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4
回覆列表
  • 1 # 周公子的家常裡短

    我個人認為必要。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就像一棵小樹苗一樣,作為家長不僅需要澆水、施肥,還需要修剪。遇到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我們還需幫助站得穩固。暴風雨走後,也許小樹被風吹斜了,我們還需要固定,讓它長直。

    總之,各種各樣的境況。溫柔和諧的、暴雨交加的。不是一帆風順成長的境遇,也就不會用一直款款的方式。個人觀點。

    前幾天遇到店員的小男孩,從農村剛來,公婆溺愛,絕對捨不得動一個指頭。但是,孩子驕縱無常。尿尿的時候,他故意把小雞雞放進了空調主機扇葉裡。他呵呵笑著,旁邊的人見狀一把拉過來了。爺爺奶奶肯定捨不得動手,媽媽想揍,但是手還沒有舉起來就被放下了。講道理,一個五六歲的調皮孩子哪裡會聽。

    其實,像這個孩子,我個人覺得聽不進去勸說和道理,為了避免下次挑戰自身安全類似的事情,不僅要揍,還要痛痛地揍。讓他記住,不可犯此類錯誤。這種錯誤,有時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大多數的孩子,能聽懂大人道理的孩子,不涉及安全危機健康生命道德教養的時候,個人覺得溫和教育,說服教育,但是特殊時刻一定要除外,尤其面對六七歲以內的孩子。更要做到不惜一切手段,讓孩子的意識在疼痛中記憶。否則,他依舊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

  • 2 # 櫻桃小魚子

    個人認為,懲罰必要,體罰不必要。現代生活中提倡多讚揚鼓勵孩子,因此很多家長拿著放大鏡似的找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讚揚他,認為這樣就能讓他養成自信自尊的品質。但也因此在遇到孩子搗蛋不聽勸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感覺迷茫了。而一味的讚揚讓孩子漸漸養成不接受任何人即使是善意的批評或提醒,驕傲自大的性格。

    所以有賞就應該有罰,孩子做錯事,家長應該引導ta,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他本來的期望或想達到的目的的什麼?如果是單純的搗蛋是不是想引起家長注意?如果是別的,問問孩子目的達到了嗎?為什麼沒達到?多問幾個為什麼?引導Ta思考,並最後得到答案。這不單單讓Ta明白自己做的事是錯還是對,還能讓Ta學會一種比較邏輯的思維方式,一舉兩得。

    而體罰,最多隻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而且還埋下暴力的種子。將來你用在Ta身上的暴力分分鐘雙倍回報到你的身上。

    因此,體罰是不對的,不應該提倡使用而應該禁止。智慧育兒才能讓孩子成才,不然將來可不要怨孩子不成器。

  • 3 # 九尾娘育兒筆記

    在育兒的路上,總有幾次熊孩子擋道,當幾乎想用洪荒之力將之”踢飛”時,心底那個聲音提醒自己,親生的啊!

    親,你不必自責,想用武力快速解決問題的想法,每個家長心裡都有千萬遍。

    但其實,懲罰可以有,體罰真不用。

    1、以己度人,我們自己的經歷不能再複製。

    小時候我們都捱過打,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因為不小心破壞了東西,因為大人生了氣……想想我們當時的感受,並沒有覺得大人打得對,也沒有因此而改得更好,只是因為怕大人生氣而收斂,而且認為那個打人的媽媽根本不愛我。到現在,我也是認為我媽更愛她自己,並沒那麼愛我。

    我們那個時代父母的簡單粗暴,不想再延續,因此我們才為了當好父母,每天拼命學育兒,不是嗎?

    2,體罰的效果,也許短期有效,長期卻得不償失。

    因為怕捱打,孩子做事會小心謹慎起來,學習看上去努力多了。這些也是一種假象。做事,學習,玩耍,這些本該屬於孩子自己掌握的事情,因為體罰,變成了為了他人的事情。

    成績不好擔心捱打而學習的人,會慢慢發現成績很難保持下去的。一旦失去動力和興趣,反而讓孩子不願意學習,也難有獲取知識的快樂了。

    他律永不及自律。

    3,體罰,其實是父母無力的一種表現。

    孩子小,鞭子打著,還能彰顯父母的力量。其實,只是因為你比孩子身強體壯而已。

    當你老了,孩子大了,不再懼怕,你還用什麼辦法管孩子呢?而他,總有長大的一天。

    如果你有其他的辦法教導孩子,嘗試一下。

    4,要懲罰,不是隻有體罰。

    讓孩子知道各種規則和原則,養成良好習慣,如果違反規則,也需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懲罰的內容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讓孩子暫時退出,靜止幾分鐘(可以坐著,區別於罰站),願意遵守規則時再返回。注意規則對大人同樣有效。

