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菸捲的爸爸
-
2 # 夏雨風
古代士大夫都是講信諾的。最初曹操刺殺董卓不成,慌忙出逃,被關口卡住。陳宮為曹操俠義精神所打動,不僅放了曹操,還願追隨。路上曹操起疑心誤殺了故友呂伯奢一家,還振振有詞:寧可我殺天下人,不可天下人殺我。令正直的陳宮大失所望。後來轉投西涼名將呂布,待之於厚遇。
士大夫受之國恩,當以國士相報。從此陳宮全心輔佐呂布。當時劉備還顛沛流裡丶寄人籬下。
直到白門樓,曹操盡獲呂布丶陳宮丶張遼等。曹操想起用陳宮:宮老弟,何以不搭我龍船而甘願坐舢板?
呂布還乞求劉備:賢弟救我?
張遼怒叱:大丈夫死於疆場,何以乞求!
結果陳宮回答曹操:溫侯雖不聽吾言,逞匹夫之勇,今日落入汝手。但他為人剛直,從不濫殺無辜和女人小孩。不似你奪人妻女丶殘殺孔融家小。而且待我小吏如國賓。我寧願死於虎狼之口,不願為虎狼驅使!
曹操轉首對劉備丶關羽,嘆氣道:陳宮雖正直,可不識事務啊!只好成全他,厚葬他!
-
3 # 歷史時光鑑
關於這個問題,那就要說說陳宮是什麼時候投靠呂布了,公元194年,由於曹操在徵徐州時,怒而興兵,對徐州大肆屠戮,引起了陳宮的不滿,於是就在兗州舉事,並迎呂布為主。
那這個時候為什麼陳宮不去投靠劉備呢?
首先在這時候,劉備何許人也?僅為平原縣令,也不是後來那個名滿天下的大漢皇叔,劉備成大漢皇叔那是後來到曹操手低下的事,這個時候劉備還在跟陶謙在徐州苦苦的抵抗的曹操呢,這時候你讓陳宮一個士族名士去投靠一個泥腿子縣令?別開玩笑了,陳宮能聽說過劉備的名字就不錯了。
而當時的呂布呢?呂布當時就不一樣了,呂布當時可是剛刺殺完董卓,被當時的天下士族大肆稱讚著呢,說的上是名滿天下,為天下第一猛將,也算得上是當時的諸侯名士核心圈子的人,提起呂布來天下諸侯誰人不知?陳宮這時候迎呂布也就很正常了,畢竟這個時候呂布也是四處奔波無家可依著呢。
而且呂布可是一直不同於劉備的邊緣化,呂布相比於劉備那可是個龐然大物,官職上也是被朝廷認可的,但是劉備的也就一個平原縣令,徐州牧那是自己表的,不被當時的士族所認可也是正常的。
雖說後來的劉備可以三分天下對壘曹操,但畢竟這個時候劉備還是韜光養晦的時候,要是這麼一位反曹名士跑到劉備手低下,劉備估計都嫌燙手。
-
4 #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我們換個思路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劉備早期謀士圈子首推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外加徐庶。這三人加盟劉備集團的方式各異,頗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高階謀士裡徐庶入職最早,徐庶曾因殺人而逃難,最後在新野路上唱歌吸引劉備,“毛遂自薦”正式加入劉備集團,因為戰爭中妙計頻出劉備十分依賴,以至於徐庶離開的時候劉備幾乎心灰意懶。諸葛亮的加盟是重頭戲,他不是主動求職,而是徐庶推薦在前,司馬徽力推在後,在這種情況下劉備三顧茅廬才得一見諸葛亮,自此二人時常促膝長談“如魚得水”,後來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不證自明。龐統加入劉備集團則又不同,他投奔劉備的時候,卻沒得到重用,一度被免官,在諸葛亮極力推薦下劉備才給龐統機會。簡而言之,徐庶是在劉備集團人才匱乏之際毛遂自薦,諸葛亮屬於名聲在外被高人推薦,龐統則是在劉備集團有了自己競爭對手諸葛亮的前提下主動求職,由此形勢也可一觀劉備對三人態度差異。鋪墊了這麼多,我們再看陳宮,他原本是官吏出身,比殺人犯徐庶身份高貴的多,所以他不至於去攔路唱歌吸引劉備,其次陳宮已經不是諸葛亮那樣的青年才俊,放到今天來說陳宮雖然是教授但不是“青年千人計劃”,所以過了被人推薦的年齡,再則主動去劉備集團求職就像龐統那樣,並不能得到重用。況且當時劉備時時寄人籬下,本身無力招來人才,陳宮有自己的考慮,自然不首選輔助劉備!
