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使和撒旦
-
2 # 人文世界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3 # 匯侃
《論語》中的精彩短語,現在仍在流傳的成語就有上百條,該書內容很豐富,只要你有興趣,經常瀏覽,會發現《論語》的內容非常豐富的,它牽涉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內容對指導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如何鑑別社會上的真善美,假醜惡,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畢竟距今二千五,六百年,有些內容,遠離今天的生活,以至生澀難解,也是自然的。
-
4 # 磊叔
你好,
關於《論語》,
我覺得說的最好的一句話是: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就是一部有關於孔子的歷史。
前2000多年,是孔子總結的;後2000多年,是按孔子思想做的。
孔子思想的精髓,就是《論語》。
首先:大多數的中國人沒有完整讀過《論語》一萬六千字的《論語》,不算大部頭的書,
90%的中國人卻沒有通讀過,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你問他,讀過《論語》嗎?
他說沒有
你說,那你形容一下人生的各個階段一般用啥詞
他張嘴就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你說,那我們勸一個人辦事前要好好考慮,再行動,用啥詞
他說
“三思而後行”對一個人很失望,我們用
“朽木不可雕”忍無可忍時,我們用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看到了吧,雖然我們沒有通讀過,
但是,我們依舊可以把其中的句子,用的非常精確。
論語的精神內涵早已寫入歷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
大到國家政治,天地和諧,小到個人修養,安身立命,都離不開論語所體現的儒家思想。
這,就是《論語》的文化魅力。
第二:《論語》是一部生活化的實踐性著作。中國古代的典籍,大多數都是一副古板的面孔,
用高深的文字,深刻的理論,
教育大眾。
《論語》不同,它是很多生活化的東西。
孔子用一生的時間,都在踐行他認為正確的處世之道,
《論語》的偉大在於,
它不只靠語言的精美,最重要的在於它真實的記錄了
當時的知識分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這是人性的光輝。
對於《論語》中的每一段對話
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的感悟與體驗。
那些被大家熟知的句子,
都是幾千年來得到最多人認同的精金美玉
原來人生的很多道理幾千年前老祖宗都說的明明白白了。
以上,感謝。
-
5 # 詩魔獨孤求踹
我對《詩經》、《論語》略知一二。對這種現象深感憂慮,簡單回答幾句。
《論語》中被大眾熟知的句子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朝聞道,夕死可矣
以德報怨
吾日三省吾身
……
那麼我現在提出一個問題,《論語》中哪一句是最廣為人知的呢?
是以上這些嗎?都不是。
論語中真正婦孺皆知的一句,是夫子唯一的一句髒話——朽木不可雕也!
這是第一點原因,古今中外,所有的語言文字,首先傳播的,都是髒話。
再說第二點原因,今天我們讀《論語》,凡是感覺耳熟能詳的句子,統統都是被曲解濫用的。
現代人學夫子的《學而》篇,都知道什麼意思,就是不去身體力行,背完把書一放就打遊戲去了。反而在浸淫低俗文化的時候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朝聞道,夕死可矣”來勉勵和肯定自己這種不正確的行為。這是夫子的原意嗎?
再說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現代人哪管後面寫的是什麼,只把吾日三省吾身拿過來就往自己身上套,你省的是什麼內容?每日三省,高否?帥否?富否?
