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習之堂
-
2 # 書畫家畢國棟
這個當然是正草隸篆行都會寫,然後在一兩種字型上有突出成就。書法還是應該按照前輩有成就的藝術家做學問的方法去學習。系統全面的去學習與瞭解。敏行訥言,五十歲之前少說話,以後弄明白再講。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凡是能說出這種話的人,都是喜歡和別人較勁抬槓子的,或者是不可理喻的,他們根本不懂書法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可能連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臨摹法等應知應會的小常識都知之甚少,不求甚解,處於書法萌芽狀態……跟這種人講什麼技法科學性、專業性,等於對驢彈琴。所以,討論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價值。
以後不要理睬這種人! 還是集中精力在書寫技法、訓練方法這兩方面多作課題研究吧,儘快提高自己的審美標準和技藝能力,這是正經事兒……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與字法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4 # 北山狼981
字,本來功能是讓儘可能多的人認識,交流,是有標準的。裝B大師畫鬼符一樣劃拉一片,誰都不認識,是給鬼看哩?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再別裝球樣子噴曰:說這話的都不懂書法。難道華人從幼兒園教的是假中國字?裝B大師畫符是真中國字!
-
5 # 孫聞仲吉
小編小毛病,寫好楷書是真要下功夫,楷書寫得好,行,草未必寫得好。沒有在楷書上下一定功夫,行,草真寫不好。控制不住筆,起筆行筆收筆的技巧不能習慣成自然。現在好多的書法家,醜書投機取巧,拿硬筆的一套寫書法,技巧真的慘不忍睹,讓他寫幅楷書是對他不下功夫,耍奸猾的譏諷。
-
6 # 豫圖
屁他媽的書法,寫的讓人看不懂就叫“書法”,首先字是給人看的,你寫的字就你所謂的“大家”看的懂,我覺得就是他媽的裝逼呢,號稱書法家,你寫的字絕大數人都看不懂,這是人寫字嗎?能寫出美感,讓讀過書認識字的人都能看的懂,你才是書法家,要不然就是不要臉的裝逼貨
-
7 # 五湖散仙
因為他就認識楷書!還是簡化字!動不動就是楷書只要不是楷書就罵人家醜書!還有說楷書是基礎更是扯蛋!我看了現在很多培訓班從隸書或者行書入手也很好!如果按照字型的發展基礎該是大篆!
-
8 # 梧桐秋雨106248982
楷書,一眼便見功夫,因為不藏醜,一點不到,立馬現出原型!這就體現在當今好多什麼書法協會的人好醜書,你不能說他寫的醜,若是說他醜,他就說我寫的本來就是醜書呀,主要是醜書無底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9 # 泉上濤聲
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不能千篇一律,堅挺是一種美,陰柔也是一種美。華麗是一種美,質樸也是一種美。我們不否認古拙的巧,但也別低估大家智商。比如顏體,有人很喜歡,也有人討厭。書法家也不是不應該寫楷書,光寫草書的書法家不是真的書法家。當然光寫楷書也真是初學者。
-
10 # 東望長安1
在楷書誕生之後,楷書便是行草書的基礎。如果你已經是書法名人,或者是書協的領導,或者是專門在大學搞書法的教授,讓你寫個楷書應該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就象武術名家,給別人做個馬步樁的示範一樣簡單。因為大家都知道,練書法必須從楷書開始,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你既然享有這麼高的名聲,就應該會寫楷書。這不是無知,恰恰是對書法常識有最起碼瞭解的表現。至於說他們是不是入了書法之門,這情況就多了。也許是不搞書法之人,也許壓根就是外行。可是他們叫你寫楷書,說明他們還是懂得書法常識的。至於你自己已經是書法名人,或者從事這個專業,或者為書協領導,或者每每以大師自居,則必須是個內行吧,最起碼會寫楷書吧,因為都是大師了,基本功總應該有吧?對於楷書,自己寫不了就寫不了,知者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寫不好楷書,咱承認落後,從頭學起便是。可是你不能說人家叫你寫楷書是缺乏常識。這樣說反倒是你自己缺乏常識了。最後,可以直白的說,凡是寫不了楷書,就是書法沒有基本功,很可能還沒有入門。因為,寫不了楷書,你便未掌握漢字法度,即你沒有最基本的筆法,對字的結體也掌握的不全面,不透徹。法度不懂,談何書法,怎當大師?