-
5 # 騷文徐行
陳宮剛直烈壯,不能識人,程昱一語道破天機:他不能相君
陳宮當初在東郡時,為曹操部下,替曹操爭取兗州時,他是這樣評價曹操的“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從這句也可以看出,陳宮一是認為曹操是當世的英雄,二來陳宮最大的理想是結束亂世,讓百姓休生養息,他認為跟著曹操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那麼跟著寧負天下人的孟德能實現他的夢想嗎?
後來發生了一些事,一個是曹操殺名士邊讓事件,二是曹操屠城事件,這些事令陳宮大失所望,,史書上也記載了陳宮“始隨太祖,後自疑”,自己覺得選錯了人,那麼就想辦法再選擇一位。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孫盛曰:夫伐罪弔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
陳宮背叛了孟德之後,選擇了誰呢,選擇了呂布,這時呂布的名聲如何呢?呂布自認為殺了董卓,對天下人有恩,換句話說就是覺得別人都欠他的,自己名聲非常棒,然而當時大家是這樣認為的:
袁術: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袁紹:紹患忌之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換句話說,呂布臭名遠揚,沒人真心願意接納他。
而陳宮的視角與大家不同,腦洞大開:“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陳宮把呂布當成救世主,這看人相人眼光真簡直了。所以程昱就說他不會相人。
程昱: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
結果如程昱所說,陳宮築巢引鳳,卻引了頭狼,引狼入室後,陳宮他又㕛叒叕反悔了,所以有了與郝萌同謀勾結袁術叛變呂布。被曹性舉報,只是呂布未追究而已。
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
那麼袁術又是何人?
“興平二年冬,天子敗於曹陽,(術)用河內張蜅之符命,遂僭號”,不顧眾人反對,自己推自己做皇帝。
術本人“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治下“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
所以陳登評價術“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袁術連呂布都不如,陳宮居然打起了袁術主意,再次佐證了識人能力真是有點差。
再此時的劉備“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簡直窮途末路,勢窮力屈,不開上帝視角,誰知道他能以後出息了?說明陶謙的眼光真不錯。
另身在局中,真的能認識的人能有幾個?識人不能的陳宮不選擇劉備也是正常。
(陳宮明知劉備好於呂布,這個要打個疑問,在陳宮心裡未必)
即使聰明如沮授也並沒有識得明主。也不要強求陳宮臺拉!
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
6 # 富元製作
首先是先入為主,畢竟先輔佐的是呂布,不管能力如何,做為陳宮這樣的能人更要做個忠臣,注重有始有終,除非呂布集團中途去世,才有選擇餘地。
其次,劉備已經成了呂布對立面,很多主意都是陳宮提出設計的,劉備對陳宮的意見相對而言有很深,甚至還有很大恨意。
雖然呂布不如劉備智慧,見利忘義,但是前期對待陳宮基本還是言聽計從的,這很令陳宮滿足的
-
7 # 臥牛說歷史
荀彧為何投曹操?
龐統為何跟劉備?
陸遜為何跟孫權?
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的家族歸要仰人家的鼻息。
荀彧是潁川人,家族基本盤在曹操勢力範圍內,兩相一接觸,誒,對眼了。
龐統是荊州人,諸葛亮隱居在荊州,魏延是義陽人,離劉備的新野不遠。
陸遜更別說了,陸氏江左大族,怎麼可能去投靠他人?
