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芝麻吧

    本人向來知識不夠,直覺來湊,所以——只談『君子』。

    『君子』有定義嗎?沒有!你引經據典,可以說出哪些是『君子』,但是如果你受過科學教育,非要精確、給出一個定義,卻忽然發現,那些至理名言加在一起,還是似是而非,無法得出定義。這是為什麼?現在都在講中醫與西醫的區別,這就是原因——二者的文化源頭不一樣,思維方式不一樣,價值觀念不一樣,人生目標不一樣——已經差了不知幾萬年。

    『君子』有標準嗎?沒有!

    1、拿行為舉止說話,『儒雅』,天曉得是個什麼標準,也有叫『裝逼』的,是不是『君子』?

    2、拿文化水平說話,『識字』,算還是不算?『人生識字糊塗始』,姑且為知識分子謙虛。可是這在古時候,一篙子打翻了幾船人?更不要說,文盲之中無『君子』,心裡想想也就算了,真的這麼主張,還要不要臉?!

    3、拿道德境界說話,『有德』,怎麼判斷?『王莽尚未稱帝時』的評價,和王莽稱帝改革事的評價,哪裡是一個『德』所能描述二三。更何況,有史以來的『德』是什麼,三皇五帝到如今,聖賢從來說不清。

    4、拿社會地位說話,『權威』,可惜這個話題一開始就在『歷史的長河』,不是眼前,也不是當代,所以,所謂的侷限了各位大能的『地位』,其實激不起史海的一絲絲水花。

    5、拿歷史貢獻說話,『因果』,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禍福相依,得失平衡,知我者謂我心高,不知我者謂我身老。

    6、拿人氣得分說話,『偶像』,『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擁而『不知也』,以一時之利害,說乾坤之往復,心嚮往之,勢不能也!

    最近得到的『警句』是『垃圾翻遍有黃金』!

  • 2 # 使用者59276596695

    最近幾年中國人從苦力。脫變成小農,在老農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小農肆意飛揚的敞開自己的懷抱。也在不斷追求自己的發財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耐不住寂寞的小農也開始過上天地人間的生活。酒綠燈紅,四月飛揚。雖然在生活上沒有任何的起色。但是也抵擋不住小農:勇猛追求。浪漫的嚎叫夜幕下看著小農的臉色蒼白。高舉自己的嘴巴。不斷對著電線杆子大聲噴出十個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麼一個壯舉。

  • 3 # 大觀品讀

    君子與小人就是水和油的關係,一個小人進入君子之間,就像把一滴油投入滾水,照樣安安靜靜,波瀾不驚,相容相安;相反,如果一個君子進入小人群中,就像把一滴水投入熱油之中,瞬間會炸開鍋。

  • 4 # 使用者62564438606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不帶:周,周全,團結。比,比高低。互相攀比。君子周全團結,而不攀比;小人攀比而不團結。

    出塵:周是道,圓周,全域性;比是節比,節端,細微末節。君子遵循本來,守道,小人注重末節,失道。

    師:要想把這句話講清楚,可太不容易了。講得淺了,會讓你們認為《論語》不過如此,講得深了你們又聽不懂。想想只有用以經解經的方法來解讀比較好,因為只有經典和經典之間的文字彼此相近,不會失去本來的意思。另外,為了通俗化,我還要加上現代科學來解讀,雖然現代科學智慧層面還比較淺,可是在舉例子方面有優勢,因為現代人比較承認和接受現代科學。下面我就把佛經、道德經、聖經和現代科學融合到一起來解讀這句話。

    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感慨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裡面的“皆具”就是“周”,“分別”就是“比”;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裡面的“一”就是“周”,“二”就是“比”;《聖經》裡面講的伊甸園就是“周”,那顆智慧樹就是“二”。伊甸園,諧音一點圓。圓的意思就是“周”,圓周。一點代表一,圓代表一切,伊甸園(一點圓)用佛經的話叫做“一即一切”。為什麼伊甸園裡面那顆智慧樹是二呢?因為這顆智慧樹上面有智慧果,亞當和夏娃吃了智慧果以後,就有了分別心,就把衣服穿上了。這個衣服就等於是佛教裡面所說的“業障”,所以智慧樹其實是分別樹,亞當和夏娃兩個人的分別心佛教稱作“我執”,孔子稱為“比”。

    是不是有點暈?好,我用現代科學來解讀:現代科學把“周”叫做“全息”。圍繞“全息”的概念形成了一套科學理論叫做《宇宙全息統一論》。它有兩個重要概念:一、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二、認為宇宙只是我們的幻覺。第一條和佛陀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致;第二條和《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致。

