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嶽麓書蟲

    這本書很久前已經放在我的書櫃了,很多人說這本書很難讀,特別是人物讓你找不到北,等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就有放不下去的感覺,輪迴,孤獨,百年孤獨百年輪迴

    許是在讀之前畫了人物關係圖,所以讀下來也算順暢,沒被人名繞暈,閱讀感受還不錯。通讀完整本書,其實,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孤獨,而是生命的輪迴。

    孤獨。其實說來,世上哪個人不孤獨?只要是獨立個體的人,那他就有一份孤獨,獨屬於他,別人不知道可能也不理解。這份孤獨,沒人能幫忙分擔,因為心裡的東西,無形無色,像透明的幽靈,看不見抓不住,也只有自己能感受到這份孤獨的存在,自我排解。這份孤獨像一個匣子,把自己身心的一小部分關起來,不肯輕易讓別人瞧見,也是這個匣子,在某些時候把自己和外界隔絕起來。這個匣子的存在是必要的,它是將自己從普羅大眾中區別出來的篩子,它篩出的是個性經歷,獨一無二。

    個人的孤獨是個人無法逃脫的宿命。整個人類的孤獨也是人類無法逃脫的宿命。書中布恩迪亞家族,盛衰興亡,七代人,不變的是孤獨。這難道不像我們日常生活的對映嗎?一代代,乍看好像每代之間沒什麼共同點,但放眼遠眺,縱觀家族發展史,何嘗不是,後代身上若隱若現存有前代人的影子。在書中,烏爾蘇拉從家族漫長曆史上重複命名的傳統中得出了在她看來無可爭辯的結論: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們不會重複命名,但是會沿襲姓,仔細觀察身邊的親人,總有那麼一個你會跟TA很相像,如果現在身邊沒有,那可以往前追溯,血緣這個神奇的東西一定會證明,我們也是在經歷書中的輪迴。

    我是初次讀《百年孤獨》,讀完的第一感受就是好奇妙,我不知道自己是家族第幾代,但至少,我覺得我也存在在後人手中的羊皮卷裡……

  • 2 # Marx的小迷弟

    對待生活中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齡,是有不同看法的。讀書也一樣,比《紅樓夢》,裡面的詩詞都是一種暗喻,前五回,作者就把人物的結局交代完了,只是我們沒有讀到最後,不能讀懂什麼意思,這和大部分小說是不一樣的。其它小說都是最後交代結局,而紅樓夢是一開始就交代結局,就是要一點點地告訴讀者,這些人物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最後的結局。比如“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是寫甄士隱女兒英蓮(應憐)的命運的。英蓮會在元宵節走失,後來改名香菱,最後給薛(雪)蟠做妾,折磨一輩子,但是我們不看到最後,就沒有辦法明白那首詩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讀書都一樣,隨著我們年齡的變化,閱歷的增長,我們對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百年孤獨》中描寫的人,事,會在每次讀,讀出不同的感想,我們也不必追求一定要讀出哪一種感想,時間是無線的,任何感想都不是最終的感想,只要我們能從讀書中獲得快樂就可以了。

  • 3 #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在我看來百年孤獨不是讀多少遍才能懂,而是你有沒有端正讀書態度,有沒有把讀書當作一種增長見識的手段!外國文學作品也離不開作家的生活環境,好的作家其實寫的都是基本上也是自己的生存環境,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了。好書需要多讀,多讀幾遍!馬爾克斯的國家也是戰亂,饑荒,亂離。給人感覺苦難與艱難無邊無際,生活絕望。人過一世,也不過是百十年,這其中所經歷的諸多磨難曲折有時候也是一個人獨自承受,面對的!魔幻現實主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這些新的寫作方法提升了作品的可讀性,小鎮的發展,興旺,發達,到衰敗與沒落,也不過是一代人的記憶,人生百年,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也是必然!每個年齡讀書的心得自然不一樣,因為心境不同則境界更不同!

  • 4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有些小說不是看懂的。

    是從小說到自己的生活,

    又從生活到小說,

    然後,悟出來的。

    這樣看才有意思。

    也才能說讀懂了。

    我喜歡百年孤獨也經歷了這個過程。

    百年孤獨裡最深奧的東西是他的魔幻寫法,

    這個寫法好在哪兒了呢?