除了光棍漢子,有家有口往遠處跑的很少,像糜竺這樣的真不容易。
陳宮是兗州人,他也只能想法投佔領兗州的人。
劉備當時在徐州幫陶謙呢,可不在兗州。
因曹操殺兗州名士邊讓,陳宮不高興,於是引入更強勢的呂布來反對老曹,因為呂布既有勢力,又沒地盤,正合適。
劉備無論名聲還是實力,比呂布可差遠了。
-
8 # 美食家十里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這個成功這一輩子,最大的一個敗筆就是輔佐劉備,這個有勇無謀而又不講信義反覆無常的人,呂布雖勇,但是他他一共有三個義父,他這個人喜怒無常,見異思遷,見錢眼開,所以說呂布也沒有落得個好下場,最後被曹操意識,而這個成功真的是看走了眼,他不他當時因為和曹操。
-
9 # 浮沉的歷史
實際上,陳宮也談不上是在輔佐呂布,說的不好聽一點兩人實際上就是在一根繩上的螞蚱。這要從呂布和陳宮如何相識說起,陳宮本是曹操的手下,在各種原因的影響下聯合了呂布、陳留太守張邈等人在盤兗州與曹操大打出手。此時陳宮並不是呂布的人,兩人只是是同盟的關係。但是隨著與曹操的作戰徹底失敗,陳宮只能依附於呂布,成為了一個類似幕僚的存在。實際上歷史上的陳宮也並沒有給呂布提出過什麼建議,只有在呂布被曹軍團團圍困的時候,拼命諫言並阻止呂布不要投降曹操。劉備和陳宮兩人幾乎就不存在交集,再加上陳宮身在呂布陣營,呂布又奪取了原本屬於劉備的徐州領導權。因此,劉備也根本不可能接納陳宮,而陳宮就更加沒有理由去主動投奔劉備了。
-
10 # 濁侯
如果就演義的情節來看。
我認為陳宮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任性,說好聽點就是江湖氣息。
在他看來穩定的前程,不是第一,而是心中的夢想才是最應該去堅持的。
要不然也不會,拋下穩定的公務員崗位,釋放曹操,和他浪跡江湖。
他的出走主要是因為,呂伯奢一家的慘劇,還有那句“天下人負我,不如我負天下人”
這顯然不是啥大事,試想一下郭嘉或者賈詡,如果碰到這個事,第一反應是什麼?
謹慎,防備心強,做事有規劃。
但是陳宮不一樣,一溜煙就跑了,也什麼跑呢?真的是因為品格不對嗎?顯然不是。
我猜他原本想憑藉釋放的恩情,穩坐曹操第一幕僚,但是曹操對待恩人的態度來看,他的計劃絕對得落空呀?甚至這些恩情還不能作為免死金牌來使用,過於廉價了。
再加上曹操,自己就那麼激靈,他的加入最多錦上添花,
所以他就跑了。
那一切就有了解釋,曹操之後強有力的幕僚團,他顯然更加不會選擇。
劉備呢?一個白板,被打的像個過街老鼠,輾轉反側到了徐州,自然而然會倚靠當地氏族,他過去也沒法激起多大的水花,而且他可能根本也就看不上劉備。
而袁紹,袁術事業基本穩定,手上的謀士自然不用多說啦。
那可供他選擇的人真的不多,要不然看不上,要不然看不上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個有理想抱負的,實力還可以的,又沒有啥智囊的。
這時候就剩呂布了,呂布有勇無謀,自然會對他格外珍惜,再加上他用兗州為見面禮。
這時候,他就是丞相一樣的存在,先不說軍務,政務上的權利他肯定抓得牢。
如果真的有一天,呂布能夠得到天下,他就是諸葛亮的存在。
不過可惜,最後呂布還是被擊敗了,他也索性陪葬,我想他真的決定去死的原因,應該是痛恨自己瞎了眼,呂布貪生怕死的樣子,讓他一刻都不想活下去。
-
11 # 星漢燦爛原創詩詞
陳宮謀略超群,若早得明主,則必然會轟轟烈烈,然而其有仁義,見曹枉殺良善而離之,陰差陽錯投靠了呂布。呂布雖武藝高強,手下更有張遼,高順等虎將,然其不是皇帝的料,一手好牌打的七零八落。而劉備當時官卑位低,影響力一般,和陳宮並無交集,因此陳宮不可能輔佐劉備!
