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淨星空
-
2 # lhy0134
太極,一動一靜,一高一低,一快一慢,內練神,外練架,精與力合,氣與勁合,神與式合,懂內外天地之陰陽,以陽扶陰,養生之大道,明太極之呼吸,養慢性病之體,而內家拳真正的用途是外練拳,門練氣,內外陰陽以結丹
-
3 # 風的自由211483297
太極,兩亦,四象,八卦,陰陽,五行,是太極人領悟到,不但健身,還能從中體驗到樂趣,國家把她列為非物質遺產,有一定實際內涵,文化自信也是當代人丟失的自信,發揚,繼承,健身,對祖國,人民功不可沒,缺乏愛心,修養,是不會理解的,太極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不屈不饒,積極向上,唯真唯美,靜中有動,動中有情,情中有根,根中有德,德中有義,義中有膽,膽中有魂,魂中有禮,充分發揮,調動了人體,陰陽,五臟,精氣神,煥發細胞再生,筋骨剛健,六腑協調,使免疫力提升,美體,美容,肢體柔和而有毅力,每天迎接新的和煦的陽光,把生活點輟,家和,鄰和,與人為善,精神飽滿,走路有勁,煥發第二青春,功不可沒,!
-
4 # 楚宜軍
我是太極拳習練者,說一下我學習太極拳的體驗,我是從四十五歲開始學習太極拳的,因為那一年,我的身體走了下坡路,身體虛弱,經常感冒,而且在工作中又把腰扭傷了,雪上加霜,無奈只有到醫院住院治療,我的主治醫生是個中醫師,在治療中他建議我學練太極拳,來配合治療,我從哪時就開始加入了學習太極拳的隊伍,
開始學習太極拳第一年,我的身體就有了明顯的變化,感冒次數減少了,身體也強壯了,但有時腰疼還是經常發生,在學拳時我請問了師傅,注意事項,師傅告訴我要立身中正,要對拉拔長,可以治療腰疼
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堅持學習太極拳至今,我感覺到了學練太極拳的好處,太極拳可以強身建體,也可以治療一些慢性病,我現在雖然己七十多歲,還每天學練太極拳,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比同岺的人顯得年輕,
-
5 # 宵錦閣奇門遁甲
太極是一種很神奇的功夫!練完後身體舒適渾身舒爽!缺點就是功夫上身慢!但是功夫也是在不知不覺時候就上身的!看過解密央視太極拳的節目!其實太極拳的功夫達到高層次的時候,我覺得以現在的科學更本就解釋不了!太極拳是一種修行功夫,真正太極拳功夫是用來護國看家的!
-
6 # 君王妻
學習太極拳能治病也能防病,既鍛鍊了身體還能使人的容顏年輕化,總之就是好處多多。特別是中老年朋友腰痠背痛、腿痠膝蓋疼、肩周炎等都有很好的治療和緩解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推動和調理氣血的一種運動,在鍛鍊的過程中,以柔和舒緩的動作,勻速的推動全身氣血迴圈,使全身血夜流動加快, 血液流通了血管也就不會堵塞了,特別是老年人也就不會出現腦梗,心肌梗塞等危險疾病。
太極拳還有美容養顏返老還童的作用,特別是愛美的中年婦女更要多練練太極拳。經常打太極拳能使氣血加快流通,血液迴圈加快,人也就自然年輕漂亮了。
就拿我來說吧,快60歲了別人都說我最大38歲年紀,連我自己都覺得年輕,練太極使我返老還童逆生長,很多人都很羨慕我,連我自己心裡也感到美美噠!大家快行動起來吧!和我一起練太極 !