-
11 # 郭家強書法工作室
楷書之所以成為入門書體,是因為相比行書草書來說,技法相對簡單。很多人把楷書捧得過高,以為練書法一定要寫楷書,是愚蠢的。
-
12 # 灰出去的小圓子ZJ
“開口閉口讓人寫幅楷書看看的人都是無知的沒有入門的初學者”
你牛逼。
未請教說這話的大拿高姓大名?王逸少?王子敬?
再或者說這話的大拿是專工小篆?大篆?金文?甲骨?
我字不怎樣,也就不說書法了。明代董其昌說的:楷書一行抵行書十行,行書一行抵草書十行。
就憑這一比十甚至一比一百的比例,不看楷書看什麼?請指教。
董其昌算沒入門的初學者的話,說那話的“大拿”起碼也是衛夫人本尊那個level吧。
不好意思,沒讀到過衛夫人有這麼沒教養沒常識沒文化的臧否言語。
-
13 # 今世遺1988
書分五體,楷行隸篆草,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名的大書家如鍾繇,衛夫人,羲獻二之,歐虞褚薛,顏柳趙文,無一不精楷書。可見,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筆法,間架,布白,章法……沒有楷書基礎的“書法家”,不難想象其其他書體的法度!
-
14 # 悠閒客30004788
就書法而言,楷書無疑是最簡單的,因為規範所以簡單,行草書是最難的,因為變化所以難寫,同時也代表書法的最高境界,但對於學書的人來說,從楷書練起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同時也可以進行行草書練習,學習中……
-
15 # DYJ千里
其實寫楷書不過是讓初學者掌握一下字的基本結構罷了,掌握了結構在細究筆畫是否精到只能看個人性情願不願在下功夫,不過手熟而己跟家不家沒甚關係,千人千體隨性而發各有千秋,書法其實己經走到了盡頭,有醜書者只不過想在創新新路,不過有醜書者誤以為書法可以醜是真醜無知者無畏的亂寫,當年了寫好楷書行書其實也是一個寫字人的最基本要求,然後入草舒懷一下性情,醜不離宗也是可以的,個人習書觀點。
-
16 # 使用者68497935786
這是個偽命題也。可以看看網上請人寫幅楷書者皆是對那些罵二田楷書如何如何不行的大人先生們請他們寫一幅楷書讓大家見識一下比二田的楷書好到什麼程度跟提問者書法水平關係不大。也不表示他們不知道中國幾千年來出了很多書法名家和很多不同的書法作品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有人能拿出好的書法作品那是值得高興的事。不想拿出來也不要緊,但不說明要求的人沒水平!
-
17 # 凌峰山顛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只是對比行和楷書。他們都沒有明確的定義。只可意會,言傳困難。從古至今沒人能把所字型都寫的盡善盡美,秦漢的人沒寫過行書,楷書。今人大豐收,可寫各時代的字型,但少有古韻為什麼?自已想吧。
書法其實比的是控筆和各字型的法度掌控。分成三派,每一筆劃都到位,每一筆都有相應的形態控制,比如田楷。另一派,控筆弱點,走神韻的路子,對筆劃形態不固化,用神來去抵衝。第三派,不去管那麼多,走自已的路,象與不象那是我的醉心之作。
書法本身特別客觀指標不是特明顯,主觀更多一點。總之老九本色,我看不上,不喜歡的字型就噴。不好。古代留下來的墨跡有些覺得還不如現代人好呢。
爭這些真的沒意思。有空給各書體下個嚴格的定義,別讓我認不出是那種書體,難為人。有時看一些字,說楷書,像行書。說行書象楷書,真難的。
-
18 # 大風起兮82132522
的確,對書法涉足較深的人不會提出這個問題,原因是把草書等書體寫好也是同樣的艱難。但既然提出了,那些書法大家大師們、你就寫幾個楷書看看、可是往往一寫還真拿不手。他們敢於以楷書示人的沒有幾個。我反對用楷書的思維,眼光,標準評判行,草等其它書體。但行草,猶其草書寫得好的人,對筆一定練就了很深的駕馭能力,寫起楷書來也一定不會太差,而且他們對楷書的理解,感悟要超過沒有練過草書的人。
-
19 # 我以前的名字怎麼沒了
本人認為,楷書是現代書法的根基。行書、草書都是根據楷書演變而成的。連楷書都寫不好就更不要提別的了。如果想寫好書法就要從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學起。從篆書到隸書到魏碑一直到最後的楷書,這個演變過程很重要。 如果開始就寫行書,當然感覺特爽。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可是確缺少了根基,缺少了內涵。也就是說寫出來的作品只有形沒有內涵,更不具備神。就是所謂的寫字匠和書法家之間的區別……一點個人愚見,請勿見笑。
-
20 # 益語一言
經常說醜書的還有唯楷書論者,其實根本原因就是見識短的緣故,這是每一個書法學習者必經之路。慢慢的隨著眼界的開闊,他們看到書法裡的一些噢妙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曾經有多麼的淺薄。才開始體悟書法的博大。罵要是能讓人開悟的話那就不會有大師了。更沒有書法家者與寫字者的區別了!開始我也會對這些人發表一下意見,後來才發現孔聖人說的話有多麼的正確,“秋蟲不可語冰”。