-
12 # 原度拾趣
陳宮骨子裡是文人,而不是政治家,他剛直不阿,看不慣蠅營狗苟,內裡一套表裡一套,認為這些是虛偽、奸詐,為人所不齒。
陳宮
呂布明目張膽地到處認爹,不管這個爹是做什麼的,只要能給自己的帶來榮華富貴就是好爹。在今天看來,很多人不喜歡呂布的為人。但是,在當時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哪個不自私,哪個不心黑?有的人面善心黑,有的是面惡心黑,有的是面善心善,往往面善心黑的成就了霸業。至於誰屬哪一類,大家對號入座吧。
陳宮與呂布
在陳宮看來,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心思單純的就像個大男孩,不會偽裝,也不願偽裝,加以指點和引導會有所作為。這一點跟陳宮本心是切合的。而他認為曹操和劉備屬於城府極深、為霸業不擇手段的人,尤其是曹操,在對待呂伯奢一家的事情上,陳宮極端不認同曹操的做法,甚至是厭惡其人。
陳宮的性格和所處的環境註定了他的悲劇,假如當初他不涉足政治,不進入勾心鬥角的官場,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圖:《三國》劇照
-
13 # 壹零壹肆
前言
先說下陳宮離開曹操的時間:公元194年陳宮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
而此時的劉備與田楷一起前往徐州救援。劉備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後,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劉備於是又歸屬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派劉備駐軍在小沛。
那麼陳宮為什麼不投靠劉備,而投靠呂布呢?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1.呂布聲望比劉備高
呂布誅殺國賊董卓後,聲望非常高,遠非一般諸侯可比。而此時的劉備呢?投靠於陶謙,駐軍於小沛,於諸侯之間可謂廖無聲望。
2.呂布比劉備有勢力
呂布雖然丟了地盤到處遊走,但手下有張遼、臧霸等八健將,還有數千精良的幷州鐵騎,皆是以一敵十之士,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劉備呢?只有一支雜牌軍,裝備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
總結
綜上所述,陳宮投靠呂布,不投靠劉備,就是因為當時的劉備一無聲望,二無勢力。
-
14 # 孤獨的行者001
陳宮之所以輔助呂布,主要原因是呂思想簡單,性情耿直,講義氣,從愛貂蟬一事可充分看出。
一、陳宮在和曹操分手後,投靠了呂布,當時的呂布勢力很弱,陳宮的加入無疑是久旱逢甘露,所以,呂布對陳宮極為尊敬,此外陳宮的聰明智慧也得到了極大發揮。
二、如果當時陳宮如加入劉備集團,劉備可以用,但不會完全聽從,因為劉備本身就有優柔寡斷的特性,再者已經有諸葛亮等謀士,所以,陳宮很難施展抱負。
因此,陳宮選擇呂布,而不選擇劉備。
-
15 # 歷史新人小Q
陳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陳宮是因其捉曹操又放曹操一事,看此事件就覺得陳宮是一個忠義之人,他對忠義之士也是相當敬重的,以天下為己任,有著抱負的他,當見到曹操是位為天下的忠義之士時,便毅然棄官從操而逃,對縣令一職無留戀,並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國家天下吧,一般說來是難得有人有如此氣魄的,所以在我眼中他算得上是英雄了。而出逃沒多遠所發生的事情卻不好判斷陳宮究竟是如何想的了。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又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令陳宮察覺其實曹操也是狼心之徒,留操,必有後患,欲殺操又覺不義,只得棄操而投東郡。
為何選呂布不選劉備的原因他可能就是想在一個年輕人身上做實驗。各家都已經那麼多能人,不少他一個。他其實不想參與什麼天下的爭奪、繁華、抱負。他只是求一個自己的安身之所,順便幫一幫那個他認為一定需要他幫忙的年輕人。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和高風亮節。輔佐呂布好歹是天下的風雲人物,群雄之一的勢力。難道去到劉備下面給他做小?自己在呂布這裡好歹是很受到尊敬的,他需要呂布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幫劉備證明不了。劉備只能證明諸葛亮的能力。士為知己者死,一人投一個主公,就像戰士分屬不同的軍隊一樣。賣命才是自己的光榮,逃命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另外可能就是劉備和曹操一樣都很虛偽,都是野心家,都很油膩。反而呂布傻的可愛,好清新好不做作,跟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吧。年輕人雖然無謀,可還是有自己想法,反對被凌駕,不言聽計從,要展現自己的"能力"。應該說陳宮們的野心可能是比諸葛亮還大的,而跟著曹操劉備這麼具有主導性的人就沒有辦法為天下師了。