-
7 # 雄鷹武道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套路的一種,習練者眾多。太極拳被稱為“智慧拳”,“文化拳”,因為太極拳蘊涵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飽含了無窮的哲理。
學習太極拳,一旦熟練或練到極致,也不過是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由於開始從學習太極拳起,就是站樁打拳,熟練後,同樣是站樁打拳,練到極致後仍是站樁打拳,只不過隨著領悟加深,只是層次與境界不同而已。隨著技藝昇華,不再拘泥於太極拳的一招一式,而是能洞悉太極拳之本質,技藝也是出神入化。此時對於一些故弄玄虛,譁眾取寵的行為敬而遠之。
-
8 # 逸劍形意拳
太極拳,分體療太極和體用太極兩種,中老年大部分練的是體療太極拳,它有均勻、平衡、緩慢、舒展等特點,在配合呼吸的細、慢、勻、長等方式,有效的鍛鍊了人體的平衡力和關節肢體舒展,調呼吸等。在這種慢頻率下鍛鍊對中老年人的血壓,心臟負荷,肢體運動減少關鍵損傷,調息調氣惱有氧運動顯著效果。使身心平和鍛鍊,減少暴力運動的損耗及運動後的疲憊。體用太極拳,主要以年輕人為主,透過鍛鍊提高筋骨豐厚,氣血充盈,透過抻、拔、擰、轉 ,提高筋骨豐厚,透過閃、輾、騰、移,鍛鍊各種小角度發力。(包括各種摩擦力,矛盾勁,橫軸縱軸旋轉勁等等),這種鍛鍊方式的完整體系基本失傳,現有部分鍛鍊方式方法,斷章取義,並非完整……由於我個人的侷限性,表述不完整見諒,願中華武術文化常青!
-
9 # 愛學習的極簡生活
學習的人不同,體驗也是各不相同。
許多慢性病,小毛病,久治不愈,在學習太極拳之後,不知不覺不見了。
原來總是容易感冒,腹瀉,上火,起痘,學習太極拳一段時間,明顯減少了。
偏頭痛,也是消失了。
睡眠質量好了。
內向的人也開始開朗活潑了。
三年時間,好多人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
10 # 長作閒人
我練習太極也有六年時間了。
個人感覺幾乎沒有什麼那麼多花裡胡哨的體會,什麼氣呀,什麼圓呀,什麼招式呀,更不用說用太極可以打架防身之類的牛逼體會了……
我的體會很簡單,太極無非就是人年紀大了,不能再進行劇烈的、強度大的體能訓練,而選用的一種鍛鍊方式。
我要是年輕,身體好,根本不會去練太極!我會選擇長跑,拳擊,攀登,……正因為在部隊20多年,身體被搞出很多病來,特別是腰椎,膝蓋勞損厲害,我不得不開始練習太極……
一句話:太極,就是尋常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無它,僅此而已!
-
11 # 我是一片雲佛道本一家
1、一種體操,鍛鍊身體;
2、具有較強的心理暗示,高大上;
3、運動量可大可小,適應人群廣;
4、個人感覺,廣場舞更適合老年人。
-
12 # 太極心學藍晟
練太極拳已30年。
這3O年來,未吃過藥未打過針未住過院。偶爾受風寒,馬上練一遍走內功心法的太極拳,氣遍周身不稍滯,感冒就好了;或者馬上找個地方睡上一覺,醒來,風寒就好了。
思維方式改變巨大。以前,思維是散亂的,看了一眾西方哲學著作、文學名著,沒有一條意識活動、思維模式的主線,練了太極拳若許年,不自覺地形成九九歸一歸太極的思維,似任何事情,先定核心整體、調濟內外、權橫輕重,從而自然而然,水道渠成,萬法歸一。
身體的通透度大為改進。兩手柔軟,脊椎腰部鬆軟,內裡通透,氣血流通,每一日,都活得舒服、自在、不反悔、不糾結、不迎想,活在當下。。
-
13 # 淨妙悟
我練太極拳快二十年了,理論說不明白,但每次練完身體都會很舒服,人的精神狀態會很好,而且性格也收斂很多。我練的是揚式傳統八十五,只這一套,別的不練,我是以養生為目的,所以練時都是一個人,環境要靜,心也靜下來,每次時間在二十分鐘左右,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有抽絲勁,腳下輕盈,如蜻蜓點水,以腰帶胯,……這時口水會很多,練完很輕鬆,總之我本人是很受益的。(開始學動作一定要到位,不要急,要認真,慢慢會悟性開)說的不對請諒解
-
14 # 寧國寶二爺
太極拳學過,不過還是在上初中時,體育老師在上體育課時教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當時我們小年輕,喜歡快節奏的少林拳,所以沒好好學,現在除了太極拳起勢、野馬分鬃、攬雀尾幾個招式還記得,別的已還給老師了[捂臉]。所以對學習太極拳真沒什麼感覺。
