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德漢碩

    中國不但使用公曆,民間更重使用陰曆。其實我們向來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是依太陽曆而得,許多人不解,以為是從陰曆而來,那是人習慣的一個錯覺。有許多人認為公曆是外國的,農曆才是我們自己的,不知道公曆是從陽曆改造而來,更不知道陽曆還分國內國外。

    太陽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民族通用的歷法,簡稱陽曆,現稱公曆。太陽曆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制定的一種曆法。一年就是太陽的一個迴歸年,後經精算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現的使用的公曆,是從古埃及的太陽曆,經古羅馬愷撒大帝修改,後又經羅馬教皇格列修改而來。這就是國外的太陽曆變成的公曆。而我們使用的二十四節氣也是太陽曆,可稱為“節氣歷”,它與古埃及太陽曆是並駕齊驅的。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先民們就透過土圭測日影變化而確立了“二至”,“二分”,然後逐步定出二十四節氣,明白太陽迴歸年大約是365到366天,以節氣方式制定了太陽曆。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的執行規律而得,這節氣歷就是太陽曆之一種。

    太陰曆簡你陰曆,是依據月相變化週期來制定的,比較直觀,容易掌握,為世人先採用,陰曆不單中國用,國外也有,伊斯蘭教歷,古希臘歷也使用陰曆。陰曆只重月,只體現月相變化,即月朔望圓缺盈虧變化情況,是反映不了季節節氣變化,及冷暖寒暑變化的。節氣是依太陽曆的,所以符合陽曆,不合陰曆。但中國陰陽曆合用,便使一些不明因由的人,以為節氣是從陰曆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不對的,要糾正才對。

  • 2 # 松鼠老孫

    二十四節氣就是陽曆

    農曆是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屬於農曆裡面的陽曆成分,自然跟公曆(也是一種陽曆)契合度很高。

    你知道嗎?我們在新華字典裡所學的《二十四節氣歌》,如下圖,後半段“每月兩節日期定”,指的就是公曆日期。

    當然,這裡絕不可能用農曆日期,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農曆日期反映不了太陽的執行,我們古代才被迫弄出來了二十四節氣這個東東,它本來屬於陽曆。

    所以我們得先了解曆法這東西究竟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三種基本型別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宇宙裡同一個地球上,各民族古代制定曆法的參照也是同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太陽和月亮(也有個別其他特例。不論)。所以曆法主要就是三種,陽曆(指純陽曆),陰曆(純陰曆),陰陽合曆。

    陽曆這種型別最好理解,一年(迴歸年)365/366天,過完就是新的一年。埃及最早使用這種曆法。我們的公曆,也正是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接受希臘天文學家借鑑埃及太陽曆而制定的,公曆也就是一種陽曆。(從凱撒大帝的儒略曆到1582年的格里高利曆,屬於微調,主要特徵不變。)

    陽曆,從它的日期就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執行規律。這對於人類來說其實是最重要的。萬物生長靠太陽嘛。中國在清末接觸到公曆之後,中國學者們也紛紛傾慕不已,每一年的長度不變,日期不變(只需要考慮2月份最後1天的閏日)。

    陰曆。陰就是太陰,月亮。月亮一個朔望週期,月相變化,29.53天,12個月,384天。這就是一年。現在用它的不多,典型的是伊斯蘭教歷。它一年長度也固定,只是遵循月亮的變化規律。這一年,比太陽一個迴歸年少11天,三年差一個月,所以,過三十多年就相差一整年。這導致伊斯蘭的齋月日期出現在不同季節。也挺有意思。

    陰曆的長處是,每月日期看月亮就知道。比如齋月規定,要從看得見的月牙算起,那是每月第一天。

    另外,陰陽合曆的每月實際上也是這樣算的。比如希伯來曆法原來也規定,看得見月牙是第一天。我們農曆規定,日月合朔是第一天。都是按照月相來的。

    嗯,那麼接下來,陰陽合曆,就是既要照顧月亮(每月日期、每月長度根據月亮),又要照顧太陽(一年長度,多年平均下來要等於迴歸年)。典型代表是中國農曆、希伯來曆、古希臘曆法、巴比倫曆法。

    這也是有足夠理由的:要看每月日期,沒有比月亮更好的小週期變化了。每月的月相變化,一彎蛾眉月、上弦月、下弦月、亮堂堂的滿月,每一種出現的時間、方位都不一樣,只要你熟悉了這種變化,晚上抬頭一看,手上沒有曆書也能判斷相差不了一兩天,多方便。