劉備的實力和呂布沒有可比性劉備當時已經沒有可以成功的物質根基,區區一個小沛城遠遠不夠呂布擁有整個徐州,那麼有實力,所以在陳宮看來。即使他跟隨了劉備也不過是東奔西跑,一事無成,還不如繼續輔佐呂布爭雄天下,其次,正如陳宮所說,呂布有勇無謀,為人相對來說更加簡單一些,而陳宮是一個道德感比較強的人,從捉放曹的整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而劉備的虛偽,陳宮是看的出來的,也知道他必將會奪回徐州,所以,陳宮會不斷地慫恿呂布聯合袁術消滅劉備。最後,當時天下雖大。真心實意為民請命的諸侯又有幾個?陳宮本身心裡已經是沒有了希望,只不過想借呂布抒發一下自己心中無奈與悲涼。陳宮背叛曹操之前,可以說是曹操部下第一人,或者僅次於張邈。劉備當時只是平原相,官職都不一定有陳宮大,憑什麼覺得有實力、有名氣、有官職的陳宮會投靠劉備。當時的呂布可是朝廷的奮武將軍,溫侯(縣侯),不是劉備能比的。
陳宮跟夏商周的聞仲是一樣的:效一主,盡其職。不過說起易主,我想起了呂布屢次不聽宮言,陳宮當時意欲棄布而往,卻又不忍,又怕被人嗤笑,這裡的心情可真的是矛盾,而這裡也看得出陳宮還是在乎面子的人。 陳宮最後被俘,實在是呂布聽妻而不聽陳宮勸言的結果,說起來陳宮也算得上是死於婦人手了,不過卻也是死的有志氣,曹操欲留,陳宮卻就那麼平然的赴死了。其實看到這裡我是很感動的,可是這裡的感慨我又無法很好的表達,只說其實是看到這裡才真的覺得陳宮是一個忠義的人才,才想過陳宮在輔佐呂布時矛盾的心情,才想到陳宮是位盡職盡責的謀士了。
-
16 # 初心如舊
陳宮為啥輔助有勇無謀的呂布,卻不去輔助劉備?
凡事講個緣分,有道是 :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是也。興平元(194)年,曹操再一次出兵,討伐陶謙。曾經的十七路諸侯之一,陳留太守張邈的弟弟張超,串通曹操部將陳宮、許汜、王楷,打算叛曹,陳宮對張邈說,如今天下大亂,豪傑並起,足下居四戰之地,擁有千里人望,撫劍顧盼,足以成一方勢力,幹嘛受制於人?現在州里部隊東征,後方空虛。呂布是當今天下英雄,勇猛善戰,如果聯結呂布,共謀兗州,再看天下形勢,不失一著妙棋。張邈覺得有理,就按陳宮所說,當時陳宮被曹操任命,駐守在東郡,於是,陳宮派人迎接呂布,進入兗州,成為州牧,佔據濮陽。附近州縣,紛紛響應,只剩甄城、東阿、範縣三地,被荀彧、程昱設計,死守才保住。
看《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興平元年,太祖復徵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觽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這時候的劉備,在啥地方呢?
原來,這時候的劉備,在老同學公孫瓚那裡,先任平原令,後遷平原相。公孫瓚表劉備為別部司馬,讓劉備配合青州刺史田楷,抗拒袁紹。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
這時候的劉備、陳宮,天南地北,陳宮早已看中呂布,寧跟呂布,背叛曹操,呂布開始也確實展現能力,很好地利用了曹操遠征在外,而且,這一次,曹操大發淫威,一路燒殺搶掠,民心盡失,影響很壞。一下端掉曹操老巢,還成了新一任兗州牧,像極了夜襲徐州,趕跑劉備那一次,進佔濮陽後,郡縣群起響應,只剩甄城、東阿等三個縣,應該說乾的很漂亮。
陳宮背叛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是陳宮當中牟縣令時,曹操刺殺董卓敗露,董卓下令畫影圖型,全國捉拿。曹操逃回家鄉,路過中牟,被當場抓獲。陳宮佩服曹操是英雄,放了曹操,棄官跟曹操一起逃跑。途中,曹操借宿呂伯奢家中,晚上聽見磨刀霍霍,又聞人說“捆了殺吧”?懷疑遭暗害,提劍入室,殺掉呂伯奢一家。匆忙逃走途中,遇到打酒歸來,準備招待的呂伯奢,騙呂伯奢回頭,又殺掉呂伯奢。陳宮覺得,曹操心狠手毒不可交,於是,乘夜丟下曹操,獨自逃往他處。
這也不是空穴來風,在《世說新語》有記載:【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這事雖有疑問爭議,但這次曹操徵徐州,燒殺搶掠,惡名遠揚。陳宮這時的背叛,也許有這方面原因。
-
17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陳宮完全處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選擇呂布!如果選擇劉備,很難實現他的政治野心!