-
15 # 鶴舞蘭天逍遙客
學習太極拳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答:學習太極拳是一個從健身晨練目的為開始,在學習煅煉的過程中,逐漸被它動作姿勢的優美,博擊內涵的精深,養生健身,益壽宜德,習武從道從文,從懵懂的無知狀態,而逐漸進入了習文,習醫,習道,而逐漸進而猛補中國傳統文化,而對中國的醫學,經絡易經,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感覺了潰乏而朦懂無知。所以說練習太極拳,是一個透過晨練健身習好,而逐步進而對中國文化,中國醫學,中國養生,中國丹道而感興趣,逐步進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瘋狂補習之中。這些個文化在平時的上學中及乎都是涉及不到的。這是在課堂之外的又一片天地。只有接觸它,才能感覺到它的博大精神。太極拳,是一種拳,可以把它看淡,看輕,就是一種活動,就是一種健身,就是一種娛樂,就是一種體操,就是一種內涵博擊的拳種。那都是太極拳的表面。而如果你把太極拳的修煉進而上個檔次,那就是道,那就是文化,那就是一個修養品德,修養素質,修養人生,開闊頭腦,開闊視野,開悟人生的一種精神識野中的一種修習。而逐漸透過太極拳的鏍旋纏繞,跌宕起伏,冷炸驚脆,從體育健身晨練,從為打架防身,而步入習文,研道,養生而逐漸文雅,逐漸棄武從文,逐漸以文明理,以戈止武,以武而衛,以拳以文以武以道益修益德益和平。天地是陰陽的,自然是迴圈的,世界是共存的,大道無疆,大道無形,大道無音。初練可以健身,進而可以悟道,悟人生。回答完畢。
-
16 # 不二太極
我學習太極拳五年多了,因有明師教導,身心受益都非常大。
我的水平有限,單就自己的真實感受,分三個階段,談三點體驗。
第一階段,初學期,體驗到畫圈劃圓、筋骨舒展,精力變得充沛,食量增加,睡眠改善。這種階段大約持續半年。基本功練貓步、運手。一個月後,開始學架子。
我跟師父學的是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共74式。
每天早上跟師父練習一個多小時,晚上自習。用了大約三個月時間,把74式學完。
又兩月,初步能夠將74式連在一起,比較流暢地打下來了。
這個階段主要是學拳架,體驗到畫圈劃圓、筋骨舒展的感覺,身體反饋非常舒服。
半年之中,每天五點半起床練拳(這是我自小而來的生物鐘,不一定都要這麼早),晚上自習1個多小時。
除了中午必須睡一會兒之外,其他時間感到精力很充沛,明顯好於過去。
學拳初期,食量大增,睡眠質量明顯改善。
我學拳時已經40歲了,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腰椎頸椎都有嚴重的疾病,學拳後頸椎腰椎的痠痛感明顯減退,整個人感到煥然一新。
第二階段,熟練期,手、腳、腰三者之間開始逐漸協調,動作轉換逐漸流暢,體力明顯提升,感冒生病減少,練拳開始“上癮”,呈現痴迷狀態。此階段一到兩年不等。隨著對拳架的逐步熟悉,身體各個部位之間尤其是手、腳、腰三者之間,開始彼此協調,初步體會到綿綿不絕之意。
這個階段,練拳“上癮”,深深迷戀太極拳,開始關注網上網下各種所謂的“心法”。
後來被師父知道,受嚴厲批評。開始專心按照師父的指點,謹記“順其自然”,老實練“遍數”。
這個階段,行拳過程中有一種很舒服、要上癮的感覺,這是“得氣”的初期徵兆。
感覺體力、耐力、臂力明顯上升,劇烈運動後,體力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常人。
在這個階段,我曾經跟17歲的男孩子一起比爬山、比下山,正當青春年少的侄子,比不過我。
第三階段,入門期,開始找到“胯”,丹田有氣,感受到“松”和“沉”,偶爾體會到“靜”,行拳中開始出現行雲流水、生生不息之意。開始喜歡賣弄功夫,表演千斤墜、借力打力等等。本人目前尚處在這個階段。此時,感覺到“胯”的運動,體會到丹田有“氣”,是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
俗話說,腰胯有力膽氣壯。
加之,食量變大,酒量變大,身體變壯實,精氣神充足,人見人誇。
於是開始喜歡到處賣弄,表演個千斤墜、借力打力等等所謂“功夫”。
直到有一天被師父知道,問:“賣了多少張門票?”
