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行者001

    周瑜,吳國大都督。青年才俊,文武奇才,風雅之士,娶妻小喬,天下美談。在人生中,年紀輕輕便掌管吳國軍隊,火燒赤壁,使曹操八十萬大軍瞬間在檣櫓間灰飛煙滅,此役一戰成名。

    魯肅,吳國第二任大都督。老成持重,做事力求穩字當先,作為吳蜀聯盟的首席外交官,遊走在兩國統帥及文臣武將間,遊刃有餘,盡顯英雄本色,吳國數一不二的曠世奇才。

    曹操,魏國元首,亂世梟雄,古往今來被歷史評價人物之首。天生曹操必有用,白手起家,經過南征北戰,徵袁術,敗袁紹,定呂布等等,凡是江湖有名之人均被曹操一一徵復,三國中版圖最大,軍隊實力最強的雄主,一生惜才似已命,天下掛名的將才多在麾下任職,座右銘:另讓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諸葛亮,號臥龍,三國核心人物。滿腹經倫,計謀超群。在家中便能洞察三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被請出山,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劉備打下三分江山,慎小細微,親力親為,著有經典(出師表),只可惜天生其才,生不逢時。最終沒看到三國的結果,竟被司馬家族統治。悲哉!悲哉!

  • 2 # 皮皮鱔影視廳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曹操: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二、奸詐。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徵。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先說曹操的奸詐。

    三、溫情。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

    四、狠毒。但是你要認為曹操多麼溫柔,那就錯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說是翻臉就不認識人。

    五、寬容。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

    六、報復心強。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

    七、性格矛盾,海納百川。

    周瑜: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簡單說來:

    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懷大度。周瑜: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曹操:生平生性多疑,為人處事非常謹慎。魯肅:不但忠君,而且說話講信用!

  • 3 # 跳跳的蝸牛

    僅代表個人觀點以及對人物的瞭解!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出身廬江望族,堂親都做到過太尉,長相俊貌,通音律,古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稱!三國演義把他描述得是心胸俠隘,嫉妒心強,不能容物,喜歡小聰明。其實正史上評價他“性度恢廓”“王佐之才”有人還稱讚他“世間豪傑英雄士”。個人認為他的性格應該是,豪爽,大度,心胸寬廣,忠心。著實是三國裡不可多得的人才。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古文只介紹說是出生於士族家庭,但幼年喪父,由祖母養大 。三國演義為突出諸葛亮和周瑜,陪襯做了綠葉,說他愚鈍,迂腐,膽小,怕事。其實不然,他其實體貌魁梧,性格豪爽,喜讀書,善騎射,經常仗義疏財,喜好武術,善運籌帷幄 。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人。官宦家族,本姓夏侯。由於陳壽親劉貶曹,所以三國演義把他說成白麵,性陰險,狡詐,唯利是圖,活生生把他刻畫成“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形象。其實作為一個偉大的初創領導者,而且還是一個詩人。形象性格應該不會太差,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個人認為其性格應該是好結交,灑脫。

    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陽都人。小時候比較坎坷,父母對於他來說都屬於早亡。叔哥離家較早,所以性格上比較獨立,不喜好風塵俗事伴身,做事兢兢業業,但不善結交,做事不夠果敢,決絕。至於三國演義裡的神話我就不多說了!

  • 4 # Edmunds6

    諸葛亮與周瑜性格相近,足智多謀,萬分自信,結局也萬分相似,可以說都是被氣死的。魯肅才高八斗,低調異常。曹操一代梟雄,知人善用,收攬人心,手法狠辣,知進知退。

  • 5 # 小白讀資治通鑑

    我堅持看《資治通鑑》,最近剛好看過三國部分,我簡單談談我的觀點吧。

    一、周瑜

    孫權稱讚周瑜具有“王佐之資”,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周瑜最卓越的才能展現在赤壁之戰上,受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周瑜氣量狹小,其實並不是。

    我給你講一個事你就明白了,在《資治通鑑》第六十六卷,建安十四年,也就是赤壁之戰一年以後,“曹操密遣九江蔣幹往說周瑜”,蔣幹實際上很有才幹,善於辯論,他的辯論之才獨步江淮。蔣幹到達江東後,周瑜就說,蔣幹辛苦啊,這是來當曹操的說客的?帶著蔣幹參觀軍營,請他喝酒,還對蔣幹說,人遇到知己之主,在外是君臣,在內像骨肉,就算是蘇秦張儀也不能改其志。蔣幹只是笑,始終沒有提勸他投降曹操的話。蔣幹回去之後對曹操說:“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也”。

    二、魯肅

    同樣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魯肅憨厚平庸。實則不然,魯肅早於諸葛亮數年,與孫權合榻對飲之時就提出“榻上策”這一戰略規劃,其後一直在為此努力。剛提出之時,是說曹操、劉表和孫權三分天下,後來曹操不費一兵一卒擁有荊州,敏銳的魯肅洞察時機,立即調整戰略,主動找劉備聯合抗曹,非常的英明。

    後來多次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也是基於其戰略規劃不得不做出的努力,但是他不是傻子,冥頑不化,他曾對呂蒙說,曹魏強大,就聯合蜀漢,蜀漢強大,就必須聯合曹魏。這也是後來江東的重要的外交原則。

    三、曹操

    曹操自是不必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敢想,敢拼,敢為,從謀刺董卓和官渡之戰便能看出。