    我在我的小說裡實踐了一下,

    突然發現,這個魔幻寫法力量太大了。

    篇幅有限,我不可能說的太具體。

    我的體會說明了一點,

    好的小說是需要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體驗的。

    一些深邃的東西,

    自己沒有體驗,

    是永遠無法讀懂小說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小說不是看懂了的。

  • 5 # 近半

    虛幻與現實的交替,正如人生的莫測,世事的難料,個人和家族被整個社會趨勢、國家命運的洪流所裹挾著,無法預知將形成怎樣的歷史軌跡。而歷史,卻閃耀著無數個體的光輝

  • 6 # 中國畫裡中國話

    《百年孤獨》沒什麼難懂的,看一遍就夠了。都說《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象徵,那個意象,還有什麼預言之類,根本是評論家的故作玄虛。看看馬爾克斯其他的小說,你就會發現《百年孤獨》裡的好多場景和情節其實是他反覆書寫的,換句話說,每個作家都是在書寫自己和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有小說裡寫的都是真事,只是有的真事一絲不掛,有的真事被作家穿了件衣服或穿了好幾件衣服,如此而已。《百年孤獨》總結起來就兩個字“輪迴”,看起來各種人、家族很熱鬧,很豐富,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地在一個命定的怪圈裡走來走去,形成一個大的人的孤獨。幾乎有點深度的小說都在講這個。沒有人可以自外於自己的經驗,作家也不能。讀人文類的書沒什麼懂不懂的,也沒什麼正確答案,連作者的解釋都不可信,因為每個人感受的東西都不一樣。

  • 7 # 這個我了也很明

    《百年孤獨》我前前後後看了一個月看完的,說下我真是的感受,看這本書初期我是覺得激動,準備好好"享受"一翻,在沒有出現過多複雜人物的時候我是真的淪陷了,被它迷惑。直到那個死而復活的印第安人梅爾利亞德斯把主角一家人的失眠症治好後我都震驚了,後續拜讀中出現了人物記不住了,自己百度族譜,終於搞清楚誰是誰兒子後又一次震驚了,因為"亂倫",最後一口氣看完感慨天啊這本書也太看了吧,現實魔幻主義的頂級代表作,然後我開始找這個電影,結果因為作者的原因沒有拍成電影,帶著深深的遺憾開始我的《紅與黑》旅程。

  • 8 # 饒舜英語訪談英語組長

    用中的句子概括整本書

  • 9 # 雨雪烹茶晴曬書

    他們沒有愛的能力,所以孤獨。布恩迪亞家族具有神奇的精力激情,可惜一代代總用於邊造邊毀的事業,且事業是一代比一代荒唐虛弱。我很好奇,烏爾蘇拉死前,馬孔多被樵夫打死的怪獸是什麼呢?這和孔子獲麟的傳說為何如此相似呢?

  • 10 # 羽清歡

    呵呵,我讀第二遍人物名稱人物關係還是沒有完全理清,第一遍基本就是粗粗過一遍,瞭解一個大概,然後到第三遍才稍微感覺出一點事[害羞][害羞]

    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11 # 無字山人

    當一部作品面向讀者時,它就是一種客觀存在。只要不有意地曲解、歪曲,那麼所謂的“懂”就只是讀者自身、當時對其內涵的理解或疊加而已。

    進而說說我自己。讀了兩遍。

    第一遍雖不甚明瞭,我當時覺得它的家族興衰史並不新鮮,但異域風情和魔幻與現實的勾連頗為有趣,於是堅持讀完了。

    第二遍,我理解到了它想表達的那種孤獨。

    一方面是橫向的孤獨。孤獨就短時間而言是個人的感受,放在更大的位置上看,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抗拒的性格命運。

    當小男孩將手放第一次放在冰上,說好燙(其實他說的是對的,瞬間冷熱的痛感是一樣的,況且這個小男孩從未見過冰,肯定只會用燙來形容)時,就註定他和別人不同,整個家族的孤獨也由此註定。

    是的,孤獨來自不同。這種不同雖然可能讓人看到多數人無法看到的優勢,超越其他人,讓書中的家族第一代造就並領導一座小鎮;同時也註定了他們會被人遠離甚至拋棄。

    就像上校一次次融化金魚又雕鑄金魚。他愛上自己的侄女,這與其他人不同,也與社會倫理不同,於是他在自我矛盾中選擇自我放逐。就像小女孩能看見蝴蝶般的精靈,就像他們家族大都是亂倫的結果……

    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壞人嗎?不是,恰恰他們中許多人不僅善良,而且還為國家、當地有過貢獻。但僅僅因為他們不同,他們就必須感受無盡的孤獨,最終在黃沙之中覆滅。即便在覆滅前一刻,依舊是家族僅剩兩個人之間的亂倫的狂歡。