由此才恍然大悟。“拳是給自己練的,不是讓別人看的,你也不是沿街賣藝的”。
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如今已徹底痛改前非。專注體會拳中真意。
這個階段,才算入了“太極拳”的小邊門。
入了邊門,才發現,太極拳真的太浩瀚了,太廣博了,太精深了!
窮我一生,哪怕是僅得其中半分精髓,就已經算是莫大造化了。
至此也明白,為什麼主席誇讚“太極拳好”。
我常在網上鼓吹太極拳,因為我身心受益,便想著讓更多人受益。
社會上有一些片面的認識,特別是“打假”以來,太極拳蒙受了很多非議。
我只想說,太極拳本身是沒有功利性的,是完全利人而不求報的。
有功利性的、說假話、辦假事、教假拳的,是個別追名逐利的人。不能因為個別人而毀了這麼好的一個拳。
希望透過我的經歷,能讓更多人練上太極拳,從中得到真好處。
-
17 # 萌小拳
黃帝內經裡有一句話。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骨正筋柔,非常的重要。
骨正的重要,就像房屋的框架結構一樣,脊柱則是房屋樑柱的重要位置。
有句話說,身體是心靈的廟宇。太極拳,我的練習經驗就是從修正身體姿勢開始的心態改變。
在太極拳的十要論裡,強調身形,我想需要達到的就是對骨骼的修正,修復。萬物僵則死,柔則生。一根枯枝可以輕易折斷,是為什麼?
冬天時,雪壓在蒼松上,樹枝雖然沉重彎曲,卻能夠韌性十足的挺立,枯枝卻禁不起重負,自然折斷。當我看看枯枝裡,缺少的是流動的汁液。我又看了看有韌性彈力的樹枝,折斷開來,可以聞到汁液的芳香。然後我想老年人也是如此,摔跤後骨折的危險,可能源於骨骼肌肉的僵硬。骨中含有的是骨髓。太極拳,在正骨的基礎上,讓我感受的是如同新抽枝條一樣骨髓飽滿流動。
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宇宙的全息縮影。
道法自然,我感受的是與氣候變化的身體對應。
天氣好,豔陽高照時,人體內的氣血更加旺盛。陰天,天氣不佳時,人體內氣血也隨之變化。陰雨天時,人體感受到的溼度會大,練拳也更加舒適。還有夜晚的月盈月缺時,對應的人體氣血變化。這些我想是太陽,月球,地球之間的物理引數對生物特性的影響作用。
人的脊柱有24塊骨骼,這24塊骨骼對應著二十四節氣,從冬至開始,跟隨節氣變化從尾閭對應向上執行。在練拳中感受到“氣通三關”。這三關是,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順利透過這三關的必要條件就是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的自然狀態。身形姿勢是非常重要的,從外形才能進入以外驅內的體驗。很多人忽視外形的重要性,打拳時晃肩,掘臀,都會影響骨骼的中正,腳下無根,心氣難以下沉,等等問題。
再談一個我感受到的手空,胸空,腹空,腳心空的重要性。
手空是勞宮穴的感受,手部走的三陰三陽經絡匯於指尖,練到氣通指尖是經絡通暢的感受。腳空是湧泉穴的開啟。腹空是出腎入腎的中氣圓融,有句話說,腹內松靜氣騰然。胸空就更重要了,膻中穴開啟,如果讀過陳鑫的圖。可以看到中氣交匯於膻中穴。以上幾個是我練拳後感受到的重要的人體位置。
也許上面的話看完有點不知所云,那麼從科學角度嘗試解釋一下,胸腺。T淋巴細胞,中樞免疫器官。記得看科普知識,看到胸腺的作用,它的作用是T淋巴細胞的成熟場所,與免疫力緊密相關。人在青春期後胸腺逐步退化。由於我感受到膻中穴的變化,看看醫學解釋,所以推想可能與胸腺相關。
膻中穴開啟是什麼感受,就像看見整個世界都很美好,路上的人都那麼可愛,遇見的每個人每句話都是我們人生中相遇的禮物。心,是快樂的源泉。
我練習太極拳的時間,並不長。不會實戰,也不是高手。
只是,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句話。
“專氣致柔能如嬰乎?”
