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長安城

    新聞訊息,2 月 8 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釋出會,提到了一個新冠病毒傳播的新名詞:氣溶膠傳播。

    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我們都聽過,那麼氣溶膠傳播又是什麼?是不是隨空氣傳播?還能不能開窗通風?大家的疑問,丁香醫生一一解答。

    什麼是氣溶膠?

    簡單地說,氣溶膠是一些在空氣中懸浮的超小顆粒,這些顆粒還可能引發疾病。

    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

    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

    由於對空氣傳播認識有這樣的加深,科學家進一步提出氣溶膠(aerosol)的廣義概念: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所有固體和液體顆粒(直徑 0.001~100 微米)。

    氣溶膠傳播對我們的威脅是不是很大?

    要重視,但不必恐慌。

    氣溶膠雖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並不容易,而且我們還有措施預防。

    四川大學李後強教授撰文表示,由於一般氣溶膠顆粒比較大,通常大於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醫用口罩就可以阻擋。

    特別小的氣溶膠微粒(半徑小於 0.1 微米),重量輕,主要分佈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它們會隨風飄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氣溶膠質點比表面能很大,又有電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壞,存活度不高。

    對於非醫務人員的普通人,在實際生活中,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進入人體。

    而透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面板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透過手部觸控進入眼口鼻。這樣的病毒量,引發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氣溶膠存在於空氣裡,那還能開窗通風嗎?

    對於一般小區的居民,能開窗通風。

    要減少懸浮的氣溶膠的影響,適當的通風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在建設醫療設施時,往往採用上進下出方式,替換房間內的汙染空氣。

    但需要注意,氣溶膠是有可能隨空氣流動的,由於氣流方向不當,可導致汙染氣溶膠流向乾淨的區域。

    如果有居家隔離者,必須單間隔離,或處在全屋出風的位置,公共區域或其它房間自然通風時必須關閉患者所在屋子門窗。

    同時注意不要用風扇等高流速裝置通風,以免引起湍流,讓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懸浮。

    如果在不通風的環境,尤其要當心氣溶膠

    不通風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

    比如,患者乘坐電梯後,電梯中就會有病毒的氣溶膠,而由於空氣流通較差,如果健康的人隨後進入電梯,傳染風險會增加。

    所以,進入電梯的人都建議佩戴口罩,不能因為電梯裡面只有一個人就不戴。

    此外,含病毒的氣溶膠可能沿中央空調系統、下水道系統等相對封閉的迴圈系統進入房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全空氣系統的中央空調,不同房間內空氣會交叉流動,容易造成交叉汙染。

    這類中央空調一般用於商場、機場、體育館、禮堂、影劇院等場所,所以在疫情期間要停用。

    為防止下水道的氣溶膠傳播,需及時給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氣溶膠逆行進入室內。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氣溶膠逆行。

    還有什麼措施能預防氣溶膠傳播?

    關於這點,上海的釋出會給了 7 個建議,做到“七個要”:

    一要取消一切人員聚集活動,要勸阻重點疫區的親朋好友來訪;

    二要常開窗,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對門把手、桌椅、馬桶坐墊等重點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講個人衛生:飯前便後用流動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洗手,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彎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氣和接觸傳播:家庭成員要避免接觸可疑症狀者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就餐時,公筷分餐,快進食,少說話,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擁抱,拱手微笑講禮儀;

    六要嚴格做好居家隔離:外來人員要配合相關調查,準確報告實情、主動接受隔離;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應儘量與家人分住所居住,條件有限的,要分房間居住,單間隔離,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員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關注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自覺避免接觸他人,佩戴好口罩後儘快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全力配合治療。

  • 2 # 智匯元

    我的選擇是,不坐電梯。正好住5樓,也不是很高。

    小區封閉後,全家的外採我來負責了。之前沒發現確診病例的時候,我就把樓梯間的窗戶全部開啟通風,然後走樓梯。

    主要考慮是坐電梯的人肯定最多,風險也最高。而走樓梯的人少,理論上風險係數更低。

    其次,上下樓梯還能順便鍛鍊一下身體。

    當然,如果住十幾層、二十幾層乃至三十幾層,這個就不太現實了。還是老老實實戴好口罩,儘量減少外出吧。

  • 3 # 一隻悠悠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非常容易被傳染,這也是這個病毒的厲害之處!