《三國演義》中的陳宮正氣凜然,不事二主,因為呂伯奢之事棄了曹操,跟了呂布,不會再跟劉備;但評價三國正史時,對於陳公臺就不能如此理想化了。
永遠不要忘記一個史料:《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攻閣,閣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這是解決陳公臺所有問題的鑰匙。
重要事情說三遍!
陳公臺是袁術的人。陳公臺是袁術的人。陳公臺是袁術的人。
他可能是袁術的下屬,也可能是袁術的盟友。證據確鑿,他曾經勾結郝萌和袁術,想要謀殺呂布奪權。
好了,我們把陳公臺生平的事情整理下:
他為什麼選中呂布?
——有偶然因素,恰好呂布逃難至兗州附近,可資利用。
——對於陳宮而言,呂布這種無能之輩,更便於控制,甚至可取而代之。亂世這遊戲,袁術玩得,曹操玩得,袁術玩得,他陳宮也玩得。
他為什麼不選劉備?
——陳宮有識人之明,而劉備是人中龍鳳,不僅有關羽張飛趙雲,還有徐州本土豪族糜竺糜芳孫乾的支援,不利於陳宮控制。
當然了陳宮機關算盡太聰明,總歸還是誤了卿卿性命。陳宮曾想搞政治投機冒險,以失敗告終,此後徐州飽受曹操威脅,陳宮只能乖乖當呂布謀士。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18 # 豹眼看歷史
陳宮是一位野心家,是很有想法的人。他輔佐呂布是想借助呂布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劉備胸懷大志,比陳宮的想法還多,而且他也左右不了劉備。即便輔佐劉備成就了霸業,但也不是陳宮的最終理想。
根本而言,陳宮想成就的是自己,而不是想成就別人。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表奏曹操為東 郡太守,在此期間,陳宮出仕為官。
初平三年(192年),陳宮透過外交手段,得到濟北相鮑照的支援,讓曹操得到了兗州刺史的職位。這對於曹操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曹操擊敗黃巾軍得到了兗州,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方諸侯。由此,陳宮得到了曹操的極大信任和器重。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征討徐州牧陶謙,以陳宮為東郡守備。陳宮與陳留太守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入主兗州,令曹操出於非常被動的境地,幾乎到了無立錐之地的地步。
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認為陳宮“不識君”,這或許是說陳宮背棄曹操投奔呂布是不明智之舉。像荀彧、郭嘉等人背棄袁紹而投奔了曹操,而陳宮卻與之相反。
在豹眼看來,或許陳宮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他並不僅僅滿足做一個替別人出謀劃策的謀士,永遠為別人打工。其內心深處更希望成就自己的霸業,這從他輔佐呂布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建安元年(196年),呂布部將郝萌發生了叛亂,意欲背叛呂布投靠袁術。呂布平定叛亂後詢問還有誰是同謀,曹性說陳宮參與了此事。當時陳宮就坐在呂布身邊,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很不自在。
呂布認為陳宮是大將,就沒有追究其責任。
從這個事同樣反映出陳宮輔佐呂布,並沒有一心一意想幫助呂布成就大事,只是想依託呂布成就自己的事。
呂布的確英雄無比,但不可否認呂布確實是有勇無謀,這正是陳宮所看重的。
曹操煮酒論英雄,認為天下英雄就只有曹操與劉備。或許陳宮並不是像程昱所言“不識君”,反而也這麼認為,劉備與曹操一樣都是天下梟雄。如果在曹操、劉備手下混事,很可能永無出頭之日,想自己成就事業的話,恐怕永遠沒有機會。
如果是有野心的人,並不期望侍奉的主人有多麼英明,只要能夠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夠了。說到底,呂布還真是陳宮最理想的主公。
或許陳宮的想法並沒有大錯,可惜的是陳宮並不具備左右天下的能力。
陳宮不願意去伺候曹操,豈能屈身去伺候劉備?