當一個人練拳,達到天真純真自然的狀態,如同初生嬰兒一樣,載營抱魄、專氣致柔,也許心靈能夠感受到心無旁騖的快樂。
單純的快樂。
-
18 # 天道3360
我學過四十二式和二十四式太極拳,練的時間最長的是二十四式。當初上大學的時候體育課選修四十二式太極拳,一個學期學完,學完也就停練了,過了十年能記得的就剩下攬雀尾了。工作十四年後單位舉辦太極拳培訓班。我報名參加了,學了整整一個月後,我初步掌握了太極拳和八段錦練法。經過一年多的練習體驗最深的就是練習太極拳是很費體力的,兩遍拳打下來汗透脊背,沒練過的人說太極拳慢悠悠沒有一點兒運動量,這是簡直是天大的誤解。第二個體會就是打太極拳時配上古箏演奏的名曲春江花月夜,練拳時的感覺很美妙,就像是一種心靈的淨化,讓我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第三個體會就是身體更健康了,比以前精力旺盛了。最直觀的就是以前的我早晨不到6:30起不來床,早起一點兒一整天都沒有精神,現在早起一個小時都沒有事。總之一句話,太極拳的健身功效毋庸置疑。
-
19 # 拂手戲紅塵
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全身協調運作,周身一家,剛柔靈活轉換,各肢體部位隨時發剛勁,隨時柔順卸力。能靈敏感知對方用力方向,善於調動破壞對手的平衡。剛柔互濟,攻守合一。
透過太極拳的學習掌握迅捷凌厲的搏擊技術這是每一個真正學習太極拳的人的必然體驗。
-
20 # 味哎兒
習練太極拳的人,只是在練習兩個字,纏綿。
所以練習太極拳的人的訣竅就是連綿柔,如同小心翼翼的抽蠶絲的蠶繭一樣,動作輕輕的怕斷蠶絲了緩緩慢慢的怕蠶絲亂了。
這就是太極拳的剝絲抽繭現象,從而呈現的是連綿不絕的狀態。
正是由於這種蹲與又不蹲,四肢開而又不開,閉合有不閉合的姿勢動作,使人的動作永遠是進行狀態,而不是放下來休息狀態,才使太極拳訓練者的武功進展快一些。因為他在練習武術套路的時候,胳膊腿兒都是沒有閒著的時候,力於勁兒都是繃著的。
這與其他武術的練習方法,練一會兒就把胳膊腿兒放輕鬆了,是完全不同的。
只不過講解太極拳的人說是腿腳如同抱著一個球,身子與手也如同抱著一個球罷了。
實際上就是身子和手腿,永遠是有動作在那裡做著的,不放下來的。
不像其他武術種類那樣一個動作,完事以後身子和胳膊腿兒就自然的放鬆了,再做一個動作以後又這樣自然放鬆了的。
明白這些以後就知道太極拳,與其它武術有什麼不同了。
太極拳這種軟綿綿的,連綿不斷的架式,練的是被對方打的時候,他的力量方向的感覺的。
只不過一般條件下訓練的是以太極推手為標準及體現了,也就是摸索對方的力道和方向方位呢?