    還比如,如果違反規則可以去掉後續的美好安排,或者去除一項他最在意的事務。

    規則是得到共識的,懲罰也是提前說定的。

    要讓孩子知道,你不喜歡他的一些行為,但是你一直都是愛他的。(這個不容易,卻值得嘗試。孩子如果能明白,他會很自信有安全感,因為他知道家長有原則,卻無限愛自己,這個感覺超棒!)

    5,你的教養方式會傳承

    如果你是經常體罰孩子的家長,他會認為體罰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方式。因此學校中愛打人的孩子,家中也會有體現。

    等到他有孩子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有所表現。有些行為控制不住,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有些孩子爸爸愛打人,通常他會有愛打人的爺爺。

    不想讓孫子繼續捱打,最好我們自己先學會不要體罰。

    最後,講一件讓我自己很後悔的事情。孩子3歲左右不愛午睡,我自己很困,怎麼哄都不好使的時候,打過孩子,雖然當時睡著了,但是後來發現他的午睡一直有問題。這個習慣並沒有因為捱打而養成,反而是因為捱打造成心理負擔。其實,當時如果耐心的引導,結果會很不一樣。

    所以,育兒是一場修行,願你我共同成長。

  • 4 # 暖暖的你很好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當然不能像古人那樣用棍棒,但當用言語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要考慮適當的體罰了,讓孩子長長記性,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觸碰的底線。小時候受到教育總比大了受到懲罰強。

  • 5 # 洗洗睡le

    我小孩舅家小孩開車,有一次我和小孩舅坐他的車。小孩開車與人鬥氣,小孩舅上去一巴掌,然後罵他:日x媽,怎不好好開車!

    跟他好好說,能有記性嗎?!

    關鍵是孩子挺理解的。所以不要以為“愛”就是溺愛。記住溺愛不是愛!

  • 6 # 股海無邊回頭是岸

    能溝通就先溝通,孩子犯錯多是無意識和先天個性造成,若能加以溝通和引導,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培養孩子辨別是非能力,總好過不明不白就挨一頓揍好一點,雖然做錯事就捱打印象深刻,但是難免會有心理陰影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情況,對孩子日後心理健康發展不利。

    所以,先溝通,再教育,屢教不改時再施以適當的懲罰,如剝奪他的一些零食和玩具、去遊玩的權利等等來制約他吧。

    真的沒有必要上升到體罰這麼嚴重的,給孩子體罰,孩子一生都會記得,是對你的恩還是恨,就看孩子的心性了!