    城市裡住的地方一般離不開電梯,出行必會坐到電梯。電梯是密閉狹小的空間,如果與病毒攜帶者同乘一部電梯,可能會被其咳嗽、噴嚏、講話帶來的飛沫感染。如果飛沫落到按鈕或牆面上,則可能透過接觸傳播給下一個人,他如果用手摸了嘴、鼻子或眼睛,就可能被感染。

    那麼我們要注意什麼,怎麼做安全?

    第一,出行必帶口罩!重要的事說三遍!戴口罩!戴口罩!

    第二,家裡如果有一次性手套請帶上。如果沒有,我個人的做法是拿個小塑膠袋套手上。或則用紙做個指套,或則帶上幾張紙巾,總之就是手部隔離措施!按電梯請做好以上防護措施才按!

    第三,進入電梯內身體請不要靠電梯,不要接觸電梯,以免病毒貼上衣服上。請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儘量不要交談。

    第四,回到家做好消毒工作。衣服馬上掛陽臺上,流動水洗手15分鐘,有條件的馬上洗個熱水澡。

    特殊時期特殊處理,經量不要出去,呆在家裡最安全,我們不要給社會添麻煩,說到底也是不要給自己添麻煩!

      

  • 4 # A手扶拖拉斯基

    預防氣溶膠傳播病毒手冊

    一:合理開窗通風,儘可能地避免鄰居間的近距離開窗,多選擇空曠位置的窗戶開窗換氣。

    二:宅在家裡,不到萬不得已不出門。

    三:如果非得出去,必須做好全身防護,尤其是粘膜暴露位置,比如眼,口鼻,必須要嚴密防護,戴口罩,戴護目鏡。網友的油桶等方法還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最起碼能起到病毒進入眼粘膜的一定防護的作用。

    四:外出戴手套,手部長期暴露在外,會有病毒附著的可能。

    五:儘可能遠離任何人,五米以上,老楊昨日收個外賣,都是獨立包裝的食品,讓騎手放地上,等騎手離開後要拿。拿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大量清水沖洗這些食品外包裝。

    六:儘可能不到人多的超市採辦生活物資,老楊覺得這幾日超市人山人海是一個大隱患。可以到就近的小攤買,貴就貴點吧,最起碼人少。買回後對所有的菜流水沖洗,外包裝反套後紮緊再丟入垃圾桶。

    七:家中垃圾桶必須及時清理,不要放過夜。

    八:家中定時消毒,可有效減少病毒複製增長。

    九:勤洗澡勤洗臉勤洗手。儘可能用流水。避免洗漱用具上面積累病毒。

    十:戴鞋套,外出或倒垃圾戴好膠質鞋套,進門前拿下反包再丟入垃圾桶!

    十一:千萬別集群,做個孤獨的人可能更有利於防護。

  • 5 # 沉默沙丘

    如果你對氣溶膠不瞭解那麼我建議你去百度一下,在這裡就不做詳細敘述了。

    在電梯裡怎樣做不被傳染呢?首先你進電梯裡必須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說三遍!一定要戴口罩,不管電梯裡有沒有人。因為氣溶膠是非常微小的顆粒,如果前一位乘客在電梯裡沒戴口罩咳嗽或者打噴嚏,那麼它就會在空氣裡漂浮著。你就會被傳染。其次就是不要接觸裡面任何部位,可以用紙巾或牙籤來代替你必須接觸的部位。回家之後必須把你的鞋消毒以防止鞋底把病毒帶回家!最後就是在電梯裡儘量站在中間不要讓你的衣服靠在電梯內部的四面,防止沾上病毒。