所以當與別人對手打架的時候,能感覺到對方的力量的力勁兒多大,由哪個方向方位過來,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勝利者。
這是太極拳在練拳的時候,是慢慢慢慢的進行的原因。如果動作太快了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而練太極拳的人講的什麼走氣啊,運氣啊,又是一個題目又是一回事兒,不在本列內。
本篇所列的現象,只講述太極拳為什麼慢慢的進行緩慢的進行的原因。也就是練太極拳的感覺,體驗是什麼的回答。
當知道太極拳為什麼這樣緩慢的進行的以後,不論是自己練還是看別人練,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從而,回答了學習太極拳。到底是一種怎麼體驗的問題了。
回覆列表
這是一位大學女老師的健康故事,她透過一年多的太極拳、八段錦練習,拳友們發現她氣色和精神狀態都較以前有了明顯好轉!我們太極拳友在她的影響下開始了八段錦和太極結合練習。
影片轉碼中... 自定義封面早在1959年10月,周恩來總理高度評價: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學練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也可以陶研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的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壽。 1978年11月16日 鄧小平題詞:太極拳好。由此可見太極拳所具有的魅力。且在各種拳法中,太極拳的動作和練習心法,最符合養生的需要。
1.強身健體
我們現代人比較缺少運動。不像以前,比如我們生活在農村,有很多的體力勞動,即使生活在城市,我們去上班的時候至少要騎腳踏車。所以每天還是有運動的。但現在交通工具發達,能坐車就絕不走路。且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上班族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時間長了以後,就會發現我們這是怎麼了?肉已經變鬆了,勁沒有了,原來在家裡可以拎起兩桶水來,現在端著一盆水走起路來都直打晃,因為他缺少運動。那麼太極拳恰恰能解決這個問題,太極拳能給我們提供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可以增加我們的運動量。
2.平定心氣
現代人的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浮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被各式各樣的煩惱所折磨,買車、買房、孩子上學,看病就醫等等問題,讓人時刻處在一種大腦高速運轉這樣一種浮躁的情緒中,讓我們的心情很難平靜。透過太極拳的鍛鍊,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做出舒緩的動作,心靈也慢慢變得寧靜,就可以克服現在社會的浮躁。同時練習太極拳還可以讓我們迴歸自然,學會隨緣而不去攀緣,學會看破放下,學會該承擔的時候要勇於承擔,不爭的時候要堅決不爭。
其實學太極拳真正的目的應是。學的是拳,練的是心;比劃的是招式,體會的是哲理。在學習太極拳法的同時,太極之道也開始深入人心。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講究渾圓一體,形於外而參於心。
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然各種名利紛爭,究其根本,不在其人,而在其心。有說:心圓而安,天下自寬。又說,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也正是莊子所說的:“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
太極拳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練拳的基本要求是:心懷中正,不偏不倚;“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王宗嶽《太極拳論》。因此,太極看是練身、實是練心。
老師在教學中時時提醒學員們要做到“心靜神寧,平心靜氣”、“不丟不頂”,所謂“靜而生定、定而生慧”,若佛家中的“正、等、圓”,這將有助於練習者拋棄俗間雜念,修身養性,探尋太極先賢“閒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的灑脫,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
“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在太極拳的課堂裡,所有人都在感悟太極神韻中,變得倍感輕鬆融洽,體味到和諧的玄微之美。
上善若水,潤物無聲。太極精神已經如一絲甘泉滲入到每個習練太極拳人的心中,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太極運動中。工作之餘,手分陰陽,修身養性,其樂融融。“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我們相信,太極運動將以更快更好的形勢向前持續開展,具有恆久生命力的太極精神也將為我們思想帶來新的啟迪,和諧之風將吹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