回覆列表
一、什麼是楷書
“楷書”這個名稱,歷史上主要有三個意思。
第一個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時代的規範字而言,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篆書、隸書乃至草書都可以稱之為楷書,有其具有法度,可作為楷式、模範的書法的意思。衛恆《四體書勢》說:“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這裡是指八分(隸書)為楷。又說:“伯英下筆必為楷”,則是指草書為楷。清代劉熙載《藝概》中說:“楷無定名,不獨正書當之。漢北海敬王睦善史書,世以為楷,是大篆可謂楷也。”這是稱大篆為楷。
第二個是指隸書。東漢末年蔡瑁《勸學篇》:“上谷次仲,初變古形”。《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張懷瓘《書斷·八分》:“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之半,然可雲子似父,不可雲父似子,故知隸不能生八分矣。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劉熙載《藝概》:“‘衛恆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這裡將隸書專指楷書。
第三個則是指正楷字,即指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楷書。“楷書”一詞作為漢字的重要字型名稱,較早見於王獻之的外甥羊欣的《採古來能書人名》: “(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館寶器,皆是誕手寫。”韋誕是三國魏時著名書法家。啟功也說: “楷這一形容詞當作獨立書體的專名,則是晉代以後的事。”這種說法和羊欣提出楷書概念的時間基本相符。
楷書在歷史上開始稱為“真書”、“正書”。 宋以後,“楷書”就成為我們所說的楷書的專稱了,並一直沿用至今。從楷書初始被稱做“真書”、“正書”就可以看出,這種書體方正端齊,有別於長縱形的小篆和橫扁形的隸書(八分),是為正體,可做楷式,且多用於題勒、刻石、碑銘諸類,是極為正式的,又都是給人看的,所以楷書更注重供人欣賞,孫過庭高度概括為“隸欲精而密”,給人點畫精緻、結構嚴密,體式雍和的享受。從上述名稱可以看出,楷書是一種規範的、端正的、成熟的書體。
二、書法必須從真書入門嗎
學習書法,每個人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而且學習方法差異也很大,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是作為書法學習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態度,我們讀過《千字文》裡有一句:杜稿鍾隸,這句話裡的鐘隸,就是指三國時代的鐘繇,寫隸書天下第一,他的隸書真跡,就是“鍾隸”,可見鍾繇並不只是寫小楷而已。
再說書聖王羲之,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書”聞名天下,而楷書自不當說,從當年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但王羲之還有些功底從哪來?王羲之一再告誡子敬(王獻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的家傳學書訣竅是“窮篆籀,工省而易成”(《筆勢論十二章》)可見王羲之之所以為“書聖”,顯然也是與他苦練篆書分不開的。東漢蔡邕在其所作《篆勢》一文中稱習練篆書“為學藝之範先”。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說:“餘學書從篆、分入手。”他的成功經驗正好說明了“學書先學篆”的道路是可行的肯定是去得通的。
近代的吳昌碩,作為一位畫家被世人皆知,而其書法成就,則主要因其臨習石鼓文之作品令世人驚歎,他楷書作品不被人宣導,但其篆書作品卻使之當之無愧於書法家這個稱號。
三、有成就的書法家要博取各家所長
一位成功的書法家,並不是閉門造車的產物,更不是靠單一技巧取勝的某一方面專才,元代大家趙孟頫以其楷書聞識,但我們看看他的六體千字文,也就能領略其文化根基之紮實。
“篆籀”,自古便是書法家所強調的書學關鍵,張芝、鍾繇、王羲之、蘇軾、顏真卿等人筆下均有所涉及,顏真卿晚期書風渾厚朴拙,極具篆籀氣象,其代表作《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用筆圓融,結體廣博,與初唐楷書相比較可謂“雄秀獨出,一變古法”。
因此,學習書法,並不可能有單一的套路給人選擇,更不可能非黑即白,極端地認為哪種書體作為入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