    太陽更不能不照顧,還是那句話,萬物生長靠太陽,古人未必明確知道,可寒暑雨雪季節變化明擺著呢,每個人都感同身受,老太陽賜下的飯碗,你不端好了,就等著餓肚子吧。

    陰陽合曆的不同選擇

    為了弄清楚陽曆,古人也是費盡了心思。他們那時候可不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大多數連地球是圓的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幫不了太大的忙,還是得老老實實地看太陽出沒方位、看影子、看星辰變化。由此也發展出來了不同特色的計算陽曆的方式。

    比如我們中國,有看昏中星座的,有看日出星座的,有看某顆恆星方位的,有看北斗指向的,有看日影長度的,幾乎種種方式都嘗試了。最終我們祖先選擇了冬至這個比較容易確定的節令,作為二十四節氣和月亮的結合點,把冬至放在十一月,根據節氣來設定閏月。形成了我們的農曆(很多人主張應該稱夏曆)。

    巴比倫曆法中,選擇了春分這個節氣,把這個月設定為一年中第一個月。這實際上也是黃道十二宮從白羊宮開始的原因,春分點就是白羊宮第一點,黃道經度的0度。希伯來曆法同樣重視春分,稱這個月為尼撒月,是一年的開始,這也是從巴比倫學習而來的。所謂逾越節,是這個月十四日,正是月圓之時。

    古希臘由於城邦林立,曆法規則不一,比如新年第一個月有選擇秋分、夏至、冬至各個時間點的,置閏規則也不一樣。但基本都屬於陰陽合曆這個型別。

    總結一下

    我們從以上知道,每個民族其實都要計算太陽、月亮的運動軌跡,這是建立曆法的基本,然後根據各自需要,習慣來確定究竟如何定日期,遵守季節變化規律,適合生存和其他比如政治、神學需要。

    我們的24節氣,就是在追蹤太陽的執行規律,因為陰曆日期月份無法反映太陽執行,24節氣(還有閏月)就是補上了這個缺漏。公曆,也就是太陽曆,實際上舍棄對月亮日期的追求,只計算太陽規律。所以說,24節氣,才跟公曆如此之吻合。

    當然了,二者之間還有一點點兒的不協調。北宋時期沈括曾經建議,直接用24節氣來確定12個月,也就是另一種陽曆,同樣要捨棄對月亮日期的追求。這種改革大膽而科學,可惜在中國古代是難以實現的,技術上也有很大難度(比如誤差的存在),在實用性上也有折扣(同樣需要每年編制新曆書),還是不如公曆這種方法好用,實用性更強。

  • 3 # 醉哪吒

    24節氣,就是根據太陽位置,把1個太陽年分成24等份,當然契合陽曆啦^_^只是歐美公曆,分成12個月。所以,1個節氣,就是半個月~

    不過,中國農曆是陰陽合曆,靠閏月來調和太陽和月亮的步伐、節奏。所以,農曆十五,肯定是滿月。而歐美公曆,乃是純陽曆,公曆15號,不一定是滿月哦~

    當今世界,歐美採用純陽曆;中東採用純陰曆。純陽曆簡單粗暴,不復雜、好推廣。純陰曆,也一樣,而且,同一個肉孜節,可以在不同的季節體驗,也是個優點。

    古老的國度,比如巴比倫、猶太族、古印度、古中華,都採用19年7閏的默冬週期。默冬是古希臘學者,不過,古希臘並沒有採用19年7閏的陰陽合曆。另外,猶太族作為巴比倫之囚,從巴比倫學到了19年7閏。

    其實,2500年前,4個古老國度、沒有商量,自己都測算出了19年7閏是最合理的閏月方式^_^只是如今歐美經濟領先,所以專利權被默冬給註冊了^_^

  • 4 # 置心閣風水諮詢

    二十四節氣本身就是陽曆。

    中國古代先民根據季節氣候變化,發現時間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有很明顯的週期規律,從而總結出二十四節氣,來教導後人按時而作。

    古人將五天稱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及月建。此法與現代天文學所確定的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一致的。

    一年有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黃道與天赤道有23.5°的夾角,它們的交點對應的節氣就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晝夜時長一樣,而相對應垂直方向的二天就是夏至和冬至,太陽分別直射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因此夏至日白天最長,往後白晝漸短;而冬至日白天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源於此。

    完全是地球公轉的週期表現。當然,在古人眼裡,磁北極永遠指向北極星,北斗每年週期性繞著北極星旋轉,這是劃分一年四時八節的依據。

    24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家國企上班,每個月只上十五天班,月薪4500元,還能幹嗎?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