還有以德報怨,原文是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要招惹我,我就揍你丫的。結果硬是把一個孔武有力的夫子變成了逆來順受的老實人。
這是社會普遍價值觀的改變決定的,我用金庸的小說打個比喻。《論語》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以《易筋經》為根基。你非學鳩摩智用《小無相功》去催動。結果就是似是而非,走火入魔。
而論語中那些無法用《小無相功》催動的,結合自己的行為感覺和三觀嚴重不符,根本無法做到的句子,自然也就沒人提了。
-
6 # 文人聞人
封建思想在作祟,《論語》自古以來就作為四書五經作為封建統治的考核,更多的是儒家經典,處處體現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道理,而那些名句之所以用的多,就是處處宣揚這些,所以就一代一代傳送下來,還有一點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體現仁愛的,所以更適合這些
-
7 # 教育我聞
因為很多中國人並沒有全文讀過《論語》,雖然《論語》是經典中的經典,蘊含了至聖先師孔子的很多思想,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中國人沒有讀過全本的《論語》。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也僅僅是精選了其中的一些語句進行學習。悲哀的是當前連中文系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很多都沒有全文讀過《論語》。
建議作為一箇中國人,還是首先應該讀一讀《論語》、《老子》等經典著作。
-
8 # 北京三閒
這和一個社會使用量和流傳量相關。過去讀書人要精讀論語,但和日常生活相關或者常用的道理有限,日常經常會用到那幾個。現代社會精讀論語的極少,社會中常用的也就幾句話而已。
-
9 # 尊前談笑
《論語》自誕生以來,一直在影響著國人,甚至為國外一些有識之士所推崇。如今人類社會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了,可《論語》仍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們。但是正如題主所言,《論語》中的好多精華,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淡出人們的耳目。其中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歷經兩千五百多年歲月更迭和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三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論語》中的一些思想及主張,對當今社會的人失去影響力。比如在這個逐利的時代,掙錢普遍成了人們的第一追求,所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樣的說教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身邊大量赤裸裸的例子不斷重新整理賺錢無底線,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電信詐騙、傳銷、還有專坑老年人的保健品等等,為了錢仁義道德全然不顧,甘做小人偏偏他們還屢屢得手,那麼誰還願意當一個清貧的君子?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試看芸芸眾生,有幾個那麼傻?“為人謀而不忠乎?”不給錢試試誰還跟著你給你“謀”;“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借錢不還的,擔保跑了的,合夥捲款放鴿子的……怎叫人再敢輕易談信任?所以這些話在如今看來,簡直就是扯淡,故而這一類經典名言逐漸被現實打得鼻青臉腫,昏死在書卷中。
二、在兩千多年的傳承中,有些人斷章取義毀了《論語》精華。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是典型的斷章取義,因此也對孔子的思想完全曲解了,有人直接將這句話理解為孔子歧視女性。如果我們把後邊的“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放在一起來理解,這句話非但不是對女性的歧視,而是對人性的剖析,更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指導。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誡那些有權有勢或有點用處的人,一定要謹慎對待身邊的人,特別是身邊的女人和下屬。因為這些人主動投懷送抱,是看中了你的權勢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你比較有威嚴,他們便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他們私下裡就會對你有所怨言這就是“遠之則怨”。你放下架子主動和他們親近,他們就認為你易於引誘,他們就會肆無忌憚逢迎你,這就是“近之則不遜”。本是圭臬般的箴言,卻在傳承中被人為肢解,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歧視女性,以至於人們不敢再隨便引用而失去了廣泛流傳的基礎。
以上觀點,僅是淺見,囿於學識所限,難免偏頗,敬請批評。
-
10 # 文史醒言
這怕是個誤會,只因為大多數人沒有完整、系統的讀完《論語》,同時《論語》本身又是格言體,沒有太強的邏輯編排,導致有時你即使使用了《論語》中的話也不自知,這叫作潛移默化。下面舉例說明一下:
德行:
仁者愛人。巧言令色,鮮矣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仁,不讓於師。是可忍,孰不可忍。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修為: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學教: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有教無類。
哲思: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朽木不可雕也。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過猶不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小不忍,則亂大謀。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處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政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論語》中有名的話太多了,整本書極有洞見,若靜下心來認真閱讀,讀可靠的版本,你會發現許多有益身心的教誨。 -
11 # 簡單快樂吧
主要是在我們的教育體系當中,沒有把國學或者是咱們中國以前的經典文化非常充分的傳播,所以說學生大部分學的都是固定課本的內容,我們沒有時間或者是沒有很多有效的途徑學習到這些東西,所以導致我們對國學知識以及經典文化學的東西只是一小部分。
回覆列表
《論語》和儒家倫理學著作《孝經》是我國封建時期初學者的必讀書,一定要先讀這兩部書,才進而學習“五經”,“五經”就是後來的《詩經》、《尚書》、《易經》、《儀禮》和《春秋》。
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這些封建“糟粕”被連根拔起,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近年來,國家對我國古文化開始重視,所以有很多學者經常宣傳這些古籍,但是學者們不能像教課一樣從頭到尾講一遍,一般都是撿著經典的講。
大家也是感覺這些句子的確很美,於是口口相傳,就這些比較經典的句子。
主要是大家精力和時間都有限,在校期間也沒接觸過,除非繼續深造古文這塊,才能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這也就造成了大家所熟知的論語也就那麼幾句話。