,就是為了給自己壯膽。史書記載,項羽在彭城外圍擊殺漢軍十餘萬,又在睢水擊殺漢軍十餘萬,也就是說總共擊殺漢軍二十餘萬。其餘聯軍則作了鳥獸散,沒有死,而是逃走了。
《項羽本紀》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為什麼說漢軍沒有全軍覆沒呢?在《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在十餘騎兵的保護下逃出生天,在逃亡路上遇到到呂后的兄弟周呂侯,此時周呂侯還有數千漢軍成建制。劉邦依靠周品侯的數千漢軍,駐守在滎陽,不斷的收集逃回的漢軍,再次成功站住的腳。之後劉邦發關中老弱成軍,固守關中,支援滎陽,在滎陽跟項羽打著了陣地戰。劉邦又成功策反九江王英布,讓英布在背後偷襲項羽,此舉給了漢軍了休整之機。
-
18 # 木子卿53662013796
確實如此,彭城之戰是經典的以少打多的經典戰役。騎兵在於快 又是奇襲 再加上騎兵的衝撞,還有項羽當時的威名赫赫!
-
19 # 希望星晨58298869
關於彭城之戰,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的比較詳細的,幾乎勾畫出整個大戰的過程。
1.劉邦軍隊確實有56萬之多,但組成複雜,又沒經整合,沒有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氣概,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劉邦大軍的主要來源,除劉邦嫡系外,還有常山王張耳、韓王鄭昌、南王申陽、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的諸侯軍隊;這些軍閥中如申陽、鄭昌、魏豹、司馬卬不久前還是劉邦的敵人,對劉邦無忠誠之心,只是與劉邦對壘得戰敗之後,才迫不得已才跟隨劉邦作戰,甚至是劉邦裹挾他們上戰場;這樣的雜牌軍隊是標準的烏合之眾,戰鬥力並不強。好像一個患有腦溢血的肥胖巨人,根本不能給對方以有效沉重的打擊!
2.劉邦攻下彭城後有驕傲情緒,他根本沒料到項羽短時間會回軍救老巢,他軍事準備不足,防線也不穩固。
而項羽率3萬鐵蹄盡為楚軍精銳,攻伐迅速,沒給劉邦調整軍事佈署的時間!項羽從攻破樊噲防線、到繞到漢軍背後、再到擊敗彭城守軍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時間極為短暫,劉邦只有丟盔棄甲的份。
3.項羽在彭城之戰中充分發揮了騎兵機動靈活的作戰特點,戰役佈署得當。
項羽從劉邦的薄略環節———漢軍背後進攻,而劉邦的主力如樊噲等幾乎全部部署在了項羽由齊回援彭城的正面戰場上;劉邦背後來敵,身邊的諸侯聯軍只作象徵性的扺抗,沒有人統一指揮軍隊,更沒人來救劉邦,漢軍潰敗就不難理解了。
4.項羽一鼓作氣,保持持續追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劉邦難以收拾殘兵、重振旗鼓。
陷入潰敗的漢軍在這種追擊之下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戰力,連各自為戰的格局都無法形成!這樣,士兵都成為了無頭的倉蠅,就算數量再多,也不能給予對方打擊,所以,彭城之戰,最後演變為項羽軍單方面的屠殺。
因而,彭城之戰對劉邦來說還沒開始便結束了!劉邦只有拋妻棄子、抱頭鼠竄的份!在當時的情況下,軍隊的數量已無法充分反映出兩軍的實際戰力,劉邦的56萬大軍是烏合之眾,而項羽的3萬大軍是虎狼之師,項羽猶如孫悟空鑽進了劉邦這個牛魔王的肚子,掌握了戰場上的一切主動權!
-
20 # 漢吾軒
哪有誇大,胡扯罷了。彭城一戰,項羽確實以少勝多打敗劉邦,但後者遠沒有56萬人馬,純粹司馬遷瞎掰。
咋說呢?要論數字造假,司馬遷絕對算得上第一代大拿。他老愛幹這事了,《史記》裡兩軍交戰,動不動一方就好幾十萬人,兩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怎麼可能?後勤首先就跟不上,別說打仗了,餓也得把他們餓死,除非天上掉餡餅下來。彭城那會兒?自然也是。
拋開後勤?好吧,就那以劉邦擁有的地盤與人口,也不可能做到如《史記》所言:僅憑“漢王部五諸侯兵”,便能“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的,因為劉邦當時頂多擁有華夏的三分之一:
根據地漢中與巴蜀無需多言,槓槓的漢土;三秦中章邯據守廢邱頑抗,但雍地大部已歸漢,加上已降的塞與翟,關中基本屬了漢;今河南與山西境內的魏、河南、殷與韓四國,也先後屬漢。如此,漢土基本包括了今四川東部、陝西大部、河南中北部與山西中南部,那麼兵員自然來自於這些地方了,恰如劉邦在討伐項羽的檄文中所講:“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可此地究竟能徵多少兵呢?不妨展開來看一下。後來打敗項羽一統天下的劉邦,過了兩年親征匈奴,也不過帶了32萬人馬。再有漢武擊匈時,一統帝國都修養生息六七十年了,就那出兵最多一次的漠北大決戰,也才十萬騎兵,再輔以數十萬步兵作後勤,那您說彭城大戰前僅有三分之一天下的劉邦,又能率多少兵呢?一二十萬該到頂了。
所以項羽面對的哪是什麼五十餘萬的大軍呦,而他自己率領的三萬人馬,可是標標準準騎兵呀,那就更不能單看數字了。
試問彭城戰前,劉邦就那點地盤,又在三年戰亂之後,憑啥能徵到56萬人馬?雖然趙國也有援軍前來,人家還要先守好自己,又能派多少?如此估算下來,能有個一二十萬人馬就算不錯了。
回覆列表
不親自來,我來答題
首先說一點不能!劉邦非昏庸之人,漢軍真能集中56萬大軍就是打消耗也能把項羽這3萬軍隊耗死!何況楚軍遠道而來,漢軍以逸待勞。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其一;彭城一戰,項羽留下大部軍隊圍攻齊地,親率精兵3萬,出其不意,大破漢軍其中就有漢軍驕傲輕敵,防禦嚴重失策有很大關係。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漢軍雖說傭兵56萬,其實大多是臨時招募及各地的降兵降將,劉邦勢大降了漢軍,本來就是想撈點好處,沒想要拼命,(比如魏王豹的軍隊)項羽突然襲來挾滅秦之餘威,這些人根本沒打直接投降也就理所當然了!
其三;從後來的資料中我們大約估計劉邦當時可以調動的軍隊不過20萬,但漢軍整體實力遠不如楚軍,三萬對陣20萬如果可以運用的好就是老弱病殘之師宜可以勝,但項羽是誰!一代戰神級人物,深知用兵知道,以奇兵,出其不意漢軍必敗。
經此一戰劉邦損失慘重,但隨後的策略極好收攏殘兵實力再次增強,反觀項羽雖然此次用奇兵大敗劉邦,但眼光太淺,不能及時擴大戰果,最終在亥下之戰敗於劉邦,落得個烏江自刎一代英雄終落幕,是非成敗任憑後世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