    另一方面是縱向的孤獨,一種歷史的孤獨。對於我們而言,先輩是孤獨的,我們無法繼承銘記他們的全部,甚至上追幾代便記不清了——雖然毫無疑問,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書中的家族,經歷一兩代後,也忘記了先輩。需要重新回答破落將滅的小鎮上尋找家族的記憶。更遑論其他人,哪怕與這個家族有恩怨的。

    所以總結起來,馬爾克斯抓住了個人其中一個永恆命題:個性,以及因相互不同帶來的孤獨感。反過來說他明銳地發現了人們為了逃避孤獨,希望被記憶,而有意地趨同、迎合,即便最終可能是錯誤的——這就是我們多數人的影子。

  • 12 # 王一元

    已經看了兩遍了,不知道怎樣算看懂,我只是把她看作一個奇幻的一世界發生了一些奇幻的故事,不要想太多,多看幾次,感悟到什麼就是什麼!

  • 13 # 儒風A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文學最火的年份,有好多作家,受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這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創作手法影響,其中尤以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最為突出。《紅高粱》開篇的一句話,都是高仿《百年孤獨》中一句:多年以後……。

  • 14 # 山不轉人傳

    孤獨是人類自我世界裡人性深邃的部分,它以千奇百態又意形略同的姿勢表達出來,就像行走的草一樣,都是從青到黃、自生至枯,看似迴圈往復的類同,又各自吮吸根下的水和泥土的養分,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垂死前欲發動戰爭而不能,但這種慾望卻在時空相遙的現實繼續呈現出來......

    當你我融入小說的角色裡,沉浸在自我的藝術或文字裡,又何嘗不是一種孤獨呢,這種孤獨不寂寞[祈禱]

  • 15 # 鹿林聽經

    至少三遍才能摸到邊,人物太複雜,單純的人名就讓人抓狂。裡面包含的內容含義很多,每多讀一遍就有不同的收穫。應該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作者的經歷去讀,不然真的很難懂。

  • 16 # 胡楊聊生活

    你好!我是胡楊

    回答:《百年孤獨》到第幾遍才看懂?看懂後有什麼感想?

    我想《百年孤獨》這本名著,不管看多少遍都不能說懂,因為寫的太好了!好多百年,好多波折,要慢慢細細的去品嚐。

    感動的是馬爾克斯,的妻子梅賽德斯,如果沒有她默默付出與支援,馬爾克斯就不會寫出如此偉大的作品。正如馬爾克斯說:“沒有他她,我永遠寫不出這本書。”

    其中有一個場景很感人:馬爾克斯把自己關在屋裡。終日做在打字機前構思、寫作,梅賽德斯在他最艱難的時期,只能透過賒帳、典當物品等方式獲得一些生活上的接濟,還要每過一段時間給丈夫送來500張稿紙。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在支援!馬爾克斯和梅賽德斯就是這樣,相互支援,相互扶持。

  • 17 # J程林的嚮往

    馬爾克斯的久負盛名之作,我相信他的書值得多讀幾遍。看的時候一度想放棄,看看外面的波濤,轉身繼續讀著。

    開始一群人開闢了一塊地域,然後人群繁衍,枝繁葉茂,最後經歷幾代人後,歸於凋零和消失。剛好百年,我理解的孤獨的盡頭是死亡

    拓荒者,後有戰爭的領導者,最後到了幾個孤寡人,起起落落歸於虛無

    一間屋舍開始,拓建,蓬勃,衰敗,萬物盡頭歸於零和

    我所看到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後人的印象已不存在。

    我所看到的,烏爾蘇拉從最開始進入家庭,貫穿始終,感受變遷,也一定在感受著孤獨。

    我所看到的,時代潮流下,歲月變遷形成的交替。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位小和尚向老僧人請教何為佛學,不得精髓。老僧人說你用竹籃打水來。小和尚不解,仍舊照做了。回來時,已然全空。重複如是。老僧人說佛學如打水,也許讀不懂或記不住,但當誦讀時,從內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的變化著。這也是我堅定複復的勇氣和決心

    文中有個人物叫馬爾克斯,好巧

  • 18 # 楊周彝

    為什麼要“看懂”?賺點向文青炫耀的資本?本人對這種東西從來就不屑一顧。

  • 19 # 邊際abc

    百年孤獨的閱讀,需要的是一定的閱歷,一定的感悟力,一定的學識,還有的是一定的情懷等等吧

  • 20 # 東方京川

    我一看到此書標題,就根本不想翻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寶五週歲了,現在又意外懷孕,這個孩子該不該要,二胎會不會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