    但曹操也曾犯驕傲自大的毛病,主要是他所建立的功業,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奪取荊州後,讓他沒有理由不為此感到驕傲,所以在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冒險攻打江東,導致慘敗。

    但曹操也懂得修正自己的錯誤,赤壁之戰的失敗給他十分沉痛的教訓,在後來奪取關中之後,司馬懿建議他乘勢攻打劉備時,他就說人不能得隴望蜀,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

    四、諸葛亮

    諸葛亮的才幹實至名歸,在二十六七歲未初出茅廬之際,便能提出“隆中對”三分天下的偉大戰略構想,這是他的聰明。他的聰明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治蜀之策、白帝城託孤等等。需要說明的是,七擒孟獲是馬謖最早給他的建議,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也不是真實歷史中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敢為,主要體現在他在劉備逃亡之際,臨危請命前往柴桑促成孫劉聯盟,剛才我們講魯肅時講過了。

    但諸葛亮也有缺點,就是凡事親力親為,這耗費了他巨大的精力。《資治通鑑》第七十卷就曾記載過諸葛亮的主簿楊顒見“亮嘗自校簿書”,就勸諫諸葛亮,說他事必躬親,“流汗終日,不亦勞乎”。

    個人的一點粗淺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 6 # 哥廷根巨獸

    我們可以把這四位人物,根據他們所處的環境,地位,工作帶入到現代的職場中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周瑜,周瑜是東吳的青年才俊,琴棋書畫無一不通,有“琴曲誤,周郎顧”之說,相貌俊美,出身官宦之家,與東吳的大少爺孫堅從小交好,算得上是東吳的一個富二代。並且年少成名,二十幾歲就拜中郎將,後官至大都督。放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高富帥並且有才的精英,但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在演義中,周瑜給人的印象就是天賦異稟,恃才自負,心胸狹隘,善妒的一個人。作為東吳的CEO,他長管理,年紀輕輕就能夠憑藉高超的政治手腕,將一眾老將管理得服服帖帖。他戰略眼光長遠,力排眾議聯蜀抗曹。但是在吳蜀聯盟中,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始終鬱郁不懷。作為CEO來說,他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作為同事來說,心胸和格局較為狹隘。

    然後是魯肅,演義中的魯肅在東吳任贊軍校尉,根據他所做出的業績,可以理解為他是東吳集團中綜合行政部兼公關部部長。對內管理軍隊物資,發展兵源,擴充軍隊實力,外聯結劉備集團,斡旋各方人物,與周瑜和諸葛亮都是很好的朋友。每當吳蜀聯盟出現裂隙或者問題,他都會及時地出現。在職場中來說,魯肅是一個典型的職場老好人,但其實忠厚只是他的表象,高情商才是魯肅的真實本質,才是在職場中的立身之本。

    然後是諸葛亮,諸葛亮也能算得上是年少有為,二十七歲出山輔佐劉備,任蜀漢集團的軍師、丞相。諸葛亮容貌甚偉,長得也是又高又帥,精通政治、軍事、書法、文章、發明等等,算是一個全才。他善於包裝營銷自己,躬耕隴畝臥龍之號卻名聲在外;他戰略眼光獨到長遠,隆中已三分天下。在工作中,他作為巴蜀集團的CEO,與周瑜不太相同,他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正是這種事必躬親的態度,他一個人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也間接造成了後繼無人的局面。諸葛亮還有一個特質就是忠誠,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一個ceo,他執行能力強,工作態度盡善盡美。作為一個領導者來說,過分的完美主義導致了團隊建設不力。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成功的創業者。他為人處世,變幻無常,他時而寬宏大度,時而嚴苛暴戾,時而樂觀豁達,時而陰暗刻薄,時而坦率單純,時而猜忌多疑,多種人格集於一身。作為創業者來說,他性格堅韌,隨時都保持的旺盛的戰鬥慾望,不氣餒於失敗,不滿足於一時之成功。作為職場大boss,他知人善任,求賢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並且人格魅力超群,具有極強的號召力和團隊凝聚力。因為曹操至死沒有稱帝,他可以算得上是縱觀整個三國最強的CEO。

  • 7 # 輕擷棠梨

    周瑜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

    周瑜,是東吳大都督,文武奇才,又娶了美人小喬,可謂是人生贏家。歷史上的周瑜,並不是像小說中一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他能力出眾,年紀輕輕便掌管了吳國軍隊,更是火燒赤壁,大敗曹操萬眾兵馬。怎會是小說中被氣死的善妒之人。

    魯肅

    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

    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

    魯肅此人為東吳第二位大都督,一心為國,不存私心,政治,軍師,外交才能過人。其在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方面,恐勝周瑜一籌。《三國志》中,魯肅才能過人,忠義兩全,絕非《三國演義》中的好好先生。

    曹操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人野心極大,重權勢。生性多疑而又陰狠毒辣,不過,他愛才惜才,願意從善如流。

    諸葛亮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善智謀,精通兵法。為劉備寫下《隆中對》策略,可見其對天下大勢的把握十分精準。在輔助劉備以及後來輔佐幼主劉禪上都忠貞不移,不存二心。而且其不僅在治國理政方面謹慎細緻,在為人方面也謹慎,所以他能大權獨攬而不被後主所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失業了很有危機感,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