    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1982年,發生了一件令人驚異的事。在巴黎大學的一個物理實驗室裡,科學家們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把粒子,比如把電子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發射,它們在運動的時候能夠彼此互通訊息!不管互相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10釐米還是10億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這體現在當一方受到干擾而改變運動方向時,其同伴也會同時改變方向。這個現象的古怪之處在於,它們之間的通訊聯絡幾乎不需要時間間隔,這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速度能夠超過光速,因為一旦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限。

    被我們認為“無生命”的電子竟然會在距離如此遙遠時互通聲氣,一起運作,這實在像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幻覺。這個駭人的現象使很多物理學家著迷,他們都試圖用複雜的方法來解釋這個現象。飲譽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丟擲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幾十年前,量子物理學家就揭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將任一物體逐步打碎到電子、質子的地步,它們好似不具備物體的特性。通常我們以為電子是一個很小的小圓球,雖然當我們注視電子時,它的行為像一種極小的粒子,但是它們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團能量雲,以類似“波”的方式分散在空間中。這一點與全息影象非常相似。當你觀察全息圖時,它才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可是當你試著用手摸它們時,你才發現手可以穿過它們。就好像我們在很遠地方看到海市蜃樓,但當我們走近時,卻能很隨意地穿過它。

    現代物理學已經證明:“物質皆由波、粒的振動組成。”現實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波”組成的,所以整個世界就是全息式的幻象。

    全息技術的歷史是從1948年蓋伯的一項發明開始的。60年代初,鐳射科技的問世,人們不僅可以拍攝各種物體清晰的三維立體圖相,而且出現了彩色全息照片。它是運用光波顯相,即使相片破碎成許多小片,每一小片也都能顯出整體相片圖案。這種“整體包含於部分中”的觀點突破了常人的“分別心”,即把任何事物和現象分解開來,研究它們的每個組成部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部分”也包括“整體”的所有資訊,只不過“部分”看起來較小而已!

    全息理論為我們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原來我們生活的世界竟然是這樣的,世界的每一個區域性都是包含了整個世界。如:細胞克隆技術利用一個細胞複製出與原來同樣的動物,而每一細胞都包含了這個動物的全部遺傳資訊。一根磁棒折斷成幾段,每個磁棒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都是它整體的全息縮影。

    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現象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如:地震引起動物的異常反應,同樣各種災害的變異都會引起自然界動植物的反常。又如:日常生活中感情深厚的母子、夫妻等會不約而同感知對方的牽掛。這一現象單從宏觀上是得不到合理解析的,而從微觀粒子上的實驗就可知是一種同體感應觀。

    現實世界還有更深層次是我們沒有認識到的,那是超過我們目前宇宙觀而存在的多維“超級宇宙”(十法界、三千大千世界)。從那個“超級宇宙”裡看我們的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所有微觀粒子組成的物質(色)都不是分離的“獨立部分”,而是更大的整體的一個小部分、小片斷。

    傳統科學總是將某一系統的整體性看作是個體組成後相互運作的結果,而真正的事實卻是個體的行為由整體組織所操縱。與之相類似的,我們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群並不是分散移動於虛空間,而是所有的粒子都是屬於一個“超級宇宙”,每一粒子都按照“超級宇宙”給定的各種程式(因果律)不斷運作。

    愛因斯坦認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一理論震驚了全世界。玻姆將這個理論又提高了一層,他說宇宙萬物皆為統一連續體,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互即互入。

    你、我、他以及一切物質都是由同樣的“粒子”組成,你就是我,就是他(它),一切的一切都是一體的,是不可分離的。像是一棵大樹長出很多枝、葉、花、果……,所有的東西都是一體的。

    君子明白這些道理,故“周而不比”,小人不懂這些道理,故“比而不周”。

    (眾讚歎不已。)

  • 5 # 老孔

    君子和小人,在論語中幾乎是一對完全對立的概念。有很多的子曰,君子XX,小人XX的句子很多。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本人很不以為然,沒有必要太拘泥於這些句子

    1,兩分法,很不好,一分為二,非黑即白不好。

    2,更重要的是,什麼是黑,什麼是白,中間的界線在哪裡?都沒有定義,如此君子小人的分別就非常危險。

    3,如果要從論語中去體會什麼是君子,我覺得一定要去找那些有場景的句子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如此你就可以知道,君子的三個特點是:智仁勇;而且也已經指出,達到的路徑是好學、力行、知恥。

    如此一來,就知道啥是君子,至於啥是小人,可以不知。沒必要知道。

  • 6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這是一個很值得引人深思的話題。

    世上本無“君子小人”之分。世上無君子,誰又是小人。

    很多人都樂意把自己標榜為“君子”,把他人說成“小人”。其實自己未必就是“君子”,在這個社會上,又有幾個“真君子”?!倒是“偽君子”隨處可見,比比皆是。有些個人把自己偽裝裝點裝扮成為“君子”,其心裡卻是齷鹺骯髒的很。