  • 6 # 慢慢變老唄

    首先要戴口罩,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氣溶膠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顆粒,會透過呼吸進而傳染。其次坐電梯最好戴手套按電鈕,防止手直接接觸而造成的交差感染。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錯開出行時間,儘量選擇人少的時候出門,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機率。

  • 7 # 心雨漫月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人吸入後感染!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有:

    1、飛沫傳播

    2、接觸傳播

    3、氣溶膠傳播

    4、糞口傳播

    所以在電梯裡只有你一個人的情況下要避免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比如用衛生紙按電梯按鈕,不要直接用手接觸,防止接觸傳播,一定帶好口罩,防止氣溶膠吸入,另外我們一定要注意衣服和鞋底,因為鞋底可能踩到攜帶者吐的痰,衣服不要磨蹭電梯,回家後鞋子和衣服用酒精消毒,或者乾脆脫到外面!氣溶膠傳播便利條件是密閉空間,所以大家不光在電梯裡,在超市,銀行自助取款機等密閉空間一定要注意,儘可能短時間停留並且通風,家裡面也一定要通風!

    廁所下水道也屬於密閉空間,千萬別忽略,糞口傳播也可以形成,所以下水處最好裡面有水,或者找塑膠袋裝水蓋到上面!

    總之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掉以輕心,前段時間就有個例子,因為不戴口罩去超市買東西15秒的接觸就被感染,由此看這個病毒還是很厲害的,它不會因為你有多少錢或者長的好就放過你,現在還沒有到達拐點,為了健康和安全,一定要按照專家提議去對待,不能有僥倖心理!

  • 8 # 沙漠第九天

    這個氣溶膠傳播病毒的訊息剛剛被闢謠,屬於不實訊息。

    電梯作為封閉的空間,空氣流通緩慢,如果有感染新冠狀病毒的人也乘坐了電梯,那麼同時或者說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也乘坐了一個電梯的人被傳染上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大。

    想要安全乘坐電梯不被傳染的,那麼就要做到一下三點:

    1.口罩必須時刻帶上,而且必須帶有效果的醫用口罩。

    3.到家後,換掉外套,第一時間洗手。門把手定期消毒。鞋子最好就放門外,進屋換拖鞋。

  • 9 # 老黃的故事

    首先能不坐電梯,儘量不要坐電梯。實在要坐電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帶好口罩、護目鏡,防護手套。避免太多人坐一個電梯。

  • 10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新型冠狀肺炎,已出現不明原因的感染者,有許多專家都提出,倡導「健康的人戴口罩」,現在出門儘可能戴上口罩較好。

    外出時該如何防護?

    隨著疫情不斷升溫,雖然大家已經儘量減少外出,但是每天還是需要外出工作,免不了要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如捷運、火車、高鐵等。

    節目實測車廂內病毒是如何擴散

    山川副教授表示,「病毒的傳播會受空調的影響」,也就是說車廂中的病毒會透過中央空調來散播。

    在節目中也仔細分析了在車廂中,什麼位置是危險及安全的地方。山川教授表示「若空氣中有病毒的存在,它會隨天花板上的空調方向漂浮及擴散。

    表示「站在車門附近」的位置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當乘客擁擠地站在車門附近時,空調會難以自由流動,病毒會集中在人群上方。

    又因冠狀病毒體積較大,通常會向下沉並落在乘客頭部附近,此時若有去觸控眼、口、鼻的話,就可能被感染。相對的,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反而是較安全的地方。

    搭電梯站很裡面較安全 常見的密閉空間還有電梯,山川教授表示因為電梯裡的空間很平均,在理論上每位搭乘者的感染風險並沒有太大差異。

    不過有一個地方要注意,那就是要去較高樓層,或是逗留時間較長的人,站在最裡面的位置會比較安全,因為當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會往前噴出,站在較後方的位置相對可以減少感染機率。

  • 11 # 嗚嗷汪汪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透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所以,走樓梯吧。實在是高的話保持好電梯內通風。祝安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朋友說,最討厭和婆家有矛盾,老公幫著婆家說話,你們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