  • 7 # 小炸蘑菇

    相信我們許多家長並不希望把孩子教育或引導成為乖乖孩。我們甚至非常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有時也非常欣賞孩子有個性、有冒險和叛逆精神,但這也是一種高難度的教育藝術,在實施過程中有時難免過頭。比如從未下過水的4歲孩子敢於獨自下水學游泳,這時我們並不贊同他偷偷獨自一個人或與其他一些小朋友去池塘學游泳,如果父母一時無法說服他(估且算是父母無能吧),這時我們並不反對父母用“恰當”的體罰來儘快解決這一問題,當然前提是他並未經常受到體罰,體罰此時對他也很有效。(孩子的個性或許各有優缺點,這裡只是舉個例) 這裡並不贊同所有的家長都體罰孩子,幾乎所的有人都欣賞並努力追求成為高素質、有能力而從不體罰孩子的文明家長,但國民(包括全球在內)總體素質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盲目地唱高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方面也許一時能力不足,一方面卻又連最糟糕的“恰當的體罰”也放棄了,後果就會更嚴重。所以整體上看,當務之急不是放棄恰當的體罰,而是要儘快提高國民教子的素質和能力,但這最少需要時間。 以上是能不能體罰孩子的問題。但在其它方面我們同樣可能會遇到難以把握的問題,並且在這個外表和平,但其實充斥著汙染、誘惑、陷阱和混亂競爭的年代,我們將面臨許多更復雜的新問題。比如,食品新增劑真實情況如何,日積月累對孩子危害有多大,如何讓孩子快快樂樂地改掉每天吃商店的零食的習慣?早期教育有多好,如何切實保護或引導孩子的創造力、獨自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幼兒園興趣班有多好,用犧牲幼兒的個性、主動性、想象力、創造力和持續不斷的興趣,大多數幼兒甚至喪失獨立能力和自信,用這些來換取“眼前可憐的一點點好表現”,是否合算?孩子遵紀守規有多好,如何切實保護孩子合理的叛逆精神?充滿個性的孩子好不好,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和當前社會如何發展自己?孩子遇事忍讓好不好,要不要擔心他會變得軟弱無能?全面發展有多好,允不允許孩子到小學中年級時就“一專多能”。。。等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知教育專家們都能不能為我們給出正確的答案? 其實,在國內外已有的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國家早就培養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孩子,他(她)們有的考入北大,有的考入清華,有的考入東大,有的考入劍橋,有的考入哈佛。。。都名噪一時,甚至流傳至今。今天他(她)們現在已步入了社會,但為什麼基本上再也沒有比在校園裡表現得更出色呢?不管出不出名,按理他(她)們也該有一番作為或苗頭了,但為什麼幾乎都沒有了動靜?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了。我個人認為,除了家長對他們從小過分強調全面發展而難以真正立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家長較大程度上“說服”了他們的個性、冒險和叛逆精神,從而儘量讓他們遠離了家長的懲罰和外界的挫折,在“比較保險”的教育模式中,他(她)們漸漸失去了創造、冒險、叛逆的精神和登峰造極的實踐能力。當然,能達到他們這個層次也是許多人的夢想,而且人生道路也比較保險,也算是不錯吧。 這裡主要是為了再著重提一下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我們可以相信專家,但我們不可迷信專家,專家也有侷限性。

  • 8 # 咘咘島

    想要孩子合作其實有更好的辦法,暴力和恐懼不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孩子透過效仿榜樣來培養良好的行為舉止,父母則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導師。

    想要讓你的孩子帶著寶貴的生活技能邁入成人世界的話,就要教會她自我激勵的意義、如何與人協商、在必要的時候妥協以及用和平的方式順利地解決矛盾。

    1、沒有暴力只有呵護的環境才最利於發育

    小時候的你是不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呢?那時候的世界一片美好——沒有批評,沒有責任,還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那個階段可能是你學得最多的時期。

    體罰所引發的恐懼會對兒童的大腦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然而,就是在這個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階段,許多兒童都遭到過父母的體罰。

    2、體罰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能力,影響孩子的表現

    研究表明,體罰會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靜和安定的狀態最利於大腦學習的。如果孩子因為捱打而感到憤怒或是害怕的話,他就會提心吊膽,學習也就戛然而止。經常生活在對暴力的空中的孩子會處於半驚慌的狀態,在學習上自然也難以提高。

    3、打孩子就是唆使他們使用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個大孩子的家長如何能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親人、朋友、同學呢?你的言行不一隻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如果孩子因為捱打了才聽話,你所給他的教訓就是“用拳頭說話”。我敢打賭,他會從你這裡學會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當你的孩子長大以後組建了他自己的家庭的時候,你是希望他用對話的方式還是用武力去解決他和配偶或孩子之間的矛盾?

    4、體罰可能會造成傷害

    那些體罰論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體罰就沒有關係。但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打孩子的力氣會越來越大。

    當最開始的體罰方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時,父母們會下意識地使用更多的武力,這隻會讓孩子更加容易受傷。

    5、打孩子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你還記得自己被打之後的感受嘛?你是不是感到憤怒、悲傷和困惑呢?你甚至可能覺得爸爸媽媽並不愛你。儘管父母們並不希望讓孩子產生字樣的感受,他們的行為卻往往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最後,隨著長大,孩子們會繼承父母的某些優良品質。如果你小時候捱過打,但長大以後依然成了一個優秀的人,這絕不是得益於你所受的那些體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五十歲被老公強行分居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