當時的劉備並不比曹操混得好,無論在江湖的威望還是勢力,劉備都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
這恐怕就是陳宮寧願輔佐呂布,而不願意輔佐劉備的原因吧。
-
1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兩個理由。第一,呂布無謀之人,方便操控。
陳宮本是曹操的謀士,因其助曹操入主兗州有功,被曹操納為心腹。然而陳宮性情剛直,因不能忍受曹操殺害邊讓而反叛,引呂布入兗州。呂布和曹操相比較雖然無能,但是武力強大,而且便於陳宮操作,這是呂布的優勢。
第二,呂布是當時很有實力的諸侯,比起劉備來好的太多了。呂布不僅僅官位高,是東漢王朝的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並晉升溫侯,聲望不輸給曹操,再說呂布手中也有精銳的西涼軍隊作為底子,縱橫天下不成問題,這也是陳宮選擇呂布的原因。
-
2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陳宮是東漢末年一個曇花一現的小角色,原本跟著曹操好好的,如果陳宮不反曹操,等到日後曹操封公晉王時,陳宮好歹也算個元老級人物位高權重,可陳宮偏偏不識貨,放著績優股的曹操不要,就連劉備這樣的潛力股也不選,就選了呂布這個垃圾股,陳宮的眼光真是有問題的。
關於陳宮反叛曹操的原因歷來就是認為曹操殺了邊讓以及部分兗州名士,陳宮憤而反叛曹操迎立呂布,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顯然不是陳宮仗義報仇,而是兗州背後的權力爭奪。從陳宮後來的行為就能看出:陳宮是一個權力慾強烈的人,從他一反曹操,整個兗州僅三城忠於曹操其餘皆反就能看出,曹操其實是沒有得到當地士族豪強的支援。
東漢末年的地方勢力基本掌握在士族豪強手中,大多數崛起的勢力都選擇與士族豪強合作,比如袁紹和劉表,一個靠士族支援拿下河北四州,一個靠豪強支援拿下整個荊州。
所以陳宮背叛曹操的最終目的是:依靠兗州本土士族豪強獲得政治權力,或者說兗人治兗,陳宮就是兗州東郡人。
既然是陳宮有政治權力慾望,所以他不希望有人來分享他的權力,陳宮說動張邈加入,迎立呂布加入的根本原因是用他們來對曹操,但是陳宮不希望他們很強,陳宮只是利用張邈和呂布,利用完之後就會拋棄,然後由自己掌權。
呂布正好符合陳宮要求,呂布有勇無謀,胸無大志,三叛其主,既無忠試,又無謀略,只有勇力,恐怕整個三國最符合陳宮條件的人。
陳宮為何不選劉備輔佐呢? 事實上陳宮首次見劉備也是被曹操打敗趕出兗州來到徐州時,當時的劉備是徐州牧,陶謙去世後將徐州讓給劉備,或者徐州計程車族豪強選擇劉備為他們的代言人—徐州牧。
落魄的陳宮和呂布被曹操打敗求援劉備時,劉備好心收留了他們,可陳宮和呂布趁劉備與袁術在前線開戰時偷襲了劉備的後方,這叫什麼?這叫恩將仇報。
一山不容二虎,徐州之主只能有一個,原來是劉備,後來被陳宮和呂布搶了,劉備沒了徐州,又轉過頭來投靠了呂布,劉備這種操作可算是厚黑無敵了,但為了生存,劉備就敢不顧臉面投降呂布。 這個時候陳宮的地位好歹比劉備要高得多吧,再怎麼說陳宮是呂布的合作伙伴,而劉備是呂布的附庸,陳宮可能投靠劉備嗎?
當然不可能。 之後劉備和呂布又鬧翻了,呂布派人攻打劉備,劉備打不贏就投靠曹操了,徹底成為陳宮和呂布的敵人,陳宮就更不可能投靠劉備了。
陳宮為何捨棄曹操輔佐有勇無謀的呂布,不願輔助胸懷大志的劉備?
陳宮與劉備相識那會,從呂布偷襲徐州開始,劉備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而呂布偷襲徐州之前,陳宮和呂布就是投靠劉備的,只不過後來他們叛變了,奪了劉備的徐州。
回覆列表
陳宮其實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劉備,曹操等人身邊不缺他這樣的人,他的才能也不會有大作為,呂布作為三國第一猛將,而且還對他言聽計從,他輔佐呂布也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呂布沒有大作為,但是如果倆人配合的好 也能成為一方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