    說他人罵別人是“小人”的人,自己就失去了做“君子”的起碼標準,君子是不會罵人的,更不會罵別人是小人。仁者無敵,仁者心中不樹敵,仁者心中沒有敵人,既然沒有“敵人”,不敵視任何人,何來“小人”。“小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罵人語言,更不應該出自於“君子”之口。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人人都有“私心”,中國文化就是陰陽文化,中國人都是“陰陽人”,有的人陽光一些,內心深處都有“陰暗”的一面,人貴有自知之明,人生處處常常都在運用陰陽文化,世上本沒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小人,是一些個別有用心之人,拿來搬弄是非無事生非混淆視聽的惡作劇行為,更懷有“陰暗惡毒”之用心。

    人人都是“小人”,人人又都可為“君子”。人,既是平凡的人,又是偉大之人,關鍵在於我們的人生選擇。微時代,就是一個偉大時代!

  • 7 # 銀川—鳴心理

    答:君子和小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其共同點是都有真才實學,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

    君子遵守社會規範。小人善於依附勢力,善於偽裝、籠絡朋黨、打擊異己。

    君子有操守。小人不擇手段。

    君子光明正大。小人陰險狡詐。

    君子謀事不謀人。小人謀人不事。

    君子有惻隱之心。小人以虐人為快

  • 8 # 南山劉向雄

    “小人”一詞,在《論語》中並非現在的貶義,就是我們普通人。但隨著歷史發展,小人慢慢被加上了更多的貶義,變成我們現在理解的那樣——接近於壞人!

    君子和小人在《論語》中常常相對而出,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行事,不謀自己的私利,公正地處理事務,不會因為親疏而偏袒,不會以自己的好惡之心去處理事務,大公無私,因而別人都會信服。

    小人行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得多少,利益少了就不去做,利益多時就搶著做,做了事情得利少就有怨恨,做了事情得利多了就當作自己應得的。這是小人,想想我自己,看看自己周圍,其實就是我們普通人,或許也就是《論語》說的小人。

  • 9 # 河洛繡郎

    君子有道,小人無德。與君子相交,仁義禮智信皆可。與小人相交,財米油鹽皆不進。所以寧和君子打架,不和小人鬥嘴,總怕暗箭難防。

    小人和君子的區別,大概有以下兩點。

    一、有底線和無底線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得之無德。君子做事,心裡都會有一條底線,就像古人所說計程車可殺不可辱,寧死不屈等等,都是君子氣節的體現。小人則沒有底線,如果有,那就是貪生怕死,只要有利可圖,即便是損人利己,他們也會很樂意去做。因為對他們,利益比道義更加重要。

    二、有信仰和無信仰

    君子飽讀詩書,深諳仁義之道。為了他們心中的大道,可以犧牲自己。他們信仰一種精神,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他們信仰一種品質,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他們信仰一種格局,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他們的信仰,高於他們的生命。小人則沒有這份信仰,如果有,那可能就是錢。她們把自身的享受看的高於一切,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好,可以做一切為人所不齒的事情。

    其他區別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但小人一直被人們所不齒,但又很無奈,因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小人存在,那就是偽君子。他們也披著君子的外套,滿嘴仁義道德,但是心裡卻是比小人更小人。小人尚有人心,他們連人心都沒。

    生活交友,一定要看清是否值得深交。不值得交的朋友,一定要遠離,不值得留戀的事情,要儘快忘記。

  • 10 # 樹德漢碩

    小人與君子有許多區別,曾為寫《小人與君子》而查閱書報,並作比較,故錄上一些以作說明: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輒忘;君子不輕受人恩,受之必報。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聞小人諂笑,如嚼糖霜,爽美之後,塞沍凝胸。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濟人,故動輒成功;小人苟祿營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動多敗事。天堂無路,則已有君子登;地獄無門,則已有小人入。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了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小人處事,於利合者為利,於利背者為害;君子處事,於義合者為利,於義背者為害。君子當事,則人小皆為君子,至此不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當事,則中人皆為小人,至此不為小人,真君子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則時時求全。君子落得為君子,小人枉為小人也。君子動口不動手,小人動口又動手。君子之交,慎終如始;小人之交,其名為市。君子以公義勝私慾,故多愛;小人以私心蔽公道,故多害。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濟之,流害無窮;君子只怕他無才,無才以行之,雖賢何補?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小人亦有坦蕩蕩處,無忌憚是已;君子亦有長慼慼處,終身之憂是已。小人固當遠,斷然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並沒其是;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並飾其非。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二十萬,是養育肥牛好還是養母牛好?哪個更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